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标准谈高职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2018-01-29 06:25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乘务邮轮院校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当前,职业教育飞速发展。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以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等构成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正在加以完善并实施推进。高等职业学校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研制工作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原则下顺利开展,其在规范院校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必将受到广泛讨论。

一、高职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研制

高等职业学校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研制,针对邮轮行业发展现状、邮轮企业用人需求、邮轮岗位任职资格、高职院校邮轮人才培养现状、毕业生对邮轮专业教学评价反馈等问题,面向在华运营的国际邮轮企业、高职院校、相关机构等展开深入调研,对邮轮专业名称、入学要求、基本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教学基本条件、质量保障等进行探讨,并经多次审议和论证,最终形成高职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共有的基本要求。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专业教学标准研制的首要任务是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高职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属于交通运输大类水上运输类专业,但是国际邮轮产业却介于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之间,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面向国际邮轮企业,培养在邮轮上酒店部门从事対客服务以及基层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业人才培养既要考虑邮轮在全球范围内海上航行的特质,又不能忽略了邮轮承载的休闲度假功能。当前,开设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的院校有七十余所,专标研制过程中,对其中近三十所极具代表性的院校进行调研,了解到在专业教学标准制定之前,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或是难以突破传统的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的框架,或是邮轮、酒店、旅行社、港口、电子商务企业等胡子眉毛一把抓,缺乏对专业的深刻理解,缺乏与行业的紧密对接。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未能对行业企业展开深入有效的调研,人才培养现状与企业需求、产业发展不相适应。

中国邮轮产业经历了十余年的快速发展,2017年共计18艘邮轮在中国港口部署母港航线,且大多为10万吨以上的邮轮,单艘邮轮载客最高可达近5000人、船员2000余人。通过对其中诺唯真喜悦号、皇家加勒比海洋赞礼号、地中海抒情号、歌诗达幸运号、丽星处女星号等7艘邮轮的调研,了解到邮轮乘务员主要就业岗位涉及客舱、餐饮、休闲娱乐、宾客服务四大领域,其中休闲娱乐涵盖运动健身、博彩娱乐、免税购物、主题表演、摄影、艺术品拍卖等,宾客服务涵盖前台、岸上观光咨询、未来航程销售等。这7艘邮轮分属于具有较高垄断特征的国际顶级邮轮企业,且船只下水时间晚,代表了未来国际豪华邮轮的发展趋势,故而其邮轮乘务员服务领域以及岗位人员配备具有较高参考价值。通过对邮轮客舱、餐饮、休闲娱乐、宾客服务四大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凝练出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拟定出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在这一过程中,还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突出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强调德技并修与全面发展,迈出了培养高素质邮轮人才的关键一步。

(二)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在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与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构建学习内容,是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研制工作的核心内容。长期以来,由于邮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模糊不清、标准不一,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一直没有形成较为合理的体系。在调研中发现,各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中,除了旅游学概论、旅游法规、导游业务等课程的频繁出现,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等也位列其中,缺乏针对性与系统性。由于工作环境所限,邮轮乘务员要求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然而院校在开设英语类课程时学时也差别过大,既有开设大量英语精读、泛读、口语课程的情况,亦有仅一门课程完成英语教学的情况。此外,海船船员基本技能训练类课程的设置也受到院校是否具备海船船员培训资质情况的影响。

邮轮乘务员岗位任职,需要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流畅的英语表达以及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在专业教学标准中,设置与职业岗位所需知识、素质、能力相对应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专业拓展课程,形成比较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经论证,邮轮概论、邮轮运营管理、邮轮跨文化沟通、邮轮服务礼仪、邮轮服务心理、形体与化妆、海员职业道德与素养、邮轮旅游地理等可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开设,培养学生基本的邮轮工作素养。专业核心课程建议开设邮轮客舱服务与管理、邮轮餐饮服务与管理、邮轮宾客服务与管理、邮轮休闲娱乐服务与管理,对应邮轮客舱、餐饮、宾客服务、休闲娱乐四大领域;另外,针对邮轮企业对邮轮乘务员英语水平的较高要求,邮轮专业英语、邮轮英语视听说亦建议列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包括三类可选,一是促进专业人才可持续发展或者跨领域发展的课程,如邮轮督导管理、邮轮旅游市场营销等;二是专业特色课程,如茶艺、调酒技术、咖啡制作技术、插花技术、摄影技术、奢侈品鉴赏与销售等;三是第二外语类课程,如日语、韩语等。在学时安排方面,各院校结合实际,建议总学时不少于2600学时,实践性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50%,其中,顶岗实习累计时间不少于6个月,可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

