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策略研究

2018-01-13 00:27高千里
关键词:体质健康健康中国大学生

Dec.2017Vol.33No.6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17.06.0017

a

摘要: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体质健康测试不科学、政府责任意识缺失与缺位、体育测试评价体系不完善与后续服务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在健康中国背景下,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需要采取以下多方面的策略:一是要加强大学生健康理念教育;二是要提升政府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责任意识;三是要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平台;四是要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预警机制;五是要积极促成课外体育锻炼的实现;六是要创新实施个性化体质健康教育。

关键词:健康中国;大学生;体质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7)06010305

一、研究背景

当前,社会大众对于健康的认知和需求越来越高,健康成为时代发展进程中的主题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建设“健康中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1]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健康中国中的独特作用。[2]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栋梁,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

中国从2002年开始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经过进一步探索与总结经验,于2007年推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3]75,对学校体育教育具有积极而深远的重要影响,也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参照标准。“体质健康”指的是人处在一种“美的状态”,这是衡量体质优劣的标准,亦是人类追求生命自由的终极目标。[4]

二、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虽然政府、社会组织和学校一直比较关注大学生体质健康,但由于体质健康本身的复杂性以及衡量标准存在的不确定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长期以来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而且,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大学生体质所反映出来的健康问题也存在差异,因此,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具有一定的弊端。总体而言,青少年体质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下滑趋势。[5]大学生群体的肥胖问题、学习与研究过程中的长期伏案情况以及长期在电脑前的久坐、熬夜等问题,都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不科学

由于大学生体质受时代、区域、个体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较大,虽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及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而制定的一些实施细则、办法也在与时俱进地不断更新,但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如统一测试时间、全国所有在籍学生均需参加测试等要求对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教育水平的差异、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不平衡等就存在考虑不足的问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采取文化课式的集中测试定成绩的方式来实现,对于体质健康测试来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集中测试时人数众多、流程固化,测试方法、场地、气候以及个体在不同时段的发挥等都对成绩有着较大的影响。加之目前体质健康测试环节的测试组织能力还达不到完全公平公正的水平,反而使得体质健康测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越来越流于形式,成为一种“走过场”的应付性测试。学校为了达到体质健康标准,往往放宽要求,以求圆满地实现学校的“合格率”与健康标准;教师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实现自己的教学成果,也不会对测试指标过于苛求,在能够松动的情况下,自然是为学生寻求好的成绩;对于学生而言,体质健康测试只是一种极为常规的测试,其结果指标并不会直接体现出学生本人的身体状况好到什么程度或者差到什么程度,所以指标的警示作用不明显,学生为了获得较好的“成绩”,自然对宽松的测试以及自己尽可能高的分数欢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12月

第33卷第6期高千里: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策略研究

这些因素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不准确,也就是说相关数据并不一定能真实地反映出当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而且更为重要的影响在于,在这个并不准确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基础上,形成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要求的指标体系,并且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标体系进一步来指导当前的学校体育教学,将其作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参照标准。在测量的有效性、可靠性等存在一定问题的前提下,再用得出来的数据来指导教学、指导大学生的体育运动训练,这个循环存在的弊端显而易见。

(二)政府责任意识的缺失与缺位

政府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承担着公民体育权利体系的构建与治理责任,应积极把大学生体质健康纳入体育治理和国家治理体系当中,努力实现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最佳治理状态。过去较长一段时间,中国为了实现体育强国的梦想,将体育治理的重心放在竞技体育上,举全国之力实现了竞技体育的世界强国梦,这在一定时期内很有必要。如今,竞技体育已取得较好成绩,我们更应在全民体育、大学生体育治理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就政府的责任主体意识而言,政府作为公共事业和公民体育权利的主导者,其责任主体意识尚不清晰,功能发挥尚不到位。而这种责任意识的缺失又进一步

导致教育系统、体育系统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关联系统的全域性责任意识淡薄。当前中国政府的管理部门在体育与教育领域职能交叉、业务重叠,错位现象明显,这导致相关部门职责得不到较好履行。政府责任意识中价值引导意识的缺失,使得应试教育挤占体育教育资源。当前学校教育依然是以应试教育、实用教育为主,有些时候,为了一些更为“實用”的课程以及对就业有“重要影响”的活动,学校体育课程往往需为其让路,由此带来的是教育资源对体育教育的盘剥和对其他实用性教育资源的倾斜。政府责任意识中对大学生体育支持的缺失,使得大学生体育发展模式僵化、单一,大学生体育权益的制度保障难以实现,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政府对大学生体育事业的供给意识不够,使得大学生体育资源供给不足,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减弱。endprint

大学生体质健康关系到固国之根本,关系到经济社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大局,政府有责任对大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体育参与意识等的树立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与此对应的是,在积极的体育意识的引导下,政府还应在资源供给、体育制度保障等方面给予相应的配套支持。

