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化生

  • 肠上皮化生癌变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颜新审校胃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是指肠型腺上皮细胞替代胃黏膜上皮的病理改变,目前被公认为胃的癌前病变。尽管每年仅少数IM患者具有癌变的风险,但与肠上皮化生密切相关的肠型胃癌却是胃癌(gastric cancer,GC)的最常见表达形式。因此,对于所有肠上皮化生患者,均需进行长期随访。内镜筛查仍是公认的筛查及随访早期胃癌及胃肠上皮化生的首选方法,然而目前国内外并没有明确的肠上皮化生内镜随访标准及病理分类效用共识,如何对

    疑难病杂志 2023年10期2023-12-06

  • 内镜下联动成像技术在肠上皮化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699)肠上皮化生属于常见胃黏膜病变,是指由于长期慢性炎症损伤导致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代替,是胃黏膜常见的病变,可分为小肠型化生和结肠型化生。肠上皮化生常见于慢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由慢性胃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胃黏膜持续损伤加深的表现,临床病程较长,反复出现胃脘部饱胀不适,因此,早期诊断、鉴别对于治疗慢性胃炎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临床在对患者实施内镜检查中,加强对肠上皮化生的鉴别与诊断,有助于为临床胃癌防治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病理检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19期2023-11-29

  •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体质类型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研究
    症-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的演变规律己被大家公认,故已伴发肠上皮化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很高的癌变风险,故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2]。目前现代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伴发肠上皮化生仍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仍以对症治疗为主,而且西医治疗存在着副作用较多等诸多弊端[3]。近年研究认为不同体质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病情进展上存在差异,病态体质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4]。同时也有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变化也是慢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8期2023-08-28

  • 与食管癌风险升高密切相关的食管病变
    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患者EAC的发病率为1.0/1 000人·年(95%CI:0.7~1.3),非不典型增生胃/腺上皮化生患者EAC的发病率为0.9/1 000人·年(95%CI:0.8~1.1),低级别不典型增生的柱状上皮化生患者EAC的发病率为2.9/1 000人·年(95%CI:2.0~4.2);相应的标准化发病率分别是11.7(95%CI:8.6~15.5)、12.0(10.0~14.2)和 30.2(20.5~42.8)。贲门腺癌(GCA)的标准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2年1期2022-11-28

  • 基于数据挖掘何晓晖教授治疗慢性胃炎并发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用药规律*
    并发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这是基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一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胃癌转变模式得出的结果,有效防治肠化和异型增生可阻断胃癌的发展[2~3]。目前西医对此病多采用祛除病因、保护胃黏膜、缓解症状及胃镜下治疗等为主[4],效果不佳[5],缺乏根治性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在逆转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上皮内瘤变的病理变化上有着独到经验。何晓晖教授是著名脾胃病专家,第二届全国名中医,首批全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13期2022-11-03

  • NBI放大内镜对食管Barrett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价值分析
    且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的Barrett食管可将患者食管腺癌发生风险提升30倍以上。[5]窄带谱成像(NBI)是一种较新的内镜技术,联合应用放大内镜,能够有效地为病灶定位和性质鉴别提供可靠的参考,指导靶向活检,提高疾病诊断率。[6-7]基于以上,本研究通过将NBI放大内镜技术应用到食管Barrett黏肠上皮化生诊断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8年4月到2021年4月入院收治的137例食管Barrett黏膜病变患者纳作本

    宜春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9-13

  • 蓝激光成像技术微放大分型对慢性胃炎萎缩性病灶的诊断价值
    发的不完全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被认为是重要的癌前病变[1-2]。若能早期发现和早期管理慢性萎缩性胃炎,将有助于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对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普通白光内镜是萎缩性胃炎最主要的筛查手段,而病理活检是确诊的金指标。但普通白光内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敏感度及与病理的符合度均较低。有研究[3]显示,普通白光内镜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漏诊率高达67.9%,内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度仅为34.3%。因此,需要一种更加准确的方法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识别度及诊断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8期2022-09-03

