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国乐长春 壮阔文化情怀
——2017“国乐长春”艺术节综述

2018-01-23 15:17■刘
人民音乐 2018年2期
关键词:国乐古琴艺术节

■刘 畅

2017年10月23—28日,由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吉林艺术学院、长春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承办的2017“国乐长春”艺术节拉开序幕。艺术节共举办了音乐会7场、名家学术讲座6场、国乐大讲堂2场。它以中华民族特有的唯美乐声不断传递出北国春城人民欢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喜悦之情,展现出新的历史时期生活在白山黑水间的吉林人民发自肺腑的笑语欢歌。

一、七场音乐会——国风雅韵异彩绽放

艺术节的音乐会包括开幕、闭幕式音乐会、名家专场音乐会及《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汇报音乐会》等七个单元,涉及从大型民族交响乐音乐会到小型室内乐、重奏、独奏,几乎涵盖了当代国乐艺术的各种表演风格及样式,彰显了新时期国乐艺术的迅猛发展与时代风貌。

10月23日晚7时,吉林艺术学院院长郭春方教授主持的艺术节开幕仪式在长影音乐厅举行,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庭凯到会致词并宣布2017“国乐长春”艺术节正式开幕。其后的“王丹红作品音乐会”由中央民族乐团指挥家刘沙执棒吉林艺术学院青年国乐团。音乐会以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原创项目民族管弦乐组曲《山西印象》的三个乐章拉开帷幕。指挥家对作品深入精细的处理加之板胡演奏家姜克美对音乐娴熟巧妙的把握,一幅美丽的山西画卷随即徐徐展开。随后上演的是二胡协奏曲《阿曼尼莎》和民族管弦乐组曲《太阳颂》(二、四乐章)。《阿曼尼莎》的演奏者中央民族乐团首席二胡演奏家唐峰用器乐化娓娓道来的讲述顷刻间将观众带入到神秘古老的异域王国;而《太阳颂》则以悠扬委婉的旋律和浓淡相宜的织体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巴山蜀水的风景图画。音乐会的高潮在二胡演奏家邓建栋先生演绎的二胡协奏曲《我的祖国》中如期而至。最后,青年作曲家、吉林艺术学院杰出校友王丹红博士受邀上台,在这场意义非凡的音乐会尾声之际,为家乡、为母校送上了真挚的祝福。

10月24—26日,三场国乐名家音乐会分别在吉林艺术学院现代剧场、长影音乐厅和吉林艺术学院四楼音乐厅举行。在24日的“今古情怀——李祥霆古琴名曲及即兴命题音乐会”上,李祥霆先生演奏了《梅花三弄》《阳关三叠》《长门怨》等8首古曲及6首来宾命题的即兴演奏与吟唱。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无论上半场古曲中的意蕴悠长,还是下半场即兴演奏与吟唱环节里的妙趣互动,李老先生都挥洒自如,游刃有余,让在场观众深切感受到了古琴艺术中蕴含的华夏千年文化精魂。25日晚的“高山流水——王中山古筝交响音乐会”是王中山教授与吉林艺术学院青年交响乐团的首次合作,由吉林艺术学院青年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康保婴教授执棒。《高山流水》的深邃苍凉,《望秦川》的激情奔放,《枫桥夜泊》的诗意愁绪,《临安遗恨》荡气回肠……当这一首首传世名曲在王中山教授手中流泻而出,千年筝乐的魅力随之绽放至极。在26日晚举行的“‘点与线’琵琶与板胡的邂逅——杨靖、沈诚独奏音乐会”中,我们不难发现沈诚教授与杨靖教授这一双音乐伉俪在曲目安排上的独具匠心,他们用《莽原情》《大起板》《瀛洲古调》《天鹅》等十首经典作品精妙地诠释了国乐中弹拨乐之“点”与弓弦乐之“线”邂逅时产生的碰撞与共鸣,亦展现出中华国乐艺术独具特色的美学意蕴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作为“国乐长春”艺术节的系列活动之一,由文化部文化科技司支持指导,吉林艺术学院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汇报音乐会”的全国首场巡演活动于10月27日晚在长影音乐厅举行。来自中央音乐学院及附中、中国音乐学院及附中、沈阳音乐学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和吉林艺术学院的参演选手演出了唢呐、竹笛、笙、二胡、三弦、琵琶、中阮、古筝、打击乐、民乐组合等独奏和重奏节目。该项活动与“国乐长春”艺术节的对接,不仅提升了艺术节的专业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更是一场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形式呈现国乐艺术的音乐盛会。

作为艺术节的收官之作,“吉林艺术学院青年国乐团专场音乐会暨闭幕式音乐会”于10月28日下午在吉林艺术学院现代剧场上演,沈阳音乐学院青年指挥家孙鹏与吉林艺术学院青年教师杨喜林、闫正君、刘书君携吉林艺术学院青年国乐团共同演绎了《庆典序曲》《情系秧歌》《古槐寻根》《楚颂》《丝绸之路》等曲目,为2017“国乐长春”艺术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二、六场学术讲座——名家荟萃多元交融

