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我国流通企业的组织新特征

2018-01-10 12:47宋东辉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宋东辉

内容摘要:随着互联网对实体经济带来的深刻变革,传统流通企业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传统流通企业的组织特征产生了重大转变。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流通企业的形成和特征,随后探究了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流通企业的重组与变革以及由此形成的组织新特征,最后基于我国流通企业的现状,提出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推动我国流通企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流通企业 互联网时代 组织特征

旧常态下我国流通企业的形成及其特征

(一)重生产轻流通思想浓厚

在商贸流通领域,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践中,一直以来都存在着生产决定流通的思想。过去,由于社会总的需求量过大,而生产方面则供给不足,于是政府采取大力鼓励企业生产的战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然而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伟大奇迹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产能盲目扩张和忽视流通的重要性,很多地方政府过于看重制造业产值的大小而忽视流通业,造成了我国流通领域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国际水平。

(二)分散化、小型化、初级交易为主

我国鲜有能达到国际水平的大规模流通企业,传统的流通企业通常规模有限。过去在全国1300多万个流通主体中,超过93%为单体经营的个体商户,而规模以上企业占所有流通主体的比例低于2%,其中只有200多家大型流通企业的销售额过亿。旧常态下以满足初级交易为主的传统经营方式大量存在:在零售领域,个体商户约占30%的零售市场份额,遍布城乡的各类集贸市场约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三分之二;在批发领域,生产企业的销售代理承担着主要的批发职能,市场份额接近70%。分散化、小型化导致成本较高,并带来了环境污染、信息不灵、交通不便等社会问题。

(三)物流管理理念比较落后

现代物流管理涉及生产领域、流通领域、消费领域,涵盖了商品在社会流通中的整个过程。我国尚不具备较为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大部分企业对于现代物流管理缺乏科学清晰的认识,且在物流方面明显欠缺战术层次和经营战略的综合运作能力。很多连锁零售企业把经营重点和精力放在规模扩张上,大量增加了前台门店却未规划出有效的物流配送体系,由此在建立与管理后台物流系统过程中冒出一系列问题和漏洞,尽管企业门店数量增加,经营规模扩大,然而企业总利润却出现不升反降的情况。另外,一些连锁零售企业在物流方面毫无擅长的情况下开始自办物流,在物流设备、劳动力、运输及仓储等环节投入了大量资金,例如商品周转占用资金、保养费用、设备的运营费用、场地费用等各项费用给企业经营造成不小的压力。

(四)处在产业链的中下游

由于我国传统流通企业一般处在产业链的中下游,上游的产业链掌握着核心的技术和基础产业的研发,传统的流通企业大多是以价格抢占市场,着重于建立与供应商、批发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没有自身从事产品研发或树立自己品牌的意识。虽然有一部分的传统流通企业采用“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但其仍是主要从事加工组装,并未拥有自己的研发和掌握核心技术。

(五)管理者起点低且管理松散

传统流通企业的门槛较低,由于社会总的需求量过大,加上早年经商的人获得了财富,极大刺激了资本和人力涌入商品流通领域。然而大多数从事零售和批发行业的流通企业缺乏长期规划,管理者也往往是基础研发或销售人员出身,他们只具备简单的销售交流能力而缺少专业的管理理念,他们知识文化水平往往不高,无法对市场进行准确的分析,导致人员与市场、企业与市场难以有效的融合。在最终制定企业的规章制度时也很难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制定全面系统的规章制度,最终导致整个社会流通效率低下以及流通秩序混乱。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流通企业的重组与变革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交流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技术的推动下,传统流通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复杂,互联网技术所推动的信息革命使得传统流通企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一)生产和流通关系发生根本性转变

生产规模大型化、专业化催生了现代化生产,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获取规模经济就需要通过大批量集中生产的方式,這样就出现了产能过剩和供需失衡。生产的过于集中导致了生产远离消费,即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难以同步,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出现加大了产需之间的分离,商品流通是解决产需分离的核心,流通的地位随之凸显。过去生产决定流通的走向,现在流通引导生产的进行,甚至有些生产直接在流通中进行,即生产流通一体化。