  • 理中通络化浊汤治疗脾虚湿蕴夹瘀型肠上皮化生的临床分析
    0799)肠上皮化生是胃黏膜出现大肠或小肠黏膜的上皮细胞的一类病理表现,若未能及时介入医疗干预,会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取代,是典型的胃癌癌前病变,需要重视。对于肠上皮化生的医疗干预,传统西药的治疗效果受限。基于此临床医疗专业阶段,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通过使用理中通络化浊汤进行干预来进一步优化肠上皮化生的病理表现。治疗阶段通过检测结果、数据反馈及皮纹分析来调整药物配伍,更好地促进整体治疗效果的提升[1-2]。本次医学研究基于理中通络化浊汤对脾虚湿

    人人健康 2022年15期2022-08-24

  • 胃镜查出肠化生怎么办
    告上写了“肠上皮化生”,于是感到很慌张。肠化生虽是癌前病变的一种,但却是可防可控的。肠化生一般指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腺上皮细胞被肠型腺上皮细胞所代替,即胃里的原有细胞被类似肠道里的细胞所替代,属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种病理表现。目前,胃癌发生的主要模式是:正常胃黏膜—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肠化生与不典型增生都属于癌前病变,但并不是说癌前病变一定会发展成为癌症,这个概率并不大。但不能因为概率不高就抱有侥幸心理,患者不必过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2年4期2022-04-02

  • 正确认识胃癌的癌前病变
    中度或重度肠上皮化生“+++”等描述,让他们感到紧张困惑:肠化生是什么?听说肠化生与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果真如此吗?要了解胃癌的癌前病变——肠化生与异型增生,就要先从慢性萎缩性胃炎说起。认识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主要因黏膜上皮遇到各种致病因子(如药物、微生物、毒素和胆汁反流等)的反复刺激,发生慢性持续性炎症性病变后形成。临床上,慢性胃炎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即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占慢性胃炎的5

    保健与生活 2022年1期2022-01-26

  • 胃复春片联合雷贝拉唑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炎症因子、胃黏膜萎缩与肠上皮化生的影响
    黏膜萎缩与肠上皮化生状况: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于既往胃窦部位取两块相同组织检查患者胃黏膜萎缩与肠上皮化生状况,其中胃黏膜萎缩:重度:固有腺体减少>2/3,且部分彻底消失;中度:固有腺体消失1/3~2/3;轻度:固有腺体消失2 结果2.1 血清炎性因子 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IL-8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表1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对比2.2 胃黏膜萎缩与肠上皮化生状况 治疗后,观察组胃黏膜萎缩与肠上皮化生状况优于对照组(P表2 两组胃黏膜萎缩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4期2022-01-04

  • 荜铃胃痛颗粒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中度肠上皮化生患者的效果研究
    系统疾病,肠上皮化生是其常见特征之一,肠上皮化生也是参与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2]。胃癌癌前病变是疾病转变的关键,因而,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阶段采取积极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胃癌发生几率,一定程度能减轻患者及国家医疗负担。目前,西医暂未发现有效的药物能够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主要采取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及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但是很难从本质上逆转其病理过程[3-4]。近年研究显示,中医药内服能够一定程度上逆转肠上皮化生的发生,针对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1年6期2021-12-27

  • 理中通络化浊汤治疗脾胃虚寒痰湿瘀阻型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效果研究
    织,被称为肠上皮化生。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有发生胃癌的可能。延缓或阻滞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病情的进展,降低其胃癌的发生风险,是临床上对其进行治疗的主要目标[1-2]。有报道称,用中医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3-5]。笔者认为,治疗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时,应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个体化治疗。本文主要是探讨用理中通络化浊汤治疗脾胃虚寒痰湿瘀阻型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 年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9期2021-10-26

  • 病理诊断与内镜诊断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价值分析
    03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指胃粘膜上皮被肠型腺上皮代替,是胃癌的癌前状态[1,2]。若未能及时对肠上皮化生诊断,可进展为胃癌,危及患者的生命[3]。然而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症状早期并不明显,多数患者以消化道症状就诊[4]。肠上皮化生在早期难以诊断,临床上主要利用内镜检查对疾病进行诊断,然而常规内镜检查的漏诊及误诊率较高,难以满足临床需求[5,6]。而色内镜和放大内镜诊断的准确度虽较高,但设别较为昂贵且操作复杂,基层医院难以配备,是以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7,8]。相

