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形象,中国的名片
——海外中国建筑员工剪影

2018-01-22 02:39罗文婷
就业与保障 2017年12期
关键词:武夷当地人营地

罗文婷

国家的形象,企业的形象,归根到底是人的形象。由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会主办的“美丽海外中国——一带一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影像志”活动举办以来,来自海外中国企业的建筑者们踊跃投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镜头和文字,表达着海外中国建筑员工的情怀。

异域风光,美不胜收。更美的是在海外耕耘的员工,从企业高管到项目员工,平凡的工作背后是他们不平凡的使命,透出一种令人振奋、让人感动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内核是什么、源起何处,令人深思。

今年3月,我们有幸到内罗毕做企业社会责任调研,走进熟悉的影像志里的场景,内心的疑惑也找到一些答案。文化,正是中国这种兼容并蓄的文化,让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后,找到了传统文化与非洲文化的契合点,勾勒出海外中国人的精气神。我们一方面输出传统文化中热情友好、吃苦耐劳的形象,以及强大的“家文化”——四海为家,为兄弟真诚奉献。另一方面,对非洲文化的适应性、包容性也很强,具体表现为融入社区、保护环境和高效创新等。我们一路上记取着有意思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打造出一张张中国名片,正是这些特质,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的根本。

第一张中国名片——热情友好

“你知道怎么分辨当地人的头发是接上去的,还是天然的?”

“这是印度洋的虾,味道不同于平时你吃的太平洋的虾,试试看。”

是的,他在和你套近乎呢。他能亲切地叫出每一个项目员工的名字。然而,王树文又不仅仅是一个受欢迎的书记——作为中国武夷肯尼亚分公司党委书记,也扮演着中、肯友谊使者的角色,通过参与一次次海外社会责任活动传递中国人的友善、热忱和责任心。他随身带着小礼物,在和当地人聊完天会塞一把糖果,去看学校的孩子时会变魔法似的拿出一大桶饼干,逗得他们乐不可支。

他的英语,用词简单,通行无障。配合上爽朗的个性,遇到陌生人,也会主动上前去打招呼,一个带微笑的morning,来得自然又恰到好处,极具亲和力。当地人喜欢和他交流,他传递出中国人的热情、友好。关于接上去的头发、印度洋虾之类的小常识,也是在与当地人的闲谈中所得。

第二张中国名片——真诚奉献

这辈子如有去中国武夷肯尼亚托比—摩亚雷(A2)公路工程项目(以下简称“A2项目”)的机会,一定不可错过。A2项目的水塘闻名遐迩,回总部述职的中国武夷肯尼亚分公司A2项目部项目副经理朱智源亲自领着我们去。

进入热闹的马赛比特郡,离他的营地近了。郊区裸露的土地上,行走着背着水箱打水的人,还有牧羊人。位于摩亚雷镇零星分布的小村落,村民们还住着用泥土、树皮、塑料袋做的棚房,他们的小孩还有辍学干活的,养的牲畜还有在旱季渴死的……这些长年累月的思考,使他选择工程、公益两肩挑。A2项目进入收尾阶段,眼见他们就要离开,当地人焦急地问:“你们走了,我们以后怎么办?”项目部为当地人所做的不仅是挖水塘,还有建学校、打井、用水车送水、捐赠物质……件件实事,着实会让当地人怀念很久。

在长期的相处中,朱智源和当地人民建立了兄弟般的情谊。他爱上了这里的风景,也对非洲兄弟的生存处境多了一份关切。真诚奉献,只因这里也是他的家园。

第三张中国名片——吃苦耐劳

清晨时分,从埃塞俄比亚赶来的村民和他们带来的牲畜欢快地奔向肯尼亚摩亚雷的水塘。中国武夷肯尼亚分公司A2项目部综合部副经理陈荣波看在眼里,感到由衷的欣慰。

他在这里工作快6年了。记得第一次来摩亚雷,路上花了三天三夜。路边的灌木丛让他们神色凝重,他们的手机还没有信号,生怕会突然蹦出几个持枪的强盗。他明白自己的使命和面临的艰险,暗下决心:要让摩亚雷旧貌换新颜!

