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数字认知差异及偏好探析中西文化差异

2017-12-30 17:42鲍冬娇
数码设计 2017年5期
关键词:英汉差异民族

鲍冬娇*



英汉数字认知差异及偏好探析中西文化差异

鲍冬娇*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数字是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规模、大小的数或量,由于受其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文化语境的影响和制约,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数字蕴含的文化信息鲜明地体现了该民族文化的心理、传统习俗与特色,本文从中西方对数字的偏好和禁忌来探讨中西方数字文化的差异及其造成差异的原因。

数字;感知取向,文化差异

引言

数字本来是一种计算符号,用以计算事物或动作的数量或顺序,表示事物性质、状态或动作发生的顺序或范围的大小等概念[1]。不同的民族文化中,还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数字文化现象。由于受该民族文化心理、宗教信仰、语言崇拜和审美观念等文化差异的影响,数字被赋予各种神秘褒贬吉凶和象征意义,具有浓厚的民族、历史地方色彩和特别的文化内涵,承载着许多文化信息,能够生动形象地显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形成了各自的数字文化观。而这种数字文化观念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和行为[2]。数字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数字崇拜和数字禁忌。远古时期,人们出于对自然现象的迷茫和恐惧,把本来不具有任何神秘色彩的语言符号的数字赋予各种超人的威力,随着迷信的盛行、宗教的发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对某些数字逐渐产生了喜爱、崇拜之情,对另一些数字则怀有厌恶、恐惧之感,对某些数字的崇信和禁忌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现象。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观念,对不同数字的感知取向也就不同[2]。

1 汉、英数字的文化差异

1.1 汉、英数字偏好的差异

1.1.1 共同崇拜的吉祥数字

在中国和西方大部分国家中,人们都喜欢“3”、“8”以及“9”这三个数字,几乎在所有的东西方国家都受到尊重,被视为神圣、尊贵和吉祥的象征。但由于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的不同,其表现形式大不一样:“三”在中国古代有许多重要的思想观念都与之有关,如将日、月、星归纳为“三辰”;把天、地、人称为“三才”或“三灵”;认为人有前生、今生、来生,共“三生”;称君臣、父子、夫妇三种关系为“三纲”;父、子、孙为“三族”;儒、道、释为“三教”等等。其中,道教有三清之说,即玉清、太清和上清。在民间也有“三个臭皮匠、赛个诸葛亮”、“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等俗语。因此,“三”在中国是吉祥的数字。西方人认为世界是由大地、海洋和天空三部分组成,大自然包括动物、植物、矿物三方面,人体有肉体、心灵、精神三种性;基督教主张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the trinity);在罗马神话中,主宰世界有三个神,主神朱庇特手中的三叉雷电杖是权威的象征,海神尼普顿的象征则是三叉戟,而冥王普路托则是长有三个头的狗。在民间还有the third time’s the charm. ( 第三次准灵) ; Number three is always fortunate. ( 第三号一定运气好) 的说法;莎士比亚戏剧中,ALL good things to the three standard( 一切好事以三为标准) 。由此可见,1西方人对“三”的偏爱,把“三”看作了完美的数字[3]。中国人对“8”的喜爱源于广东人把“88”念成发发,寓意发大财、交好运。于是“8”便成了举国上下最受欢迎的数字,尤其是尾号为“8”的电话号码、手机号、车牌号、门牌号等更是抢手货。西方的“8”预兆吉祥有种种解说,早在古希腊,人们就认为“8”意味着丰硕、成就和长寿;《圣经》中讲上帝惩罚人类的大洪水,只有“8”个人靠诺亚方舟逃生,“8”意味着幸运;“福音书”上说耶稣的兄弟雅各生了“8”个孩子,“8”意味着多子多孙;两个戒指上下靠在一块构成“8”,意味着婚姻美满; 横着的“∞”是数字中的无穷大符号,意味着丰硕、成就、长寿、幸运、美满都变成了无穷大[3]。

“九”在中国文化中被特别看重。九”———根据阴阳五行与数的关系,万物之根均为数,宇宙也是数。数始于1而终于10,五行也是数,按传统的五行理论来划分,则1、2为木: 1为阳木, 2为阴木。以3、4为火: 3为阳火,4为阴火。以5、6为土: 5为阳土,6为阴土。以7、8为金: 7为阳金, 8为阴金。以9、10为水:9为阳水, 10为阴水。这就是将“象”、“数”与五行结合起来推演变化,用以显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由此看来,“九”是最大的阳数,象征着天。《素文》中说:“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凡数指其极者,皆得称之为‘九’”。因此,九为数之极,由此引出“无限”之说,继而演化出“神圣”之意;于是中国古代帝王为了表示自己神圣的权力为于赐神赋,便竭力把自己同“九”联系在一起。“汉语词汇中也常用“九”来形容帝王将相的称谓,如“九五之尊”( imperial throne);称官位仅次于皇帝的王爷为“九千岁”等。如天分九层,冬天分九节;天诞日为正月初九,天子祭天一年九次;皇宫殿宇的建筑也与“九”有关[4]。在民间,因“9”谐音“久”,人们也有选择有两个“9”的日期作为喜日的习俗。“99”与“久久”谐音,寓含有“天长地久”之意。近年来,受西方习俗的影响,中国的年轻人过上了中西合璧的情人节,2月14日这天,恋爱中的男子向恋人送上99或999朵玫瑰已不鲜见,且日益成风。

