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8-01-10 12:53魏晓光杨欣张倩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影响因素创新能力

魏晓光+杨欣+张倩

内容摘要:我国中小微企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对我国税收增长和就业压力减缓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流通企业为例,探讨了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特点,从内外部两方面分析了其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内外部要素优化的创新能力提升途径。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 创新能力 影响因素 流通企业

我国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特点

切实有效提升中小微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现阶段我国发展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沈鹏熠,2016)。纵观我国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其多集中为科技含量低、劳动力密集领域,“高”、“精”、“尖”科技型企业的数量屈指可数。究其原因,不外乎产业结构的循规蹈矩以及创新能力缺乏等因素的制约。而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创新能力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也是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对流通型企业也不例外。为此,本文就目前我国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特点做出如下阐述。

创新能力相对落后。在全球范围内,我国与其他创新综合指数较高的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显示,日本、美国、韩国等15个国家的创新综合指数排世界前列组成第一集团,而2016年我国的排名仅上升1位至第18名。据世界经合组织的调查显示,创新指数第一集团国家在创新方面所投入的资金约占本国GDP总量的2%,但其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经济贡献率却达到总体经济发展的60%。而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新方面的经费投入虽超过了1万亿元,但其创新投入与产出效率却有较大差距,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落后,导致创新综合指数滞后。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产业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已经将企业的科技创新摆在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位置,尤其是强调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我国社会生产力以及综合国力。事实上,早在2009年,我国为推动科技体制的综合性改革,就将南京市作为我国第一个科技创新措施的试点城市,对其进行科技体制综合改革的试点建设,力求将南京市打造成创新型发展城市(吴勇志等,2015)。此后,南京市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由政府引领全市的企业、研究生以及学校,共同促进和开拓南京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诸如,政府通过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为提高企业技术的创新能力提供人才资源。这项措施切实有效推动了南京市的经济发展,其效果颇为显著。

流通型中小微企业的重要支柱作用。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其进步虽然有目共睹,但传统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增长,其弊端也日渐凸显。因此,我国必须加强企业结构改革的力度,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创新型企业来推动国家经济的增长。虽然对于流通型企业而言,在人员、资产以及规模方面都不及其他大企业,但其面向市场提供商品及服务且独立经营,更有其体制创新的优势所在。一方面,流通型中小微企业的产业结构简单,机制灵活便于调整,方便企业对外部产业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另一方面,流通型中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撑以及科研力量相對薄弱(周卫民,2014;李向东等,2014)。因此,中小微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会更加重视对于原有技术的加工和改造,避免不必要的创新流程,从而缩短创新周期,其创新效果也较为显著。

就目前发展而言,我国的流通型中小微企业的规模和数量仍在不断扩大和增长,其数量已经接近一亿,是我国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流通型中小微企业可以凭借着自身灵活的组织结构、创新机制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主力军。

我国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中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仍存在较多阻碍因素,特别是对于流通型企业而言,其创新能力养成需要企业和政府予以重视。为此,本文从中小微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两个视角出发,对其影响因素加以简要阐述,将有助于我国流通型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一)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部影响因素可以从企业家、企业资源以及企业管理能力入手探究。

首先,从企业家的角度出发,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企业家自身的思维和决策的影响。企业家对于新事物的渴求,以及是否主张和支持通过企业变革的力量来推动经济发展等开拓性思维,对于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有较大影响。正如2013年经合组织的企业经济活力调查结果显示,有近149家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可以归功于企业家活跃的思维以及正确的决策,而在这些创新能力凸显的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占有较大比例。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型企业的思维趋于保守,对于具有经济风险的决策往往趋利避害,而中小微企业家的思维相对活跃,善于捕捉市场信息,能够准确把握市场的变化,并及时做出技术调整。同时,对于具有风险的决策往往敢于尝试,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突破和提升。

其次,企业资源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丰富的企业资源为创新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企业资源就是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源投入,如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等要素,而对于流通型企业而言,企业资源的短缺也是其创新发展的阻碍因素之一。早期许多员工都未经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就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由于对专业性知识的培养不予重视,一味专注于完成商品的分拣和收发任务,导致其技术信息的闭塞和信息流通的滞后,在分拣机器人等高科技设备进入行业后,不少小微企业或受制于资金或受制于员工能力,仍采用传统技术,导致工作效率大幅落后于技术创新企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发展。

最后,企业管理能力对于企业创新活动效率和产出有重要影响。企业管理能力旨在管理者为了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综合运用企业管理人才,从根本上提高人员组织的能力,提高产业创新的效率和产出。而我国流通型中小微企业在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仍是短板,不利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endprint

(二)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我国流通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动是在开放型的经济环境中进行的,势必会受到国家、地方政策以及合作联盟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为此,本文从政府政策以及产学研合作两个视角出发,分析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的外部影响因素。