在艺术节的六场学术讲座中,赵塔里木、张萌、王丹红、李祥霆、王中山、杨靖六位业界名家,各自在讲座中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及学术问题展开讲述,其内容涵盖了国乐理论、国乐创作、国乐演奏等多个方面。

在国乐理论方面,中国音乐学院教授赵塔里木教授在题为《如何认识你不熟悉的音乐文化事象——以维吾尔木卡姆为例》的讲座中,用深入浅出的言语、严谨详实的资料为大家介绍了中外木卡姆的分布及概念、中国维吾尔木卡姆所依存的自然和社会历史背景以及维吾尔木卡姆的类型等问题。《人民音乐》杂志副主编张萌博士的讲座以《传承与创新——关于中国当代音乐发展的两条路径》为题紧密对应艺术节“传承、弘扬、创新”的宗旨,探讨了中西音乐百年争议的历史问题和当代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学术问题。在讲座中,张萌博士首先回顾了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情况,通过对中国当代音乐发展现状和特点的概述和对中国音乐在西方音乐影响下融合与演变的分析,引发了听者在当代中华文化走向全面自信的势态下和今天全球化、网络的背景下,如何吸收多元文化影响的同时保持传统文化独特性的深度思考。

在国乐创作方面,青年作曲家王丹红博士以《传统文化价值观之于中国当代民乐创作》为题,对自己的作品民族管弦乐《澳门随想曲》和《永远的山丹丹》两部具有浓郁传统地域特色的作品进行了深刻解读。她以《澳门随想曲》为切入,强调文化价值观是创作的灵魂,具有主导性和引导性。此后,王丹红特别详述了大型民族管弦乐《永远的山丹丹》的创作经历,与现场观众分享了作品中承载的时代文化及民族音乐交响化的技术技巧,并将其中的《朝天歌》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一乐章通过唢呐的巧妙运用完美呈现了陕西人民淳朴耿直的性格和那片土地上激情跳荡的民族脉搏,如何将传统民风与时代精神完美融合这一艰深课题在其澎湃的音乐进行中得到有效解答。

在国乐演奏方面,中央音乐学院李祥霆教授、中国音乐学院王中山教授、杨靖教授三位国乐大师都将自身专业置身于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大背景中,运用“讲”“演”结合的方式,将理论、创作与实践有机融合,三场讲座鲜活生动而又教益深刻。在题为《古琴艺术概说》学术讲座中,李祥霆教授与大家细数了古琴的千年变迁,介绍了当代古琴的发展现状,向观众们展现了古琴文化的深厚内涵。王中山教授讲授的《中国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则是对古筝艺术三千年来的发展与传承总体回顾,他把古筝艺术的传授、传承与传播,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紧密关联,体现了一代国乐大师高屋建瓴的学术风范。《琵琶音乐诠释中的宏观与微观探究》是具有相当专业性和学术性的讲题,杨靖教授的讲座在理论分析与现场演奏中交替进行,从传统的概念到流派的特色,从音乐的表现到旋律的流动,从速度的瓶颈到技术的运用,均结合了大量的作品范例介绍和自身示范教学。现场的老师、专业学生及广大爱好者纷纷感叹受益匪浅,对琵琶艺术的演奏追求和学术方向有了新的感悟。

三、两场国乐大讲堂——性互动和谐共进

中国音乐学院沈诚教授主讲的《从国乐欣赏走进传统文化》和台湾青年古琴演奏家林法主讲的《琴语初话》是本次国乐节特别为广大长春市民策划的普及活动,两场讲座均以公益性形式开展,为推动专业艺术教育与群众艺术文化的良性互动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从国乐欣赏走进传统文化》的讲堂中,沈诚教授从八个方面详尽地分析了国乐艺术的乐器、类型、历史脉络、与文学艺术的关系、传承与流变、现当代的发展观念、对精神世界的建构、对世界的影响等问题。他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在场听众都被其幽默诙谐的语言所吸引。最后,他用板胡为在场观众演释了不同地方具有民俗特色的作品。台湾青年古琴演奏家林法在《琴语初话》讲堂中与现场国乐爱好者回顾了古琴悠久的历史文化,从《琴赋》《琴德》等文中列举诸多典故与大家分享,还应现场观众的邀请,演奏了《流水》等古琴名曲,琴之意蕴仿佛瞬间令人置身于清幽的雅苑和竹林。

党的“十九”大刚刚胜利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他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强调“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所以,此间“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

“2017国乐长春艺术节”的成功举办体现了主办方和承办方对新时期我党文化发展战略的领悟和思考,彰显出发展民族音乐艺术对丰富地域文化内涵、完善城市文化品格和提升民众文化品性不可替代的效益与作用,更印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担当力和推动力。

刘畅 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国乐古琴艺术节
江苏常州市歌舞剧院—国乐现场《听见·大运河》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遇见艺术节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寻琴记:古琴的前世今生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
寻访千年古琴
古琴的收藏价值在何处
2017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