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与病理检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2018-01-29 13:25刘景波陆平刘言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2期
关键词:皮化生萎缩性胃镜

刘景波 陆平 刘言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加,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并肠上皮化生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消化道慢性炎症,其发生、发展与年龄、饮食、遗传、感染、胆汁反流等多种因素相关,且随病情进展而加剧癌变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故临床早期诊疗对胃癌检测与防治意义重大[2]。临床诊断该病普遍采用胃镜检查,但有时其与病理诊断结果并非完全相符[3]。为明确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差异性,现将我院消化内科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镜表现与病理检查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龄33~67岁,平均年龄(53.7±4.6)岁。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初步确诊,临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餐后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嗳气、反酸、食欲不振等症状[4]。

1.2 检查方法

胃镜表现:a:黏膜变薄、皱襞变平或消失;b:血管透见,白相为主;c:黏膜粗糙且呈颗粒或结节状[5]。检查操作:调定图像采集系统颜色,由专业医师行胃镜检查;详细记录并描述胃镜表现特征,取病灶区胃黏膜组织4~5块以作活检;活检标本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并常规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处理[6],后送至病理实验室深入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60例患者均经胃镜检查初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后经病理检查确诊53例,病理诊断其中伴肠上皮化生31例,伴异型增生14例,伴慢性浅表性胃炎8例,诊断符合率为88.33%。

2.2 胃镜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

胃镜下表现为a+b者22例,其中病理检查结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17例(77.27%),慢性浅表性胃炎5例(22.72%),伴肠上皮化生4例(18.18%);胃镜下表现为c者10例,其中病理检查结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9例(90%),慢性浅表性胃炎1例(10%),伴肠上皮化生8例(80%),伴异型增生2例(20%);胃镜下表现为a+b+c者29例,其中病理检查结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28例(96.55%),慢性浅表性胃炎1例(3.45%),伴肠上皮化生16例(55.17%),伴异型增生9例(31.03%)。

2.3 胃镜表现对病理诊断的敏感性

胃镜表现a+b:慢性萎缩性胃炎敏感性为32.08%(17/53),肠上皮化生为12.90%(4/31),异型增生为0(0/0);胃镜表现c:慢性萎缩性胃炎敏感性为16.98%(9/53),肠上皮化生为25.81%(8/31),异型增生为14.29%(2/14);胃镜表现a+b+c:慢性萎缩性胃炎敏感性为53.83%(28/53),肠上皮化生为51.61%(16/31),异型增生为64.29%(9/14)。同时存在胃镜3种表现时对病理诊断敏感性优于单一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常表现为黏膜变薄、皱襞变平、胃黏膜红白相间且以白相为主、黏膜粗糙且呈颗粒样或结节状,但复杂因素对敏感度的弱化影响,易致其出现病理诊断不符的情况[7]。胃镜检查作为临床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用手段,虽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其易受操作失误、主观妄断、伴发症状、活检组织位置、深度、大小、数量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得内镜直视下的疾病判断存在一定偏差[8-9]。可见,提高该病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性的关键便在于加强对胃镜表现的识别能力及病灶部位的组织活检[10]。内镜医师取材时务必准确定位,并将内镜表现及详细病史提供给病理实验室,活检重点部位在胃角、胃窦、胃体小弯侧及可疑病灶处。医疗条件允许时,可在色素或电子染色放大镜引导下行活检操作[11-13]。

本研究中60例患者均经胃镜检查初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后经病理检查确诊53例,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为88.33%。同时存在胃镜3种表现时对病理诊断敏感性显著优于单一表现。

综上所述,胃镜检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仍需要在胃镜检查的基础上进行病理检查,通过两种方法的密切结合,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1] 杨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69-70.

[2] 陈伟.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与胃镜检查对比分析[J].临床研究,2017,25(3):7-8.

[3] 王永敏.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3):45-46.

[4] 孙雪飞,何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194-195.

[5] 马丽.内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7):181-182.

[6] 李蕾,姜娜,韦雪磊.对比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结果[J].中外医疗,2016,35(24):39-42.

[7] 高明.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24):55-56.

[8] 陈杰.胃镜与病理诊断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符合率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1):85-86.

[9] 董建新,刘秀芝.1260例次慢性胃炎内镜与病理检查的对照研究[J].饮食保健,2016,3(13):42-43.

[10] 关兵,徐小昌.慢性胃炎内镜和病理检查的对照研究[J].中外医疗,2015,34(11):10-11.

[11] 马艺宁,宋福勤.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临床对比研究 [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117-118.

[12] 秦岭,蔡江义.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3):168-169.

[13] 章再军,田祖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J].中外医疗,2017,36(12):36-38.

猜你喜欢
皮化生萎缩性胃镜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应用价值
胃镜下LCI诊断肠上皮化生的应用价值
肠化免疫分型,告诉您胃病怎么办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肠上皮化生怎样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