(二)大数据下物流供应链重组改造

传统的供应链一般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终端用户组成,传统的供应链中信息流运作模式常见的是链式双向信息流模式。链式双向信息流模式如图1所示,在此模式中,信息的交互、决策主要是在相邻节点企业的相邻环节之间进行的。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技术的推动下,传统的商业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供应渠道更加扁平化,商品流通甚至可以实现从生产者直接到顾客,这样的转变为物流企业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创造新价值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过去是根据往年的销售情况来预测今年的库存和生产,如今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随时不断优化库存结构和商品品类,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分析建模,有效减少了供需之间的失衡。过去供给决定需求,在互联网的变革下,开始从顾客的需求向上推移,根据需求的信息重新设计相应的供给点的安排,促使整个物流供应链进行重组改造。

(三)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兴起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又称TPL或3PL,是指基于物流业务外包的形式,通过签订合同或契约由专业的物流服务公司向物流需求公司提供物流服务。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现代化生产的发展,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巨大的竞争压力下企业不得不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成为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导致了许多非核心业务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剥离出来,这就为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创造了巨大的成长空间。互联网的普及与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物流外包领域的扩张。作为一种外部供应商,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流通企业粗放式的管理观念,促使传统流通企业向精益化、专业化转变。endprint

(四)互联网背景下“新门店”再定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面对各种网上商城,各种的线上优惠活动,实体店客流锐减,互联网让消费者消费習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电商对实体经济的不断冲击下,实体经济发生了深刻变革,电商淘汰了一大批实体店从而让另一批实体店趋于稳定和下沉,保留下来的新门店开始坚守自己的“品质,体验和服务”,他们利用“体验式”场景让顾客产生更好的感受,进而对实体消费产生信任和依赖,通过互联网接口使门店在使用性的体验环节与客户产生连接,同时将自己的服务超出消费者的预期,消费者在新门店所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品尝到的,都能够让他们感到极致的舒服。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流通企业组织新特征

(一)百货商场升级为商业综合体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消费者的购物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功能单一的百货商场难以满足人们便利化、多样化、享受化的需求,只有向集居住、餐饮、文娱、交通等生活空间于一身的商业综合体转变,才能形成商业集聚效应。随着步步高、哇哈哈等一大批生产流通企业争相涌入商业地产,越来越多的外行参与开发城市综合体的过程,包括大型综合商业市场管理商、大型品牌零售商等,这些企业利用自身的行业优势及雄厚的资金实力,通过合作、拍卖、并购等方式参与到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建设中。城市综合体的兴起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极大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和购物习惯,促使消费者从单一的购物向复合型消费转变。

(二)电商纷纷转战实体店

2017年,京东CEO刘强东宣布5年内将在全国开设100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有一半在农村。2015年底,当当网宣布在3-5年内开出1000家实体书店,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有145家当当实体书店在全国开业。就连淘宝、三只松鼠等原本只做线上平台的纯电商都纷纷转战实体店。年轻人作为互联网的原著居民,已经开始引领新一代的消费,舒适的家庭环境让他们的储蓄观念普遍偏弱,偏好超前消费,他们对于新兴事物接受能力强,追求品牌个性,向往自由,注重特色和体验。对于这一代的消费者来说,消费行为从目的到过程都发生了变化,低价不再“那么重要”,目的明确的消费正在被“非理性随机消费”逐步替代。消费者需求的倒逼是电商转战实体店的重要原因,随着消费渠道多元化和商品流通渠道透明化,线上同质化的产品导致竞争愈演愈烈,线上商户很难发展出大量的“忠诚客户”,电商线下开设新型实体店,将大数据与线上资源结合,快时尚、工匠精神、场景化、服务等成为新型实体店的标签。

