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对零售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分析

2018-01-10 13:10王晶晶赵雪波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消费金融零售业创新发展

王晶晶+赵雪波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目前消费金融的现状,重点探讨开展消费金融这一措施对目前处于瓶颈期的零售行业所能带来的影响及优势,并进一步提出零售业未来利用消费金融进行创新发展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消费金融 零售业 创新发展

消费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国内消费金融市场参与情况

图1为不同种类消费金融市场参与者对比。

1.金融系参与者。金融系参与者主要是指出资发起者为金融机构的消费金融市场参与者,如中银、北银、锦程、捷信等。从其发起人性质来看,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商业银行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不同的发起人背景往往会由于自身原有的业务特点而对消费金融产生其特有的影响:如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往往比较出色,拥有成熟的风险管理体系,安全性高,资金规模和调配实力较其它金融机构更强,且还具备稳定资金链以及较低的资本成本等天生优势。另一方面,长期来往业务所积累的大量稳定客户也为消费金融领域的业务扩展提供了重要的客户资源积累。但是其借贷融资的审批要求较为严格,单笔贷款的申请周期相对较长,从而使得消费金融业务的开展效率较低。非银金融机构所创立的消费金融公司,在客群覆盖和审批效率方面具有优势。以捷信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公司,客群覆盖以中低收入人群为主,与传统商业银行消费金融服务形成互补。该类公司风险容忍度较高,审批流程相比商业银行更为快捷、高效,但利率也相对较高。

2.产业系参与者。2013年之后,除了金融机构的参与之外,以金融产品嫁接作为消费场景,并按需求打造产品的消费金融公司开始陆续兴起,这类市场出资人基本为传统产业企业,因此也被称作为产业系参与者,海尔、苏宁等消费金融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消费场景嫁接和产品设计是产业系最突出的优势。这类企业将消费金融产品嵌入消费场景,实现水到渠成的嫁接;同时,可以基于对消费者喜好、行为等数据的直接掌握,有效加强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依据消费金融产品使用者的购买特点和喜好来定制设计金融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金融需求。产业系的劣势在于金融知识和运营经验的相对欠缺。这类产业系参与者中,一部分将开展重心聚焦于金融业务,以期通过金融这一“杠杆”带动主营业务。

3.電商系参与者。近些年,国家开始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助推产业结构改革,传统消费金融企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产品选择匮乏、业务流程冗长繁琐等弊端开始被逐渐放大,依托互联网的消费金融服务体系的诉求日益增长。在这个背景下面对庞大的新型市场需求,一些互联网企业开始纷纷介入,其中电商巨头成为主要参与者,如以阿里巴巴、京东为代表的消费金融服务企业,依靠自身原有的电子商务及互联网平台,对旗下自营商品以及开放电商平台店铺的商品,提供分期购物或者小额消费信贷的服务。除此之外,电商系在用户购物信息数据积累以及客户转化方面有着自身特有优势:一方面,在消费者消费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海量用户的交易情况进行采集并进一步加工分析,相比于传统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更低的资金成本、更为准确地判断客户的风险水平;另一方面,电商的天然用户群为网络购物消费者,总体较为年轻,因此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强,相比较于传统线下销售,更易对分期消费这一概念产生认同,使得将客户从单一消费者转化为消费金融用户的效率大大提高。然而,电商系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股东和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方式,在资金成本和资金来源稳定性方面不具优势。但总体来看,电商系企业可以利用更大的客户流量,来培育消费金融业务发展,来最终实现营业收入的增长。

(二)消费金融的发展环境

当前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上升,消费升级的趋势凸显;同时,宏观经济增长逐渐从出口和投资转向消费,社会零售消费品总额的快速攀升的势头也意味着未来五年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纪元等,2016)。在消费总量增长和消费金融渗透率提升的双重作用下,消费金融巨大的发展潜力将快速得到释放。以2010年到2015年数据来看,消费信贷余额大幅增长2.96倍,远远跑赢我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额1.65倍的增长幅度(见表1)。同时恩格尔系数多年的连续降低也预示着未来消费将会从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变,消费升级也使得消费需求从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转向为非必须需求,并升级到更加高端的品类,如外出就餐、海外旅游、健身等。消费升级带来的非必须消费需求增长,将带动消费金融需求的不断扩大。

