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检测在肝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2018-01-18 08:22花艳艳许琳婧李剧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3期
关键词:甲胎蛋白平均年龄肝炎

花艳艳 许琳婧 李剧

甲胎蛋白检测是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近年来发现其在其他的肝病中也会出现甲胎蛋白含量升高情况[1]。为了解甲胎蛋白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轻、中、重度及慢性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这些肝病中的变化, 本文选取了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患有肝病的84例患者, 对其进行甲胎蛋白检测, 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肝病患者84例, 其中慢性病毒性肝炎轻度17例, 男11例,女6例, 平均年龄26.5岁;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度23例, 男19例, 女4例, 平均年龄36.4岁;慢性病毒性肝炎重度4例,男3例, 女1例, 平均年龄42.5岁;慢性病毒性肝炎重型6例,男4例, 女2例, 平均年龄39.1岁;肝炎肝硬化20例, 男13例,女7例, 平均年龄53.2岁;原发性肝癌14例, 男10例, 女4例,平均年龄60.5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为清晨空腹采血3 ml, 采用罗氏e41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患者进行甲胎蛋白检测, 正常参考值为<7 ng/ml[2]。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各型肝病患者甲胎蛋白检测结果。

2 结果

甲胎蛋白<7 ng/ml患者:慢性病毒性肝炎轻度占88.2%(15/17), 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度占87.0%(20/23), 慢性病毒性肝炎重度占25.0%(1/4), 慢性病毒性肝炎重型占33.3%(2/6),肝炎肝硬化占20.0%(4/20), 原发性肝癌占14.3%(2/14)。甲胎蛋白>7 ng/ml患者:慢性病毒性肝炎轻度占11.8%(2/17), 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度占13.0%(3/23), 慢性病毒性肝炎重度占75.0%(3/4), 慢性病毒性肝炎重型占66.7%(4/6), 肝炎肝硬化占80.0%(16/20), 原发性肝癌占85.7%(12/14)。

3 讨论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 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是人体蛋白质合成与分解的主要器官, 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坏会引起血清中蛋白质的变化, 当患者肝细胞发生病变时,甲胎蛋白的蛋白质功能就会因此而恢复, 会随着患病程度而急剧增加[3]。常见的肝病有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其中肝炎主要以慢性肝炎为主, 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最为常见。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 其中肝癌、肝硬化造成的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 极大的威胁人类的健康[4]。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 属于白蛋白家族, 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甲胎蛋白在胎儿血液循环中具有较高的浓度, 出生后则下降, 至生后2~3个月甲胎蛋白基本被白蛋白替代, 血液中较难检出, 故在成人血清中含量极低[5]。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疗效监测, 是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近年来发现其在其他的肝病中也会出现甲胎蛋白含量升高情况, 因此也可用于其他肝病的诊断。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6],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以后肝细胞损伤机制当中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 同时B淋巴细胞介导的液体免疫则与病情发展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病毒性肝炎的感染、发病以及转归与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 宿主的免疫应答决定HBV是否可以被持续清除和感染HBV以后的结局, 同时病毒性肝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 同时与HBV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复制有密切关系。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活动期, 需要住院治疗, 绝对卧床休息, 保证机体营养支持, 保证高热量、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的食物, 戒除烟酒, 恢复期应该不断增加活动。慢性肝炎静止期则需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重型肝炎尽可能减少饮食当中的蛋白质, 可以输入人血白蛋白或者新鲜的血浆, 维持水电解质功能稳定[7]。肝细胞被损害后大大降低了肝功能, 大大减少了多种物质的和成量, 日常工作当中难以引发警觉,实际上患有肝脏疾病患者, 降低胆碱酯酶, 可将肝功能的减退及肝的实质细胞的受损状况显示出来。根据相关研究表明[8-13], 甲胎蛋白对肝癌的临床价值可归纳为各种诊断方法中专一性仅次于病理检查的诊断方法, 为目前最好的早期诊断方法之一, 可在症状出现前6~12个月做出诊断, 为反映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敏感指标, 有助于检出亚临床期的复发与转移。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甲胎蛋白<7 ng/ml患者:慢性病毒性肝炎轻度占88.2%(15/17), 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度占87.0%(20/23), 慢性病毒性肝炎重度占25.0%(1/4), 慢性病毒性肝炎重型占33.3%(2/6), 肝炎肝硬化占20.0%(4/20), 原发性肝癌占14.3%(2/14)。甲胎蛋白>7 ng/ml患者:慢性病毒性肝炎轻度占11.8%(2/17), 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度占13.0%(3/23),慢性病毒性肝炎重度占75.0%(3/4), 慢性病毒性肝炎重型占66.7%(4/6), 肝炎肝硬化占80.0%(16/20), 原发性肝癌占85.7%(12/14)。表明甲胎蛋白与肝细胞炎症坏死、水肿程度有关。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炎肝硬化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多>7 ng/ml, 此时要注意与肝癌的鉴别。

综上所述, 定期监测甲胎蛋白变化对判断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预后及早期发现癌变具有重要意义, 对疾病的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甲胎蛋白平均年龄肝炎
甲胎蛋白升高,就一定得肝癌了吗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甲胎蛋白:您了解多少?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乙肝康复 莫忽视甲胎蛋白检测
韩国人平均年龄41岁
网友真实状况鉴别手册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