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白蜡虫优势寄生蜂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2018-01-05 09:05梁军生张玉荣钟芳竹喻锦秀杨茂栋
湖南林业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芷江寄生蜂小蜂

梁军生,张玉荣,钟芳竹,喻锦秀,卜 军,陈 艺,杨茂栋

(1.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2. 湖南芷江白蜡研究会,湖南 芷江 419100;3. 芷江县华耘虫白蜡有限责任公司,湖南 芷江 419100)

芷江白蜡虫优势寄生蜂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梁军生1,张玉荣1,钟芳竹2,喻锦秀1,卜 军1,陈 艺1,杨茂栋3

(1.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2. 湖南芷江白蜡研究会,湖南 芷江 419100;3. 芷江县华耘虫白蜡有限责任公司,湖南 芷江 419100)

湖南芷江是我国传统的虫白蜡产区,素有“白蜡之乡”的美誉,但因受病虫害及气候条件等影响,芷江虫白蜡生产上一直未能实现种虫自给自足。本文研究了芷江白蜡虫生产过程中寄生蜂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结果表明:芷江白蜡虫种虫生产上受寄生蜂危害严重,寄生率最高达 91.3%,平均为 56.1%,大量引发白蜡虫种虫绝收,寄生蜂危害是导致芷江长期不能规模化培育白蜡虫种虫的最直接原因。跳小蜂科的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是白蜡虫优势寄生蜂,种群数量占寄生蜂混合种群数量的 90% 以上。7 月至 10 月是寄生蜂危害高峰期。寄生蜂的优势种类结构及发生规律与云南昆明等白蜡虫种虫传统产区相比有明显差异,建议抓住优势种群危害高峰期,开展白蜡虫寄生蜂的综合控制。

白蜡虫;优势寄生蜂;种群动态;综合防治;芷江县

白蜡虫 Ericerus pela(Chavannes)是我国特有的林业资源昆虫,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白蜡虫 2 龄雄幼虫在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等寄主植物上分泌的天然脂类物质,称为虫白蜡。虫白蜡作为最重要的生物蜡,有着特殊和不可代替的用途,是军工、食品、轻化、精密铸造等行业的重要生物材料和医药、营养保健佳品,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1-3]。

寄生蜂危害是白蜡虫种虫培育过程中面临的重要威胁[4-11]。芷江县是我国传统的虫白蜡产地,据记载有 700 年白蜡虫放养历史,近年来虫白蜡年产量均在 120 t 以上,放养白蜡虫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明确芷江地区白蜡虫寄生蜂发生情况,并寻找对寄生蜂实施防治的最佳时间与最有效控制措施,近年来,项目组在芷江县碧涌镇、芷江镇、罗旧镇等虫白蜡生产重点乡镇,开展了白蜡虫寄生蜂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以期为芷江虫白蜡生产实现同地产虫产蜡提供技术支撑。

1 研究区概况

试验地位于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县,地理位置为东经 109°17'31''~109°54'49'',北纬 27°04'12''~27°38'24''。地处武陵山南麓、雪峰山西脉与云贵高原东缘的结合地带,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年均气温为 15.8 ℃~17.3 ℃,年均降雨量 1 156.4~1 432.9 mm。年均日照 1 527.7 h,年均无霜期 279 d。碧涌镇田坪村、芷江镇唐家桥村、罗旧镇白石坡村等调查基地,平均海拔300~450 m,坡度 5°~20°,寄主植物为大叶女贞纯林,树龄 7~8 年生,土壤为红黄壤,土层厚度60~100 cm,造林密度 2.0 m×2.0 m,树高 1.5~3.0 m,地径 3~8 cm,冠幅 1.5 m×1.5 m,大叶女贞树冠每 3 年修剪更新一次。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种虫及挂放

种虫来源于陕西咸阳、江苏南京等地。5 月底,采用 60 目尼龙网袋(大小为 4.0 cm×6.0 cm,三边缝合)装白蜡虫种虫(孕卵成熟的白蜡虫)在大叶女贞树上挂放,每袋 10-15 粒,每株树根据枝条数量,平均挂放 2~10 袋。

2.2 寄生蜂种群结构调查

利用寄生蜂对黄颜色的趋向性,从 7 月上旬至翌年 6 月下旬,采用黄色粘虫板(科凌虫控 SGS品质认证),双面,大小为 25 cm×20 cm,在样地内按对角线挂放,每个样地选择 10-12 株树,在树冠中部按东南西北各挂 1 片粘虫板,按旬统计羽化寄生蜂的数量,每次统计后更换粘虫板,并挑选完整的寄生蜂个体,制成标本,鉴定种类。

