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资产与水资源的关系探析

2018-01-16 12:31沈菊琴
会计之友 2018年23期
关键词:水资源

【摘 要】 水资源资产是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核心要素,为了明确水资源和水资源资产的异同,引入潜在水资源资产的概念,通过概念界定和水资源、潜在水资源资产以及水资源资产之间相互演化规律的分析,指出水资源和水资源资产之间存在明显界限,并非所有的水资源都是水资源资产,只有水资源满足可控、可供给、被使用、带来效益等关键特点才能称之为水资源资产,且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水资源资产通过循环利用、重复使用以及回用等,实现水资源资产的增量。通过对水资源资产与水资源关系的探析,以期为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构建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水资源; 潜在水资源资产; 水资源资产;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

【中图分类号】 F230;TV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8)23-0002-06

一、引言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可以衡量国家(地区)自然资源存量状况,并可据此对领导干部实行离任审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的要求。水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重要内容之一。2015年,中共中央通过《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方案》,要求“探索编制土地、林木和水资源实物量资产负债表”,同年11月水利部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等8个地区开展试点编制工作。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已成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强化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的重要任务。

水资源本身具有随机性、可再生性、流动性,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不同于土地、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要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首先需认清其核心要素——水资源资产,明确水资源资产和水资源的联系与区别。从目前学术界研究来看,尽管许多学者对水资源资产进行了界定分析,但现行所有研究成果都把水资源和水资源资产混为一谈。从实务界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情况来看,从原来研究并安排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试点,到最后转变为水资源存量及变动表的编制,这同水资源公报中与水有关的信息统计无异,仍然缺少水资源资产这一核心要素。

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首先要清晰水资源资产及其计量方法,而要对水资源资产进行确认及计量,首先必须清楚水资源资产与水资源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此,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以期为我国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奠定理论基础。

二、研究现状

目前,学术界对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框架体系以及水资源资产概念的界定等方面。

(一)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框架体系

资产负债表是用于表示企业财务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自20世纪70年代起,自然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体现,许多国家提出了环境会计或环境核算的概念,并将资源性资产的核算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之中。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可以看作是自然资源资产总账户下的子账户,是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 1 ]。世界各国对于水资源的统计、核算以及管理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就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框架体系来说,各国普遍认可的成果为联合国颁布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SEEA)及其衛星账户——水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 for Water,SEEAW)与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结合。

SEEAW(2012)的观点是以“期初存量+存量增加-存量减少=期末存量”为平衡关系的框架体系,在传统国民经济核算基础上,针对经济体与水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全面核算[ 2 ]。目前已有很多国家依据SEEAW编制了本国的水资源账户,具有代表性的是澳大利亚。由澳大利亚气象局编制的水核算标准(AWAS)[ 3 ]以及统计局编制的水环境经济账户(AEEAW)[ 4 ]中包含了两类水资源核算账户:实物量和价值量。一方面反映了澳大利亚水资源的自然情况,另一方面为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制定了标准范式。甘泓等提出了建立我国水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账户体系技术方法、经济账户编制方法、水资源价值、政策分析、流域和区域试点等水资源核算体系的关键问题[ 5 ];何康洁等提出要将经济机制引入水资源管理过程中,从协调机制、数据共享、技术革新、水资源价值评估技术与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核算体系的建议[ 6 ]。刘思清等针对水资源环境经济核算这一新兴统计工具的内部结构,提出了水资源进入各个经济体的数量指标以及进入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城镇环境、农村环境各个部门的水量指标等过程性指标和地表水资源的实物中间使用量、最终使用量和总产出量指标,地下水资源的实物中间使用量、最终使用量和总产出量指标,以及各类水总的实物中间使用量、最终使用量和总产出指标等结论性指标[ 7 ]。