从消费金融市场未来规模发展空间来看,我国居民消费支出预计将会在2020年达到43万亿元,这也就意味着居民消费负债比每提高1%,便能增加数千亿的市场规模。而目前我国消费信贷的渗透程度仍然较低,还处在起步阶段,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现阶段我国消费信贷在总消费支出中的占比仅有20%左右,这相比于发达国家如韩国的42%以及美国的29%的比例来看明显处在低位,2015年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占GDP比重也仅为美国的1/3,未来有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见图2)。

再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近些年国务院和银监会对消费金融激励和扶持政策的连续出台,也为消费金融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015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放开消费金融市场准入条件,将相关公司试点进一步扩大到全国,同年,央行开放征信牌照,批准8家民间机构开展个人征信准备工作,这些都为消费金融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因而,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将成为新的经济引擎,再加上银监会等多方机构的政策驱动,支持消费金融发展,可以说在政策方面消费金融已经站在了风口之上。

零售业开展消费金融的优势

对消费需求的助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零售企业开始意识到消费金融对销售的强大助力作用,纷纷通过多种方式接入消费金融产品,积极参与消费金融布局。以阿里系蚂蚁金服旗下的消费金融产品“蚂蚁花呗”为例,据其披露数据,“蚂蚁花呗”所服务的人群中,超60%未曾享受过消费金融服务;相比较未使用“花呗”时每月网购平均消费金额不超过1000元的用户,在使用了“花呗”这一消费金融方式之后,平均每月交易额可以提升50%以上;商户接入“蚂蚁花呗”分期后,成交转化提升了40%,金融产品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此外,“京东白条”在为京东吸引新用户、提高客单价方面的效果也十分显著,据其公开的数据,自推出之后,“白条”为京东带来了月均25%的快速用户增量,拥有“白条”客户的客单价增速远高于未有“白条”权益的客户。由此可见,消费金融作为一种刺激需求和促进消费重要战略措施,有助于零售业务扩充规模,实现营业额的大幅增长。endprint

客户粘性的加强。传统零售企业往往通过活动、促销等方式吸引客户和促进销售,然而,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无差异的上游商品逐渐削弱顾客对零售商的忠诚度,单一的价格竞争已难以为继。通过金融等综合性服务为顾客提供更具价值的解决方案,是零售企业提升整体竞争力、将客户留存在生态体系内的关键。与传统金融机构通过广泛布局线下网点获得客户的高昂成本相比,零售企业主业累积了海量的客户基础,通过场景化的方式开展金融业务,可将原有的零售客户转变成为金融客户,获客成本和引流成本几乎为零,形成布局消费金融的一大优势(胡康晋,2014)。以往,我国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高度同质化和行政化,客户的渠道粘性和品牌忠诚度很低,随时可以转换服务商。相比之下,零售业务相对竞争完全,已形成一定的差异化,一旦培养起消费习惯,客户依赖程度较大(Christy等,2010)。在这一方面,万达集团成功打通了金融和零售之间的通道,从而促使第四次转型的完成。万达集团在上海自贸区注册其金融业务板块,服务其入驻的商户和在万达广场购物的18亿人次消费者。商户可以享受到新开店铺的信贷服务和应收账款贴现,而消费者在万达广场购物也能享受賒账服务,在合作平台购买理财产品到达一定数量后还可以享受万达旗下另一上市公司诸如万达院线的优惠票政策。依托万达系的商业地产、旅游、院线、体育等领域的商业场景,融合线下体验式消费和金融服务,客户在其生态系统内流转,形成零售和金融相互促进和连接的闭环。可见,作为一种增值服务,消费金融的零售业务模式可以加强客户的忠诚度,使其长期留存在企业的生态圈内,从而增强企业总体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新利润增长点的开拓。线上线下渠道的竞争日益白热化,零售业态整体陷入了盈利瓶颈,纷纷通过体验式消费、整合供应链等各种方式留存客流和削减成本。充分发挥零售企业的客户基础、消费场景等优势开展消费金融,布局新型业务,将资金投向收益率更高的金融板块,是其增长利润的战略性举措。自诞生伊始,消费金融就是和消费场景紧密相连的金融业务。与传统对公信贷、房贷等大金额、低频次的业务不同,场景入口化、金融嵌入式是消费金融的关键成功要素。实体零售企业具备真实消费场景、信息流、资金流,与消费金融相结合,将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销售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场景化趋势在线上零售企业的金融实践中更为明显。蚂蚁金服依托淘宝和支付宝对接的消费场景,推出“花呗”的信用支付产品,只要商户开通接受“花呗”支付,“花呗”相当于虚拟信用卡,针对淘宝购物的特点,消费者只需在确认收货后的次月10号还款,即可享受免息期;同时,“花呗”联合天猫推出近100万款免息分期商品,在消费时即可选择分期付款,无需在当月账单生成后另外申请。消费场景和金融产品无缝连接,使“花呗”作为消费金融的新晋选手迅速突围,规模成几何级数增长。

