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帕金森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脑啡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18-01-20 00:43张海鹰高原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8期
关键词:内啡肽脑脊液帕金森病

张海鹰 高原

帕金森病是一种主要侵犯运动系统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其主要症状包括静止震颤、运动迟缓以及步行困难等;疾病呈现进行性加重的趋势, 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研究结果表明患者体内L-多巴胺、脑啡肽等神经递质的水平异常以及一氧化氮水平升高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本研究使用放射免疫法对60例健康志愿者以及200例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以及脑脊液中的β-内啡肽以及亮脑啡肽水平进行了分析, 以期为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进一步揭示本病的发病机理提供线索。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2月就诊于本院神经内科的20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实验组, 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32例, 平均年龄(61.2±10.7)周岁, 女28例, 平均年龄(60.8±9.8)周岁。实验组男108例, 平均年龄(62.4±9.4)周岁, 女92例, 平均年龄(61.8±11.3)周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帕金森病患者均符合英国帕金森病协会脑库标准, 临床症状:静止震颤、行动困难以及肌肉僵直等。患者均为原发性帕金森病, 排除由于脑外伤、中毒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使用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帕金森病RS)对患者进行分析, 并根据Hoehn-Yahr分期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分类, Ⅰ期52例, Ⅱ期46例,Ⅲ期48例, Ⅳ期26例, Ⅴ期28例;其中早期组为Ⅰ期患者,中期组包括为Ⅱ~Ⅲ期患者, 晚期组包括为Ⅳ~Ⅴ期患者。

1. 2 检查方法 两组受试者在空腹静息状态下采外周静脉血5 ml, 常规抗凝后于4℃条件下离心5 min(800 g), 取上层清液保存于-80℃条件下备用。同时, 两组按常规行腰椎穿刺, 收集脑脊液3 ml, 并立即于沸水浴中加热5 min, 随后置于-80℃冰箱中储存备用。样本中β-内啡肽以及亮脑啡肽的水平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所用仪器为罗氏E41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所用试剂购自罗氏公司。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脑脊液和血清中的脑啡肽水平及不同分期帕金森病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的脑啡肽水平。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实验组与对照组脑脊液和血清中的脑啡肽水平比较 实验组脑脊液β-内啡肽和亮脑啡肽水平分别为(87.92±3.58)、(82.44±5.32)ng/m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8.52±4.33)、(65.42±3.51)ng/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血清中β-内啡肽和亮脑啡肽水平分别为(6.74±2.53)、(6.42±2.32)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3±0.46)、(11.62±0.68)ng/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不同分期帕金森病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的脑啡肽水平比较 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帕金森病患者脑脊液中β-内啡肽水平分别为(86.93±3.58)、(88.44±4.22)、(87.68±3.42)ng/m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帕金森病患者脑脊液中亮脑啡肽水平分别为(81.48±5.64)、(83.42±5.73)、(82.63±5.82)ng/m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帕金森病患者血清中β-内啡肽水平分别为(8.74±0.82)、(6.74±0.73)、(4.74±0.48) ng/ml,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中β-内啡肽水平与疾病分期具有相关性(r=-0.632, P<0.05);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帕金森病患者血清中亮脑啡肽水平分别为(9.14±1.32)、(6.35±0.58)、(3.62±0.44)ng/ml,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亮脑啡肽水平与疾病分期具有相关性 (r=-0.742, P<0.05)。

3 讨论

帕金森病的典型病理表现为患者黑质纹状体区域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缺失以及病理标志物的形成, 使得基地神经环路中乙酰胆碱和多巴胺之间的平衡被破坏, 从而引起静止震颤等症状;其主要的分子机制涉及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的氧化应激以及氧自由基积累、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细胞和组织的慢性炎症以及兴奋性毒性损伤等[2,3]。β-内啡肽和亮脑啡肽是体内主要的活性阿片肽类物质, 其主要分布于下丘脑、垂体等部位, 并与帕金森病的发生与发展具有密切联系。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血清中β-内啡肽和亮脑啡肽水平分别为(6.74±2.53)、(6.42±2.32)ng/ml,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3±0.46)、(11.62±0.68)ng/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巍等[4]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中β-内啡肽水平较正常受试者明显减低, 这一研究结果与本研究一致, 其机制可能与帕金森病引起的患者黒质纹状体损伤以及功能缺失有关。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疾病分期患者脑脊液以及外周血中两种脑啡肽进行检测, 发现不同分期帕金森病患者脑脊液中两种脑啡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外周血中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帕金森病的发展与外周血以及患者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改变有关[5,6]。

综上所述, 帕金森病患者脑脊液中两种脑啡肽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清中脑啡肽水平显著降低, 且血清脑啡肽水平与疾病分期具有相关性, 检测血清中脑啡肽水平对于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帮助。

猜你喜欢
内啡肽脑脊液帕金森病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动物体内也产生兴奋剂吗?
脑子也是水做的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