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

2017-12-09 00:51杨帆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4期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质量评价实验教学

杨帆

摘 要:根据管理类专业实验质量评价特点,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强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整理师生的评价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指标权重的赋值,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利用主客观组合赋权的“乘法集成法”,对相关性弱的指标进行了修正,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为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的推进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主成分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4.079

实验教学质量是锻炼、培养大学生创新、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相关政策,引起了各大高校管理类专业等文科类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的重视。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问题,就需要对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为改进提供决策依据。

综观相关文献,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实验教学质量评价进行了研究。实验教学在大学生的专业技能、科学探索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从教学管理、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的实验教学改革成果。而为了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重点则在于实验教学过程中建立科学合理的、操作性强的实验教学学评价机制,以此对实验教学的各方面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以期发现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目前已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以经验为核心的主观赋权法,将诸多元素归类为目标、准则、方案等大类的层次分析法,从定性转化到定量的模糊综合评判法,以及處理不明确信息的信息熵算法。这些方法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为类似的评价体系构建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管理专业实验学科交叉性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众多,且相关性强,只用一种构建方法明显不能满足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1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1.1 构建原则

1.1.1 过程与结果要素相结合

以往在构建实验教学评价指标时,只注重实验后的结果,比如实验成绩、实验报告质量、学生的评教成绩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效果,但不能全面的代表整个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评价质量的高低,不仅表现在结果方面,教学过程的诸多要素也能体现教学效果。所以构建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中应该包含过程与结果两方面的要素。以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反映实际情况。

1.1.2 突出管理类专业实验的特点

理工学科和管理类专业等文科的实验有着明显的区别,管理类专业实验面向的是社会经济等综合性的管理活动,例如VBSE相关实验,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开展实验,涉及生产、销售、市场、工商、银行和税务等环节,每个环节是相辅相成,又相互影响,如何达到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必须以系统的观点来规划方案。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评价指标的构建,要充分体现学生团队合作、创新观念及处理综合事务的能力特点。

1.1.3 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制定有主观和客观两种方法,主观判断主要以评价者的知识水平、经验为依据的,对指标的重要程度权衡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而客观评判主要以数据为基础,排除主观因素,以科学、客观为核心,指标之间相关性越强,其准确性越高。本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指标评判主体是课程、教师、学生、实验项目等,有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很强,有些指标间的相关性弱,所以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本实验教学评价系统采用主客观相结合,优势互补,正确客观地反映教学情况。

1.1.4 评价目的要明确

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主体责任,对存在问题对症下药,改正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分析、创新性思维能力,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构建的指标体系针对性要强,对应的观测点可操作性要强。

1.2 评价指标

按照以上构建原则,结合管理类专业的实验运行特点,从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将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精简到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25个。

所有指标由实验基本环境、日常管理效果、实验教学计划的相关内容,实验过程及结果的四大部分构成。实验基本环境包括实验软、硬件建设,设备与安全管理等工作,是决定实验质量高低的基础条件。课程设置指标代表具体的实验课程设置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设置,进度安排是否合理,实验项目对学生最终训练目标是否支持等,是面向学生动手操作的具体实验对象,这些指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显著的导向性。实验过程包括师生的能动性表现,是教与学场景的展现,也是最终教学效果的关键支撑点。考核试验教学质量的另一重要环节是实验的最终效果,是管理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观测点。

2 指标赋权

构建科学、可信度高的评价系统关键的要素是权重的取值。确定权重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主观取值法,比如专家法,根据知识和经验,对指标或属性通过对比给出分值。另一类是客观取值法,根据客观数据的取值差异进行权重的赋值,方法简单、明了,没有主观成分。本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中的课程设置、过程控制及实验效果指标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如教学方法得当,学生的实验过程表现得分就高,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就提升了,导致最终学生的评教成绩也就高了,所以一方面尽量消除各指标之间的重复量,另一方面为了减少诸多指标说明评价问题的复杂性,更适合采用客观的评分方式,考虑到大部分指标间有相关性,所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客观评判的缺点完成依赖数据间的关系,对某些指标间相关性弱但重要性强的指标评判不准确,这时主观评判法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所以只有两种取值法相结合,才能更真实地反映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本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在主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二次采用主客观赋权法。endprint

2.1 问卷调查

将上述25个二级指标设计成调查问卷,指标选项统一设定为李克特5级量表,调查对象为我校管理类专业两个专业的学生和近一年有过实验教学经历的教师。共发放评价问卷131份,回收有效问卷107份。

