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微信身份证?

2018-01-09 18:42
第一财经 2018年2期
关键词:身份证人文微信

最近微信小程序又有了重点功能的入驻,那就是电子身份证。这个微信身份证真的可以替代真实的身份证吗?

—Petter

2017年12月25日,广州市南沙区的行政服务中心诞生了全国第一张微信身份证“网证”。

这是一张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推出的身份证网上应用凭证。申请者通过微信小程序“网证CTID”或“微警认证”申请注册,在完成身份验证后就可以得到一张虚拟身份证。它将存放在微信卡包中,但个人信息不会保留在第三方平台上。

此次试点首先在广州市南沙区推行,预计在2018年1月推向全国。根据南沙区公安分局的介绍,“网证”就是身份证的网络版或电子版。在需要出示身份证的地方,使用者只要拿起手机扫描对方的二维码,按照指示“刷脸”,在通过公安部数据平台的验证后,就可以证明现实中的“我”就是手机上的 “我”。

微信身份证引入“微警认证”人脸识别技术,AI系统自动比对用户身份信息、人像、身份证件的真实性与一致性后,开通身份证“网证”。从技术角度来讲,电子身份证的识别率更高,人眼识别比对的误判率仅为0.0001%(百万分之一),人脸的正常老化、毛发眼镜遮挡等问题都能被人工智能系统判 别。

这种网络驗证方式能代替传统的肉眼辨别,降低误判率,一定程度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身份冒用问题。并且,它取消了实体身份证,遏制了复印身份证过程中的信息泄露,也提升了办事效 率。

相关负责人称,身份验证过程直接在公安部数据平台比对,并将结果返回机构,不会在互联网空间传输或储存公民个人信息,整个过程只需要几秒 钟。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拥有“网证”的居民不再需要携带实体身份证—只要拿出手机,打开微信,就能验证自己的身份。它可以应用于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旅馆业登记、物流等需要实名制的场所。

此外,还有一种升级版的电子身份证。用户通过微警认证App进入可信终端页面,扫描线下可信终端设备二维码,设置身份证密码(8位),刷身份证,可获取彩色“升级版”身份证“网证”。“升级版”则适用于一些需要严格规范认证的场景,比如工商注册登记 等。

作为这项服务的技术支持,一个月前,中关村安信网络身份认证产业联盟(OIDAA)在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的牵头下成立。它还上线了“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服务平台”(CTID),其中包括身份证网络副本签发系统。这个联盟的设立是想要达到建立网络身份认证生态产业链的目的。在此之前,该服务平台已经结合密码认证,利用脸部、指纹等生物采集技术完成了近3亿人次认 证。

《第一财经周刊》实习记者 苏琳

微博互动专区

2677473859:一财有机会能不能交叉对比一下一百年前刚开始有流水线汽车生产流程时公司的决策和现在新能源汽车创业公司的决策?隐约有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感觉。

RE:谢谢你的建议,感觉是个很有趣的话题,我们会努力试试研究一下。

Vennisa:圣诞节的周刊和年终特刊都好棒,特别喜欢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视角,感谢一财君2017年精彩的update,期待2018年的绽放,新年快乐!

RE:新年快乐!不知怎样才算得上绽放,但我们会努力做好内容的。

嬉皮王小贝:这两年实体书店逐渐复兴,街角的报刊亭却越来越少,好看的杂志越来越少。公司楼下的全家撤走了杂志架,《悦食》停刊,为了不再每次走很远才能买到@第一财经周刊,我已经订阅了一整年的份额。2017年的杂志市场,算是继续失意的一年吧。

RE:感谢每一份订阅。我们还很好。

读者来信

关于人文与技术的一点思考

看完厚厚一本年终特刊之后,对“2038”板块很有感触,想来聊一聊。顺便再赞美一下封面。有趣的是,若真的想好好搞技术,而不只是成为一个技术搬砖工,没点人文气息真是不行。一财君采访的那些技术先锋—可以说有的故作深沉,人文气息浮于表面;有人不显山不露水,人文气息浓缩在行为举止与言谈说笑中—总之或多或少都有些人文气息。这“一点”人文气息,能帮助他们厘清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更能把握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不知一财君是否有同感?顺便问一下,一财君还缺不缺吐槽一线工作者?(笑)