2.3 白蜡虫种群动态及寄生率调查

7 月上旬开始,分别选择开展寄生蜂综合防治(黄色粘虫板诱集+喷洒溴氰菊酯药剂)和自然状态下未开展寄生蜂防治的样地,设置标准枝,每月调查 1 次标准枝,统计白蜡虫在枝条上的保存情况及变化规律,直到翌年 5 月份白蜡虫种虫(卵囊)成熟;在 10 月底芷江发生白蜡虫跳虫现象之前,分别在碧涌镇、芷江镇、罗旧镇等白蜡虫培育基地,通过随机取样,从各基地抽取一定量种虫带回室内解剖统计被寄生情况。

2.4 优势寄生蜂确定

按寄生蜂所占全部寄生蜂个体数量的百分比确定,>10% 为优势种,1%-10% 为常见种[10]。

3 结果与分析

3.1 优势寄生蜂种群结构

从 7 月上旬白蜡虫经定叶、定杆后,到翌年5 月下旬白蜡虫种虫采收结束,共诱集到白蜡虫天敌寄生蜂 31 845 头,其中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种群数量最多,占诱集寄生蜂总数的 62.88%,其次是白蜡虫花翅跳小蜂占 11.71%,中华花翅跳小蜂占10.81%,黑褐纹翅跳小蜂占 3.0%,白蜡虫纹翅跳小蜂和白蜡虫蓝绿跳小蜂数量分别占 1.17% 和1.03%,其它寄生蜂主要包括白蜡虫啮小蜂、日本食蚧蚜小蜂、广肩小蜂等种群数量均较少,合计未超过 10%(表 1)。按照优势种的确定原则,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发生数量均大于 10%,属湖南芷江地区白蜡虫天敌寄生蜂优势种,黑褐纹翅跳小蜂、白蜡虫纹翅跳小蜂、白蜡虫蓝绿跳小蜂等属常见种。从寄生蜂优势种和常见种的组成看,均属于跳小蜂科的种类,占寄生蜂总量的 90% 以上。

3.2 寄生蜂混合种群动态规律

表1 寄生蜂种群结构与数量组成Tab.1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quantitative composition of parasite wasps on white wax insect

由图 1 可知,在芷江地区,从白蜡虫一个完整的培育周期看,寄生蜂发生主要在 7 月份至 10月份,诱集量占全年寄生蜂的 75.7%。9 月份是寄生蜂全年发生的一个明显高峰期,诱集量达 10 318 头,占年寄生蜂诱集量的 32.4%,芷江地区寄生蜂的发生与虫白蜡生产方式及气候条件有明显相关性,一是每年 11 月份至翌年 2 月份,芷江地区气温低,寄生蜂数量极少,3 月份之后,随着气温回升,白蜡虫寄生蜂种群数量明显增加。二是芷江虫白蜡生产基地一般不会进行抚育除杂,林下杂灌多,给寄生蜂营造了适宜生存的有利环境,虽然利用 60 目网袋挂放白蜡虫种虫,基本切断了通过异地种源传播寄生蜂的可能性,可以看出,寄生蜂基本上是本地种群。

图1 芷江地区白蜡虫寄生蜂混合种群动态变化(头/月)Fig.1 Dynamics of mixed population of white wax insect parasitoidsin Zhijiang (head / month)

3.3 白蜡虫种群动态

调查表明,在芷江地区,7 月份至 11 月份,白蜡虫雌虫定杆之后,因个体小,极易受雨水、狂风、煤污病、寄生蜂及蚂蚁、蜘蛛取食等综合影响,种群急剧下降,直到 11 月份之后,随着虫体不断增大,受风雨等外界影响有限,加之进入冬天气温下降病虫害减少,种群下降幅度减小,数量基本稳定,种群变化曲线整体呈“L”型(图2)。在未进行寄生蜂综合防治的自然状况下,7 月份至 11 月份,白蜡虫种群数量出现锐减,合计减少 93.9%,到次年 5 月份白蜡虫种虫成熟时,种群数量仅存 1%,即白蜡虫在一个完整的培育周期,99% 的种群由于寄生蜂危害及外界气候条件导致大量死亡。相反,在挂放了黄色粘虫板并进行了相关综合防治的情况下,白蜡虫种群在 7 月份至 11 月份,种群虽也减少了 70%,但到翌年 5 月份白蜡虫种虫成熟,一个生长周期内 13.65% 的种群可存活,白蜡虫种群保存率明显高于自然状态。对白蜡虫种虫生产而言,10% 以上的种群保存率是较为理想的结果。

图2 芷江地区白蜡虫种群动态变化(头/月)Fig.2 Population dynamics of white wax insect in Zhijiang (head / month)

