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放的“格桑花”

2018-01-18 00:41任梅施通达
企业文明 2018年8期
关键词:铁五局格桑花中铁

任梅 施通达

2018年6月30日,在“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中国中铁职业技能竞赛试验项目竞赛”颁奖台上,在众多男同志中间站着唯一的女姓,她就是获得本次大赛个人第8名的“中国中铁技术能手”、中铁五局贵州公司磨万铁路项目实验室实验员杨应顺。

2013年7月,刚离开“象牙塔”的杨应顺毅然决然选择投身工程单位,刚进入中铁五局贵州公司就被分到所承建的织纳铁路项目,从此开始了工程建设生涯。在入职的5年时间,她先后参建过织纳铁路、蒙华铁路,而今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跟随爱人一起投身到中铁五局贵州公司首个海外项目的施工建设中。在这里,她放下了爱美之心,把简单的工装穿出了不一样的风采。

说起所从事的实验工作,她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当笔者问起她对自己工作的看法时,她瞬间就来了精气神。

“什么东西都讲究一个兴趣,你要说实验这个东西,其实理论方面有很多书籍,也就是100多本,我们常用的大概二三十本。可能很多人看到这些书本就会眼花缭乱,但是我觉得书本里面的每一个数据和符号都是我的‘好朋友,只要认真和它们交流,总能得到不一样的乐趣。这些好朋友不会说谎,只要结合现场实际,总能把质量控制住。踩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只是加以变通和创新,就能办到。

“中老铁路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代表性工程,是国家走出去的形象工程,参与到中老铁路建设是我们的荣幸。我们实验室成立之初,就把中老铁路建成‘一带一路标志性和中国铁路‘走出去样板示范工程作为己任。”

杨应顺介绍起来滔滔不绝,总有说不完的故事。

“在学校我自认为是学霸,但是到了项目,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实践经验,需要把理论和现场结合起来,于是我们就从搬石块开始。实验这个东西就要讲究规范,只有百分之百的规范,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率,才能保证现场的混凝土质量。”

杨应顺一边和笔者聊天,一边与同事不停地摆弄着做实验所需的混凝土原料,甚至拿起比自己高出一截的铁铲,铲着地上的实验材料,额头上布满了汗珠。作为公司在中老铁路项目里仅有的几个女性之一,杨应顺无论是体力上还是脑力上,都不输男同胞,难怪项目部的同事经常打趣道:“我们的女同胞个个都能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

杨应顺说:“身为一名合格的实验员,不仅要学会现场实验,还需要学会整理完善的内业资料,整个过程不外乎做实验、写记录、出报告、登台账、签字,等等。看似过程复杂,其实只要你在最累最苦的时候熬过去,工作就能推得走,就总能学到很多东西。”

就在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中国中铁职业技能竞赛试验项目竞赛活动中,杨应顺先是代表中铁五局贵州公司到局参赛,通过半个月的理论培训、实作练习及紧张的比拼,最终荣获中铁五局技能大赛第8名,并被授予了“中铁五局岗位能手”称号。此后,局决定选择6人参与集训1个月,并择优选择4人参加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比赛。经过1个月的关门强训,杨应顺脱颖而出,作为中铁五局代表参加了“中国中铁职业技能竞赛试验项目竞赛”,并在來自中国中铁17个二级单位的68名选手中取得了个人第8名的好成绩。

凯旋当天,作为同在中老铁路参建的爱人陈发亚马上在朋友圈发了一条“还以为你是青铜,原来是王者,厉害了老婆!”的信息,以示对老婆的祝贺。同事们点赞留言,其中有一条这样写道:“你们夫妻俩一个是五局的测量大赛一等奖,一个是股份公司的试验大赛第8名,真是名副其实的学习型模范夫妻,是我们的学习榜样,祝贺你们!”

杨应顺虽然在工作上表现出干练的女汉子形象,但在生活上却不失女性对亲情和爱情的柔美一面,夫妻二人的和睦是项目上出了名的。对于家庭,杨应顺说:“我每天都和父母以及小孩子通个视频电话,就害怕突然回家孩子都不会认爸爸妈妈了。毕竟她现在才两岁多,还没学会走路就离开了父母。

“这次竞赛活动结束后,本有机会回家探望一下二老和孩子,无奈需要处理的工作太多,只能快马加鞭赶回项目,完成竞赛期间自己欠下的工作。当飞机飞到云南上空的时候,看着下面就是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和孩子,却不能回去……”

笔者开玩笑道:“有点大禹治水的感觉,三过家门而不入。”

她嫣然一笑。笔者仿佛觉得她就像一朵格桑花,傲然地绽放在异国他乡,美而不娇,柔而不弱。

猜你喜欢
铁五局格桑花中铁
送你一朵格桑花
中铁银通支付有限公司
地道战
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小小格桑花
又见格桑花
居“高”声自远——中铁一院“走出去”的探索与实践
从领军国内到走向世界——中铁一院砥砺奋进的五年
高原开遍格桑花
给读者辟一方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