2.2 数据规范化

因为大多数的指标间有相关性,所以指标赋权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于收集到的问卷数据,首先进行规范化和无量纲处理。比如将参加科研活动的次数,根据标准归为五级量表“无参与”,“参与极少”,“参与很少”,“经常一般”,“经常参与”。实验项目的先进性归为“过时”,“很少应用”,“常见技术”,“主流技术”,“开创性强”。数据取值统一为正向1至5表示。

2.3 数据处理

将107份样本数据输入SPSS22.0软件,采用主成分的因子分析法。首先进行样本效度检验,KMO检验值为0.688,显著性为0,说明样本适合做因子分析。

经过7次迭代循环后数据收敛,前8个主成分对应的特征根大于1,并且提取前8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1.085% ,超过80%。故前8个主成分可以反映全部指标的信息,从而能代替原来的25个评价指标。

2.4 指标赋权

(1)确定原指标在不同主成分线性组合中的系数。由迭代可知,最终由8个主成分代表原25个指标的信息值。

(2)原指标的赋权中的方差贡献率越大,说明该主成分的重要性越大,所以方差贡献率代表了不同主成分的权重,而此指标系统中,由八个主成分代表原来的25個指标信息,所以最终权重应进行加权平均计算。

按照相同方法,所有指标的系数计算完毕,再进行指标系数的归一化处理,即可得到的系数即为各指标的权重,保证所有权重之和为1。

(3)一级指标赋权。根据二级指标的权重值,推导出一级指标的权值。因为所有指标均是在主成分分析法的规则下赋值的,同样一级指标的权重也是其重要程度的体现,因此分别将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权值相加,即构成一级指标的权重。

3 结果分析

3.1 符合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特点

权重反映指标的重要程度,根据以上主成分分析法赋权来看,在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综合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其中赋权最高指标为“创新能力引导”,管理类专业的交叉学科特点使得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难度加大,不仅懂技术业务,又要熟知管理策略,任何一项事务都是系统性的,成功必备的要素之间相互促进,彼此制约。相应的实验教学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多要素任务、多方案活动的全盘规划,综合评判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创新能力训练是首当齐冲的。另外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对培训知识的接受程度,只有充分准备的、授课逻辑严密同时切实站在为学生服务的立场上,才可融入学生,得到学生的认可,当然这也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疑惑应该得到及时的响应,因此“辅导答疑”的赋权得分也很高。

3.2 异常指标权重

其中“社会服务”指标得分0.03%,明显低于其他指标。衡量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效果因素很多,社会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生掌握了专业技能后,为地方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的服务活动,客观赋权小原因有两点:一是学生阶段为社会提供的服务相对较少,二是该指标独立性相对较高,而主成分分板法的赋权思想是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越强,降维现象越明显。另外“教学安排”指标赋分为0.2%,偏低。实验安排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包括课程的实验与理论课关系,实验分室和中心的关系,课程知识体系的前后衔接,实训点与课时长短等,权重偏低主要原因是该指标属于实验准备期环节,变化不大,所以师生的评价值差别小,和客观评判的离散原则相悖。

3.3 主客观组合赋权法

为了减少客观赋权的弊端,本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采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中的“乘法”集成法,以此修正相关性弱的指标的权重。其公式为:

wi=aibi/∑mi=1aibi

其中,wi代表第i个指标的最终权重,ai代表第i个指标的客观赋值,bi代表第i个指标的主观赋值,经过主客观的权值相乘,最后再除以所有指标主客观权值的乘积和,以进行归一化处理,最终达到取长补短,相对客观、公正地对实验教学质量进行评判。

4 结语

管理类专业本身就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方面,因此社会对管理学人才的要求就会更高。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密不可分,评价体系是检验和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针对评价指标的多元性和相关性特点,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是消除重复信息,降低评价复杂性的有效手段,为了发挥一些重要但相关性不强的指标的作用,结合主观评判的方法,利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进行权数的修正,减少误差,提高了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教学管理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韩素贞,王馥琴,卢俏立,等. 高等院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山东社会科学,2015,(12): 274-275.

[2]刘亚丰,余龙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理念及发展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4): 108-114.

[3]徐玖平,李小平,米德超.管理类本科专业实验教学共享型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41(2):24-30.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成分分析法质量评价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
陕西省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应用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