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窥镜下耳屏软骨鼓室成形术治疗粘连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8-01-18 08:22吕纯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3期
关键词:听阈鼓室鼓膜

吕纯忠

粘连性中耳炎是常见的耳科疾病之一, 主要病因在于骨膜与鼓室黏膜之间有大面积的粘连, 导致患者出现耳鸣、耳闷等症状。其治疗方式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其中保守治疗耗时长且效果欠佳, 可增加患者痛苦。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不断发展, 耳内镜在耳科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操作简便、视野清晰和微创等特点[1], 本研究纳入2016年2月~2017年5月84例粘连性中耳炎患者, 探讨了耳内窥镜下耳屏软骨鼓室成形术治疗粘连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6年2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84例粘连性中耳炎患者, 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24例, 女18例;年龄24~55岁, 平均年龄 (45.12±7.04)岁;体重42~78 kg, 平均体重 (61.11±6.37)kg;发病时间4个月~20年, 平均时间(10.11±3.30)年。观察组男25例, 女17例;年龄25~55岁, 平均年龄(45.16±6.72)岁;体重42~78 kg, 平均体重(61.12±6.38)kg;发病时间4个月~20年, 平均时间(10.15±3.2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红外线照射治疗, 灯头需要距离患者40 cm左右, 照射耳部, 0.5 h/次, 1次/d, 治疗15 d。观察组开展耳内窥镜下耳屏软骨鼓室成形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 全身麻醉(全麻)插管后头偏向健侧, 常规消毒铺巾,纵行切开耳屏尖, 选择耳屏上软骨膜晾干备用, 将切口缝合。若鼓室内没有明显粘连可给予生理盐水冲洗;若鼓室明显粘连需给予切除手术, 避免残留鼓室内病灶, 保持咽鼓管通畅。若出现粘连, 需剔除上鼓室外侧壁;若术中发现听骨链中断或缺失, 需重建听骨链, 并将人工听骨植入。术后将明胶海绵塞入耳内, 预防鼓膜再次粘连。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2]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手术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术后鼓膜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气导听阈和生活质量评分。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粘连性中耳炎症状消失, 听力正常, 鼓膜愈合, 未出现并发症;有效:粘连性中耳炎症状改善, 听力提高, 鼓膜大部分愈合, 并发症轻微;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显效26例, 有效14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13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术后鼓膜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术后鼓膜愈合 时 间 分 别 为 (63.13±1.46)min、(6.10±1.22)d、(14.15±2.65)d, 均短于对照组的 (84.11±2.12)min、(8.13±1.16)d、(17.41±1.53)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8%;对照组有4例术后再次粘连、3例鼓室硬化和3例术后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为23.8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气导听阈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手术前对照组气导听阈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27.31±6.72)dB、(43.31±0.51)分 , 观察组分别为 (27.41±6.76)dB、(43.56±0.21)分, 手术前两组患者气导听阈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气导听阈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38.10±8.27)dB、(95.53±2.52)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33.13±0.51) dB、(78.62±5.31)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传统鼓膜穿刺抽液等手术治疗粘连性中耳炎具有一定效果, 但其仅可清除中耳负压和促进鼓室引流, 若无法维持中耳压力平衡和咽鼓管通畅, 仍可产生鼓室积液, 甚至出现鼓膜永久性穿孔。而耳内窥镜下耳屏软骨鼓室成形术有效克服了传统手术的缺陷[3-6], 其优势在于内镜配合监视放大系统有助于操作者进行近距离操作和观察, 更好明确鼓膜穿孔形状和大小, 方便裁剪移植物和将穿孔边缘去除, 不容易导致鼓膜撕裂。另外, 耳内窥镜下耳屏软骨鼓室成形术可通过不同角度观察, 移动方便, 可放大图像, 扩大视野, 无需作耳道内切口, 可减少出血创伤, 更好进行鼓室内情况观察。采用而耳屏软骨膜作为手术的移植材料, 具有切口隐蔽、瘢痕小、材料新鲜、取材方便、韧性好, 容易平铺, 不容易变形等优势,可缩短手术时间, 提升治疗效果[7-10]。

本研究中,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红外线照射治疗;观察组开展耳内窥镜下耳屏软骨鼓室成形术治疗。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4%,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术后鼓膜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气导听阈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气导听阈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耳内窥镜下耳屏软骨鼓室成形术治疗粘连性中耳炎临床效果确切, 可有效改善患者听力, 加速康复和愈合时间, 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 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听阈鼓室鼓膜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Glomus Tympanicum 鼓室球瘤
中耳胆脂瘤术中开放管上隐窝通道的方法及术后疗效分析*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短声听性脑干反应结合单频刺激听性稳态反应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力评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