全方位用户数据的获取。大数据在定制金融产品、营销、风控等方面可得到深度运用。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相比,零售企业在和消费者的多次消费场景交互过程中已经累积了大量用户数据,而非在发起金融业务时才做收集。并且,零售企业所掌握的多样化数据更能全面展现消费者用户画像,例如通过其购物偏好、送货的家庭和公司住址来大致判断其收入和消费习惯,通过购物品类判断其家庭的生命周期和特定时期(如有新出生的婴儿、装修等),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把握消费者需求和还款能力。蚂蚁金服从淘宝、支付宝业务发展之初就注重积累其数据,并开发成芝麻信用的评分体系,从人脉关系和互动,缴费、还款、转账等行为偏好,机票、酒店等实名消费行为,履约记录、社保基金缴纳等还款能力的指标等全方位评价用户信用,为后续的”花呗“、”借呗“等消费金融和信用贷款业务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零售业消费金融的开展策略

(一)建立金融能力

首先,基于海量的客户基础,企业需要深度理解客户的特点、目前金融产品的使用痛点、是否存在未被满足或潜在的需求、其对产品和服务的关键诉求等因素,并相应地明确金融业务的定位和价值主张。同时需要利用自身的数据优势,有意识地在零售业务中嵌入风控的数据字段,并以创新思维进行数据的挖掘和整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效数据体系(陈文和雷禹,2016)。如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早在淘宝和支付宝发展阶段就注重数据的积累,根据客户的行为数据,搭建了身份特质、行为偏好、履约能力、人际关系、信用历史五个维度的考量标准,为每个体系内的客户进行了信用评分,为其开展“花呗”、“借呗”的消费金融业务奠定了基础。之后再涉足金融业务时,需要积累专业知识,遵循其发展规律。例如,融资渠道受限、资金成本较高是零售企业开展金融业务所普遍面临的问题,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是近年来逐步开放的一种融资渠道,但对证券化的资产类型有一定限制,零售企业在处理贷款结构时,需要根据自身后续的金融需求做出相应的安排。

(二)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为快速搭建消费金融业务,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展开合作是必然选择。金融机构在其专业领域已累积了大量专业经验,包括金融产品创设、授信模型搭建、征信数据获取等风险管理能力和IT技术等,能够在短期迅速弥补自身金融能力以及相关业务开展的经验不足,进一步利用零售企业的客户、渠道、场景优势,便能共同实现业务的快速开展。与此同时,在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业务的过程,也是零售企业积累金融业务经验、逐步搭建自身能力的过程,是其转型进入金融领域的必经之路。

(三)及时合理的布局

有着金融能力和业务开展经验的基础之后,零售企业便需要根据自身金融战略,逐步布局相应的牌照业务,综合考虑战略路径、业务需求、申请的可行性等因素,申请第三方支付、担保、小额贷款、消费金融等业务牌照,并在服务主业的基础上挖掘市场需求,通过输出金融服务能力以迅速扩大版图,逐步对接校园、旅游、租房、首付、百货等外部消费场景,使得业务在横纵两个维度上均能保持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凡.消费金融与商贸流通互动相关性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5)

2.纪元,孟宪玲,张桂僮.基于“三体模型”的消费金融业务应用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20)

3.胡康晋.国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顾客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4.陈文,雷禹.大数据应用:推进消费金融业务的利器[J].新金融,2016(1)endprint

猜你喜欢
消费金融零售业创新发展
效率才是新零售业本质
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的法律风险分析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我国城市化对零售业发展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