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州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特点剖析

2018-01-17 06:49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注册城市规划师高级规划师
河北城市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乡村规划巴州村庄

文/ 郭 健 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注册城市规划师 高级规划师

一、新疆巴州美丽乡村建设的缘起和总体进展

(一)新疆巴州美丽乡村建设的缘起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的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中国美,农村必须美,并出台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明委下发了《关于以美丽乡村为主题进一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指导意见》,提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丰富农牧民群众文化生活,培育乡风文明,逐步让各族农牧民群众享受好环境、养成好品行、过上好日子,努力建设“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的美丽乡村,以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成效扮靓美丽新疆。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部署,2016年全面开展了农村地区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及建设工作,2017年初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变面貌”的总体目标,决定利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州417个村队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

(二)新疆巴州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总体进展

为指导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工作,2017年初巴州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4月下发了《关于下发自治州2017年美丽乡村试点规划编制工作部署及安排的通知》,确定了25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并相继出台了《巴州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审批指导意见》、《巴州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等文件,对美丽乡村的规划编制内容、深度及成果形式提出了原则性要求。2017年7月初,巴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首批25个美丽乡村规划进行了评审,8月各村均按规划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二、新疆巴州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特点

(一)巴州村庄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巴州地广人稀,2016年全州总人口126.4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2.6万人/平方公里,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人口多且分布广而散,全州417个行政村,农村总人口59.85万人,平均每个行政村人口不足1500人,多数村庄人口在500人以下。

巴州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劳动技能较低,农民脱贫致富任务艰巨;二是村庄建设布局分散,村组多且规模小,一般一个行政村下设多个村组,一个村组人口在几十人至几百人之间,且村组之间距离较远,不利于设施配置;三是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少给水、排水等基本生活设施,影响村民生产生活水平;四是村庄公共设施配置不完善,缺少小学、幼儿园、卫生室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村民仍然存在上学难、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五是村庄整体环境脏、乱、差,缺少必要的垃圾收集设施,垃圾乱堆乱放,养殖与居住毗邻,人畜不分;六是村庄建筑风貌杂乱,新旧建筑交织,建筑质量整体较差,屋顶、墙体、外立面等缺乏地域特色;七是村民整体文化水平低,少数民族村庄汉语能力表达弱,获取技术和就业渠道窄,思想观念保守,非农劳动技能较差。

(二)巴州美丽乡村的规划要求

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建设总目标指引下,针对巴州村庄特点,巴州的美丽乡村规划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以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安居惠民、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提高农村社会治理能力,突出村庄特色。

1、核心特点——产业引领

巴州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与全国全疆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就是解决农村产业发展的问题。规划应对村庄产业现状、发展潜力与局限性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目标与布局,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引导农村脱贫致富。农村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应注重三个方面:一是产业间的融合,即一产、二产、三产之间的融合发展问题;二是产业内的融合,即一产内部、二产内部、三产内部的直接融合和发展;三是产业发展和村庄布局之间的融合发展,体现出宜业、宜居的特点。

2、村庄布局——集中紧凑

针对巴州农村小而散的布局特点,村庄布局与建设规划应当保护村落环境,合理利用闲置土地,统筹安排建设用地和村民宅基地,引导散居农户与村落适当集中。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治理农村脏乱差,改善村庄人居环境。

3、空间品质——精致美丽

美丽乡村的空间品质应体现“小而精”“小而美”的特点。针对巴州地域类型多样、民族风格多样的特点,美丽乡村规划应充分考虑不同区域村庄的发展基础、人口规模、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突出乡村地域和民族特色,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护乡情美景,弘扬传统文化,突出农村特色和田园风貌。

(三)巴州美丽乡村的规划重点

从巴州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要求出发,美丽乡村规划的重点研究内容包括产业发展规划、村域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村庄特色规划、建设项目实施及投资估算等五大部分。这五大部分内容紧紧围绕美丽乡村规划重点关注的内容谋篇布局,并将产业引领、集中紧凑、精致美丽的规划要求作为主线贯穿至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中。

1、产业发展研究

第一产业方面,以提升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为重点。 以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发展现代畜牧业,推进增草增畜、现代高效示范、高产安全和畜牧业产业化工程建设。

第二产业方面,依托丰富的特色农产品、林果、畜产品等资源,大力发展香梨、葡萄、杏、红枣、番茄、辣椒、畜产品等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以食品、生物药、生物材料、生物燃料、生物资源等为重点,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第三产业方面,挖掘当地生态景观资源、文化资源以及农副产品资源,推进农(牧)家乐和乡村民宿建设,积极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美食体验、民俗文化体验、农耕文化体验等多种形式乡村旅游。结合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促进农产品向商品、农业产区向休闲景区、农业园区向农业公园、农事活动向健身体验运动转变,拓展和延伸农业功能,形成“乡村+农业+旅游”的经营模式。

