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7-12-29 00:15朱怀梅��
考试周刊 2017年35期
关键词:备课思维导图课堂教学

朱怀梅��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高的要求,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缺少思维过程的学习就变成了“死学习”,进而将思维可视化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本文对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思维导图;备课;课堂教学

一、 概述

思维导图采用图画、色彩等图文结合的形式,起到了记忆增强的效果。思维导图将乏味枯燥的知识转化成易记忆的、系统化的结构图。简而言之,思维导图就是一个简易的、高效的思维工具。

生物学科知识点多而琐碎,学生的难题是不能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部分学生普遍感觉生物需要背诵记忆的内容太多,即使能背上,通常由于缺乏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运用技巧,遇到综合类的题目还是无从下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不能将知识间形成连贯性联系,学生不能形成发散性思维将知识点串联,进而导致知识学得越多,疑惑就越多,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也逐步减少。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这就需要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找寻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 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 思维导图应用于备课

教师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备课,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备课效率呢?教师一般是采用研读教材目标、教学大纲要求、查阅教研资料的方法进行备课,再通过与同备课组其他教师间的研讨达到备课效率提高的目的。而在实际备课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研讨内容进行及时的记录和整理,大大降低了备课组集体讨论备课的效率。特别对于青年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不能准确地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那么在备课环节更需要运用思维导图,它能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的熟悉教学内容,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作用。

下面介绍几个教师在备课环节应用思维导图的实施步骤。

1. 了解教学内容。教师应首先认真、深入地研读教材、教参等教学资源,熟悉将教授的教学内容,并详细分析各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找出授课内容的重难点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掘教学过程的知识切入点。

2. 制作思维导图。在初步熟悉了授课内容后,根据各知识点间的层次关系制作出思维导图,着重突出重、难点,这样就可以利用结构清晰、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将一章节的各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把握整体知识,对教学内容了然于心。

以苏教版必修一教材中《细胞的代谢》章节为例来讲述我在备课时是如何制作本章节的思维导图的。先列出“细胞的代谢”这一核心词,以它为中心进行发散思维,列出第二层次的核心词:细胞代谢需要的物质:酶和ATP;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然后分别以第二层次的核心词进一步联系每个模块的具体知识点:酶的本质、作用、作用机理和特性;ATP的中文名称、结构简式、合成场所、功能和能量供应机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过程、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和影响因素;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场所、影响因素及其原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通过这种逐层递进的方式,达到将零散知识点整合的目的。

3. 教案的制定。在教学过程中,将制作好的思维导图置于教案中,这样的教案就是全景式的教案,它能够清晰呈现出多层次的知识点,及各分支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关系。教学中应用具有思维导图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节省大量的备课时间,使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清晰明了,使教师的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 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教学

教师除了在备课环节应用思维导图提高备课效率外,也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思维导图。下面以苏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二章为例,来阐述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如何指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学习的。

1. 课前自学。为了保证一定的课堂教学效果,就要让学生在课前先熟悉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对知识内容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一方面能使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便于学生理清思路,有助于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在课前弄清楚教材中的内容哪些是自己通过自学已经懂的,哪些是还不会的,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记号标注,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听课时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和实际的课堂教学质量。

2. 讲授新课。课堂教学就要达到既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又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备课时制作好的思维导图展示给学生,就是把自己在备课时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过程清晰地呈现给学生,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明确本节知识内容的相关概念知识点,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对教师的思维过程进行理解,达到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 课堂总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授完一节课的知识点后,要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梳理,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总结时可以结合课堂上完善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梳理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關系。通过这种图文并茂形式可以更直观、清晰地展现一节课的基础知识点,有利于学生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

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将看不见的思维过程和知识内容转化为可视化的知识框架图。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又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强化,同时使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既能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由于思维导图具有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师生的工作、学习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记忆的工具,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形成学生乐学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郭艳霞.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2] 王秀平.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教学策略构建与应用的研究[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

[3] 高清仓.例谈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素质教育论坛,2011,6.endprint

猜你喜欢
备课思维导图课堂教学
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