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札记二则
——兼论《汉语大词典》释义

2018-01-01 01:35张晓英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夔州大词典天子

张晓英

一、夷歌

杜甫《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又作“几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1]1561。此诗作于公元766年冬,时遇崔旰之乱,杜甫被迫离开成都滞寓夔州。仇兆螯先生解释此诗:“此在阁夜而伤乱也。上四,阁夜景象,下四,阁夜情事。鼓角夜闻,星河夜所见。野哭夷歌,将晓所伤感者。”又“千家,几处”:“言哭声多而歌少。”又萧涤非先生也解释:“‘野哭’‘夷歌’,都是使杜甫听来伤心的。一闻战伐,千家皆哭,见死者之多。‘夷歌’,彝人之歌。起渔樵,起于渔樵。渔樵之人而唱彝歌,见习俗之变”[2]283。但是,《阁夜》诗“夷歌几处起渔樵”中的“夷歌”并非指少数民族歌曲,此句也不是表现风俗习惯发生了改变。释“夷歌”谓夷人之歌,难解《阁夜》诗之奥旨。

可见,“夷歌几处起渔樵”的意思是悲情丧歌数处起,勤劳渔樵难安眠。“夷歌”指丧歌。《大词典》“夷歌”[3]1375词条释作:“夷人的歌曲。亦泛指外族的歌曲。首引《后汉书·西南夷传论》:“夷歌巴舞殊音异节之技,列倡于门外。”次引晋左思《蜀都赋》:“陪以白狼,夷歌成章。”再次引唐杜甫《阁夜》诗。当然,“夷歌”相对中原华夏歌曲而言,确指外民族歌曲。如《大词典》所引《后汉书》《蜀都赋》例,另有如“蛮语逢人译,夷歌到处闻”“边酒排金盏,夷歌捧玉盘”“低昂坐作疾如风,羌管夷歌唱和同”等等皆是。但是,杜甫《阁夜》诗之例则非是,《大词典》“夷歌”词条应增加义项,分例书证。

与《阁夜》写作时间相近、表达情感也相同的是《不寐》诗:“瞿塘夜水黑,城内改更筹。翳翳月沉雾,辉辉星近楼。气衰甘少寐,心弱恨和愁。多垒满山谷,桃源无处求”[1]1462。尾联“多垒满山谷,桃源无处求”的释义也是非常值得讨论的。仇注引《杜臆》解“满山多垒”谓“叹寄身无处矣”[1]1464,另引《曲礼》“四郊多垒”,并引《萧望之传》:“群盗并起,充满山谷。”鹤注:“此指崔旰之乱未平。”理解《礼记·曲礼上》“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4]1250之句,可参《孝经·卿大夫章》:“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4]2547。据周代礼制,卿大夫的职责是“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如果言语行为处事不当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战患,甚至国有死难,那是卿大夫的人生耻辱。其中“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可作“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的最好注释,“四郊多垒”的意思是国遭战乱,多有死难。垒,意思是坟垒、坟茔、坟墓。国有战乱民不得安即是大夫之耻,更何况城郊多军壁呢。郑玄所释“垒,军壁也。数见侵伐则多垒”,虽可作解但意尚不明。《大词典》“垒”词条义项①即沿用郑氏之训,释作“军壁,阵地上的防御工事”[3]1263,首引《礼记·曲礼上》,次引《孙膑兵法·陈忌问垒》:“车者,所以当垒也。”再次引杜甫《不寐》诗。《孙膑兵法》书证可配“军壁,阵地上的防御工事”释义,但《礼记》与《不寐》书证与释义则不符,《大词典》当明察,分列义项为宜。

“多垒满山谷”中“垒”意思为“坟垒、坟茔”而非“军垒、军壁”,也是与历史事实相符的。杜甫当年滞寓夔州,正是因为夔州偏僻尚无战事。夔州地区无战事,但并非世外桃源,因时值战乱,夔州人民仍得参与当时的各种征战。但夔州人民参与征战与夔州区域即军垒战场仍是大有区别的。“垒”字字义既明,“多垒满山谷,桃源无处求”句意自明,意思是乱世之中多有死难,所谓的世外桃源是没有的。“多垒满山谷”意即山谷中多垒新坟,正是“夷歌数处起渔樵”的必然结果。《阁夜》与《不寐》从不同角度书写丧乱,虽写景不同,情实一般,堪为姊妹篇。