(三)教学基本条件与质量保障

针对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各院校在师资建设以及实习实训教学方面也存在突出问题。在师资建设方面,具备丰富行业经验以及教育教学经验的高水平师资匮乏是普遍共识。而在实训室建设方面,一是,校内实训室建设略显薄弱,除传统的客房实训室、餐饮实训室之外,缺乏支撑专业课程教学的更加完备的实训室的建立;二是,受制于法律法规等因素,难以将国际邮轮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具有地域优势的院校可以开展邮轮母港认知实践以及邮轮参观,不具有地域优势的院校很难让学生对国际邮轮有直观感性的认识;三是,国际邮轮以6-8个月聘任期作为岗位任职基本要求,且面试通过后侯船时间并不固定,故而邮轮顶岗实习具有一定的难度,亦需要在专业标准中解决学生顶岗实习的弹性问题。

在专业教学标准中,对师资队伍、实习实训环境做了明确的规定,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训教学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尤其是在实训室建设方面,考虑到一些院校不具备符合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相关要求的海船船员基本技能训练条件,提出可委托其他学校对学生进行相关技能训练的合理化建议,进一步增加了实训教学的弹性。此外,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教学管理机制的完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社会评价机制的建立,也应该在专业教学标准中加以体现和说明。

二、基于教学标准的高职邮轮专业人才培养

高等职业学校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的研制,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其实施推行也是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建设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随着专业教学标准的正式发布,一方面要对标准有正确的认知,另一方面要给出标准如何从文本走向实践、助力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标准认知

首先,专业教学标准是各院校邮轮专业规范教学的基础。高职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研制,尊重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规律,既与国际前沿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既体现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要求,又体现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创新,既可以作为专业准入标准和专业建设标准,又可以作为专业评价标准。在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上,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才会有共同的规范,课程建设水平才会提升,教育经费与教学资源的使用才会有方向。但是任何标准也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标准要有相对稳定性,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与时俱进,对国际邮轮产业发展以及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跟踪式的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其次,专业教学标准要不同于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是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日常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参考,但与人才培养方案还有一定区别。人才培养方案是在国家人才培养总体要求下,在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对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与实施方案的整体设计。专业教学标准不能取代人才培养方案,仅仅只是开展教学的最低标准,并不能桎梏各院校在培养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过程中的自主性。

(二)实施建议

高等职业学校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在研制的过程中,给各院校邮轮人才培养以及前瞻创新留出了足够空间,有利其开展既有规范性又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在专业教学标准具体实施中,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

一是,对专业教学标准进行深入解读,形成对这一综合性的专业纲要文件的理解与共识。专业教学标准的出台,从国家政策导向、邮轮市场需求以及毕业生就业反馈调研为入口,明确高等职业学校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以及知识、素质、能力要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既解决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问题,又解决了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的对接问题,适应不同院校的办学条件与特色,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普适性。只有对专业教学标准进行深入解读,才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和社会适应度,最终提升人才培养的结果满意度。

二是,开展专业教学标准专项培训,切实提升教学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教学团队对教学标准的领会以及实施能力。专业教学标准能不能在一线得到落实,和标准的实施者有很大联系。基于邮轮行业的特殊性以及邮轮职业教学的发展现状,真正具备邮轮工作背景的师资力量薄弱。院校在推进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要以专业教学标准的发布为契机,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要以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托,帮助教学团队深入理解邮轮行业背景、邮轮人才需求、岗位任职要求以及人才培养规格,并最终将标准落实到专业建设以及日常教学中去。

三是,在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上着力推进课程建设,针对专业课程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编制实施性教学要求。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学标准中课程体系的建立是基于“四大领域、多个岗位”的建设思路,专业基础课程奠定职业素养,专业核心课程面向邮轮客舱、餐饮、休闲娱乐、宾客服务四大就业领域,专业拓展课程根据院校办学特色与条件开设,帮助学生实现在某一领域职业岗位任职能力的延伸。专业教学标准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会落实到课程建设中来,虽然在专业教学标准中已有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的要求,但也仅仅只是提供了实证研究的基础,且其他课程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学时等也尚未统一,需要进一步研究,并适时组织开发教学资源,推出更优质的教材,以适应高质量邮轮人才培养需要。

四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院校资源共享与校企协同育人。近年来,以海娜号、天海新世纪号等邮轮为代表的本土邮轮相继试水又相继退出市场,国际邮轮企业仍是邮轮专业学生主要就业面向,限于多方面因素,校企深度融合尚未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专业教学标准中划分了学校、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明确了校内、校外实训室的建设标准,故而在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鼓励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展校企合作领域,解决工学结合深层次改革的机制问题,实现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鼓励院校间资源共享,亦可以实现专业教学适当的灵活性与前瞻性。

五是,将专业教学标准纳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作为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主要依据。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学工作也需要进行常态检测与定期评估。专业教学标准的推进实施,为教学工作常态检测与定期评估提供了标尺,通过及时评价、反馈与改进,必将有效推动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总而言之,标准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秉承基础性、普适性、引导性的原则,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的研制,将对引导和规范全国高等职业学校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办学起到重要作用,成为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试金石”。

猜你喜欢
乘务邮轮院校
地铁乘务排班计划优化的最短路快速算法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大型邮轮建造中的消防安全风险及对策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高速动车组司机乘务交路优化编制方法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院校空中乘务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邮轮经济的“冷”与“热”
高校空中乘务专业制服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