    西藏医药 2021年4期2021-08-31

  • 仝小林运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山茱萸治疗湿热蕴结型肠上皮化生经验
    4)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是指由于胃黏膜长期慢性炎性损伤导致正常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取代,进而出现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及吸收上皮细胞的一种病理形态学改变,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中心环节,被认为是胃癌癌前病变[1]。目前国内尚缺乏相应的诊疗指南,临床尚缺乏对IM 特异性的治疗措施[2]。仝小林院士认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为癌前病变,应当重点关注,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湿热蕴结型是肠上皮化生的常见类型,多因饮食不调,久食

    吉林中医药 2021年1期2021-03-27

  • 高益民教授治疗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经验
    06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指肠型上皮细胞取代胃黏膜上皮细胞的病理过程[1]。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属于正常胃黏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这一肠型胃癌发生模式的中间阶段,为癌前病变[2-3]。因此早期治疗胃黏膜肠上皮化生,阻止其进展、恶化,是预防胃癌的有效措施[3-4]。高益民教授、主任医师,首都国医名师,全国第3、5 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60 余载,擅长治疗内、外、妇科疑难杂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36期2021-03-26

  • 消萎汤辨证加味联合叶酸治疗胃癌前病变疗效分析
    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再到胃癌是其发展过程,其发生与叶酸缺乏、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等多种因素相关,且临床治疗效果较差[1]。因此,对胃癌进行预防,减少胃癌的发生十分必要。胃癌前病变可控,及时对胃癌癌前病变进行有效治疗,有助于预防胃癌和减少胃癌的发生[2]。叶酸参与维护DNA甲基化状态、抑制癌基因表达、诱导胃癌前病变细胞凋亡,其在胃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得到多项研究的认可。有研究认为,叶酸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疗效更佳[3]。近年来,中医药在胃癌癌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年2期2021-03-23

  • 石斛养胃祛萎合剂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患者52例
    一种类型,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CAG及肠上皮化生与胃癌密切相关[1]。现代医学尚缺乏有效的逆转肠化生方法[2]。近年来,中医药干预治疗在逆转肠上皮化生、防治癌变、预防复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3],因此,从中医中寻找CAG伴肠上皮化生治疗的新出路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所用石斛养胃祛萎合剂来源于玉林民间验方,迄今已作为协定处方在玉林市中医医院临床应用超过5年。多年的临床应用表明,该方对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之胃阴不足证、胃

    环球中医药 2021年2期2021-02-22

  • 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病理分析
    研究显示,肠上皮化生者发生胃癌的相对风险约为健康人的10 ~20倍。研究发现慢性胃炎老年患者发生IM 的比例明显更高,达到了90%以上。HP 感染与多种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基于此本文探究了HP 感染与IM 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7 年2 月—2019 年2 月收治的80 例慢性胃炎并HP 感染患者作为对象,患者中有男性50 例,女性30 例,年龄为(56.2±5.4)岁。纳入标准:患者没有胃癌或者合并有其他肿瘤;患者没有胃溃疡或

    医药前沿 2020年22期2020-11-26

  • 异功散合活络效灵丹治疗脾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征,或伴有肠上皮化生和上皮内瘤变的一类慢性胃炎。1978年CAG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胃癌癌前疾病,故CAG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西医学对于本病以内镜随访和内镜下治疗为主,没有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而中医药经过近些年的临床研究和报道,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具有疗效确切、不良作用小等优点,展现巨大的临床价值和研究前景。笔者应用异功散合活络效灵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所有病例均从武汉市

    光明中医 2020年22期2020-11-25

  • 胃炎离胃癌有多远
    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等。幽门螺杆菌有50%的可能性会导致萎缩性胃炎,但只有2%~3%的概率会直接导致胃癌。因此,发现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先不要过度恐慌,遵医嘱定期随访。但是,如果反复感染幽门螺杆菌,就有可能导致胃癌的发生,需要引起重视。因为反复感染会造成胃黏膜屏障保护作用的下降,这会给幽门螺杆菌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容易造成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如何有效避免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呢?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洗手,在家里茶杯、碗筷做到专人专用,餐具应定期消毒,

