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某三级甲等医院专科护士工作现状调查

2017-12-14 07:34李重先
实用医药杂志 2017年10期
关键词:资格专科护士

张 慧,李重先

军队某三级甲等医院专科护士工作现状调查

张 慧,李重先*

专科护士;工作现状;军队医院

专科护士(specialist nurse,SN)是具备一定资格的护士在经过某一特定专科领域为期数月的培训,具备相应专科护理能力并经考核合格,获得专科资格证书的注册护士[1]。专科护士在减少医疗费用、保证医疗安全、促进团队合作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近年来专科护士培养数量和发展规模快速增长,该研究旨在依据笔者此次专科护士工作现状调查结果,为进一步完善专科护士管理提供合理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采取抽样法,对部分驻军三级甲等医院的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为已取得专科护士培训证书或专科护士资格证书的护士。本次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120份,有效问卷率100%。

1.2方 法

1.2.1 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由笔者所在医院上级医院下发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基本资料,包括所在单位名称、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职务、身份属性、从事临床工作年限、参加专科护士培训机构等;二是专科护士工作现状,包括临床工作情况、自我能力评估、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现行待遇、科研与教学以及职业发展等六个方面内容。

1.2.2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百分比这种描述性统计方法统计笔者所在医院专科护士的工作情况。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资料 调查对象中,女性专科护士111人(92.5%),男性专科护士9人(7.5%)。其中,专科护士年龄25~30岁66人 (55.0%),31~35岁 48人(40.0%),36~40岁 6人(5.0%)。 护师 79人(65.8%),主管护师41人 (34.2%)。护士102人(85.0%),护士长8人(15.0%)。最高学历为大专者73人(60.8%),本科47人(39.2%),从事临床工作5年以下 36人(30.0%),5~10年 72人(60.0%),11~15年 10人(8.3%),15年以上 2人(1.7%)。

2.2 临床工作情况 调查显示,关于本医院专科护士培训情况:47.5%护士认为在接受专科护士培训前后工作内容稍有改变,77.5%护士培训后工作岗位无改变,72.4%护士主要工作平台仅限本专科工作,82.5%护士所在医院没有设置专科护士岗位,46.1%专科护士认为目前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一般性临床护理工作,医院设置最多的护理岗位为危重症、急救和手术室专科护士,军队应重点设置的专科领域为危重症、急救和战伤救护专科护士,63.2%护士参与过应急救援和卫勤保障任务;97.2%护士认为在执行应急救援和卫勤保障任务时专科护士的作用更重要,45.0%护士认为目前从事专科护理工作最大的困难是缺乏支持与认可。见表1。

表1 该院专科护士临床工作情况

续表1

2.3 专科护士资格认证 调查显示,120(100%)位护士一致认为取得专科护士资格的程序是取得专科护士培训(资格)证书+认证机构+专科进修;对于军队专科护士资格认证机构,64人(53.3%)是军委后勤保证部卫生局颁发,20人(16.7%)是国家卫计委颁发,21人 (17.5%)是省卫计委颁发,15人(12.5%)是各培训机构颁发;对于专科护士资格是否需要定期认证,95人(79.2%)认为“是”,专科护士再次认证年限,14人 (14.7%)认为3年,68人(71.6%)认为 5年,9人(9.5%)认为 5年以上,4人(4.2%)认为 2年。

2.4 现行待遇 调查显示,成为专科护士后,112人(93.3%)的薪酬水平没有变化;94人(78.3%)对当前的薪酬待遇不满意;111人(92.5%)没有专科护士岗位补贴;在临床护理工作中,81人(67.5%)没有得到重用;与普通护士相比,103人(85.8%)没有得到提前晋升职称,117人(97.5%)没有得到更多外出学习与进修机会。

2.5 科研与教学 调查显示,取得专科护士资格后,97人(80.8%)没有写过与本专科领域相关的综述或论文,115人 (95.8%)没有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86人(71.7%)没有承担过专科领域相关教学任务,120人(100.0%)没有承担过科研课题或获得过科研基金,120人(100%)没有获得过科研(医疗)成果奖。

3 讨论

3.1 进一步加强专科护士岗位管理 该研究中,77.5%专科护士的工作岗位与普通护士一样,培训前后无改变,82.5%护士所在医院没有设立专科护士岗位,使得专科护士工作职责不明确,其所学特长不能得到使用。有文献[3]报道,我国专科护士普遍存在重培养、轻使用的问题,护士职责不明确是影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发挥的主要因素。相比而言,我国内地的专科护士虽然具备了国外专科护士的角色功能,参与了危重患者临床护理、典型案例讨论,康复指导、保健宣传、专家门诊等,但其工作职责要求尚不明确,不能充分体现专科护士的优势[4]。建议医院完善专科护士岗位管理,依据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工作需要,有目的性地设立专科护士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范畴,使专科护士专科特长得到充分发挥[5]。 丁炎明[6]结合本院经验积累,提出多途径设岗以充分发挥专科护士的作用,包括开设护理门诊、规范护理会诊、组织护理专业学组等。另外,调查中还发现,13.3%的专科护士经过专科培训后,晋升为护士长,专科护士与护理管理者角色存在交叉,可能医院较为重用护理人才,经过专科培训后,专科技术得到提高,能够带领科室护士发展专科技术。但专科护士与护士长本是专业和管理两条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职责混淆或身兼两职都会背离专科护士培养的初衷[7]。并且与国外专科护士集中于患者和专科发展管理理念存在偏差[8]。建议上级医院给予政策性指导,明确专科护士岗位职责和职业发展,充分发挥专科护士职能。建议院内成立护理专业学组,根据所学专长参加相关小组,为临床解决实际问题。院内外增加学科交流方式,通过不断交流,汲取所长,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