在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面,甘泓等对SEEA-2012体系中的资产账户要素和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了我国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初步认识[ 8 ];柴雪蕊等在对企业资产负债表、国家资产负债表及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与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比较基础上,探索编制适合我国国情的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框架[ 9 ];朱友干从水资源产权、价值及政府治理水环境会计信息等角度讨论了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方法[ 10 ];黄晓荣等初步提出基于“摸清家底—原型设计—技术突破—典型试算”的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路线[ 11 ];宋晓谕等在界定水资源资产、负债概念基础上,设计由“基础表—辅助表—归类表—汇总表”构成的自下而上的4套表格,力图实现从存量到流量、从实物到价值、从分类到综合的层层推进[ 12 ];牟秦杰等以重庆市4个典型区县为例编制了实物量与价值量并存的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结果表明评估结构符合各地区水资源特点,为我国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13 ];闵志慧等界定水资源资产实物量与价值量、水资源负债、水资源净资产,提出用实物量模型计算自然资源综合实物量再折算的计算公式,并探索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总表[ 14 ]。

(二)水资源资产的确认

确定哪些水资源具有资产特性是水资源资产核算的前提,也是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关于水资源资产概念的界定以及边界的确认,学者们进行了不断研究,但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水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中将水资源资产定义为从本国领土淡水、地表苦咸水和地下水体中发现的、可在目前或将来(期权惠益)以原材料形式提供直接使用惠益但由于人类使用可能会耗尽的水[ 15 ];王浩等认为水资源具有所有权主体、最具战略性、具有市场价值和潜在交换价值并且兼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双重属性,具有资源性资产属性[ 16 ];沈菊琴等1998年至2003年间研究提出能用现代技术完全取得的、能使用现行工程为人们所用的、能用货币衡量且能为用户带来效益的才能称之为水资源资产[ 17 ];王喜峰认为水资源资产相对于水资源来说,是能够具体体现水资源经济功能的那部分水资源,并且能够被主体拥有、控制、交换[ 18 ];李慧娟认为水资源资产是由某一组织所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以货币加以计量的、能够作为生产要素被投入到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去的水资源,并指出水资源作为一种资产其特征是由其自然属性衍生出来的[ 19 ];李志坚等认为应从所有权主体、能用现代技术大规模有效取得、水资源的有用性方面来界定水资源资产的概念[ 20 ];王喜峰从唯物史观的视角认为水资源资产应该是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经过人为的取水工程、工具取用的或者废污水经过人为处理后的用于生产、生活、生态实践的水资源[ 21 ]。

由此看来,国内关于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表式。尽管有学者从不同视角探索了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框架内容,但仍缺少水资源资产这一核心要素,且在表中将水资源作为水资源资产。

那么是否所有的水资源都可以看作为水资源资产?哪些水资源具有资产性质?水资源资产与水资源有什么区别?这些问题迄今尚未得到明确结论。因此,本文对水资源和水资源资产关系展开探析,进而确定水资源资产的核算边界。

三、水资源与水资源资产的异同

(一)水资源以及水资源资产的概念界定

要分析水资源和水资源资产的异同,首先需了解水资源与水资源资产的概念。

1.水资源概念

水资源是维持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由于水资源类型繁多,不同类型水体之间能够相互转化以及人们对水资源认识广义和狭义的区别,水资源的定义各有不同。从广义上看,水资源的概念强调其有可能被使用的潜力,例如《不列颠百科全书》将水资源定义为“自然界一切形态(液态、固态、气态)的水”,但地球上所有形态的水都具有被利用的潜力。从狭义上看,水资源的概念强调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可以被利用的水,例如《中国自然资源丛书》将水资源定义为“凡能为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利用的,在水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地表、地下径流和由它们存留在陆地上可再生的水体”。相比于广义水资源的概念,狭义的概念更具约束性[ 22 ]。我国水法规定水资源就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因此我国界定水资源的范围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其中地表水是指我国陆地表面所有动态水和静态水的总称,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冰川等;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