    祝您健康 2020年11期2020-11-13

  • 儿童胃炎Hp感染与其病理关联性分析
    症、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癌变,呈阶梯性变化,且随着病情加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2]。目前,临床主要以成年人胃炎感染为主,关于儿童胃炎报道较少。有研究认为,成人人群的感染是在儿童期获得,尤其是出生后的前几年,预防和根除儿童Hp的感染可减少成人期相关疾病的发生[3]。本研究对儿童胃炎进行病理性分析,旨在探讨幽门螺杆菌胃炎与儿童胃黏膜淋巴滤泡和肠上皮化生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陕西省宝鸡市妇幼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年3期2020-04-18

  • 数据挖掘严光俊教授治疗肠上皮化生经验
    中医药治疗肠上皮化生有丰富的经验。本研究运用“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对严教授治疗肠上皮化生的临床医案进行了数据挖掘分析,总结了其治疗肠上皮化生的经验。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医案来源 回顾性分析了2016 年10 月~2017 年7 月严光俊教授在荆州市中医医院门诊诊治的117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检提示:肠上皮化生)患者的病案。1.2 诊断标准 胃镜检査和胃黏膜组织活检检查是确诊肠上皮化生的主要依据。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3期2019-05-29

  • 阿莫西林与四环素治疗肠上皮化生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磊 陈晓驷肠上皮化生属于内科一种常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 其发病、发展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 因此, 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以根除幽门螺杆菌为主要目的。本研究为了探讨治疗肠上皮化生的有效疗法, 选取本院72例患者的病历展开分析, 并对比阿莫西林与四环素治疗效果的差异性,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5月~2018年7月收治的72例肠上皮化生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 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阿莫西林组与四环素组, 每组3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5期2019-03-19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应用价值
    良峰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为胃黏膜上皮以及腺上皮于病变情况下, 被近似于肠黏膜上皮和腺上皮所替代。肠化生水平和胃黏膜萎缩情况与非典型增生发生率存在相关性,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被认为是癌前病变。使用普通内镜检查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缺少特异性, 和组织学诊断一致性不强[1-3]。如今, NBI已经成为了镜下观察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可靠方式, 其能够查看黏膜表面微小腺管形态以及血管情况, 精准指引活检, 进而提升诊断准确率[4]。结合实际情况, 本文全面分析NBI在诊断胃黏膜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6期2019-01-14

  • 内镜联合蓝激光成像对萎缩及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价值
    缩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是胃癌前状态,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1]。国外研究[2]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每年胃癌的发病率为0.25%。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早期胃癌在内镜下即可获得根治性治疗,故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及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内镜检查有助于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的诊断。既往研究[3]显示,内镜医师应用普通白光内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准确度偏低,易导致病变的漏诊、误诊,因此内镜下诊断萎缩的能力有待提高。放大内镜(magni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5期2018-10-23

  • 胃镜下LCI诊断肠上皮化生的应用价值
    芳 周伟新肠上皮化生是类似肠黏膜腺上皮及上皮替代患者胃黏膜腺上皮及上皮。研究发现,肠上皮化生的严重程度可与患者异型增生几率及胃黏膜萎缩程度相关,是患者癌前的一种公认状态,尽早实施内镜对患者进行识别及疾病治疗,为患者胃癌防治的有效途径。临床医学采用常规内镜检查肠上皮化生,其检查缺少特异性,且目前内镜下检查患者肠上皮化生诊断标准无精准定义[1,2]。基于此,本研究为有效诊断肠上皮化生,对胃镜下LCI诊断肠上皮化生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4期2018-08-27

  • KLF5在脱氧胆酸诱导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作用*
    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向胃癌的发生、发展进程中有多种基因的参与[1]。含有胆汁酸的胃十二指肠反流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进而发生胃黏膜肠上皮化生[2]。目前有研究表明,Krüppel样因子5(Krüppellike factor 5,KLF5)在慢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呈上升趋势[3-4]。因此,本文通过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探究KLF5是否参与DCA诱导的肠上皮化生的发生及其可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年20期2018-07-13

