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金融”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2018-01-24 10:06赵萌金融时报
至爱 2018年7期
关键词:广发慈善事业信托

文|赵萌《金融时报》记者

今年的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回首十年,如今的汶川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巴蜀大地见证了应对巨灾的“中国力量”,而金融机构的慈善之举则是这股“中国力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近年来,公益慈善事业在国内快速发展,慈善观念已经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来,一些金融新技术也在相关领域开始得到应用,并逐步发展成为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当“慈善”遇上“金融”,二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在慈善领域将有哪些“特别之为”?

首先,“慈善+信用卡”将消费与慈善连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消费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如何把消费的力量通过企业平台引流到慈善领域,让普通的经济行为能够传递慈善的温度?这是金融扶贫的研究课题,也是普惠金融的实质体现。对此,广发银行有自己的答案。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8年,广发信用卡中心便发行了业内首张慈善主题信用卡—广发希望信用卡,在金融服务渠道上叠加公益服务渠道,将信用消费与慈善相结合,开创了国内“慈善+信用卡”新模式,赋予日常消费慈善的力量。截至目前,累计超过200万的持卡人通过广发信用卡平台进行慈善捐赠。

其次,“慈善+科技”让慈善“触指可及”。除了金融产品形式的支持外,一些金融新技术的应用也给慈善公益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保障。《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7)》显示,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指尖公益”使慈善行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腾讯公益为例,该平台上的年度捐款,九成以上来自移动端。这意味着,科学技术解构了传统慈善的捐赠方式,使慈善从项目推送、捐赠行为到监督进展在手机上成为闭环,通过移动互联在同一时间连接多地、多点、多项目和网上、网下的捐赠。业内人士认为,这不仅仅是技术的飞跃、渠道的变迁,还体现了公民慈善意识的崛起和信任的建立。

此外,区块链是近期在金融行业“出镜率”极高的一个词汇,事实上,区块链技术因具有不可篡改性、多中心性、匿名性、可追溯性等特点,也可在慈善事业中发挥其他技术无法代替的优势。据悉,光大银行近期通过其科技创新实验室成功孵化出用于该行“母亲水窖”公益慈善项目的区块链公益捐款系统,将金融科技创新和慈善公益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最后,“慈善+资管”令慈善更加透明。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慈善事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托管等问题,金融机构提供的慈善信托等公益资管业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公益慈善类型的资产管理产品悄然兴起,并逐步发展成为社会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以公益慈善信托为例,相较于传统基金会模式,公益慈善信托具有产品设立便利、结构灵活、资金运用专业、产品管理高效、信息披露透明等特点,尤其是信息披露透明化的特点可使信托资金更好地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增强公益资金的运用效率。

猜你喜欢
广发慈善事业信托
肩负使命的奶奶
他们承诺捐出半数以上财富投入慈善事业 超过200位慈善家加入“捐赠誓言”
破题信托净值化转型
信托QDⅡ业务新征程
J.K. Rowling Receives a Rare Honor from Prince William at Buckingham Palace
广发基金:巨量赎回之痛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
谁来化解债券违约危机与信托兑付危机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
广发C计划登陆移动终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