据在西方,数字“九”也是人们心目中的“神数”之一。对西方人来说,“九”的象征意义是“神性”、“神圣之至”。报1987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就选择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据21st Century报道,1999年9月9日,在新加坡有165对新人结为伉丽,在世界各地华人区有数千对新郎新娘举行婚礼,希冀永结同心,白头偕老。

1.1.2 中国文化中的吉利数字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人们对“六”和“十”这两个数字有着特殊的感情和崇拜,对他们的崇拜可谓是源远流长:中国人认为“六”是最吉利的数字。中国古时就有崇尚“六”的传统观念。“六”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最为吉利的数字,如先秦时期六部儒家经典称为“六经”或“六艺”;诸子百家中最著名的阴阳、儒、明、法、道的总称为“六家”;亲属关系归为“六亲”;天地四方称为“六合”或“六幽”;民间也有“六六大顺”、“六畜兴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俗语;农历初六、十六、二十六被视为举行婚礼的黄道吉日[5]。在使用电话号码或车牌号时。人们尤其钟爱尾数为“6”、“66”、“666”这几组数字,因为它们象征着顺顺利利和万事如意。

“十”也是深受中国人喜爱的吉祥数字。自古以来,人们视“十”为完整、圆满、吉祥的象征,因而喜爱以“十”为标准计量单位。如历史上有“十圣”,有十大名花,地名中北京有“十里长安”,南京有“十里秦淮”,上海有“十里洋场”。直至现在新闻单位每年要评选十大新闻、体育界、影视界要评选十大明星,生日祝寿和国庆节逢“十”要举行盛大庆典已成为传统习惯,这些都反映了中国人追求“十全十美”的传统心理[2]。

1.1.3 西方的吉利数字

然而,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与中华民族崇尚偶数的传统相反,他们崇尚奇数,往往认为单数是吉利数字(十三除外),这种现象在英语数字习语中也有表现。他们相信单数体现信念,双数预示灾难。表示更深程度时,常在整百整千的偶数后面加尾数/一。如: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十分感谢,万分感激)等[6]。西方民族崇尚数字“七”。在他们眼中,“七”是一个最神秘而神圣的数字。西方人在古时候将日、月、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七个天体与神联系起来,对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七”具有很浓厚的宗教色彩。基督教中上帝用七天时间完成了创造世间万物的壮举,西方宗教和文化常用七来规范人的道德行为或归纳人文景物、社会团体、宗教仪式。生活中有 lucky seven(幸运之七)的说法。英语习语 The seventh son of a seventh son 意为极为显要的后代。英语 seven 与 heaven 从拼写到读音皆很相近,习语 be in seventh heaven 表示非常幸福、快乐[5]。

1.2 汉、英数字禁忌的差异

对某些数字或日期的禁忌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现象,英汉两民族所禁忌的数字却不尽相同。谐音文化是很有趣的一种文化,来源于人们趋利避凶的愿望,例如数字“四”在中国被视为一个不吉祥的数字。“四”与“死”谐音,因此中国人对数字“四”特别忌讳。由于这个禁忌习俗,车牌号码、电话号码尾数有4的就不受欢迎。人们尤其要避开“十四”(谐音“要死”)“五十四”(谐音“我要死”)等数字。“七”的汉语谐音是“气”,“十七”谐为“拾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就尽可能地避免,所以人们在挑选吉日良辰时一般不挑七、十七或二十七。在我国某些迷信心理比较严重的地方,尤其是农村,农历的七月初七为凶日,是绝对禁止嫁娶的,这和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七年之痒”绝对让人们头疼不已。而“七出”,是封建时代休妻的七种理由,即“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和恶疾[7],丈夫可以用其中任何一条为借口命妻子离去”。封建男女不平等的陋习,也印上了“七”的烙印[8]。

与中国文化不同的是,在欧美等西方国家里,“五”和“十三”是个令人恐惧不安的数字。“五”特别是星期五,在西方文化中是不吉利的数字,常给人以恐怖之感。他们结婚、奠基、开业、乔迁、远征等尽量避开这一天[9]。

2 汉英数字差异的原因

2.1 英汉两民族的心理基础不同

自古以来,人们在潜意识里都会接近美好的事物,远离带来不幸、灾难的事物。数字带来的文化暗示是与人的心理紧密结合的[10]。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泰勒曾说过: “神话和宗教起源于‘泛灵论’(ani-mism),数字也有灵,甚至可以控制人的生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便有意无意地把某些数字和一个人的命运等联系在一起,正是基于这种心理,人们便把数字赋上了积极或消极的文化内涵[9]。