  • 胃窦炎会变成胃癌吗?
    炎病人伴有肠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是指正常的胃黏膜上皮,因长期的炎症刺激而萎缩,逐渐被肠腺上皮细胞所代替。为什么说肠上皮化生容易癌变呢?因为这种化生的肠上皮具有小肠黏膜的吸收功能,使无吸收功能的胃黏膜变成了具有吸收功能的异常胃黏膜,尤其是具有吸收脂肪的功能。但它吸收的物质又不能很快地运走,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如里面含有3,4-苯丙芘等致癌的毒物,就会侵害胃黏膜而发生癌变。据有关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具有重度肠上皮化生的组织是“癌前期的表现”。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8年2期2018-03-02

  • 肠化免疫分型,告诉您胃病怎么办
    型为完全性肠上皮化生,一般不具有恶性风险;Ⅱ型为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常与完全性肠上皮化生混合存在;Ⅲ型为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具有发展为恶性的风险。通过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的长期随访发现,Ⅲ型患胃肿瘤的风险比Ⅰ、Ⅱ型要高5~10倍。另外,肠上皮化生的范围和癌症发生的风险也有关系。全胃各部位的组织标本中,检出有肠上皮化生的标本越多,胃病变范围越大,发生癌症的风险也越高。一般在做胃镜检查时,可以通过放大内镜初步判断有无肠上皮化生,精准活检,病理染色进一步明确肠

    家庭用药 2018年11期2018-01-23

  • Barrett食管的诊断监测及治疗
    学证实为柱状上皮化生,可伴或不伴肠上皮化生,其中伴有肠上皮化生癌变风险更大[6]。(二)诊断方法诊断方法分为内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目前国际上多采用白光内镜结合西雅图随机活检诊断Barrett食管,并根据Prague C&M描述其可疑病变范围。1.内镜下分型:(1)按病变长度分型:①长段BE为化生的柱状上皮累及食管全周且长度≥3 cm;②短段BE为化生的柱状上皮未累及食管全周或虽累及全周,但长度<3 cm[7];(2)按内镜下形态分型:①全周型为齿状线呈环周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18年3期2018-01-12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临床观察
    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临床观察陶 剑1,董 筠2(1.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级在职硕士研究生,江苏 南京 210023;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西药及益胃活血方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及叶酸片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6期2017-08-08

  • 胃窦糜烂伴肠化是什么病
    况下可发生肠上皮化生,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胃溃疡、胃糜烂后黏膜再生。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但并非肠化生均会癌变,只有其中很少的类型属于癌前病变。根据细胞的类型、形态结构和分泌特点,可将肠上皮化生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小肠完全型肠上皮化生(此型在肠上皮化生中占多数)、小肠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大肠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大肠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除这四种基本类型外,还常有混合型存在,即既有小肠型又有大肠型,或既有完全型又有不完全型。其中大肠不完全型肠上皮化

    家庭用药 2017年3期2017-04-17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癌前病变中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
    。结果 ①肠上皮化生组及异型增生组患者HP阳性率显著高于慢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癌前病变;bcl-2蛋白胃癌是我国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及多基因变异的病理过程。各种致癌因子可能单独或者协同作用于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过程中[1]。许多研究资料显示胃癌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幽门螺杆菌L型是其细胞壁缺陷型,其与胃癌、食管癌的发生相关,其致癌机制尚不十分清楚[2]。有研究表面,上

    医学信息 2016年32期2017-02-22

  • “不典型增生和肠化”会癌变吗
    肠黏膜替代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即胃黏膜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黏膜的上皮细胞,是慢性胃病胃黏膜常见病变。肠上皮化生细胞来自胃固有腺体颈部未分化细胞,这部分细胞是增殖中心,具有向胃及肠上皮细胞分化的潜能。正常时,它不断分化成胃型上皮细胞,以补充衰老脱落的表面上皮;病理情况下,它可分化为肠型上皮细胞,形成肠化生。近来有人进一步研究发现,肠化灶的组织学始发部位主要在胃小沟,微小的肠化灶以胃小沟为中心,可以不同程度地向周围胃小区发展为小灶