(三)体育测试的评价体系不完善与后续服务管理不到位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体质健康一直以一种较为虚幻、不易量化的概念在大学教育和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因此常常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遇到要测试时,全体上下重视几天,测试过后,对于测试的评价体系以及后续服务管理如何更进一步地改进与改善,均没有了下文。绝大多数高校对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执行与落实也主要集中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以及相关的数据整理上,对于数据的分析以及基于数据而开展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较少,即使有研究,也只是从表面的现状分析入手,提供一些较为浅显的建议和意见。对于学校来说,其重视的是文化课成绩、实用性课程的教育教学成果,对于体育成绩、体质健康的提升并不怎么积极,也没有制定、落实相应的提升方案与对策,“缺乏有效的体质健康咨询指导和体质健康危险因素干预服务”[6]。

三、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策略

(一)加强大学生健康理念教育

研究表明,体质健康理念对体育锻炼行为意向及行为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正向影响[7],我们应“勇于克服观念滞后于健康教育课程发展现状、实用主义思想占主导地位以及体质健康教育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发展性缺失等弊端”[8],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加大对大学生健康理念的重视。政府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积极推动全社会对于体质健康的普遍认可,促进大学教育中文化学习与体质健康的融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和价值,积极宣扬“文体兼顾”的思想意识,积极引导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使得大学生群体从内心深处真正产生体育情懷,从而真正树立牢固正确的大学生体育观念。要积极促进构建多元化的体育培养体系与模式。健康理念教育可从“体质强弱与患病的关联性”“锻炼的益处”以及基于此而形成的体育行为意向及习惯等方面着手,充分利用学校课堂教育、校园宣传媒体以及学校主要负责人公开场合的宣传与讲话内容,适时辅之以必要的鼓励性政策支持,逐渐形成重视健康的良好氛围。通过健康信念的引领,引导大学生群体自觉从事体育锻炼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断提升体能,强健体魄,使得大学生群体离开大学校园、步入社会以后也能将这些良好的习惯带入社会,进而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提升国民整体的体质健康水平。

(二)提升政府在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方面的责任意识

政府作为公共治理的关键部门,应积极加强在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方面的责任意识。首先,政府要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明晰体育教育的主导责任部门,积极促进搭建多方联合体,诸如学校、社会组织、家庭等多元化的体育锻炼链条环节,鼓励以多样化、多元化的方式将学校体育改革与社会组织、家庭培育等相结合,构建“多位一体”的大学生体质健康培育模式,使大学生群体不仅积极参与学校的体育运动,还能积极和家庭成员、社会组织等一起共同参加多类型的社会体育运动,形成良性互动。其次,政府要积极建立和完善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法律体制机制,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保驾护航。政府要积极加强对大学生体质教育质量的检测与把控,把大学生的学校体育教育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而且应将大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法律法规作为一个独立运行的体系,以确保大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相关权利和义务恰到好处地实现。再次,政府要从资源供给方面持续加大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支持。资源供给主要包括经费支持、人才配备等方面。经费支持方面不仅财政经费要适当地给予相应的倾斜,同时还要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加入到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的支持当中来,允许社会资本从中获得适当的收益,以不断提升经费支持力度。同时,在学校的教育队伍、体育训练设施等方面也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三)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平台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管理一直都不太规范。当前大数据与“互联网+”时代,充分做好数据工作能为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提供十分有效的帮助。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平台应由政府主导实施建设,以每个高校为个体模块进行构建,以数据库的形式实施动态管理。健康管理平台应包含用户登录、学校管理、学生个体管理、体测信息管理、体测数据管理、诊断与健康干预系统、自我检测与干预反馈等子模块。政府主导搭建平台,负责平台的搭建与运行维护,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并负责数据的维护与处理、利用。每个高校拥有相应的维护区域与账号权限,以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输入学生的体育测试数值,通过不同时段的数值对比分析,自动生成体质健康检测报告。学生个体数值以时间线为轴纵向串联起来实现个体的体质健康参考,同时横向与同学校、同区域以及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内的大学生群体实现数据对比分析,进而得出体质健康状况。同时,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区域之间,同样可以基于数据以及模型挖掘的形式得出大学生指定群体的体质健康状况。这个健康管理平台的投入与运用,不仅能实现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管理与监测,同时也能为未来大数据的运用与挖掘提供十分珍贵的资源,为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因此,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应在“进一步完善国家数据库、开发测试成绩综合查询管理系统和运动处方专家系统等方面”[9]。

(四)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预警机制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预警机制。当前的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还存在一定的争议,虽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供了较为权威和全面的指导与参考,但对于人数庞大的大学生群体以及区域差异明显的中国来说,还是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体质健康的“等级”评价存在部分健康信息缺失的问题[3]76,笔者认为可以基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及后续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一步深化完善的一些实施细则等,设立一级、二级、三级等不同级别的分级预警机制,每一个级别进一步设定细化的标准衡量指标,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上述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平台的数据,在数据库系统中实现相应的对应参照系数和计算标准,当数值偏离设定的参考值时,自动提出预警,不同级别的预警提示本人不同的应对方式,以此来不断地监控和改善大学生群体的体质健康状况。预警须十分谨慎,要强调客观性和真实有效性,在增强体质信息的对比度以及数据的存取广泛性方面要深入下功夫。这种预警只是基于一种数值对比而由系统自动产生的预警机制,主要在于对比个体的身体机能数值与一般认可的正常数值的差距,endprint

