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分泌性中耳炎应用泼尼松治疗的临床价值

2018-01-20 06:29杨兵杨志勇李晓光
智慧健康 2017年23期
关键词:听阈鼓室鼓膜

杨兵,杨志勇,李晓光

(新疆伊犁州奎屯医院,新疆 奎屯 833200)

0 引言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 SOM)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性的病症,也是引起小儿听力和成人听力障碍的基本原因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中耳积液及传导性耳聋。该疾病发病主要原因为咽鼓管堵塞,将会导致病人听力下降。一旦治疗不及时,不仅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甚至会使听力功能完全性丧失。泼尼松兼具抗过敏及抗炎的两种疗效,现阶段已被广泛运用到对各类型耳部问题的诊治中。此次选择在常规鼓膜穿刺抽液医治下,使用泼尼松药物对患者开展诊断和治疗,其效果比较优异。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7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36例对照组(38耳)和36例研究组(39耳)。两组选取对象基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鼓膜穿刺抽液进行治疗,使用常规消毒的方式,清洁外耳道皮肤,引导患者取自然坐位,将注射器(1mL)与规格为5号的长针头相连接,在鼓膜前下象限做鼓膜穿刺,并以缓慢的速度来回抽,尽量把鼓室内部的积液全部吸出,叮嘱病人在鼓膜针孔未痊愈之前对耳道进行保护,防止因进水引起中耳化脓性感染。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泼尼松辅助治疗,在病人鼓室内注入泼尼松(0.2-0.3mL),如果病人的咽部有苦味,需叮嘱病人在3-5d后来医院复查。在患者治疗期间同时予以病人1%麻黄素鼻部、地塞米松口服及抗生素等治疗。为病人进行复诊时如果发现患者鼓室内还有积液,则需要再次给予注药治疗。

1.3 指标判定

将两组临床疗效、听阈与听力恢复时间以及安全性纳入对比讨论中。其临床疗效可分为治愈、好转、无效[1]。(1)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鼓室内部积液基本被清理,鼓室图判定为A型,经电测听气导听阈<20dB;(2)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有效改善,鼓室图判定为C型,听阈在其基础上提升了10-15dB;(3)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明显变化,听力及声阻抗维持原状,且电测听气导听阈的升到不到5dB。总有效率=好转率+治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整理研究数据并使用SPSS13.0软件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表示,组间数据用(%)进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来表示,用(±s)显示组间数据集,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通过本研究显示,研究组在治疗后的有效率明显要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

2.2 对比两组听阈和听力恢复状况

研究组听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听阈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听阈和听力恢复状况(±s)

表2 对比两组听阈和听力恢复状况(±s)

组别例数听力恢复时间(天)听阈(dB)研究组3622.97±2.897.19±0.51对照组3628.09±3.349.77±0.66 t 6.955318.5592 P 0.00000.000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状况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中耳感染、骨膜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有患者发生一次性眩晕和短暂性耳鸣,症状在较短时间内能自行消退。

3 讨论

作为非化脓性的中耳炎疾病的一种,分泌性中耳炎一般多发于小儿,其病因较为复杂,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咽鼓管功能消退、局部免疫反应与该疾病有着密切关联[2-3]。相关研究结果报道[4],分泌性中耳炎病人鼓室内部的积液高于健康者,同时白介素-4、血清IgE均明显高于一般水平。血清IgE是I型变态反应中的常见标志物,一旦血清IgE水平提升,提示机体内的I型变态在上升,显示在此过程中会有较为大量的免疫复合物质在鼓室粘液中聚集,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炎症,并导致其毛细血管通透性进一步增强,最终造成渗液的出现。

近几年,鼓膜穿刺法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并且开始得到了诸多关注,其具有微创性,尤其适合于门诊对分泌性中耳炎病人的医治。它主要应用把中耳积液清理干净的办法,使患者的耳鸣、听力障碍等临床问题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妥善解决,但它在清理血清IgE因子等方面的效果有一定局限性,考虑到这些问题,作者从近几年对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医治中,发现诸多研究均需要对患者首先实施鼓膜的穿刺然后进行泼尼松治疗。作为糖皮质激素药物之一,泼尼松具有明显的抗炎、抗免疫效果,经鼓室注射能保证它在中耳中药物浓度处于较高水平,因此能高效地发挥出药效。同时,徐云云学者研究结果显示[5],其对咽鼓管功能也有明显的调节效应,全身用药安全系数较高,预防出现不良反应。

此次纳入72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疗效、听力恢复周期、听阈均明显比对照组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中耳感染、骨膜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由此可见,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若使用泼尼松的辅助治疗,则能够取得明显更佳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1] 董志刚.分析分泌性中耳炎应用泼尼松治疗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19):118-119.

[2] 孙漫漫,张洋,秦兆冰,等.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6,24(4):343-346,347.

[3] 邹新博,梅栩彬,赵立民,等.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上气道疾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5,(4):678-681.

[4] 王亚君.泼尼松龙联合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31(4):142-143.

[5] 徐云云.泼尼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甘肃医药,2016,35(8):607-609.

猜你喜欢
听阈鼓室鼓膜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Glomus Tympanicum 鼓室球瘤
中耳胆脂瘤术中开放管上隐窝通道的方法及术后疗效分析*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短声听性脑干反应结合单频刺激听性稳态反应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力评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