    家庭用药 2016年9期2016-12-03

  • 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价值
    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价值高美丽陈吉崔宏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被肠型腺上皮替代,研究认为,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联系[1]。因此,若能早期发现并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对于延缓或逆转胃癌的发生将有重要意义。目前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较好的手段是胃镜结合活组织病理检查,而肠化生多呈灶性分布,随机行活组织检查极易漏诊。窄带成像技术(NBI)是一种新的内镜技术,可观察胃肠黏膜的细微结构及毛细血管形态改变。内镜下醋酸染色可在胃黏膜表面发生白化效应,可以清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16年4期2016-10-21

  •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关系研究
    著·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关系研究刘森目的 探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同期病理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病例。借助于电子胃镜观察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表现特点,同时将内镜表现情况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同时期病理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100例临床病例中,根据内镜下形态特点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60例,经病理活检证实54例,内镜下诊断符合率90%。经进一步分析发现,萎缩性胃炎萎缩的程度越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16期2015-12-26

  •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肠化生和上皮内瘤变VEGF表达的影响
    EGF)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的相互关系,进一步了解Hp根除治疗对肠上皮化生和上皮内瘤变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门诊及胃镜室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肠上皮化生和上皮内瘤变二组,分别测定Hp及VEGF的表达,分析比较Hp及根除治疗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上皮内瘤变中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中VEGF的表达Hp阳性组均较阴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上皮化生组根除前后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5%(26/34)、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10期2015-11-02

  • 乙酸染色靶向活检诊断Barrett食管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自身对照研究*
    有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其中伴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癌前病变。BE的诊断主要依靠内镜食管黏膜活检病理检查,内镜下可见胃食管连接部(GEJ)近端出现橘红色(或)伴有栅栏样血管表现的柱状上皮,一般推荐采用四象限活检法以提高BE中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检出率,即从GEJ开始向上间隔1~2 cm分别在4个象限取活检[1]。近年来,内镜下乙酸染色被用于观察食管黏膜的微细结构并指导活检,以提高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乙酸染色的原理是乙酸接触黏膜上皮后,可通过脱硫和变性作用,

    胃肠病学 2015年3期2015-10-22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在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诊断中的应用
    镜在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诊断中的应用苏振华 张健康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arrow band imaging-magnifying endoscopy,NBI-ME)对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行普通内镜联合NBI-ME检查的慢性胃炎患者110例,并对可疑病变区域取病理化验,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评价上述联合检查方法诊断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准确性。结果 经NBI-ME诊断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为88.22%,特异性为96.05%,阳性预测值为9

    当代医学 2015年6期2015-08-01

  • 乙酸染色结合FICE内镜技术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诊断价值
    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发展而来[1]。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是指胃黏膜上皮及腺上皮病变区被类似肠黏膜上皮及腺上皮所替代。IM是一种癌前状态,是慢性胃炎发展到胃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2]。因此,早期发现并诊断肠上皮化生,并对其治疗和随访,有助于病变的逆转,对早期胃癌的防治有积极的作用。对于诊断IM的金标准仍是内镜下病理组织学诊断。在普通内镜下,IM可有多种表现,如黏膜粗糙、小结节、隆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5年3期2015-05-07

  • 质子泵抑制剂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相关性研究
    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黏膜内癌-浸润性癌的模式。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胃黏膜上皮及腺上皮被肠上皮所替代,其特点是杯状细胞的出现。胃黏膜腺体颈部细胞具有干细胞功能,即能分化为胃上皮,又能分化为肠上皮。目前认为当胃内处于低酸或无酸状态时,各种内源性与外源性刺激导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Ⅲ型肠上皮化生发生胃癌风险较高[2]。质子泵抑制剂是消化内科广泛使用的一种制酸剂,卢克盛[3]统计质子泵抑制剂占浙江省奉化市人民医院总处方约2%,而据我国另一医院药房统计,其占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28期2015-02-01

