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2018-01-10 13:07吴旭庞世明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耦合协调度旅游产业区域经济

吴旭+庞世明

内容摘要:本研究分析了1995-2015年间北京市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主要研究结论为:在理论上,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机制来源于一定阶段的要素禀赋结构,两系统实现较好的耦合得益于产业发展特征符合其要素禀赋;在指标选择上,应选择流量指标而非存量指标,并且由于禀赋结构变化带来的产业组织结构变化,选择企业数量指标不能很好地反映产业发展和变化;从计算结果看,北京市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在过去20年一直保持较好的耦合度,在过去的5年里,则保持较好的耦合协调度;从1998年开始,旅游产业发展一直滞后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说明对于北京市来说,旅游产业是靠区域经济发展拉动而逐步提升的。

关键词:旅游产业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度

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旅游业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也不断提升。2009年11月,国务院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014年2月,发改委公告提出,将落实《旅游法》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推动出台促进旅游消费的若干意见,发挥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

发挥旅游业的支柱产业作用及拉动效应,必须要弄清旅游发展和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机制,对此众多学者围绕该问题展开探讨。生延超、钟志平(2009)以湖南为例研究了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指出旅游产业通过收入效应、创汇效应、就业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区域平衡效应这五个层面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增长一方面通过游客的收入增长、休闲增加促进旅游需求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地区的资金效应、技术效应、形象效应和基础效应来和旅游产业达到耦合协调。姜嫣等人(2012)研究2001-2010年东部十省(市)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两系统耦合互动效应明显,但只有粤一省达到高度耦合协调,京、鲁、苏、沪、浙五省(市)仅达到了中度耦合协调,而辽、冀、津、闽则呈现出低度耦合协调。丁红梅(2013)研究了黄山市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问题,指出黄山市2004-2007年两系统处于失调阶段,而2008-2011年处于上升到协调阶段。刘金栋等人(2013)利用2010年的统计数据从省域层面展开研究,发现国内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处于“东高西低”的“两极分化”状态。余洁(2014)对山东省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问题展开讨论,结果表明除青岛市已经达到优质协调状态外,济南、烟台等13市属于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型,泰安、日照、威海则是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型。刘军胜等人(2015)研究了省域层面1993-2011年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区位、资源稟赋、区域政策等因素是造成区域耦合协调度格局及其差异的主要因素。高楠等人(2015)对1993-2012年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区、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间的耦合协调特征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显著。周蕾等人(2016)、王家明等人(2016)和王雪、杨存栋(2017)分别对四川省、河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问题展开研究,均得到了两系统具有良好耦合协调性的结论。

在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研究论题上,研究者们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对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接下来的研究需要从两个层面加以深化,一方面是要夯实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制的理论基础,对两者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另一方面对评价指标的选择设定标准,由于耦合度计算结果依赖于评价指标的选取,而目前的研究对指标选择较为随意,不进行规范会使得耦合协调度研究的科学性有所下降。此外,这两个方面也是互相关联的,在耦合机制的理论层面有所突破,可以更好地为筛选指标提供理论基础;通过不同指标选择的实证研究也可以为理论创新提供数据支持。本研究希望从这两个方面取得一些进展。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制再探讨

对一个开放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言,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选择的产业和相关联的产业结构是由该地区的要素禀赋内生给定的。如果某一个产业的发展符合该地区的要素禀赋结构,则产业内的企业具有比较优势,整个产业得以发展壮大,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如果某一个产业的发展不符合其要素禀赋结构,那么产业内的企业则不具备自生能力,产业的发展将呈现衰退迹象。

在一个地区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时,要素禀赋结构将呈现资源和劳动相对丰裕的特征,这时该地区必须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随着该地区经济的发展、资本的积累、技术的进步和扩散,其要素禀赋特征将转变为资本丰裕和技术丰裕,该地区需要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其禀赋结构相匹配。对于旅游业而言,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要素禀赋不同。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要素禀赋结构呈现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相对丰富的特征,旅游业需要展现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征才能具有比较优势,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资本积累和技术扩散,经济发展水平到达资本相对丰裕的阶段,旅游业必须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转变。

