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国际合作的途径与存在问题

2018-01-28 21:08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合作项目国际化学院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项目的机会逐渐增多,全球化趋势已经逐步渗透至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这就要求我国的高职院校需放眼世界,立足自身,转变传统的办学思路,积极学习海外优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以适应我国高职院校的国际化趋势。要实现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发展,一方面,必须打开大门,兼容并蓄,结合相关国际标准规范办学模式;另一方面,还要结合自身所在领域和专业发展特点寻求新的突破口,发展出自身的办学特色,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目标,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为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巨大的动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与我国相比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相对薄弱,这正是我国职业教育通过这一广阔平台,实现自身“走出去”的好时机。依托我国职业教育的相对优势,尝试多模式合作办学项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促进区域间文化交流和人员交流互动,吸引周边国家学生来华进行学历教育。通过设立多种项目,扩大对沿线国家教育的支持,有效输出我国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扩大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提高高职教育国际化程度,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既是我们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务我国驻海外企业培养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与周边国家合作项目的逐步深化,能够进一步实现教育资源国际化的良性循环。

高职国际合作项目也是扩大广大高职教师国际化视野的重要载体。教师通过国际项目的开展能够更好地了解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更好地放眼国际,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国际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教师更新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实践上的创新;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国际行业标准,提升教学效果。高职教育国际化是高职师资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国际合作项目的途径概述

1.以专业课程为依托的国际合作项目

专业课程的合作是高职国际合作项目的重要形式。以教育国际化为背景,提升课程的国际化水平,首先要认清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差距主要体现教学理念、教材编写、课程设置等方面。通过与海外院校专业课程的合作项目,参与者能够在短时期内有效地了解先进国家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方面的先进做法,通过借鉴吸收外方经验可以很好地缩短我国高职院校与职教发达国家在专业课程上的差距。例如作者所在的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早在2006年就与德国科隆莱茵-埃尔夫得学院合作开发“气动-电气动”实训课程,按照德国标准建立了电气动实训中心,引入德国电气动教学实训教材。德方教师利用该实训中心和教材,在中方完成150学时的教学指导课程。中方教师在借鉴外方特色的教法和教材的同时,也结合国内教学实际,仔细钻研课程特点,研究该专业国际标准,又相继开发出了多套适合本土教学的教材,虽然该合作项目已经结束,但项目影响辐射的深度和广度巨大。

专业课程的合作促使我国高职院校更好地提升自身实力,强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全球化及“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不能故步自封满足现状,更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积极适应国家对周边影响力提升的要求。其前提就是尽快充实自身实力,提高办学质量。在学习吸收海外先进经验基础上,高职院校需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将好的经验和做法有效转化为自身实力,将“外力”转化为“内功”。2013年,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专业合作项目为基础,引入澳大利亚伊拉瓦拉TAFE学院会计核心课程,引入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市场营销课程。两门课程各持续两周时间,虽然课上教学时间有限,但外方教师的整套教学方法很好地渗透入两个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常规中,中方教师经过精心研究总结外方的课程实施特点,积极完善我方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一年时间总结整理,出版相关国际化专业教材,建立了相关国际化专业,为今后我校招收该专业国际学生打下良好基础。

2.以学历教育为依托的合作办学项目

目前,由教育部审批和复核通过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930个;由省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并报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049个,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计1979个。我国有27个省的386所高职院校与国外27个国家地区的321个教育机构开展了合作交流,合作项目近900个。大部分高职院校采取开办 2+2、3+1 的专升本项目,满足高职学生赴海外深造的需求。在天津许多高职院校也大都联合海外院校设立合作办学专业,例如,天津商务学院与美国特里夫卡拿撒勒大学举办软件技术专业(欧美软件外包)和会计专业两个高等专科教育项目、天津交通职业学院与加拿大汤姆逊大学、日本大阪产业大学的汽车维修与物流管理专业的合作办学项目、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合作的市场营销项目等。以学历教育为目的的合作项目比课程合作项目更加复杂,涉及到的利益方更多元化,需要经过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严格审查和监管。学历教育的合作项目需要中外双方了解的更加深入和透彻,我方需要引入一系列的课程资源,教学体系及教学辅助设施。在很多的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还要引入海外的职业资格证书课程,这些课程及证书能够在国际上能够被海外院校广泛的认可。如果我方能够深入研究吸收成体系的高职教育模式,并把相关课程和证书推向社会,扩大社会认可度,从而提升高职学院人才培养档次,就能更好地承担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声誉。随着我方学生赴海外深造还能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在海外的美誉度。

