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温馨苑住宅屋顶雨水系统安排的技术总结

2018-01-04 06:20
山西建筑 2017年35期
关键词:雨水管天沟春城

温 志 强

(孝义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山西 孝义 032300)

春城温馨苑住宅屋顶雨水系统安排的技术总结

温 志 强

(孝义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山西 孝义 032300)

通过对春城温馨苑住宅楼概况的简单阐述,提出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春城温馨苑住宅屋顶的雨水系统安排设计情况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且延伸分析了屋面雨水排系统的设计意见,希望能对相关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屋顶雨水系统,屋面坡度,排水方式

1 春城温馨苑住宅概况和问题

本项目1号楼和5号楼屋顶雨水排水系统,在建筑施工图里设计人员均通过屋顶平面图来安排雨水口位置和屋面坡度。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这个非常重要的细节未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屋顶平面图上有几个位置注明为雨水管的位置。图审单位作为技术性审查单位也没把此作为审核重点,就审核通过盖章出图。而到了施工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也认为按图施工没错,施工结构顶板时按图预留孔洞,然后屋面保温找坡,檐沟坡向孔洞,防水层施工,安装落水管,屋面雨水系统施工完毕。结果就出现如下案例,如图1所示。

通过图1可以看出,本次施工不合适之处有以下几点:

1)落水孔位置正下方不是散水而是采光井,在施工过程中,因工序原因,要等窗框安好,外墙保温和外墙涂料施工完才能安落水管,已屡次受害,一下雨采光井就积水,漫延至地下室多次。

如此设计,落水管引导雨水不是直接引至散水,而是垂直扎入地下室的采光井玻璃,然后横穿出来才到散水。这样安排好像不是排水管,倒像是地下室的引水管,典型的“顾头不顾尾”。

2)本雨水管又是安排在北侧,冬天积冰后不易融化,雨水管的材质又是PVC,带来的引患是雪水积冰后极易形成冰柱,而冰柱撑坏管材后,仍对地下室有极大的威胁。

3)不美观,采光井的盖子上还要穿孔,采光井侧方出管。

教训有几点值得改进:

1)设计单位安排屋顶雨水落水口的位置时,要统筹安排,既然是雨水系统就不能只考虑屋顶多少面积,需几个落水口。而应综合考虑。像上例,上面安排好了,忘了下去就是采光井,不能“顾头不顾尾”。

其实像上例,只要将雨水管平移几米安排在楼座大角,躲开采光井,就能完全避免上述问题。

如果设计早做安排很简单,在雨水管穿越混凝土腰线处,提前预埋套管,就会解决得很好。

2)图审单位在技术性审查时,应增加对雨水系统的重点审查,对雨水管位于屋顶的位置,雨水管的走向,从头到尾全面审查。包括雨水管的材质,雨水管固定点的间距,固定件的材质等均要求施工图标注详细,合理。

3)现场施工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就雨水系统也要认真对待,多方位用心安排,不能呆板施工,机械按图施工。发现不合适,要及时联系设计单位,做必要的修改。不能设计不合理,就一直让它不合理下去。

2 屋面雨水排系统的延伸意见

1)重视屋面排水设计。屋面排水设计的主要任务首先将屋面划分成若干个排水区,然后通过适宜的排水坡和排水沟,分别将雨水引向各自的落水管再排至地面。具体步骤:

a.确定屋面的汇水面积。

屋面的汇水面积应按屋面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b.确定屋面坡度的形成方法和坡度大小。

单坡排水的屋面宽度不宜超过12 m,矩形天沟净宽不宜小于200 mm,天沟纵坡最高处离天沟上口的距离不小于120 mm。

c.选择排水方式,划分排水区域。

屋面雨水的排放方式,分外排式、内排式或两者结合的混排式。为便于检修和减少渗漏,少占室内空间,设计时应尽量采用外排式,当大跨度外排有困难或建筑立面要求不能外排时,方采用内排式或混排式。

确定天沟的断面形式及尺寸;确定落水管所用的材料和大小及间距。

屋面落水管的布置与屋面集水面积大小、每小时最大降雨量、排水管管径等因素有关。落水管的内径不宜小于75 mm,落水管间距一般在18 m~24 m之间,每根落水管可排除约200 m2的屋面雨水。可用公式:F=438D2/H,其中,F为单根落水管允许集水面积(水平投影面积,m2);D为落水管管径(cm,采用方管时面积可以换算);H为每小时最大降雨量(mm/h,由当地气象部门提供)。

2)位置安排。对于北方地区,存在冬天下雪后冰雪渐融的问题。所以优先安排在背风向阳的南侧。这样即使下雪后晴天也易及早融化,而背阴处则会多日不化。

2017-10-08

温志强(1969- ),男,工程师

1009-6825(2017)35-0141-02

TU992.24

A

猜你喜欢
雨水管天沟春城
China marca hitos ante el cambio climático
贝雷梁组合支架对跨地铁车站雨水管保护的施工受力分析
浅谈市政工程中污水管与雨水管设计
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泵站前雨水管方案数值模拟
游河南八里沟
超大市政管线跨地铁基坑的保护方案
既有建筑“平改坡”天沟优化设计
无天沟(外二首)
用新批评解读卞之琳的《春城》
浅析《春城地铁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