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疗效观察

2018-01-17 10:58张江涛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经颅抗抑郁精神分裂症

陈 松 张江涛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指在最近一年内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分裂症病情好转而未痊愈时出现的抑郁症状,且抑郁症状持续超过2周,发生率为20%~70%[1]。抑郁造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20倍,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1]。笔者应用舒肝解郁胶囊与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 25~75岁,平均(50.2±2.1)岁,病程 1~2年,平均(1.5±0.3)年;对照组 40例,男 25例,女 15例,年龄 30~70岁,平均(50.4±1.5)岁,病程 1~3年,平均(2.0±1.1)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方案经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两组患者均符合WHO规定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诊断标准[2-3];(2)中医诊断标准及分型符合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诊断标准[1-4]:情绪抑郁、喜太息、食少腹胀、倦怠乏力、脘胁胀满、便溏不爽、肠鸣矢气、脉弦细,9项中具备6项(情绪抑郁必备),且症状持续2周以上;(3)门诊随诊或住院患者;(4)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参加研究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肝、肾功能不全者,代谢紊乱、药物过敏者。

2 方 法

对照组采用丹麦Tonica公司生产的MagProR30型磁刺激治疗仪和MCF-865型“8”字型线圈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刺激部位为左背外侧前额叶,刺激频率为15Hz。每次治疗20min,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30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舒肝解郁胶囊1次2粒(规格0.36g),1天2次,口服治疗6周。

观察指标:(1)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4]比较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改善情况;(2)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观察两组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情况[5];(3)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4]评定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例数40对照组4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症状总分62.61±9.9241.57±8.96*△62.79±6.5350.64±8.61△阳性症状评分20.17±4.8610.22±1.81*△19.82±3.6416.37±3.26△阴性症状评分14.11±6.6210.43±4.47*△14.87±5.0712.86±6.43△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HAMD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HAMA和HAM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两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分,±s)

表2两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组别观察组例数40对照组4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HAMA 48.7±3.731.1±4.2*△47.4±6.238.2±5.3△HAMD 45.1±3.332.3±6.1*△46.1±5.439.2±6.1△

3.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各项生存质量指标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例数40对照组4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身体健康61.2±8.486.1±10.2*△61.0±8.563.2±9.7心理健康63.5±7.180.1±9.2*△63.3±7.252.3±12.6社会关系69.2±6.987.3±9.7*△69.0±7.070.8±10.1环境因素59.5±6.488.5±11.3*△59.3±6.273.5±11.4

4 讨论

精神分裂症主要表现为多疑敏感、脾气性格改变、生活散漫、情绪波动较大、失眠、多梦、头晕、头痛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导致该病发生的致病因素包括神经递质功能异常的神经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及不良生活状态、环境影响等社会心理学因素[6]。该病若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抑郁,因此加强对患者的有效治疗尤为重要。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通过仪器产生磁场,诱发感应电流,改变神经细胞兴奋性,影响机体机能的生物刺激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7],并取得显著疗效[8]。研究[9]表明,高频 rTMs能兴奋大脑皮质中水平走向的联接神经元,并可导致大脑皮质局部代谢水平增高,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本研究对照组经过6周的高频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状显著改善(P<0.05)。

疏肝解郁胶囊主要成分由贯叶金丝桃和刺五加组成。贯叶金丝桃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养阴、开郁安神、利湿止痛之功效,它的提取物抗抑郁疗效与传统抗抑郁药物相等,且不良反应较少[10]。贯叶金丝桃国外称之为圣·约翰草,很早就被发现有抗抑郁作用[11]。刺五加则有益气健脾、补肾安心的作用,两药合用,补泻同用,标本兼治。刺五加可以增加大鼠海马组织内色氨酸羟化酶、酪氨酸羟化酶,从而影响脑内单胺类递质的含量,发挥抗抑郁作用[5]。刺五加还能通过上调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促进海马神经元的修复,以及抑制神经元凋亡而发挥抗抑郁和提高记忆力等作用[6-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HAMA、HAMD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疏肝解郁胶囊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能有效缓解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疗效显著。

[1]韦群武,蒙晓广.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4,37(2):34-36.

[2]王雪梅,刘焕军,刘会英,等.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9):182-183.

[3]黄朝华.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53-54.

[4]张明圆.精神科简明评定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18-151.

[5]耿彩虹,王超,蒋燕升,等.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5):97.

[6]邵芳,夏瑛.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12):1352-1353.

[7]鲁亚杰,夏麟,武圣君,等.右侧额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Meta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5,41(6):341-348.

[8] Berlim,Vanden,Daskalaki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n the efficacy and acceptability of bilateral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 for treating major depression[J].Psychol Med,2013,43(11):2245-2254.

[9]王晓明,杨德本,谢建平,等.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初步探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7):428-429.

[10]杜波,张鸿燕,黄淑珍,等.安佳欣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7,16(9):719-723.

[11] Linde K,Ramireg G,Mulrow CD.St John’s Wort for depression-an Over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Is[J].BMJ,1996,313(7052):253-8.

猜你喜欢
经颅抗抑郁精神分裂症
基于自噬探讨芪灵扶正清解方抗抑郁作用研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给大脑补充营养素,协同药物抗抑郁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