二、天子下席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斮’”[5]2462。这则历史故事在《战国策·赵策·秦围赵之邯郸》有一致的记载:“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斮之’”[6]706。唐·司马贞《索引》释“天子下席”谓:“烈王太子安王骄也。下席,言其寝苫居庐。”这一释义遂成确诂为后世学者谨遵,如宋·汤汉撰《妙绝古今》卷二:“天崩地拆,天子下席。”“下席”夹注云“寝苫”[7]813。今人如王利器主编、贾辅民注译《史记注译》:“天崩地坼:比喻帝王死去。坼:裂。天子:指继承周烈王的新君周显王。下席:古时居丧守孝,要离开居室。睡在草席上”[8]1905。《大词典》“下席”词条②:“谓离开原来的居处,睡在守孝的草席上”[3]136。并引司马贞《索引》作证。综合众家解释,相同意见有两点:一是“天崩地坼”言周烈王崩,二是“天子下席”指居庐。不同意见有一点:“天子下席”中的“天子”一说是周烈王之子周安王姬骄(?—前376),一说为周烈王之弟周显王姬扁(?—前321)。而东周时有威烈王姬午(?—前402)和夷烈王姬喜(?—前369)。

据《仪礼》和《礼记》等文献的有关记载考察周代的三年丧礼,有多达四十多个环节或步骤。丧礼、葬礼包括始死属纩、复(招魂)、楔齿、缀足、沐浴饭含、袭、设冒、帷堂、铭旌、设重燎、始死奠、命赴、致禭、陈服器、小敛、大敛、陈宝器、盖棺涂殡、成服、朝夕奠、既夕奠、启殡、朝祖奠、谥诔、朔月奠、筮宅卜日、大遣奠、发引、下葬、返哭。之后的虞祭、再虞、三虞、卒哭、祔、小祥、大祥、禫、吉祭、忌日祭、生辰祭等属祭礼。

古人死后到入敛,至少有五次举尸迁尸。一是“始死,迁尸于牀”[4]1575,指自寝中北牖下生前的卧具迁至设在南墙当牖处之牀,不能让死者继续停留在生前的卧具上。牀当是一种比较低矮的案榻,若死者是卿大夫以上的身份,牀下可置盘器盛冰以致冷。死亡当日要对死者楔齿、缀足、沐浴饭含、设冒櫜之等等。二是小敛举尸迁尸。小敛在户内进行,小敛之前要陈列装敛死者的衣物,称为陈服器,至亲朋友这时可赠送死者装裹衣物,称为致禭。“士盥,二人以并,东面立于西阶下。布席于户内,下莞上簟。商祝布绞衾、散衣、祭服。祭服不倒,美者在中。士举迁尸,反位”[4]1136。小敛之前要把死者迁于事先布好的席上,然后装裹,最好的衣物穿在最里面。因小敛涉及死者隐私,所以要帷堂。三是既小敛,迁尸于堂。“彻帷,男女奉尸夷于堂”[4]1580,丧主哭尸于堂。这时至亲之友可瞻亡者遗容。四是大敛迁。大敛在阼阶上进行,“君将大敛……士盥于盘,上士举迁尸于敛上”[4]1136。“迁于敛”即迁尸于阼阶上的敛席。大敛之后即入殡,所以大敛之前要陈列装裹衣物、入棺器物,称为陈宝器。如果死者身份为士,装敛过程也相同。“士盥,位如初,布席如初。商祝布绞、紟、衾衣,美者在外。君禭不倒。有大夫,则告。士举迁尸,复位”[4]1140。大敛跟小敛一样,是极为重要的仪式,也是死者的最后盛装,所以最华美的衣物穿在最外面。装裹衣物的多少则张显着死者的不同身份,如天子一百二十称,诸侯百称。死者生前好友、同僚在大敛之后可去吊唁,近于今天的遗体告别。如果死者身份是士,这时国君可去吊唁抚当心,并赠送随葬品。在“敛死不失爱,送死不失哀”[8]155的丧葬文明中,小敛大敛及入殡下葬都有明确的时间规定。天子五日小敛,七日大敛;诸侯三日小敛,五日大敛;卿大夫二日小敛,三日大敛。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三日而殡,三月而葬。五是大敛之后迁尸入棺,称为入殡。盖棺涂殡,置柩于西阶下的肂坎中,谓之停殡。既殡,亲属穿不同等级的丧服,叫成服。“天子崩,三日祝先服;五日官长服;七日国中男女服;三月天下服”[4]1314。孝子服丧期间不忍居处于安适之所,改居丧次。丧次即守丧者所居的简陋棚屋,有倚庐与垩室两种。倚庐是靠中门外东墙临时搭建的茅草棚,北向开户。“父母之丧,居倚庐,不涂,寝苫枕凷,非丧事不言”[4]1581。“居于倚庐,哀亲之在外也。寝苫枕块,哀亲之在土也。”对于死者来说,“在牀曰尸,在棺曰柩”;对丧主来说,“动尸举柩,哭踊无数”[4]1656。在“慎终追远”的中国古代丧葬文明中,安顿死者遗体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极其庄重严肃的,〛所以有始死奠、小敛奠、大敛奠、入殡奠、启殡奠、大遣奠等。死者下葬之后孝子住进墓旁搭建的棚屋居丧,称为庐墓。