3.4 白蜡虫受寄生蜂危害情况

2016 年 10 月底,调查了芷江县碧涌镇、芷江镇、罗旧镇多个白蜡虫基地种虫生长情况(表2),结果发现,白蜡虫受寄生蜂危害严重,不同乡镇、不同基地有较大差异,最低为 29.7%,最高达 91.3%,平均寄生率为 56.1%。由于芷江是传统蜡区,本地天敌寄生蜂数量多,造成白蜡虫种虫在 10 月底前严重受害甚至绝收,因此,如果不进行寄生蜂综合防治,这样的种虫用于生产虫白蜡,往往也是因怀卵量太低,影响产量。

表2 白蜡虫受寄生蜂危害情况调查Tab.2 Investigation of harmful situation of white wax insect by parasitic wasps

3.5 寄生蜂综合防治技术

研究结果表明,寄生蜂危害是导致白蜡虫种虫产量低的最重要原因,要做好白蜡虫寄生蜂防治,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1)做好规划。规划育种虫园地时要与放蜡园地严格分开,两者相距要 5~10 km 以上。

(2)精选种虫。挂放白蜡虫之前,先进行选种,把被寄生蜂危害的虫囊(种虫)剔除,从源头上控制寄生蜂通过白蜡虫种虫携带传播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

(3)修枝消毒。在收摘种虫时把病枝枯枝及时剪除、清理虫园,放种前至少一周,进行林间消毒。

(4)网袋挂虫。采用 50~60 目尼龙网袋装虫挂放,可以有效隔离白蜡虫种虫携带的寄生蜂,当白蜡虫都上树定杆定叶后,及时回收虫袋,集中蒸煮处理害虫。

(5)挂放黄色粘板。在 7 月份至 10 月份寄生蜂发生高峰期,利用寄生蜂对黄色的趋向性,在树冠中层挂放黄色粘虫板,每公顷挂放 300~450片,每半个月更换一次,一般可将寄生蜂危害率降低到 2% 以下。

(6)化学农药防治。7 月份之后,加强寄生蜂监测,选用溴氰菊酯类农药,每月喷药一次,直到翌年 4 月份白蜡虫产卵结束,可有效控制寄生蜂危害。

4 结论与讨论

白蜡虫种虫培育是虫白蜡生产的关键步骤,种虫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虫白蜡产量。优良的种虫不仅含卵量多,雄卵比例高,而且卵囊内寄生性天敌数量少,挂虫后寄生蜂发生危害较轻,可大大减少泌蜡期白蜡虫害虫防治的成本和费用。传统的虫白蜡生产,一直沿用“高山产虫,低山产蜡”的异地生产方式[12-16],即在云南、贵州的山区生产白蜡虫种虫,不生产虫白蜡或虫白蜡产量低,而在湖南芷江、邵阳等地区主要采购云南、陕西、江苏等异地白蜡虫种虫用于虫白蜡生产,严重制约了我国虫白蜡产业发展。

白蜡虫寄生蜂种类多、数量大,对白蜡虫种虫的生产危害极大,是目前影响白蜡产量的重要因素,常年造成种虫损失 20%~30%[10,17]。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湖南芷江传统产蜡区,白蜡虫种虫生产上受寄生蜂危害要高于云南等传统产种区,最高达 91.3%,平均寄生率为 56.1%,在生产上,如果不对白蜡虫寄生蜂采取综合防治,很容易导致白蜡虫种虫绝收。因此,严重的寄生蜂危害是导致芷江等传统产蜡区长期不能规模化培育优质白蜡虫种虫的最直接原因。

研究还发现,芷江白蜡虫寄生蜂的优势种类结构及发生规律,表现出了与云南昆明等传统产虫区的明显差异。在芷江白蜡虫培育过程中,跳小蜂科的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是白蜡虫的优势寄生蜂,种群数量占总的寄生蜂数量的 90% 以上,其中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种群数量最大,比例占寄生蜂总数的 62.88%,每年 7 月份至 10 月份是寄生蜂发生盛期,其中 9 月份发生最为严重,而云南昆明白蜡虫培育过程中,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种群所占比例最大为 45.9%,寄生蜂危害最高峰发生在 11 月下旬,较芷江推迟近 2 个月时间[10]。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只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准确抓住优势种群发生高峰期,开展白蜡虫寄生蜂的综合控制,传统的产蜡区同样可以生产出白蜡虫种虫,同时,长期以来,种虫生产上所谓的“三红三黑”[17](即 3 年白蜡虫种虫红润而丰收,3 年雌蜡虫死亡变黑,种虫减产或无收)现象也是可以避免的。

[1]周 尧.中国昆虫学史[M].西安:昆虫分类学报,1981:41-42.