2.水资源资产概念

对于水资源资产,尽管学者们对其定义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要使水资源成为水资源资产,必须满足资产的条件。“资产”一词在SNA2008中定义为一种价值储备,代表经济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特有或使用某实体所产生的一次性或连续性经济利益[ 8 ]。水资源具有自然属性。但是如果作为水资源资产,就具有商品属性,具有使用价值。要使水资源成为资产,需要有以下条件:一是可以被控制的,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可以被利用,否则这部分水资源不具备资产属性;二是已建水利工程拥有、控制并可供给利用的水资源;三是水利工程供给的水资源必须已经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四是能用货币计量;五是能为用水户带來经济效益。

可以看出,尽管水资源资产来源于水资源,但并不等同于水资源。水资源是天然存在的,本身并无资产属性,而水资源资产是参与到生产生活中,具有经济属性。水资源若不能被人们所利用或无法为用水主体带来效益,如自然状态下蒸发的水、汛期排涝弃水或是经使用后达不到用水质量标准的污废水等,或者不能用现代技术获得的,如深层地下水、南极或北极地区的冰川等,都不能称之为水资源资产。

3.潜在水资源资产概念

由水资源资产的概念分析可知,水资源只有参与到生产生活中并获得使用效益才能真正被称之为水资源资产。那么对于用水主体使用前经由水利工程措施后可以供生产生活使用的这部分水资源如何命名?实际上水资源和水资源资产之间存有明显的界限,这里将介于两者之间的水资源定义为潜在水资源资产。作为水资源和水资源资产的中间变量,它所反映的是日常的可供水量的概念,是指在现有工程措施情况下可能参与到各用水主体使用的那部分水资源。潜在水资源资产中的水资源的资产特性是隐藏的,尚未得到使用,最终能否形成资产是不确定的,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来决定。要使水资源成为潜在水资源资产,需满足以下条件:一是能被现代技术所获得;二是能为人们所控制,未来可为人们所用,且一旦使用能为用水主体带来收益;三是能用货币衡量。

由此看来,水资源、潜在水资源资产与水资源资产之间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水资源资产来源于潜在水资源资产,潜在水资源资产来源于水资源,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界限,不可将三者的概念混为一谈。

(二)水资源、潜在水资源资产以及水资源资产的交替演化

水资源随着被开发利用程度的不同,其自然属性和资产属性也会产生变化,主要表现在水资源、潜在水资源资产和水资源资产的交替演化。在未被开发利用前,水资源以自然状态存在,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技术水平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行洪排涝以及不同用水主体对水资源的需求目标,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修建水利工程。而在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投入,使水资源具有成本,形成了水资源的价值基础,使水资源具有了资产的属性。与此同时,水利工程建成后,对其中的部分水资源形成了控制,形成水利工程拦蓄的潜在水资源资产,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这部分潜在水资源资产具有价值。另外,水利工程通过管网系统将供给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等使用的潜在水资源资产,如果尚未参与到生产生活中发挥作用,可称之为可供使用的潜在水资源资产,但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水资源资产。在此过程中,并非所有的水资源都能被水利工程控制,也并非所有控制的水资源都能被用水主体使用,所以仅有一部分水资源形成潜在水资源资产。当潜在水资源资产真正进入到用水主体中使用并产生效益后(例如航运、发电、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洗衣做饭等生活用水过程),水资源资产属性得以实现,形成水资源资产。在此过程中由于蒸发、渗漏等损失的存在,不是所有的潜在水资源资产都能形成水资源资产,其中渗漏到地下的部分水资源形成地下潜在水资源资产增量,同时由于潜在水资源资产在用水主体内部循环利用,按照水资源资产的定义,重复利用部分也是水资源资产,这使水资源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增加。例如城市工业用水资源资产使用后排放的水资源经过处理达到一定水质标准后可予以回用,再次形成水资源资产,另一部分则排出用水区域,回归为水资源。