在军队医院中,卫勤保障任务重,为适应部队保障需要,军队应设置危重症、急救、战伤救护等专科护士,满足战时应急需求。97.2%护士认为执行保障任务重,专科护士更重要,一是救援人员业务素质的要求,二是为伤病员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救援保障的需求。

3.2 进一步完善专科护士工作待遇 该研究中,78.3%对当前的薪酬待遇不满意;92.5%没有专科护士岗位补贴;与普通护士相比,大部分专科护士没有得到提前晋升职称和更多外出学习与进修机会。国内有研究表明,专科护士待遇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专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甚至造成专科护士的严重流失[9]。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职能发挥自己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适当激励,就能发挥 80%~90%[10]。 汤爱玲[11]在研究中提出结合专科护士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建立专科护士的绩效考评体系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就是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专科护士岗位津贴,切实提高专科护士的待遇水平,完善相关奖励机制,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体现与普通护士的区别,提高专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在调查中发现,专科护士100%没有承担过科研课题或获得过科研基金,100%没有获得过科研(医疗)成果奖,可见,专科护士在科研和再教育上没有明显的发展,专科护士培训回院后,基本没有对本专科技术进行再探索,科研意识较为薄弱,这将影响专科护士能力水平提升。建议医院重视专科护士的再教育,培养科研思维,拓展专科护士在专科护理上的广度和深度,鼓励专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3.3 进一步明确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管理 该研究中,专科护士培训认证机构不统一,作为军队医院,大多数由军委后勤保障部颁发,其他还包括国家卫计委、省卫计委和各培训机构。在专科护士的资格认证方面,美国比中国已有显著优势,除了国家许可的资格认证机构-美国专科护士委员会,至少还有67家非政府认证机构,认证项目95种,涉及134个专科护理领域,各机构的认证资格在全国均承认有效[12]。目前,我国专科护士培养有多种层面,包括国家级、省/直辖市级、市级、院级。分别由中华护理学会、省/直辖市卫计委和省/直辖市护理学会、市卫生局和市护理学会、医院颁发专科护士资格证书[13]。众多认证机构有各自为政之势,经一家机构认证的专科护士有时并不能得到另一家机构的完全认可,这就使专科护士的认证具有地域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科护士的发展。因此应尽早确立国家或军队层面的专科护士认证条件并委托统一认证机构,并对各认证机构进行资格审查,对已经认证的专科护士进行抽查,确保专科护士的培养质量。

该次研究中,79.2%专科护士认为专科护士资格是需要定期认证,但是,对资格再认证的期限有分歧,大部分(71.6%)专科护士认为再次认证时间为5年。说明我国关于专科护士资格再认证管理制度不完善。而发达国家已建立完善的再认证体系[14,15]。并且,有研究发现专科护士再认证是可以督促专科护士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也可以评估专科护士自身能力,对于专科护士队伍的专业能力发展有重要意义[16]。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要国家制定专科护士资格再认证制度,包括再认证频率等,从而促进专科护士队伍的健康发展。

[1]尹 诗.湖南省相关专科护士培训教材自学后效果评价[D].长沙:中南大学,2012.

[2] Kilpatrick K,Dicenso A,Bryant-Lukosius D.Practice patterns and perceived impact of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roles in Canada: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13,50(11):1524-1536.

[3]李秀华,高敏,郭敬霞,等.专科护士发展需求与现状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5,5(5):8-12.

[4]康子华,翟 恒.我国专科护士培养及发展现状的思考[J].中国医药科学,2015,5(21):57-61.

[5]梁新蕊,张玲娟,曹 洁,等.临床专科护士专职化岗位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 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87-189.

[6]丁炎明.基于岗位需求的专科护士培养与使用探索[J].护理学杂志,2013,28(24):1-3.

[7]张勤娥,李秋洁,洪 素,等.黑龙江省专科护士专职化岗位管理初探[J]. 护理学杂志,2014,29(7):10-13.

[8]毛孝容,赵佛容.我国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4,28(3):911-913.

[9] 蒋 红,丁 强,汪志明,等.完善激励机制调动护士积极性[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0):13-14.

[10] Pfaff J.Factors related to job satisfaction/dissatisfaction of registered nurse in long-term facilities[J].Nursing Management,2008,18(8):51-55.

[11]汤爱玲,翁素贞,叶文琴.我国专科护士的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J]. 上海护理,2015,15(6):67-70.

[12] American Nurses Credentialing Center.The survey of certifying organizations for registered nurses in the United States[M].Washington DC:American Nures Publishing,2002:2.

[13]韩玉芳,唐永平.如何做好专科护士分级培训与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4):79-81.

[14]龚丽娟,裴显俊,邱 萍.日本的专科护士认定制度[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9):417.

[15]杨春梅,黄津芳,赵 辉.日本临床护理专家与专科护士现状[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9):391-394.

[16]魏春苗,穆 燕.国内专科护士再认证的可行性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4,29(24):76-79.

R473.82

C

10.14172/j.issn1671-4008.2017.10.040

453000河南新乡,解放军371医院护理部(张慧,李重先)

李重先,Email:HLB549512@163.com

[2017-02-12 收稿,2017-03-10 修回] [本文编辑:张鸿瑫]

猜你喜欢
资格专科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2023年,这四类考生拥有保送资格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第二道 川菜资格人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