[2]段琼芬,马李一,郑 华,等.几种高级烷醇的研究概述[J].林产化工通讯,2005,39(2):42-47.

[3]王有琼,段琼芬,赵 虹,等.绿色产品-生物蜡[J].中国林副特产,2002(3):28-29.

[4]万益锋.白蜡虫放养袋防治寄生蜂和蜡象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1989,7(2):74-75.

[5]万益锋,谭成机,万木春.白蜡虫寄生蜂的种类及其防治[J].林业科学研究,1995,8(专刊):56-59.

[6]焦 懿,赵 萍.白蜡虫泌蜡期天敌群落的研究[J].生态学报,1999,19(5):732-736.

[7]徐志宏,万益锋.湘西白蜡虫寄生蜂名录及一新种记述[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1,11(1):71-74.

[8]焦 懿,赵 萍.不同产地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产卵期天敌的种类及其群落结构研究[J].生态学报,2001,21(7):1148-1152.

[9]喻锦秀,张 烜.白蜡虫天敌寄生蜂种类、危害及其防治[J].湖南林业科技,2010,37(3):48-50.

[10]赵杰军,王自力,王绍云,等.昆明地区白蜡虫天敌寄生蜂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4,17(6):746-750.

[11]王自力.白蜡虫优势寄生蜂行为学特征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71-75.

[12]吴次彬.白蜡虫及白蜡生产[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1-78.

[13]陈晓鸣,王自力,陈 勇,等.影响白蜡虫泌蜡主要气候因子及白蜡虫生态适应性分析[J].昆虫学报,2007,50(2):136-143.

[14]张长海.白蜡虫在我国的地理分布[J].林业科学研究,1991,4(2):192-196.

[15]吴次彬,朱 伟,冉江红.对白蜡虫种虫和白蜡生产布局问题的探讨[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28(3):345-352.

[16]陈晓鸣,王自力,陈 勇,等.环境因子对白蜡虫泌蜡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7,27(1):103-112.

[17]张长海,刘化琴,李 立,等.白蜡虫种虫生产中“三红三黑”原因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9,12(7):37-41.

The seasonal occurrences and integrated control of the dominant parasitic wasps of Ericerus pela in Zhijiang

LIANG Junsheng1,ZHANG Yurong1,ZHONG Fangzhu2,YU Jinxiu1,BU Jun1,CHEN Yi1,YANG Maodong3
(1. Hunan Academy of Forestry,Changsha 410004,China;2. Hunan Zhijiang Research Society of White Wax,Zhijiang 419100,China;3. Zhijiang Huayun White Wax Co., Ltd,Zhijiang 419100,China)

Zhijiang County of Hunan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wax producing area,known as the "hometown of white wax".However,insect white wax of Zhijiang has not been able to achieve brood insect production self-sufficiency.In this paper,the seasonal occurrences and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thod of parasitic wasps in the cultivation of white wax insects in Zhijiang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production of white wax insects brood insects in Zhijiang was serious endangered by parasitic wasps,damage rate was up to 91.3%.The average parasitic rate was 56.1%,when the damage was serious,it led to a break.The damage of parasitic wasp was the most direct cause for the inability of largescale cultivation of white wax insects brood insects for a long time in Zhijiang.Metaphycus ericeri,Microterys ericeri and Microterys sinicus of Encyrtidae were the dominant parasitic wasps on white wax insect,the population of Encyrtidae was more than 90% of the total parasitic wasps.From July to October was the harm peak period of the parasitic wasp.The dominant species structure and occurrence pattern of parasitic wasps in Zhijiang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that in Yunnan Kunming and other traditional production of white wax insects brood insects areas.It was suggested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harm peak period of dominant population and develop the integrated control of parasitic wasps.

Ericerus pela;dominant parasitic wasps;population dynamic;integrated control;Zhijiang

S 763.38

A

1003-5710(2017)05-0012 -05

10.3969 / j.issn. 1003-5710.2017.05.003

2017-07-29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点项目(201204602);湖南省林业科技计划(XLK201411)

梁军生(1981-),男,硕士,江西省赣州市人,主要从事森林保护学与资源昆虫学方面的研究

张玉荣,研究员;E-mail:182524689@qq.com

(文字编校:龚玉子)

猜你喜欢
芷江寄生蜂小蜂
榕树与榕小蜂的相爱相杀
难忘芷江红
鸡嗉子榕小蜂繁殖资源的空间结构与食性关系
巧用寄生蜂防控中蜂巢虫
应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别寄生紫薇绒蚧的跳小蜂
寄生蜂适应性生殖行为策略的研究进展
绿草地
芷江受降纪念坊有感(外四首)
2013 年拉萨市青稞田寄生蜂对蚜虫的寄生率调查
独行杀手寄生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