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用工难成因及对策研究

2018-01-27 16:21/
中国煤炭工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劳务用工煤炭企业

文 / 王 玮

(作者单位:江苏省矿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矿业分公司)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用工政策的完善,煤炭企业工作岗位不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香饽饽、铁饭碗,一线劳动用工紧张已成为煤炭行业现在和将来一个时期的常态化问题。煤炭企业用工难是煤炭行业发展的缩影,更是整个社会环境的发展趋势。本文基于徐矿集团存在用工难的现实问题,分析产生用工难的原因,提出破解用工难题的对策,为煤炭企业打造一支能够保障安全生产和经营发展的成熟稳定职工队伍提供参考。

一、煤炭企业用工难的主要表现

当前煤炭企业普遍存在用工难的情况,以徐矿集团为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井下生产一线人员紧张

煤炭板块随着采掘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采煤机司机及维护、掘进机司机及维护、机电维护、采掘电钳工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井下一线技术工人紧缺。据统计,截至2018年6月底,徐矿集团下属13个煤炭生产企业,共计缺员2373人,占在岗总人数的13.6%。

2. 职工队伍年龄老龄化严重

截至2018年6月底,徐矿集团煤矿板块共有在岗职工17422人,其中30岁以下有1903人,31~40岁有3943人,41~45岁有3280人,46~50岁有5379人,50岁以上有2917人,40岁以下职工仅占在岗人数的34%,46岁以上职工占在岗人数的48%。

3. 在岗人员流失问题突出

据徐矿集团统计数据显示,2017~2018年5月底,煤炭板块人员流失合计2056人。据分析,流动性大、流失较多的大都是劳务派遣工。虽然派遣工正值壮年,工作积极性高、能吃苦,但此类人员文化程度偏低,且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观念及纪律观念不强,以工资水平的高低决定去留。

二、煤炭企业用工难的成因分析

当前煤炭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当前煤炭产业的发展规律密切相关,也有各个煤炭企业自身的一些特殊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我国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步显现,适龄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持续下降,我国人口发展红利已不复存在,整个社会都存在用工难的问题。在整体用工难的大背景下,煤炭行业用工难问题更加凸显,近年来更是愈演愈烈,成为整体性、行业性、长期性的问题。

2. 社会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

长期以来,社会普遍认为煤矿工作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危险系数高,直到目前也难有根本性的改变。在社会普遍存在用工难的大背景下,求职者的就职选择多样化,更加倾向于比较体面轻松的岗位。尤其是现在适龄劳动力独生子女多,独生子女吃苦耐劳精神缺乏,很多人愿意拿低工资在轻松体面的岗位工作,也不愿意为了高收入到煤矿就职,大部分家庭难以接受子女在煤矿工作。

3. 煤炭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

随着国家安全监管的日趋严厉和煤矿装备技术的发展,煤炭企业的机械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减少用工总量、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亟需一批有知识、有技能、年轻化的人才队伍。在实际生产中,目前愿意从事煤矿生产一线的从业人员多为农民派遣工,年龄偏大,学历层次普遍不高,学习能力弱,素质提升慢,难以满足现代煤矿的机械化发展需求。如徐矿集团煤炭业务职工初中及以下学历9390人,占在岗人数的54%;技术工人为3276人,仅占在岗人数的19%。

4. 煤炭主要产地发生了变化

在计划经济时代,一般都是开发交通便利、靠近煤炭消费区域的煤矿,而且在煤矿配套有完善的生活设施,基本实现了衣食住行医学等方方面面的保障。随着这些配套成熟地区的煤炭资源枯竭,我国煤炭主产区已经转移到陕西、山西、内蒙古、新疆、宁夏等地域偏远、条件艰苦的地区,选择到这些地区的煤矿工作,基本上意味着未婚职工相恋难、已婚职工两地分居,对老人、小孩等家庭成员的照顾更加困难。这也是导致煤炭行业用工紧张的重要因素。

5. 企业用工环境发生了变化

多年来,煤炭行业为解决井下生产一线人员紧张问题,先后采取了农民轮换工、劳务派遣工等用工方式,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问题,也为一些农民工解决了就业问题。但是,近年来,随着农民工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提高,企业在历史上的一些用工缺陷面对的信访和诉讼事项日益增加,因而企业对使用劳务派遣工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劳务派遣工是井下生产一线的主力,减少劳务派遣工数量也必然导致用工紧张。

三、煤炭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的对策

1. 树立主动作为观念,坚定决心破解劳动用工困境

必须解放思想,主动作为,在招人、留人等方面采取革命性的举措。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成果告诉我们,历次经济社会腾飞的背后,都伴随着思想大解放。煤炭行业也先后创造性地采取了农民轮换工、劳务派遣工、劳务派遣工留转等举措解决了特定时期的劳动力紧张问题。煤炭企业要借助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契机,真正深刻认识和重视解决劳动力紧缺问题,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来吸引人、用好人、留住人。煤炭企业应高度重视用工难问题,深入开展“走访转”活动,深入基层了解用人单位需求,深入工区了解一线职工诉求,制定有针对性、符合实际、能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2. 拓宽招工用人渠道,多措并举加大人员引进力度

煤炭企业应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招工权,压实用工单位主体责任,督促指导用工单位根据劳动力缺员状况,实行自主招工用工,及时引进采掘一线劳动力,满足本单位安全生产需要。对煤矿井下岗位目前正在使用的成熟型劳务派遣工,只要符合留转条件的,尽量选拔为合同制职工,以稳定现有生产一线队伍。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引进一批专业型、成熟型、技能型人才,解决管理和技术人员青黄不接的问题。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一方面做好校园招聘工作,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发展考虑,变招工为招生,通过与煤炭技校、职业院校合作,定向委培生产矿井紧缺的采掘、机电等技术工人,保障生产技术工人队伍合理接续。

3. 筑牢以人为本理念,不断改善煤矿企业生产生活环境

煤炭企业应通过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树立煤炭企业安全绿色发展的良好形象,提升对求职者的吸引力。应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减少小微事故,确保从业者身心健康。应提升机械化程度,减少用工总量,降低劳动力强度,吸引80后、90后的年轻人加入煤矿一线生产队伍。应加强煤矿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食宿休闲条件,让职工有归属感,以矿为家。应针对偏远地区用工难的实际,加大本地招工力度,培养打造本土化职工队伍。

4. 提升待遇留人力度,千方百计保持职工队伍稳定

煤炭企业应完善薪酬分配办法,制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保障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增长同步。工资薪酬分配向专业技术骨干人员、井下采掘一线生产人员、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倾斜,通过薪酬激励吸引和留住生产所需人员。应提高企业年金缴费标准、实行紧缺技术工种岗位特殊津贴制度、落实好职工休假制度等,让职工感受到“家”的温暖,让职工有幸福感。应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制定中长期员工培训规划,落实年度培训费用,提升职工学历教育,做好管理人员、班组长管理技能培训,持续开展“大师送技能”等活动,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素质。

猜你喜欢
劳务用工煤炭企业
农民工在劳动用工中常见法律问题解答
张小燕:代言“洪洞三保” 提升劳务品牌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试述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与有效实施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隐蔽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浅谈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过错责任归责原则
浅谈新形势下煤炭企业政工干部的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