“小敛于户内,大敛于阼。君以簟席,大夫以蒲席,士以苇席”[4]1577。死者身份不同,所用席的质地不同,数量也不同。“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4]1432。但无论是小敛还是大敛,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道具——席,“设牀布席”是对临终者做的第一件事。《礼记·檀弓上》载:“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牀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4]1277。一生谨守周礼的曾子在临终弥留之际,也坚决不用僭越身份的“华睆之席”。季氏送给曾子的华席就是用于装敛的。

结合周代丧葬文化考察,“下席”即迁尸于席,“天子下席”就是天子崩的讳用语。但是齐威王田婴齐的生卒年是公元前378年与公元前320年,在位时间是公元前356年至公元前320年。周夷烈王姬喜生年不详,卒年是公元前369年,公元前376年到公元前369年在位,为周安王姬娇(?—前376)之子。与齐威王生卒年接近、又在齐威王在位期间且早于齐威王去逝的周王却是周显王姬扁(?—前321)。按相关人物的生卒年推测,《史记》与《战国策》所载的“周烈王崩”更可能是周显王崩。

“天子下席”另见于元·郝经撰《续后汉书》卷八十四上下:“彗孛犯守,逆臣犯上,天子下席”[9]308。再:“星倾移揺动,天子下席。彗孛干犯,大丧兵起”[9]311。“大丧”与“天子下席”意思相同,即天子崩。又:“星明,则王道昌,后乃省方。闇,则王道微,政令不行。不见,则天子下席。彗孛干犯,臣下为乱”[9]319。再又卷八十四中上:“明润,天子大恺。闇角,王公凶。不见,天子下席”[9]330。上述例证,皆以星象预知人事,“天子下席”的意思都是指天子崩。《晏子春秋》卷七载景公置酒于泰山之阳,酒酣之际喟泣涟涟而被晏子讥为“怯君”。公惭而更辞曰:“我非为去国而死哀也。寡人闻之,彗星出,其所向之国君当之。今彗星出而向吾国,我是以悲也。”

另从语意上说,“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斮”有假设的意味,“后至,则斮”中的“后至”未必是既成事实。而联系前文“周怒”,“田婴齐后”已是既成事实。“田婴齐后”有两层意思:一是慢于礼,未按丧礼要求火速奔丧;二是奔丧落后于其他诸侯。联系前文,此句当是第二个意思即落后于其他诸侯。故此句当标点为“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斮(之)”则更为恰当。

猜你喜欢
夔州大词典天子
“立天子以为天下”——周代“立君为民”学说的现代性观照
夔州精神与杜诗本色
天子当屏而立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杜甫咏诸葛亮诗略论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杜甫夔州诗中所反映出的生活悲剧
陆谷孙请人“找茬”
陆谷孙请人“找茬”
无字碑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