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岳霖先生》为例谈人物类文章教学

2018-01-03 11:43邱海培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重情金岳霖治学

邱海培

古人常以“知人知面不知心”懊恼自己对他人理解的片面性,遗憾未能全面知人品行,察人性情。在语文课堂上,虽不会有误解带来的种种交际遗憾,但全面把握人物形象,体察人物性格特征,却是深入理解人物类文章的必然要求。如何帮助学生在学习人物类文章时,知其人,晓其行,感其品性,成为教师需把握的教学重点?《金岳霖先生》是汪曾祺先生回忆我国著名哲学家金岳霖的一篇散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金岳霖先生作为一代哲学泰斗、有趣老师的诸多事迹,缅怀了先人,高山仰止。

一、捕捉信息,写人物简历

语文是“听说读写”相融合的一门课程。从有限的篇幅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语文课程重要的训练内容之一。在此过程中,教师需以课文为范本,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读有所获。

师:同学们,古人有言,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要求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课文咱们已经读过许多遍,你们谈谈从文章中,能知道金岳霖先生的哪些信息?咱们一起来给金先生写一写思维导图式的简历。

生:金岳霖先生是西南联大的一位教“逻辑”和“符号逻辑”的教授。(板书:职业——哲学教授)

生:金先生是单身汉,有一只大斗鸡和许多朋友。朋友称呼他为“老金”。(板书:未婚,朋友众多)

生:金先生写了《逻辑》和《论道》两本书,文中说他治学精深,但著作不多。(板书:治学精深、但著作不多)

生:金先生模样有些怪,常年戴一顶呢帽,架着一副一只黑,一只白的眼镜。(板书——模样奇怪)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金岳霖先生”为核心,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学生收获的信息逐一罗列,为人物制作一份独特的个人简历,这既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整理信息、归纳总结的意识。

二、留心细节,谈人物事迹

知道人物身份,是学习课文内容的初级阶段。人物类文章往往与事迹紧密联系,所谓写人不离事,记事不离人。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留心事例描写,在体察细节中,丰富自己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

师:咱们知道了人物的诸多信息,但同学们,想要更加深入地认识一个人,在课文中,咱们可以通过什么来了解?

生:事例!

师:是的!人不离事,事不离人。去文中看一看,文章写了金岳霖先生的哪些事迹,给你留下怎么样的印象?

生:金岳霖先生是个有趣的教授,他上课不点名,而是根据学生的衣着颜色来请学生回答问题。

生:金先生重情。每当学生学习有困惑时,他总是耐心回答,林国达同学有思想,在他游泳淹死后,金先生还在课堂上惋惜,没了笑容。

师:是的,面对学生他耐心、惜才。金先生重情,還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生:先生欣赏林徽因的才情,她离世后,有一年,金先生郑重请老朋友吃饭,是在“徽因生日”那一日。

师:故友离世,先生有诸多的不舍与牵挂,邀请老朋友吃饭,连老友都纳闷先生为何如此郑重。只有先生知道,今天是——

生:徽因的生日。

师:简短的一句话,却含有千言万语的思念,若不是重情重义至此,何需与老友缅怀故人呀。(请生读文)

生:文章还写了金先生晚年约蹬三轮车的车夫,在三轮车上,看北平,接触社会。

师(笑):是呀,如此德高望重的一位老前辈,却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先生真是——

生:调皮!有趣!可爱!

将人物融入事例中,让扁平的人物形象立体丰满起来。学生谈论种种事例的过程就是其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魅力的过程。

三、描绘形象,论人物述评

学习人物类文章,其目的在于了解人物类文章的基本写法,也在于感受人物的独特品质,培养学生以贤者为师的意识,树立自身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为人物绘形象的方式,讨论人物的述评,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闪光之处。

师:古往今来的贤者师者,总能带给我们感动,值得我们学习。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讨论在这篇文章中金岳霖先生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

生:金先生坐三轮车接触社会的片段让我印象深刻。金先生享有如此高的学术地位,但仍然能够不拘小节,不讲排场,真真切切去接触社会,这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生:金先生的模样让我印象深刻。作为一代哲学大师,金先生独特的衣着风格,既是他个性的体现,也能看出金先生真实洒脱的性格特点。

生:我想为金先生画一双眼睛。这双眼睛,看得见浩瀚书海,所以先生治学精深;看得见社会百态,所以热爱生活;看得见学生困惑,所以耐心答惑;看得见故人情意,所以重情重义。

师:是的,金岳霖先生的世界,有独立的人格,有师者的耐心,有朋友间的重情重义,有知识分子的严谨治学。这样一位治学大师,值得我们缅怀,更值得我们敬重、学习!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人物类文章的教学中,教师既要带领学生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也要带领学生走近人物,感知形象,在体悟人物独特人格魅力的同时,真正实现与人物、文本、作者的对话,铸就有收获的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重情金岳霖治学
论金岳霖接受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在理路
下乡
萧公权的治学转向
分期付款
重情轻法:法制新闻价值的迷失
教育家朱九思的治学观
较真的金岳霖
重情重意,更重表达
治学与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