营地生活,艰苦异常。板房里面像个蒸笼,奋战在一线的员工工期紧、任务重,还会遭受部落冲突的殃及,以及在行车途中被劫持……

“部落战争打得异常惨烈,其中一个被灭族。工人们也很惶恐,但我们没有撤退。”

边境的营地生活枯燥、单调,家人的支持是最大的动力。6年的历练,让陈荣波处理事情游刃有余,肯尼亚的风光也俘获了他的心灵,尤其是身边有一群如他一样的热血青年,一起建设着新天地。

新华社非洲总分社评价A2公路(托比—摩亚雷公路)是一条战略之路、平安之路、友谊之路。每一个驻扎在此处的中方员工,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第四张中国名片——高效、创新

离马赛马拉很近的中国武夷肯尼亚C12公路工程,我们意外见到了中国武夷肯尼亚分公司总经理林峰。

林总,雷厉风行,不打招呼就上营地,戴上安全帽就去施工现场。他说:“我亲自过来,发现营地员工所说的问题和我自己所见的,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他是一个高效的执行者,也是深谋远虑的掌舵人。企业要想在海外扎根,必须要走本土化的路子。如何将本地员工纳入共享机制,如何从环保的被动者变成以环保为竞争力的主动者,如何与当地社区有效沟通……他不单时时思考,一旦有了好的想法更立即去落实,大胆创新。

对于这些事关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关键问题,蒙内铁路项目总经理部总经理孙立强也在思考,并行动着。

孙立强对利益相关方管理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蒙内铁路最杰出的管理是利益相关方的管理,充满了非技术性因素。20多家内部利益相关方,40多家外部利益相关方,怎么管理?孙立强说,核心要义也就三点:首先是共赢,要有开放的态度;第二个是平等,以兄弟关系去看待;第三个是公平,价值体系要讲究公平。

在马赛马拉的日日夜夜,与他们碰撞的是智慧,是对企业发展方向的思考,是对目前局面的探索、开拓。事实上,这是中国海外承包工程企业的领导人共有的特质——高效执行,积极创新。

第五张中国名片——热爱自然

蒙内铁路项目第二项目经理部位于察沃桥附近,紧挨着察沃国家公园,离肯尼亚第二大城市蒙巴萨只有约2小时车程。在这个神奇的营地,蒙内标轨铁路第二项目经理部党委副书记衣启永开辟着自己独特的业余生活,并绘声绘色地向人们传播者。

他熟知肯尼亚动物的生活习性,原创的一篇关于“角马的长征”被新华社收录。他兴致勃勃地讲动物的故事,幽默风趣。

“晚上,一只狼闯进营地,和人打了个照面,人与狼相互逃窜。狼找不到出口,就咬着一个床单,围着桌子打转,不久就把自己裹成一团,动弹不得,人获胜,把狼扔了出去。”

“一个工程测绘人员在返程途中和大象抢道,他走在大象后面,没注意身后还跟着一只小象。大象一扭头看到的是人,不是小象,气坏了,飞奔撵了他一路,幸好他爬树躲过一劫。这人还是挺有动物缘的,有次在路上还遇到一只吃饱了的狮子,看了他几眼,没兴趣地走了。”

他可以讲一晚上不重复,从狮子、大象到鸟窝,从动物到营地上的树。他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环保事业的人。

第六张中国名片——融入当地,自得其乐

什么是本土化的最高境界?文化本土化!

“我们公司有那么一个人,他精通斯瓦西里语,当地方言也会说好几种。他娶了三任肯尼亚本地人做妻子,在形式上算是成功融入当地了。可是,前两任妻子为何要离开他,我想文化差异,无法深层次沟通可能是原因之一。”

蒙内铁路项目外联部员工冯芝青,她的本职工作,最重要的是沟通,与各利益相关方周旋。她思考企业社会责任的边界,思考当地人的性格特点,是为了更好地工作。而对生活,她追求既来之则乐之,勇敢地去接触陌生的环境,体验生活的新奇。

她乐于探索,把小区旁边的大型商场逛了个遍,带着我们去找肯尼亚最大的书店。她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毫不吝啬地表达对当地人的赞美:“来到非洲,才觉得自己原本树立的对人体美的标准太狭窄且颇多偏见。比如肯尼亚女性很美,明眸善睐、高挑细腰、性感火辣,因为是黑肤异族,似乎中国人不太发出最真挚的赞美。”

她渴望在异国他乡,点燃了生活的热情,找到了融入当地的乐趣,找到友谊,打破了孤立。

猜你喜欢
武夷当地人营地
《武夷天下秀》
武夷学院
基于PTR-TOF-MS与GC-MS技术的武夷水仙和武夷肉桂香气特征分析
三峡房车营地
信一半
看到和走到
板龙很呆板吗?
“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