我国旅游业整体上是按照“先入境,后国内,再出境”的次序逐步发展起来。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的发展战略符合这个阶段的要素禀赋,旅游业具有较强的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1982年,我国旅游贸易顺差为7.7亿美元,对国际贸易总顺差的贡献为13.69%,到1996年旅游贸易顺差达到了57.26亿美元,占我国国际贸易顺差的比重高达79.07% 。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国内旅游市场逐渐发展壮大,1994年,我国国内旅游总花费为1023亿元人民币,到2004年国内旅游总花费翻了两番,达到了4711亿元人民币,2009年,国内旅游总花费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此时,我国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战略逐步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积极发展国内旅游”向2005年的“全面提升国内旅游”和2008年的“大力发展国内旅游”转变。在这个阶段,国内旅行社、经济型酒店以及各地区的旅游景区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旅游业依然呈现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征。近年来,出境旅游高速增长,2015年出境旅游人数1.2亿人次,是2009年的三倍,对旅游业直接投资超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旅游业开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转变。endprint

具体对某一地区而言,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是否呈现耦合协调,关键在于两者的发展是否符合要素禀赋结构,并随着禀赋结构的变化而变化,需要构建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选择以北京为案例地对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的研究,不仅是因为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更重要的是北京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间,经历了要素禀赋结构的转变,北京的人均GDP已经从1995年1.26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10.6万元人民币,北京已经完成了从资源和劳动的丰裕型向资本和技术丰裕型的禀赋转变。因此,对北京市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耦合机制的研究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反映旅游产业的指标中(表1),选择了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旅行社营业收入、入境旅游人数、国内旅游人数和出境旅游人数6个指标。没有选择文献中被广泛选取的旅行社数量、星级饭店数量、旅游从业人员数量指标的原因,一方面是整个指标体系应选择一种数据类型,即流量数据指标而不是存量数据指标;另一方面,在要素禀赋发生变化的时候,产业组织结构也会相应地做出调整。当产业特征呈现劳动密集型产业时,产业的集中度很低,产业内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随着产业转变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内企业数量增速会下降,而产业集中度相应提升。因此,用数量指标难以反映旅游产业的真实发展水平。

在反映区域经济的指标中,我们选择地区生产总值(GDP)、人均GDP、第三产业产值、社会劳动生产率、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其中:地区生产总值是重要的总量数据;而人均GDP则反映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因为该项指标可以反映出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价格;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体现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升和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增大;收入水平的提升将带动第三产业产值的扩大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

(二)北京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及分析

根據表2的计算结果,1996-2015年间北京市的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间保持较高的耦合水平,除了2003年由于“非典”导致旅游业发展较差外,其他年份两系统间的耦合度一直在97%以上,绝大多数时间一直处于99%的耦合水平。说明北京市旅游业很好地贯彻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战略,并根据北京市区域经济的特征不断进行调整,在自身取得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

根据表2并对照表3可以发现,北京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5-2003年是第一个阶段,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较低,处于失调衰退阶段,在这个阶段,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评价较为接近,甚至有几年,区域经济的发展还滞后于旅游产业的发展;2004-2010年是第二个阶段,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逐步提升,旅游产业的发展滞后于区域经济的发展;2011-2015年是第三个阶段,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较高,已经达到了良好协调和优质协调,旅游产业依然滞后于区域经济。

参考文献:

1.生延超, 钟志平.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9(8)

2.姜嫣,马耀峰,高楠等.区域旅游产业与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以东部十省(市)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2(11)

3.丁红梅.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实证分析——以黄山市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7)

4.刘金栋,郑向敏,谢朝武.省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J].旅游论坛,2013(1)

5.余洁.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度评价与优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4)

6.刘军胜,马耀峰,吴冰.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时空差异动态分析——基于全国31个省区1993—2011年面板数据[J].经济管理,2015(3)

7.高楠,马耀峰,张春晖.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时空耦合分异——基于九省区市1993-2012年面板数据[J].经济管理,2015(9)

8.周蕾,王冲,贾志永.四川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

9.王家明,刘文超,孙婷婷.河南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时空耦合协调研究[J].河南科学,2016(11)

10.王雪,杨存栋.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1)endprint

猜你喜欢
耦合协调度旅游产业区域经济
新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能源—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