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吗啡/舒芬太尼PCSA治疗难治性癌痛1例报道*

2018-01-14 01:46刘小立杨娟丽宛春甫史学莲杨书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吗啡癌痛皮下

陈 丽 刘小立 杨娟丽 宛春甫 史学莲 杨书芳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疼痛科,石家庄050000)

癌痛是晚期恶性肿瘤病人最常见的症状,10%~20%病人的疼痛属于难治性癌痛。目前难治性癌痛仍然是癌痛治疗的难点,严重困扰病人和家属,以及医护人员。最近我国发布了《难治性癌痛诊疗专家共识》,为难治性癌痛的诊疗提供了依据。本文报道1例由头面部恶性肿瘤导致的难治性癌痛病人,应用病人皮下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subcutaneous analgesia,PCSA),泵注吗啡/舒芬太尼治疗癌痛,取得良好疗效,在阿片药物选择及转换方面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方 法

1.一般资料

2017年6月我科收治1例难治性癌性疼痛病人,男性,27岁,主因上颌骨骨肉瘤综合治疗后复发,颌面部疼痛入院。病人既往行上颌骨手术治疗2次,并行多周期放化疗治疗,此次以颌面部疼痛主诉入院,已属晚期,无放化疗指征。入院后查口腔及颈部MRI提示左侧颌骨体周围多发占位,后鼻道内软组织影增多,左侧颈血管多发淋巴结转移,左侧眼眶骨质信号不均,考虑受侵。病人左侧颌面部刀割样疼痛,伴左眼部胀痛,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60 mg,12小时1次,及“氨酚羟考酮”1片,每日4次,并皮下注射液吗啡针10 mg,每日2次,疼痛仍难以忍受。

2.治疗过程及结果

入院后首先将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加量至100 mg,12小时1次,考虑病人头面部疼痛有神经病理性疼痛因素存在,予以口服加巴喷丁胶囊 0.3 g,每日3次,病人疼痛控制尚可。住院期间因病情逐渐进展,疼痛加剧,且病人张口困难,口服药物困难,改为持续皮下泵注吗啡。按照等效剂量计算24 h给药剂量(羟考酮:吗啡 = 1:1.5;口服:皮下:静脉 = 3:2:1;由口服换为皮下途径时,实际给药剂量降为换算剂量的1/2至2/3),吗啡剂量以6 mg/h皮下泵入,冲击剂量为每次10 mg,经滴定后将基础量调为8 mg/h,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 3,维持3周。后期病人颌面部肿瘤生长迅速,双眼不能视物,情绪波动较大,爆发痛频繁,每日皮下泵注吗啡量 > 240 mg,仍然有疼痛,遂更换皮下泵注舒芬太尼注射液。按舒芬太尼:吗啡 = 1:1 000进行换算,5 µg/h起皮下泵注,经滴定后逐渐调为30 µg/h,疼痛控制满意,并且病人便秘、排尿困难等症状较使用吗啡时明显缓解,病人对综合治疗效果满意,但因皮下泵注舒芬太尼日费用较高,使用10天后再次更换为皮下泵注吗啡,持续量9 mg/h,因病人情绪烦躁,极其痛苦,充分与病人家属沟通病情及风险后,我们对其同时联合静脉泵注咪达唑仑注射液行间歇性镇静治疗,镇痛、镇静效果较好,没有爆发痛,病人终末期生活质量有所改善,10天后病人因肺部感染,咳痰困难,呼吸衰竭死亡,病人在临终镇痛联合镇静状态下安然去世,家属对终末期病人的治疗满意。

3.讨论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和NCCN成人癌痛指南进行治疗,80%~90%肿瘤病人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10%~20%病人的疼痛属于难治性疼痛[1]。难治性癌痛是指由肿瘤本身或肿瘤治疗相关因素导致的中、重疼痛,经过规范化药物治疗1~2周病人疼痛缓解仍不满意和(或)不良反应不可耐受。口服给药是大多数癌痛病人的首选,当病人出现下述三种情况时,可考虑病人自控镇痛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方式:①爆发痛频繁;②吞咽困难或胃肠道障碍;③终末期病人的镇痛治疗。病人皮下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subcutaneous analgesia,PCSA) 是通过皮下留置针途径给药,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对病人日常活动影响轻微,留置针单次留置时间一般为7天,最长时间可留置14天,是晚期癌痛病人较适宜的镇痛方式[2]。常用药物:吗啡注射液、舒芬太尼注射液、氢吗啡酮注射液等。

吗啡注射液是治疗癌痛时使用PCA方法的常用药,但在临床观察中,大部分病人皮下泵注吗啡超过240 mg/24 h时,皮下留置针穿刺周围易出现皮下硬结,穿刺针周围疼痛,药物吸收不佳,且留置针留置时间短,所以我们将吗啡日剂量超过240 mg者称为皮下大剂量吗啡使用者,需要更换其他阿片类药物,或改为静脉、鞘内等其它给药途径。舒芬太尼是高选择性μ受体激动剂,其镇痛强度大约是吗啡的500~1 000倍,但需要个体化换算[3]。此病人的舒芬太尼等效剂量约为吗啡的300倍。脂溶性高,易于透过组织屏障,对皮肤刺激小,经皮下给药后快速吸收人血液,无活性代谢产物。舒芬太尼分布容积小(1.7 L/kg),消除半衰期短(160 min),清除率高(12.7 ml/kg·min),故在组织中无明显蓄积现象。舒芬太尼在肝内经生物转化,随尿液和胆汁排出,以原型从尿中排出的舒芬太尼小于1%,因此它适于持续输注[4]。该病人使用舒芬太尼镇痛治疗确实取得良好效果。

通过此例病人应用PSCA方法治疗难治性癌痛的经过,我们提出了PSCA泵入阿片类药物达到240 mg/24 h吗啡等效剂量者为大剂量应用,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采用PCSA镇痛更适合于持续性疼痛并且阿片需要量为低-中等剂量的病人;同时针对该病人癌痛的治疗方法中,包括给药途径选择、药物等效剂量换算、阿片类药物轮换等方法,为临床上治疗难治性癌痛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吗啡癌痛皮下
氢吗啡酮对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镇痛效果
梦神之花,堕落之果
——吗啡
不同的护理合作模式在癌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盐酸氢吗啡酮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褪黑素和吗啡联合使用能提高吗啡镇痛效果
四川省40所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癌痛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基于精益管理模式的癌痛护理质量指标的构建及其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管理中应用
救心丸加三七粉可缓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