特色产业方面,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初步实现统一规划、统一产业、统一标准,形成大群体、有特色的发展模式,使农家庭院的美化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特色。

2、村域规划

以行政村为单位,落实镇(乡)总体规划对村庄的发展要求,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在综合分析村庄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村庄发展定位。明确村域内各村庄(居民点)数量、分布、人口规模、建设用地规模和其他建设用地范围,突出人口集聚与居住服务功能、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根据村庄的人文积淀、资源禀赋与区位条件,按照经济集聚型、特色农业发展型、农家乐休闲旅游型、文化古村保护型等不同类型,进一步明确村庄发展定位及发展重点。

村域规划注重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在村域范围内划定禁建、限建和适建区域,确定村域范围内建设用地总量,明确基本农田和其它农田保护范围。界定不同类型产业用地的范围,提出不同分区空间资源有效利用的限制和引导措施。

3、村庄建设规划

村庄建设规划本着尊重村民意愿、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原则,保护及延续村庄建设肌理,合理利用闲置土地,统筹安排建设用地和村民宅基地,引导散居农户与村落适当集中,集中建设的村庄集聚的人口规模不宜低于500人或者100户。

空间形态上尽量保持自然地形,顺应地形地貌,不宜大规模平整土地、切削山体,做到显山露水,形成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自由空间形态。结合市场需求,引导沿村内道路布置连续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形成一处或多处公共空间,提升村庄活力。

完善基础设施,实施以“改路、改房、改水、改圈、改厕,治理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4、村庄特色规划

巴州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88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4个。美丽乡村规划应充分发掘和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古树名木及古建筑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对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整修,保护和延续村庄的传统民风民俗、民间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

积极推进村庄绿化、庭院美化建设,对村、路、渠、宅“四旁”和公共区进行绿化,形成道路河道景观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改善村庄环境的生态质量和景观面貌。

以保持村庄田园风貌和传统特色为前提,结合地域文化、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以及农民意愿,提炼运用当地特色建筑符号,创新民宅设计。维吾尔族传统民居以土坯建筑为主,多为带有地下室的单层或双层拱式平顶,农家还用土胚块砌成晾制葡萄干的镂空花墙的晾房。住宅一般分前后院,院内有用土块砌成的拱式小梯通至屋顶,梯下可存物,空间紧凑。

5、建设项目实施及投资估算

根据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内容,在阵地建设、院落整治、民宅改造、道路整治、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绿化工程、垃圾处理等方面进行建设项目细分,对所实施的建设项目进行投资估算。根据村庄现状及资金筹措情况,统筹建设项目的实施时序,明确项目的实施时间和进度安排。

(四)巴州美丽乡村规划的模式创新

1、突出产业、空间双升级的综合性建设规划

巴州的美丽乡村规划不同于传统的村庄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而是各种元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建设规划。巴州美丽乡村规划突出产业、空间双升级的特点,以产业规划引导村民脱贫致富,以空间规划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旅游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形成“发展、土地、建设、生态”多规衔接,“空间、产业、文化、旅游”多专业协作,近期建设项目实施与远期发展目标有效衔接的综合性建设规划。

2、面向实施、全过程的集成设计

巴州的美丽乡村规划与年度计划、项目实施、考核目标相结合,具有可直接指导实施、操作性强的特点。《巴州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明确指出,美丽乡村规划不仅要有规划方案,还要有分年度的建设计划,“明确每个项目的开工年份、项目类型、项目名称、建设规模、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实施部门和实施时序”。设计成果要求“民宅规划、村级阵地建设、基础设施、绿化景观、标识系统等应达到或接近施工图设计深度,可直接指导施工。”美丽乡村规划涵盖了产业规划、城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民宅设计、市政工程设计等多项专项规划内容,具有综合性和集成设计特征。规划参与者要有全过程的集成设计理念,从项目调研,到规划设计,再到施工图设计和指导施工,全过程充当专家服务角色。

3、体现民族地区特色

巴州美丽乡村规划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增加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相关规划内容。以深入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学、转、促”专项活动为契机,将阵地建设与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相结合,既满足了村民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又加强了公共安全和民族团结。在建筑风貌上,保护并挖掘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等传统民居特色,提炼运用民族建筑符号,创新民宅设计。

三、结语

巴州美丽乡村规划是巴州人民政府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农牧民增收、改善农牧民人居环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其本质是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建设规划,巴州美丽乡村规划体现了面向实施全过程集成设计、突出民族地区特色等特点。已编制完成的25个巴州美丽乡村示范点的规划,很好的指导了各村的规划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乡村规划巴州村庄
巴州红枣产业发展中科技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贵安新区葵林村乡村规划探究
休闲旅游型乡村规划研究
新疆巴州: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关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深入思考
村庄在哪里
新疆巴州蒙古族语言使用状况研究
巴州纤检所开展第十四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