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疗效分析

2018-01-18 04:21陈阳李玉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期
关键词:高尿酸血尿酸痛风

陈阳 李玉芳

高尿酸血症是指人体在正常体温下血清中尿酸含量>420 μmol/L, 女性的平均血尿酸略低于男性, 因此临床检查>350 μmol/L即可以判定为高尿酸血症[1]。高尿酸血症常合并痛风, 这与其嘌呤代谢紊乱具有一定的关系, 高尿酸血症后期就容易转化为痛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作者将相关病例的治疗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7月诊断并收治的高尿酸血症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具有痛风史患者5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检查血尿酸>500 μmol/L, 30 d内未使用过高尿酸药物治疗, 其中肝肾功能不全者予以排除。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 对照组男23例, 女21例, 年龄32~67岁, 平均年龄(51.2±5.3)岁, 伴有痛风21例;治疗组男25例, 女19例,年龄34~66岁, 平均年龄(53.5±4.2)岁, 伴有痛风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 其中包括控制饮食的合理性, 重点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并严禁烟酒。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苯溴马隆, 50 mg/次, 服用周期为8周, 早餐前服用。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别嘌呤, 100 mg/次, 服用周期为8周。8周后分别检查两组患者的血尿酸、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指数。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相关指标包括:血白细胞、肌酐、谷丙转氨酶以及血尿酸等。不良反应症状包括:关节疼痛、恶心以及腹胀等。治疗效果判断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白细胞、肌酐和谷丙转氨酶水平来判定, 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2]。显效:治疗后患者血尿酸水平恢复正常, 下降幅度>30%。有效:治疗后血尿酸降低10%~30%。无效:治疗后血尿酸下降<10%, 甚至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对照组血白细胞为 (6.8±1.3)×109/L, 肌酐为 (106.1±12.9)μmol/L, 谷丙转氨酶为(41.6±5.6)U/L, 血尿酸为(617±75)μmol/L;治疗组血白细胞为 (6.7±1.4)×109/L, 肌酐为 (108.1±11.3)μmol/L, 谷丙转氨酶为 (42.1±5.4)U/L, 血尿酸为 (639±105)μmol/L;治疗前两组血白细胞、肌酐、谷丙转氨酶、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对照组血白细胞为(5.9±0.8)×109/L, 肌酐为 (98.1±8.7)μmol/L, 谷丙转氨酶为(38.3±6.0)U/L, 血尿酸为(497±65)μmol/L;治疗组血白细胞为 (5.4±0.3)×109/L, 肌酐为 (91.2±6.5)μmol/L, 谷丙转氨酶为(33.1±2.9)U/L, 血尿酸为(422±35)μmol/L;治疗后治疗组血白细胞、肌酐、谷丙转氨酶、血尿酸水平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显效19例(43.18%),有效12例(27.27), 无效13例(29.55%), 治疗总有效率为70.45%;治疗组显效23例(52.27%), 有效16例(36.36%), 无效5例(11.36%), 治疗总有效率为88.64%;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出现关节疼痛3例, 恶心2例, 腹胀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治疗组患者中出现关节疼痛1例, 恶心0例, 腹胀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嘌呤是细胞代谢分解所产生的核酸与食物中的嘌呤以及其他嘌呤类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的, 其最终代谢的产物即为尿酸[3]。其中内源性尿酸约占80%, 外源性尿酸约占20%。尿酸通过肾脏排出约占66%, 通过肠道细菌分解后排出约占34%。嘌呤障碍性疾病包括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若生成过多的尿酸或尿酸排泄过少均会产生高尿酸血症, 胰岛素抵抗、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以及脂质代谢异常等均与高尿酸血症相关[4]。

苯溴马隆能够有效抑制肾小管重吸收尿酸, 促进尿酸排泄, 从而降低尿酸的浓度。尿酸的排泄机制为苯溴马隆能够强效抑制近曲小管尿酸盐和阴离子交换剂, 并且作用可逆。患者在用药4 h以后, 药物血液中的浓度到达峰值, 同时在肝脏中代谢, 分化为苯噻隆、溴苯噻隆, 然后进入胆汁,最后大部分经过粪便排出体外, 极少部分经过尿液排出体外[5-7]。别嘌醇能够有效抑制尿酸合成以及黄嘌呤氧化酶,从而降低黄嘌呤和次黄嘌呤转化为尿酸, 进而起到降低血尿酸浓度和尿酸合成的作用[8-10]。服用药物2~6 h后血药浓度能够达到最高值, 在肝脏中进行代谢, 有70%左右的别嘌醇能够代谢成为活性氧嘌呤醇, 并将大部分从尿中排出, 还有少部分从粪便中排出体外。为了研究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临床疗效, 选取本院收治的88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其中具有痛风史患者51例)进行分组研究, 两组患者经过有效治疗, 结果显示, 治疗前两组血白细胞、肌酐、谷丙转氨酶、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白细胞、肌酐、谷丙转氨酶、血尿酸水平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8.64%高于对照组70.4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18.1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临床中采用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疗效显著, 且明显优于别嘌醇的治疗效果,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 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并推广。

[1]郑媛, 王淳, 李伟, 等.复方痛风康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影响IL-1β、TNF-α、TGF-β1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7):575-578.

[2]裴薇.苯溴马隆与别嘌呤醇治疗原发性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比较.中国民康医学, 2016, 28(19):25-26.

[3]沈娴文, 张瑞林, 方亚祥.探究不同剂量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临床疗效观察.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16(5):71-73.

[4]朱戊冲, 陈文亮, 蔡浩, 等.苯溴马隆联合痛风定胶囊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 27(11):2038-2039.

[5]曹雯, 陈国芳, 刘超.别嘌呤醇还是苯溴马隆:降尿酸药物的选择之辩.药品评价, 2016, 13(15):5-8.

[6]宋艳玲.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导刊, 2014(5):858-859.

[7]邵莉, 魏丽.苯溴马隆与别嘌呤醇治疗原发性痛风高尿酸血症疗效与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2,12(6):722-726.

[8]邓长财, 蔡志军.苯溴马隆与中药联用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32例.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 31(6):23-24.

[9]赵占正, 肖静, 刘章锁.苯溴马隆与别嘌醇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的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 5(2):281-282.

[10]赵玉安.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84例临床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32):77.

猜你喜欢
高尿酸血尿酸痛风
被痛风症“缠上”,如何科学进食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痛风的治疗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尿酸高易导致全身受损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