在汉文化里,人们普遍认为双数是吉祥数字。根据中国的传统文化,任何事物都是由阴、阳两方面组成,只有阴阳交合,才能滋生万物。在中国人看来,任何事物都是一化为二、二化为四,四化为八的几何梯级发展。毫无疑问,双数就成了天然的吉利数[11]。

在英文化里,英语文化中,人们认为奇数(除了 13 以外)是带来好运的。人们把“3”看作是完美的数字,因为毕达哥拉斯曾把“3”当作上帝的象征并且作为所有数字中最完美的一个,它代表着一个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开始、中间和完成。在生活中,人们喜欢把事物一分为三,以图吉利[10]。

2.2 英汉两民族的宗教渊源不同

从文化历史的角度来说,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宗教文化,在古代,宗教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形地影响着人们的感知方式。英文化起源于古希腊文化,在那时,基督教文化是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它对数字的文化内涵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据《圣经》记载,耶稣基督与他的十二门徒吃最后的晚餐时,出卖他的犹大就坐在第十三个座位上,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日子是十三日,亚当受诱惑吃禁果的日子也是在十三日,所以13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个很不吉利的数字。数字七表示吉利,也源于基督教文化。其原因在于,基督教主要的祈祷文本由七部分组成,圣母玛利亚有七件乐事和七件悲哀事,并且,基督教徒们相信上帝在七天内创造了世界[12]。

汉语与宗教也有着紧密的联系,道教和佛教对数字的文化内涵有着极深的影响。中国人对“三”的垂青是有因可循的,习语“三生有幸”,来自于佛教,三生指的是前生、今世和后世。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曾写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还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相对的两面,即好和坏,对和错,长和短,明和暗,动和静。双数在汉文化所受偏爱,被看作吉祥数,便从这里得到了很好的阐释[9]。

2.3 英汉两民族的地域历史差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数字文化与地域历史有着一定的关系。汉民族生活于大陆,主要聚居在中原地区,有稳定的心态特征,对生活环境的感觉是安全、融合的,思维上讲究“天人合一”。因此,对自然的认识显得丰富、亲切,感受方式、认知方式注重直观体悟,因而更倾向于偶数带给人的和谐的直观感觉。西方人多为海岛居民或游牧民族,与中国人相反,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流动性大、不稳定的特点,这些民族富有一定的独立性,他们认为自然界也是作为人的对立面存在的,思维上重形式、重分析。西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使他们在运用数字时重“形合”,无形中限制了数字联想意义的发挥。对某些单数的喜好也反映了他们强调个体的生活方式[6]。

3 结束语

由于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的差异,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及至不同的民族,对一样的数字都赋予了不一样的寓意。它不再是个普通的数字,而是承载着许多的文化信息,反映着人们的一种共同愿望,蕴涵着一定时期民族文化的内涵,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数字文化现象。因此,我们在学习英语时,既要注意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又要注意表达方式的差异,努力分析语言现象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在双方语言中找寻最贴切的表达方式,求同存异,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更好地实现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1] 李健林. 从数字的联想意义看中英民族文化心理差异[J]. 柳州师专学报, 2002, (2).

[2] 曹容. 中西数字的文化观比较[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2006, (1).

[3] 白春阳. 郭运瑞.中西方数字文化差异[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 (11).

[4] 徐丽娟.东西方数字"九"的文化分析与翻译[J].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5] 肖钰敏. 中西方数字文化差异之管窥[J].科技展望, 2014.

[6] 马小伟. 再解英汉数字偏好与禁忌的差异[J].西安社会科学, 2010, (8).

[7] 颜静. 从数字"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J]. 科教文汇, 2010.

[8] 颜静, 王宜杰. 从数字“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J]. 科教文汇旬刊, 2010, (3): 7.

[9] 王蕾, 李俊, 婕黄春. 英汉数字文化差异[J]. 大众文艺理论, 2008, (8): 8.

[10] 兰迪. 中英数字文化内涵差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3(6).

[11] 廖辉征. 英汉数字的文化对比分析及翻译[J].中国西部科技, 2011, 9.

[12] 叶小妮.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常用数字中的体现[J]. 文学教育, 2011.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Perception Orientation of Numbers

BAO Dongjiao*

(Fujian ChuanZheng Communication College, Fujian Fuzhou, 350007, China)

Numbers in language are the count and quantity which reflect the scope and size of the objective world.They have been given plentiful culture connotations owing to the effect and restriction of its culture conditions. Cultural information of numbers reflects national psychology,custo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This paper attempts to illustrate 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Numerical Culture and the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 .from the preferences and taboos.

numbers; perception orientation; difference of culture

鲍冬娇. 英汉数字认知差异及偏好探析中西文化差异[J]. 数码设计, 2017, 6(5): 94-96.

BAO Dongjiao.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Perception Orientation of Numbers[J]. Peak Data Science, 2017, 6(5): 94-96.

10.19551/j.cnki.issn1672-9129.2017.05.039

G04

A

1672-9129(2017)05-0094-03

2017-01-12;

2017-02-23。

鲍冬娇,硕士学位,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英语教学。E-mail:290356710@qq.com

猜你喜欢
英汉差异民族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我们的民族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