其目的在于提醒大学生群体关注自我的体质健康,因此,出现了预警并不意味着身体机能出现了病症,只是提醒体质处于一种不是十分健康的状态而已。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要注意体质健康评价与监控的相辅相成,确保结合使用。大学生个体的监测数据及反馈结果要与学校体育教师、学生本人等共享,以便于制定、督促实行下一步的健康锻炼、训练计划。同时要积极实现过程当中的监控,不要将数据指标作为一个固定的指数来看待,身体机能的某些数值特征会随着个体因素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预警与监控要有机结合起来。

(五)积极促成课外体育锻炼的实现

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实现与否,关键在于主体本身是否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正确、积极的体育态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10]。因此,在促进学生主体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方面,也应该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从主客观不同方面促成学生主体行为的实现。一是建议将学生体质健康成绩列入学生个人成绩档案,并将体质健康成绩分数作为评先评优的条件之一,同时不断提高体育健康成绩的重要性,使其与文化课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以实现大学生群体和社会各界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认可。二要增加相关的体育运动器材和场地场馆设施,使相应的后勤服务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加大高校体育经费支持力度,支持场馆建设,为体育运动的开展与训练提供更多更好的场地和设施,吸引大学生群体主动、自觉、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同时体育运动场馆要延长开放时间,使学生学习之余能有更多的时间到场地锻炼。三是要加强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实施个性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争取实现课程内外的一体化。大学生体质健康并非通过几个项目锻炼就能实现,体质健康涉及到诸多方面。传统体育教学中主要针对几个体育运动项目来重点练习、强化突击,以便学生参加体育测试时能通过或者取得相应的成绩。而事实上其他很多趣味性更强、更具观赏性的体育运动项目也可以帮助学生达到指标体系的要求,而且这些趣味性、观赏性强的运动项目更受大学生群体的青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或者业余时更愿意选择这些运动项目,因此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也可以结合大学生群体的兴趣爱好来实施,使得他们在达到体质健康指标的同时,又掌握了运动项目,培养了兴趣,从而为步入社会后依然坚持参与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六)创新实施个性化体质健康教育

以当前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相关的实施细则等管理标准来衡量大学生体质健康,只是基于一种大众化的视角,而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笔者认为针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更应基于个性化的角度来创新性地实施改革,如此才能取得更有利的实质性效果。过去,针对个性化的教学与改革,操作困难较大,难以实现。当前,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相关技术,构建上文所述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平台,并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教学、个性化的运动策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多种方式的個性化教学。体质健康更关键的因素在于个体自身的体育锻炼,针对个体的体育个性化教学也意在对个体进行“诊断”,通过“诊断”进而提供方案和策略,然后由个体根据方案或策略进行自身体育锻炼,进而实现个体健康。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设定及教学评价的实施,都应以锻炼方法的量化来测评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程度,从制订流程到锻炼时间安排、锻炼内容选择,都要为大学生个体提供有针对性的组织形式、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通过这些专业化、个性化的策略实施达成个性化体质健康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四、结语

健康中国背景下,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要从加强大学生健康理念教育、提升政府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责任意识、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平台和大学生体质健康预警机制、积极促成课外体育锻炼的实现、创新实施个性化体质健康教育等方面着手,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引下,积极开拓,实施创新性、个性化体质健康提升项目,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胡鞍钢,方旭东.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内涵与发展思路[J].体育科学,2016,36(3):39.

[2] 朱亚成.关于《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若干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6,30(3):86.

[3] 戴霞,朱琳,谢红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效能的反思与优化[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3).

[4] 蒯放.根源、属性、范围:论体质的内涵及其与健康的关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30(5):38.

[5] Tomkinson G R, Olds T S. Secular Changes in Pediatric Aerobic Fitness Test Performance: the Global Picture [M]. Basel: Karger Publishers, 2007:26.

[6] 杜小安,朱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度后续服务管理模式与运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8):92.

[7] 谢红光.体质健康信念对体育锻炼行为意向及行为习惯的影响[J].体育学刊,2013,20(4):100.

[8] 姜志明,周涛.中国与发达国家学校体质健康教育比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33(10):114.

[9] 孙忠伟,张冰,马慧敏,等.中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管理系统的比较[J].体育学刊,2013,20(3):85.

[10] 付东.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质健康的调查研究及相关性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6):76.

责任编辑:袁付娜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endprint

Healt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

GAO Qianli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Shandong 26658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such as, the drawbacks of physical health test, the deficient consciousness of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the imperfect followup evaluation of sports testing and service system. Then, it puts forwardthe strategies of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healthy development: to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education, to raise the awareness of governments responsibility in the physic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to advoc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management platform, to establish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 and to innovate and implement the individualized physical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healthy China;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质健康健康中国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影响西安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