3.以师资培训和师生互换交流为主要形式的合作项目

国际合作项目的参与主体都不能脱离“人”的因素,最直接体现项目合作的形式就是实现国内外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组织学生短期出国游学访学,师资互通,定期举办大型国际会议、论坛、比赛或文化交流活动等,能够有效增加国际间师生互动,推动合作办学项目,增强双方教育合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对国际交流活动越来越重视,各校通过多种国际交流渠道促成了各种师生国际交流项目。以天津为例,天津26所高职学院几乎都有过与海外院校交流的经历。其中已经形成长期交流项目,或有较大影响的有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与英国伦敦克兰弗德社区学院、英国米莱学校、丹麦克雷德里克斯伐克学校等知名院校建立了姊妹院校关系,坚持开展定期的师生互访和短期培训活动。自1996年至2012年12月31日,该校累计出访421人次,团组58个,24名教师参加语言培训,110名教师得到出访交流机会;接待来访1358人次,团组122个;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澳大利亚澳中文化教育交流中心为天津市高职院校搭建赴澳师资培训平台,完成了天津市各合作院校赴澳大利亚交流培训任务,在2011-2012年间派出交流教师合计40余人次。此后,通过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渠道,天津市教委牵头组织形成了天津高职高专教师赴澳师资培训的常规项目。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还与德国奥斯特法利亚应用科技大学自2012年签署“国际夏季大学”的协议,每年按照协议选派两名自动化系学生参加在德国奥斯特法利亚应用科技大学的电气工程学院和机械制造学院举办的“可持续能源技术”为主题的培训与交流活动。

4.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的国际项目

2016年3月,我国在境外设立的第一家职业教育界的“孔子学院”——“鲁班工坊”在泰国大城府大城学院成立。该学院是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大城府大城学院共同建立。鲁班工坊是基于中华文化传承的国际化校企合作、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合作项目,项目的设立是为配合中国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建设鲁班工坊是将天津优秀职业教育成果输出国门,使我国高水平的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院校合作、对接企业需求、培养当地人才、促进合作院校改革发展、丰富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经验的一大举措。

2016年5月,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联合大连机床集团同印度金奈理工学院签署了“职业教育合作意向书”,在印度金奈理工学院建立印度鲁班工坊;2017年,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华能集团,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拉赫尔市联合建立鲁班工坊。

高职教育的归根到底是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校企深度合作则是把职业教育与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校企合作程度的逐渐深入,运行机制的不断优化,促使合作的外延逐渐扩大。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业务范围的扩展,也会带动合作院校的项目拓展,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双赢”格局。

二、合作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解析

1.中外双方的合作目标在项目执行中很难统一

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高职院校所参与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主要是学习发达国家的职教模式;在项目实施上,我方院校主要充当跟随者,配合外方院校进行职教项目的开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输入国。通过项目合作,国内的院校意在学习和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引入成熟的职业教育教材和授课方式;外方大多数是综合性大学或中介机构,他们的意图是通过项目合作在中国拓展外方院校或机构的知名度和可信度,通过合作项目推广教育产品,意在从中国获得更多的学生资源。

从合作的现实效果上来看,对于我国高职教育真正有参考价值的是发达国家的职业院校,通过对接职业院校才能更直接地将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借鉴参考用于我国的职业教育中,但迫于国内对于留学深造的需求,项目合作模式大多以“专升本”、“专升硕”为主,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获得外方职业教育真正的教学模式。我们的目的是培养面向职业需求的毕业生,而外方需要的是能够满足他们条件的留学生生源。当外方不能为其自身招到足够的中国留学生,他们就会终止合作项目。

2.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国际化水平缺乏

我国现有高职院校大部分的合作办学项目主要依赖于海外院校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职院校缺乏自身的优势专业和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我们职业院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的国际化视野有待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当前的国际化背景和全球化趋势迫使我们不能闭门造车,管理者的决策要着眼于世界,教育者的教学方式更要与世界接轨,而学习者也更需要调整自我,适应全球化大潮对人才的要求。

另外,高职院校对于国际资源引入的转化率普遍不高。虽然现在各院校都有各种各样的学生互派、教师互派、合作办学等项目,但引入的课程体系、教学理念和管理制度很多都不适合我们的国情,教学资源本土转化率较低,使得高职院校无法有效提升自身的国际化办学水平,限制了其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进程。

3.师资国际化水平较低

外语教学水平的高低及外籍教师及外籍专家的聘用是衡量院校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当前国内高职院校的普遍状况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长期稳定的外教专家和外籍教师。外籍教师也多以语言类为主。国际师资短缺及水平不高是限制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程度的重要原因。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国际化师资队伍,是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前提,缺乏可靠的外籍教师资源,很难保证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竞争力和健康发展。

近些年,随着我国高职教师参与境外项目的机会越来越多,师资的专业水平和国际化意识不断提高,但英文水平还不能摆脱“哑巴英语”或“中式英语”的状况,现有英文程度很难完成全英文的课堂授课任务和国际项目的交流任务。另外,从授课方式上,大多本土教师仍习惯于传统的“一言堂”式的课堂模式,课堂缺乏多样化的互动环节。职业教育的对学生的要求更侧重于通过“做”掌握实用技能,光讲不练的课堂无法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也更难符合国际合作项目的要求。

三、结语

总之,基于对当下高职院校国际合作模式途径和问题的陈述,高职院校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就需要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坚持教育与产业相结合;坚持院校与企业相结合;着眼全球,结合我国特有国情,有效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鼓励引进适合专业发展需要的国际化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引荐有双语教学能力、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超的外籍教师和海归人才。还要更大程度地鼓励本土教师参与国际化项目,通过出国进修、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参与跨国科研项目合作等形式强化本土教师的软实力。

猜你喜欢
合作项目国际化学院
聚焦港口国际化
我校成功入选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
中俄核能合作项目核岛主设备安装正式开启
进博会江苏签订55个合作项目 总规模近50亿美元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油气田开发方案申请对外合作项目的关键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