(三)联营回归自营

改革开放以来,大宗商品市场得到较快发展,在短时间内达到供需平衡,直至供过于求。在商品极大丰富、零售资源难以跟上时,大部分品牌供应商只能跟随几个著名的百货企业,在这种供不应求的背景下,零售商逐步放弃采购权,这样,我国的百货企业就充当了“二房东”角色,走向了依靠收取入场费和联营扣点为主要盈利的模式,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现在。

随着竞争加剧和各类成本不断提高,百货商为保证利润只有提高入场费和联营扣点,于是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不得不提高商品的价格。加上电商价格战的冲击,联营模式已经无法有效解决百货企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于是开始回归采用集中采购、统一结算、统一商务条件的自营模式。自营模式在减少交易成本的同时,可以提升商品和品牌的控制度,在百货企业的招商中能够起到一定的“杠杆效应”,提升百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时代我国流通企业的发展建议

互联网使得信息的传播交流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技术所推动的信息革命给流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流通企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低水平的流通将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的增长。

(一)共建全球化的新物流配送平台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不断的发展,全球化配送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因而对国际物流配送系统在物流作业质量、物流作业效率、配送商品的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未来流通企业的竞争不再仅仅局限于价格、文化等方面,而是已经深入到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全球化是我国流通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全球化的新物流配送平台,将会给我国流通企业带来巨大效益,成为我国流通企业走向世界的关键。

(二)共赢“一带一路”跨境电商生态圈

“一带一路”建设展现了我国促进全球均衡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智慧与胸怀,开启了新时代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跨境电商必将成为一条不可忽视的网上丝绸之路,并在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中飞起来。2016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高达6.3万亿元,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保持在年均20%左右的高增长水平,意味着跨境电商在未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持续深化“一带一路”,带动跨境电商踏上一个新的台阶,由此将拉动物流、信用、跨境支付等周边行业发展。积极投入跨境电商生态圈的建设,整合全球优质资源,在抱团中实现共赢,是我国流通企业新一轮发展的契机。

(三)大力培养和引进流通专业人才

长期“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造成我国流通水平的长期低下和现代物流人才的严重匮乏。互联网时代,虽然许多新的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不断得到广泛应用,但物流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并没有与之相匹配。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成为流通企业迫在眉睫的大问题。政府应当协助流通企业拓宽教育和培训渠道,鼓励流通行业协会、流通企业和大专院校等多方面、多层次开展合作,并实施流通人才培养工程,造就一大批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精通流通业务、懂得流通运作规律的专门人才,这对于解决我国流通人才匮乏,缩短与发达国家流通业发展差距具有重大意义。

(四)加强运输服务业向现代流通业升级

流通业的发展与交通运输业有着紧密的联系,根据国际、国内流通企业的发展历程与经验,不少流通企业的前身是交通运输企业。从整体来看,运输企业经过内外部资源的重组及整合、经营服务范围的扩张、企业服务功能的升级与拓展,实现由传统运输企业演变为现代流通企业,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运输企业进入流通领域大致有三种途径:一是依托客户资源及其需求提供流通服务产品;二是通过内部业务整合、服务细分和专业化发展参与市场竞争;三是通过收购、兼并以及上市等方式进行大规模扩张。向现代物流业升级,有利于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竞争力和整个行业的整合能力。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未来流通企业的竞争在于企业之间的服务和创新。我国流通企业已经迎来了由组织化、网络化服务主导的“新零售”模式,各类技术及海量资金不断涌入,行业整合可以以物流平台为突破口,同时流通行业竞争进一步升级为模式战,流通企业想要在竞争中占领优势地位,就必须借助物联网与互联网构建新型的零售模式,新技术和高品质的产品成为“新零售”下流通企业致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丽芬,黄雨婷.我国零售业发展趋势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7)

2.漆礼根.互联网环境下实体零售企业转型过程及协同发展[J].商业经济研究,2017(6)

3.周丽群.新常态下我国内贸流通发展特点与政策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2015(3)

4.王先庆.工业化进程中流通业扩张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1(3)

5.洪涛.“新零售”与电商未来趋势[J].商业经济研究,2017(8)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联网时代
论互联网时代下的平面设计变革——威客的双刃剑
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新的分析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浅议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