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中应用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1-20 00:43孙明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8期
关键词:甲酯宫素出血量

孙明艳

一般产妇在分娩后24 h内出血量>500 ml被称为产后出血, 大部分产妇会在分娩后2 h内发生, 也是目前临床产妇中的常见并发症[1-3]。有相关统计发现, 在每年死亡的产妇中,因产后出血所致的数量占死亡总数的25%左右, 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 在分娩后实施有效的产后出血预防措施, 是降低产妇死亡率的关键[4,5]。缩宫素是常用的促进宫缩药物, 虽有一定的效果, 但其持续时间短, 不能有效减少出血量, 而卡前列甲酯栓属于前列腺素衍生物, 能够被迅速吸收, 且具有较长的药效时间[6-9]。本研究分析剖宫产术中应用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1日~2017年3月1日本院收治的86例行剖宫产术进行分娩的产妇, 产妇与家属在知情后签署同意书, 排除精神疾病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3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0~34岁, 平均年龄(27.15±3.65)岁;孕周36~41周, 平均孕周(28.63±4.78)周;经产妇13例, 初产妇30例;其中6例产妇合并高血压, 4例产妇合并糖尿病;中小学文化9例, 初中文化16例, 高中文化9例,大专以上文化9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0~34岁, 平均年龄(27.38±3.77)岁;孕周35~40周, 平均孕周(28.97±4.62)周;经产妇12例, 初产妇31例;其中5例产妇合并高血压, 3例产妇合并糖尿病;初中文化10例, 高中文化15例, 大专文化10例, 大专以上文化8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产妇均采用硬腰麻醉, 产妇术中保持清醒。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取出后宫体注射20 U缩宫素(青岛海汇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7022501)。

观察组产妇在胎儿取出后宫体注射20 U缩宫素, 并舌下含服1 mg卡前列甲酯栓(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800007)。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产妇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采用吸引器收集出血量并测量其体积, 对于浸湿且不滴血纱布以10 cm×10 cm为 10 ml来计算[3]。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产妇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为(176.42±51.91)ml, 术后2 h出血量为(219.45±50.63)ml, 术后24 h出血量为(303.59±42.86)ml。对照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为(217.86±43.20)ml, 术后2 h出血量为(299.31±51.74)ml, 术后24 h出血量为(411.37±48.55)ml。观察组产妇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37、7.2340、10.9132, P<0.05)。

2. 2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发生1例(2.33%)恶心, 1例(2.33%)头痛,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2/43)。对照组产妇发生1例(2.33%)恶心, 2例(4.65%)头痛, 1例(2.33%)呕吐,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4/43)。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67, P>0.05)。两组产妇均在5~10 min后得到缓解。

3 讨论

近年来, 临床分娩产妇数量显著增加, 而部分产妇可能因惧怕疼痛或其他因素选择剖宫产[10-13]。剖宫产虽然能够避免分娩时的疼痛, 但其十分容易因宫缩乏力而造成产后出血, 威胁产妇身体健康。临床以往主要采用缩宫素进行预防,但其作用时间较短, 半衰期约在1~6 min, 难以对2 h内的产后出血进行及时控制, 并且缩宫素也会受到产妇机体敏感性的影响, 所以效果因人而异。而大量应用缩宫素不但不能起到促进宫缩的作用, 还会引起产妇低血压等情况[14-19]。

卡前列甲酯栓也被称为卡孕栓, 属于前列腺素衍生物,该药能够通过加强子宫内平滑肌的张力, 提高子宫内压, 从而促进子宫收缩。并且可以通过直肠、阴道以及舌下进行给药, 且在短时间内通过黏膜被吸收, 2~3 min即可见效, 在血液中半衰期为30 min, 作用时间长, 对于术后2 h内的出血能够及时控制。而产妇口服后能够提高血液中的前列腺素水平,使子宫强力收缩, 起到促进子宫关闭血窦的作用。并且在产妇应用缩宫素无效后, 卡前列甲酯栓仍可以促进宫缩, 且效果不亚于缩宫素[20-23]。同时, 卡前列甲酯对肠胃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能够促进产妇术后排气, 降低术后腹胀以及肠麻痹的发生。但该药具有一些呕吐、恶心等并发症, 均较轻, 无需治疗即可缓解。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为(176.42±51.91)ml, 术后2 h出血量为(219.45±50.63)ml, 术后24 h出血量为(303.59±42.86)ml。对照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为(217.86±43.20)ml, 术后2 h出血量为(299.31±51.74)ml, 术后24 h出血量为(411.37±48.55)ml。观察组产妇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37、7.2340、10.9132, 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2/43),对照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4/43),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张凤仙等[8]结论相仿。

综上所述, 在剖宫产术中应用卡前列甲酯栓, 能够有效减少产后出血, 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甲酯宫素出血量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油酸甲酯基琥珀酸单甲酯的结构表征、热稳定性及抗磨性能
油酸甲酯对多杀菌素发酵合成的影响
探讨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在产妇引产中的临床效果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甲酯废水处理新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