—十号地瓜

RE:哎,你说乔布斯还活着该多好,好多问题想问问他。

顺便回一句那个顺便问一下的问题,缺的,欢迎来报名。

热爱城市的一财

可以看出一财对于城市近乎狂热的热爱,这给我们高三狗选择大学四年的城市指引了方向。希望一财能在成都、杭州、东京之后可以介绍重庆、苏南。也祝一财早日改名为《第一城市周刊》(CBN:City Big News)

—hdyz

RE:重庆、苏南前几年也分别做过别册和单行本,可以去我们的网站App找来看看哦。改名就不用啦,我们已经有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了,对城市近乎狂热的爱都浓缩在这个研究所里了。

技术与青春饭

科学技术有很多种,程序员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对于现在的网络技术人来说,或许更新换代让他们时常面临从头来过的学习状态,但希望下一代的技术人是以热爱这个工作的态度踏入行业,为行业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技术同时,获得职业的安稳性。

只有热爱才能帮助技术人一直往前,不惧改变,走到哪里都是高手,那些技术还没变成极客水平却一股脑想着转管理、玩权力的人,或许今后更容易被淘汰。

—MING

RE:我们这些年的毕业生报道中已经渐渐发现了这种因热爱而选择的择业趋势,积极点看或许未来这样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哦。

在农村支教的我

你好一财。

之前大学四年我在上海,一直看《第一财经周刊》,感觉和生活很契合。现在我在宁夏的一个村子里支教,为了不与世界脱节,还是会看你们的杂志,但是感覺与我现在的生活已经格格不入。你们杂志里提到的每一个品牌,小到这里的村子,大到县城、市区,都没办法见到。在你们津津乐道地讨论千万亿量级的兼并收购的时候,还有许多人,连生活最基本的用水都保证不了—我在这个村子待了几个月,前后有水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两周。最可怕的是,根本不知道去哪里问询,管水的官员大部分住在县城,他们并不知道下面的村子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想不仅是我待的这个村子,在中国西部,还有许多人正在经受同样的煎熬。虽然我知道这篇邮件已经离题甚远,但是至少我需要让更多人知道:请珍惜自己的生活。

就目前所看到的内容而言,我觉得一财只适合北上广深这种衣食无忧的城市居民在饭后闲暇时翻阅,我也觉得,你们主要的销售区域也聚集在这些地方。是的,你们的目标不是做一本全球范围内适用的杂志,我也曾艳羡你们的图表做得那么漂亮,数据分析那么全面,但是这些闪着金光的东西,只能证明制作他们的人是不需要为吃水、用电、取暖而发愁的人。

我之所以想写下这些,或许是希望媒体可以承担起部分社会责任感,开辟一个版面,专门讲讲贫困落后地区的事情,让更多生活优越的人了解中国当下真正的农村。不得不说,农村小贪小腐一把抓,国家现在大把的财政支出往农村投,却连当地居民基本的生活用水都无法保障,想想就觉得可笑。网吧一样的办公室里,一台台电脑装上放在那里积灰,而教室是冷的、吃的是单一的土豆粉条、时不时停个电、没有基本生活用水,这些设施再齐全又能怎么样呢?我觉得纳税人有权知道国家究竟是怎么扶贫的。

当然,农村人懒惰散漫的习性是令人反感的,效率低下、生活节奏缓慢也是金钱无法发挥最大效益的原因,我觉得这些需要整治,这也是我选择来支教的原因。至少我的学生从一开始对学习无感,到现在开始在意分数了。

我做过咨询方面的实习,也打过cold call,对于缺水这件事,从市,到县,到村,我全都打过电话,结果怎么样呢?一拖再拖,毫无结果,互相推脱。如果中国西部农村的政府都是这种效率,中国何时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又如何能在五年内消除贫困人口,就我所见,至少一年已经搁置失效 了。

—lqf2010

RE:我们承认没有一家媒体能够做到面面俱到,你提的建议目前来说我们可能还很难实现,但我们很欢迎你继续来信,我们可以一起把你看到的情况持续告诉外面的世界。

另外,如果有读者对他所提到的缺水问题有什么解决良策,欢迎来信,我们很乐意搭起联系的桥梁。

本周我推荐

美的回顾

用艺术史总结你的2017年。

上榜理由:别开枪,等我先站到靶子前面

推荐人:生如加菲猫死才会无 憾

猜你喜欢
身份证人文微信
辣椒也有身份证
趣说古人的“身份证”
人文绍兴
微信
人文社科
微信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微信
身份证里的“X”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