从水利工程管理部门这一主体来看,水资源、潜在水资源资产与水资源资产的交替演化过程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水资源、潜在水资源资产和水资源资产之间相互转化的关键节点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水资源的使用,其受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需要的影响。例如对于水库群,水库可将水资源拦蓄形成潜在水资源资产应用于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等。上游水库的潜在水资源资产通过发电、养殖等的使用实现其价值,形成水资源资产。该级水库发电后的尾水进入下级水库通过拦蓄又形成潜在水资源资产,通过使用可以再次形成水资源资产。再比如对于城市来讲,为了减少水资源消耗,实现水资源资产最大化利用,城市水资源供用系统由早期的取水、用水、排水三大主要环节发展到如今成为取水、给水、用水装置内部循环、污水排放、污水收集与处理、污水处理回用等复杂的路径。整个社会水循环的过程具有典型的生命体“新陈代谢”特征[ 23 ],这一特征形象地概括了水系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促进了水资源、潜在水资源资产和水资源资产之间的交替演化。

四、案例分析

本文以某一年JSHZ湖泊供水系统为例核算其潜在水资源资产量、水资源资产量等。这里的核算主体即为该河湖管理处。湖泊为供水水源,与之相连的河道为主要供水工程。通过该河道工程以及配套供水设施,形成可供给该河道周边城市、农村等区域以及河道内生态、发电等用途的供用水系统。

设该湖泊的水资源总量为130.0亿m3,扣除汛期湖泊通过河道排泄到下游河道无法在本河道周边区域使用的水资源量59.0亿m3,该年非汛期泄水量为零,湖泊内年蒸发与渗漏损失水资源量为9.0亿m3。按照上述分析可知,湖泊水资源总量扣除排泄水资源量以及损失量后的水资源量即为潜在水资源资产量,可根据下式计算得到:

WAP=Wg-Wd-Wt      (1)

式中:WAP为潜在水资源资产量,单位:亿m3;Wg为湖泊内总的水资源来水量,单位:亿m3;Wd为排泄水资源量,单位:亿m3;Wt为水资源蒸发渗漏损失量,单位:亿m3。

由式(1)计算可得该湖泊可供河道内及周边区域使用的潜在水资源资产量为62亿m3。

假设该河道根据是否具有控制性可分為三级河段:河段1由一级电站与二级电站上游河段组成,河段2由二级电站至三级电站上游河道组成,河段3由三级电站到下级河道之间的河段组成。

按照水资源资产的概念分析可知,潜在水资源资产通过河道内使用以及供给周边区域城市及农村使用而形成水资源资产。该河道管理主体的水资源资产用途主要有生态用水、发电用水、城市供水、农村供水等,如图2所示。

潜在水资源资产在通过河段1、河段2及河段3内的发电、生态用水资源资产,供河道周边区域的城市、农村用水资源资产以及蒸发渗漏损失的潜在水资源资产量如表1所示。

这里不考虑养殖、航运、旅游等功能的水资源资产,不考虑城市用污水处理后排放对河道潜在水资源资产量的影响,也不考虑农村用水回归对潜在水资源资产量的影响,则该主体的水资源资产量可根据下式计算:

WA=(WAe,i+WAg,i+WAc,i+WAa,i)  (2)

式中:WA为水资源资产总量,单位:亿m3;WAe,i为第i河段生态用水资源资产量,单位:亿m3,i=1,2,3;WAg,i为第i河段发电用水资源资产量,单位:亿m3,i=1,2,3;WAc,i为第i河段供城市用水资源资产量,单位:亿m3,i=1,2,3;WAa,i为第i河段供农村用水资源资产量,单位:亿m3,i=1,2,3。

由式(2)计算可得到某年河湖管理处管理的水资源资产量为118.5亿m3。

从上述计算结果分析可得到以下结论:

(1)潜在水资源资产量一定小于水资源量。潜在水资源资产量是水资源量基础上扣除排泄水量及蒸发渗漏损失后的余额。因为汛期、非汛期排泄水量视工程规模大小不同,一般都会有排泄水量、蒸发渗漏等,因此其量一定小于水资源总量。

(2)水资源资产量可能会大于也可能会小于潜在水资源资产量。上述案例中,由于水利工程规划开发得当,使该主体的水资源资产量达到118.5亿m3,大于潜在水资源资产量62.0亿m3。其主要原因是发电用水资源资产量75.0亿m3为非消耗性水资源资产。由此可见,如果没有规划发电站,则该主体的水资源资产量仅为44.5亿m3,小于潜在水资源资产量。

