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引领煤炭阔步前行
——煤炭工业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评述之三

2018-01-27 16:21本刊评论员
中国煤炭工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煤炭工业煤炭改革开放

文/本刊评论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前行的重要驱动力。可以说,一部煤炭开发史,就是一部科技进步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工业无论从采掘生产还是消费利用,都发生了历史性蜕变,这背后的重大支撑力量就是科技进步。

40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和科技兴国战略的引领下,我国煤炭工业高举科技创新旗帜,紧跟世界煤炭科技发展前沿,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煤炭科技实力快速提升,煤炭行业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发与清洁高效利用水平跃升世界先进行列,供应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长周期持续健康发展。

高效开发:提升煤炭安全稳定供应保障能力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采煤方式落后、低效,主要是高风险、低效率的炮采,人扛马拉的场景并不乏见,安全保障和生产效率低下,整体发展方式粗放、陈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逐步推广应用,我国煤炭生产方式不断升级,生产能力迅速提高,采煤方式由高风险、低效率的炮采,逐步发展到普采,2000年之后,开始实施综合机械化采煤。近年来,随着矿井大力推行“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智能化无人”的先进采煤方式,我国煤炭行业正在向着安全、高效、绿色的自动化、智能化采煤方向发展,全国很多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实现了地面远程集中控制。截至目前,全国已经建成70多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实现了地面一键启动,井下有人巡视、无人值守的安全、高效、智能采煤新模式。

40年来,随着开采科技的不断跃升,我国煤炭生产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工作面最高单产由100万吨以内提高到1500万吨,行业平均机械化程度由2000年以前不足40%,提升至目前的85%以上。2017年,大型煤炭企业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7.8%,比1978年提高了65.3个百分点,原煤生产人员效率达到8.2吨/工,是1978年的8.8倍。而百万吨死亡率下降近百倍。

科技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煤炭产量的快速提升。1985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一产煤大国,1978年至2017年,全国煤炭产量由6.2亿吨增加到35.2亿吨(2013年39.7亿吨),增长了5.7倍;累计生产煤炭688亿吨,占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75%左右,建成了神东、黄陇、宁东、新疆等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全国的94%左右,煤炭安全稳定供应保障能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清洁利用:实现煤炭“由黑变白”、资源“由重变轻”转变

2016年12月21日,宁东基地迎来了历史性的重要一刻:神华宁夏煤业集团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油品A线打通全流程,第一次试车就成功,产出合格油品。几天后,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项目建成投产作出重要指示。

这是我国煤炭工业实现煤炭“由黑变白”、资源“由重变轻”转变,产业成功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创举。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但一直面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和碳排放的双重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工业在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方面进行不懈探索,取得重大突破,为煤炭工业赢得了广阔发展空间。

提升原煤洗选率,是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要途径。2017年,我国原煤入选率达到了70.2%,比1978年提高53.5个百分点。煤炭清洁高效发电是煤炭清洁利用的主要领域。经过持续科技攻关,以神华集团、浙能集团为代表的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改造示范工程取得成功,改造后电厂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指标均低于天然气电厂的排放标准,为煤炭清洁高效发电技术的推广应用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截至2017年底,全国燃煤电厂完成超低排放改造6.4亿千瓦,占全国燃煤电厂总装机的2/3左右。此外,高效煤粉型锅炉、水煤浆、型煤、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等技术示范稳步推进、效果显著,促进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现质的飞跃。

40年来,为改善能源供应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我国煤炭工业大力推进由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致力于煤炭清洁转化生产低碳清洁燃料和化工品技术研发。目前,煤炭直接液化、煤炭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煤气化、煤制乙二醇等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制取得突破,促进了现代煤化工从示范到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国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煤制乙二醇产量分别达到800万吨/年、800万吨/年、51亿立方米/年、270万吨/年。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煤炭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拓展了煤炭消费空间,为煤炭工业的转型升级开辟了全新途径。

装备升级:为煤炭工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煤炭装备是煤炭工业生产力跃升的基础。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煤矿装备落后,生产力低下。1977年,邓小平果断拍板,从国外引进100套综采设备,从此,煤机装备产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实现了由引进技术和装备到引领世界煤炭开采技术和装备的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通过实施863计划重大项目“煤炭智能化掘采技术与装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成套技术与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煤矿区煤层气开发项目“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等国家科技计划重大项目为契机,按照《中国制造2025》战略要求,我国煤机装备产业广泛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创新研发,在矿井建设、巷道掘进、煤炭开采、运输提升、安全保障、选煤装备等领域取得一大批成果,智能化煤炭综采技术装备等达到国际先进和领先水平,对支撑煤炭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煤机装备制造形成了门类齐全、配套完善,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群化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三机一架”和电液控制系统实现了国产化,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成套装备、年产千万吨级智能化综采成套装备、年产2000万吨级大型露天矿成套装备、重介旋流器、复合式干法分选机等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采煤机、掘进机、刮板运输机、液压支架产量均跃居世界首位,形成了中煤装备、天地科技、郑州煤机厂等多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为煤炭工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截至2017年底,我国煤炭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已达2000亿元。成套综采装备出口到澳大利亚、德国、美国、俄罗斯、印度等世界主要产煤国家,为煤机装备制造产业赢得良好声誉和发展空间。

40年来,我国煤炭装备由引进、消化、吸收到创新、引领发展的重大转变,为煤炭工业竞争力和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

……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40年的发展经验启示我们,今后煤炭工业的发展,一定要牢牢把握依靠科技进步的方针不动摇、不松劲、不懈怠,要瞄准国际技术前沿,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开展煤炭基础理论研究,努力构建我国国际领先的煤炭技术体系,提升行业科技发展水平,为煤炭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猜你喜欢
煤炭工业煤炭改革开放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
继往开来 接力奋斗 谱写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新篇章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数”说煤炭工业改革开放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