首先,从政策角度来看,政府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创新信息资源,而且还能够以权威的形式对企业实现创新项目确立原则、任务完成的方式给予优惠和扶持,而我国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往往缺乏资金,导致技术创新难以转变为现实财富。为此,我国中小微企业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需借助政府的力量来实现创新活动实施和创新成果转化,而政府对于企业创新活动的主要作用可以总结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政府能够改善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如颁布鼓励节能环保方面的系列政策,为企业的创新目标做出正确的引导。二是提供创新资金的支持,如政府可以通过采购政策以及设立专项创新计划经费来对企业的创新活动加以扶持。三是对企业创新项目加以提倡,如鼓励产业合作研究创新平台、科研机构的设立,为企业创新活动的展开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其次,从产学研合作的角度来看,企业是技术需求方,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是技术供给方,三者合作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而我国的中小微企业由于人才、资金等资源短缺,很难依靠自身力量完成创新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就需要借助产学研究合作的方式来增强企业的创新力量。正如美国的硅谷、中国的中关村,其发展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为此,流通型中小微企业应该重视产学研合作的外部力量,从而整合创新资源,以此提升企业创新效率。

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纵观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变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都在警示创新对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从美国最早的亚马逊、7-11到我国最早的阿里巴巴,到如今的天猫、京东等,无数的企业实践证明,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产业互联网背景下,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能否抓住机遇先行创新,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就此,本文根据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内容出发,从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内部要素的优化

对企业的创新发展而言,其创新活动的展开离不开科技人才,只有人力资源充沛,才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思维。因此,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动主要由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以及创新投入来营造创新氛围。而我国流通型企业在管理和技术上缺乏有经验、有技术的高素质人才,这一问题严重影响着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在此以企业人力资源环境的优化和整合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面向全国引进专业性人才。专业人才的引进不仅能够提升本企业员工的专业知识,还能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知识储备人员,从而通过人才资源来为企业创造财富。正如我国的浙江省义乌市为创建电商物流创新试点区,加快电子商务人才的队伍建设,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合作、平台建设等方式,面向全国引进专业人才500余名(彭利,2016)。这一举措不仅为该地区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专业性人才,更为一系列以电子商务为依托的流通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创新提供了人才保障。

第二,加大创新资源的投入,实现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各类企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直接供给者。為此,企业要加强对各大高校的教育资金投入,如各项专业学科、专业性院校、培训机构的设立,以及专业信息设备的引进。同时还要重视教育人员的投入,如为各大高校高薪聘请知名教授、讲师等,为其教育师资力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以此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为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第三,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中小微企业由于资金短缺,很难依靠自身力量完成创新项目的开发和研究,这就需要通过产学研合作,顺利完成创新项目的研究和开发。而产学研合作的作用就在于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通过各大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为技术供给方的合作形式,来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以此推动企业的经济增长。譬如,杭州江干物流园区的科技创新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种产业合作创新的模式,江干区的大学城为公司提供高素质的科技人才资源,并向当地人才市场输送优质毕业生,将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直送企业,形成较为完整的社会互动、学习的网络系统,从而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并以此带动了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四,正确发挥政府创新政策的促进作用。政府可以对企业的创新项目在财税以及金融政策方面予以最大限度地支持和肯定,以此保证流通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热情。正如目前我国对于中小微企业专门设立的技术创新基金以及人才专项基金等,这对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外部要素的优化

本文以上述中小微企业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为依据,从政府政策及中介服务机构的视角提出可行性建议。

第一,加大政府政策执行的力度,以此提高企业政策实施的效果。由于政府政策属于行政手段,其约束性较强,对中小微企业的创新行为可以进行有效的激励和指导。特别是对于流通型中小微企业来说,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度,是企业提升创新活动绩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第二,加强政策信息的传播和推广。政府政策信息的传播和推广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对于创新政策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提升企业政策的执行力度,便于推动创新活动的开展。正如我国江苏省中小微企业的政府政策执行力度不强,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策信息传播不到位,企业管理者对于政策了解不够全面,导致地方执行人员的片面化执行。因此,政府在制定决策后,应采取多元化的宣传推广手段,如公益广告和新闻发布会等来加深政府政策的推行。

第三,发展产业技术联盟,带动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由于流通型中小微企业获取政府政策资源和信息能力的欠缺,不能与其他大型企业公平竞争发展资源。因此,中小微企业应该主动与产业内其他类同的企业机构进行合作,充分发挥技术合作资源,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科技成果。正如我国典型的流通零售型企业九州通医药集团,该公司以药品和医疗企业批发以及物流配送等为核心业务,为发展产业技术联盟,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方面的流通型企业发展技术联盟,实现了“供货—销售—客户—银行结算信息”的一条龙的服务。这种网络化服务不仅降低了商品交换的成本,更带动了其他流通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

第四,要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优化企业外部服务环境。我国各大企业的中介服务机构联结了各类创新主体及要素市场,以专业技能和知识为服务基础,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关键性的技能支持。但纵观我国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其发展面临着信息流通不畅、服务机构管理不当等问题。因此,企业中介服务机构要注重管理的规范化,行业协会也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建立准入制度,避免强行收费等一些不良现象的发生。同时,企业管理者更要提高行业自律意识,转变自身管理观念,以提升服务质量为出发点。

参考文献:

1.沈鹏熠.农村流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绩效结果[J].经济经纬,2016(4)

2.蔡强,汪涛,李.以集成商和平台商为导向的流通企业创新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34)

3.杨秋明.开放式创新范式下中小物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J].物流技术,2015(12)

4.吴勇志,张玲.知识溢出、转化性学习与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研究[J].经济经纬,2015(1)

5.周卫民.我国中小企业的增长贡献与创新能力提升途径[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8)

6.彭利.专业化产业区品牌创新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4)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小微企业影响因素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压力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