(3)潜在水资源资产量如果没有充分利用,可能会排出该区域或者形成潜在水资源资产增量。从案例分析可知,水资源资产118.5亿m3形成实际消耗的潜在水资源资产量为49.5亿m3,则上述总的潜在水资源资产量62.0亿m3中尚有12.5亿m3的余额,视该湖泊(即蓄水工程)具体情况,可以作为期末潜在水资源资产增量。

五、结论及展望

综上可见,在同一地区同一时间段内,水资源量、潜在水资源资产量以及水资源资产量是不同的。从概念分析中可以看出,水资源的范围>潜在水资源资产的范围>水资源资产的范围,但是由于水资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重复使用或循环利用,可能出现水资源资产量大于水资源量的情况。由此可见,水资源和水资源资产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时,对水资源资产的核算不能简单地以水资源量的统计为主,需要厘清水资源和水资源资产的关系,不仅要考虑水资源的运动过程,而且要考察水资源使用过程中的重复使用和循环利用情况,以准确反映水资源资产负债表中的水资源资产数量。

本文尝试对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础——水资源和水资源资产的关系进行探讨,引入了潜在水资源资产,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异同以及相互演化过程。但目前关于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亟待研究的课题,如水资源资产量如何确认和计量,水资源负债如何确认和计量,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要素及具体表式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泮圣洁.我国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13):103-104.

[2] 王瑜.水资源环境综合经济核算框架内容[J].中国水利,2007(18):15-16.

[3] WATER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Australian water accounting standard 1: prepa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general purpose water accounting reports[R].Canberra: Water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2012.

[4]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Australian environmental—economic accounts[R].Canberra: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2014.

[5] 甘泓,高敏雪.创建我国水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和思路[J].中国水利,2008(17):1-5.

[6] 何康洁,何文豪.水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相关问题初探[J].人民长江,2017(9):40-43.

[7] 刘思清,齐静,谭桂秋.试论水资源环境经济核算指标体系的设置[J].海河水利,2010(1):61-62.

[8] 甘泓,汪林,秦长海,等.对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初步认识[J].中国水利,2014(14):1-7.

[9] 柴雪蕊,黄晓荣,奚圆圆,等.浅析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6(4):44-49.

[10] 朱友干.我国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路径[J].财会月刊,2015(19):22-24.

[11] 黄晓荣,郭碧莹,奚圆圆,等.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7, 28(4):1-5.

[12] 宋晓谕,陈玥,闫慧敏,等.水资源资产负债表表式结构初探[J].资源科学,2018,40(5):899-907.

[13] 牟秦杰,陈玉成,魏世强,等.重庆市不同功能区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比较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26-33.

[14] 闵志慧,鲁新英.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探讨[J].会计之友,2018(5):10-14.

[15]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水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纽约: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12.

[16] 王浩,甘泓,武博庆.水资源资产与现代水利[J].中国水利,2002(10):151-153.

[17] 沈菊琴,陸庆春.浅谈水权市场与水资源资产[J].中国水利,2003(8):9-10.

[18] 王喜峰.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的水资源资产化管理框架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1):83-88.

[19] 李慧娟.中国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D].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0] 李志坚,白雪娟.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文献综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9):123-125.

[21] 王喜峰.唯物史观的视角:水资源资产管理难题的哲学解释[J].开发研究,2016(6):158-163.

[22] 闫桂玲,孙福德.关于水资源概念界定的探讨[J].黑龙江水利,2006(8):4-6.

[23] 王浩,龙爱华,于福亮,等.社会水循环理论基础探析I:定义内涵与动力机制[J].水利学报,2011,39(4):379-387.

猜你喜欢
水资源
水资源(部级优课)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2020年度《水资源公报》
水文水资源管理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水资源监测技术的要点
浅议我国水资源的刑事立法保护
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以淮南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