  • 复方丹参滴丸、叶酸联合Hp根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CAG伴有肠上皮化生的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Ⅰ组为对照组给予标准四联用药治疗;Ⅱ组为试验组给予四联用药+叶酸+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治疗,1年后对两组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Ⅰ组与Ⅱ组在Hp根除率无明显差异,但在辅助用药后病理学改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叶酸联合Hp根除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明显疗效。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肠上皮化生;逆转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引起慢性胃

    中国疗养医学 2014年8期2014-11-06

  • 电子染色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边界的评估价值
    DYS)、肠上皮化生(IM)以及早期胃癌(EGC)。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其中P2 结果2.1 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单纯萎缩性胃炎对电子染色内镜染色并不着色,本组研究A组检查出萎缩性胃炎36例,其中轻度萎缩14例、中度萎缩11例、重度萎缩11例,病理诊断符合32例,准确率为88.9%。采用普通内镜检查出萎缩性胃炎34例,其中轻度萎缩15例、中度萎缩9例、重度萎缩10例,病理诊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3期2014-04-04

  • 内镜技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CAG在慢性胃炎中的比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与胃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1-2]。我国不同地区的CAG发病率差异较大,北方高于南方,农村高于城市[3]。2012年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4]指出,在各型慢性胃炎中,CAG比例高达23.2%,胃窦黏膜病理检查提示萎缩者占35.1%,伴肠上皮化生者占32%,上皮内瘤变者占10.6%。目前我国CAG患病率较高,内镜肉眼观察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2000年全国慢性胃

    胃肠病学 2014年12期2014-03-19

  • 内镜下胃黏膜形态变化与肠上皮化生的关系
    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最终发展成胃癌[1]。肠上皮化生作为公认的胃癌前病变,与胃癌关系密切,其诊断目前主要依赖于胃镜及活检黏膜行病理学检查。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枣庄市立医院近4年胃镜检查患者的内镜下黏膜形态变化与肠上皮化生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08~2012年行内镜检查的5282例患者(胃癌、淋巴瘤等恶性疾病患者除外)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胃镜下黏膜形态改变与肠上皮化生的关系。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主治以上医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6期2013-06-02

  • 根治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转归的影响
    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黏膜糜烂、胃溃疡,长期感染可发生胃癌[1-2]。肠上皮化生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多项临床研究证实,Hp感染时胃黏膜腺体萎缩和肠化生发生率明显增高。为探索Hp根除对胃黏膜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根除Hp后慢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病变迁的观察,探讨Hp根除是否可逆转胃黏膜肠化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0年1月~2006年10月胃镜检查确诊伴有Hp感染且经病理检查明确有肠上皮化生的慢

    当代医学 2012年18期2012-05-29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随访中的应用
    7)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系指胃黏膜上皮和腺上皮在病理情况下被类似肠黏膜上皮和腺上皮所代替,诊断主要依靠内镜下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慢性胃炎进展至胃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定期随访,并在内镜下多点取活检,监测其动态演变。普通内镜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缺乏特异性表现,主观、随机的活检往往具有盲目性并可导致一定的漏诊率。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arrow band imaging-magnifying endosc

    胃肠病学 2012年1期2012-05-15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胃小凹形态观察的临床价值
    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成为可能。本文通过使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观察不同的消化道症状患者的胃小凹的形态,并与病理学检查相结合,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10年7月~2011年8月因上腹不适、腹痛、腹胀、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就诊的患者,以及既往内镜诊断的浅表或萎缩性胃炎接受内镜复查的患者共113例,去除了近4周内接受抗生素、铋剂、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治疗,排除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性溃疡、息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2年1期2012-03-09

  • 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变化
    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以及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1]。许多研究证实,有Hp感染者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较无Hp感染者高,根除Hp可防止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进一步发展[2]。但根除Hp是否可逆转肠上皮化生尚无定论。肠上皮化生的逆转常需很长时间,在此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可逆转点,如超过该点则难以逆转。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程度肠上皮化生患者根除Hp后,在不同时间内对肠上皮化生逆转、发生及发展的影响,为临床是否有必要根除Hp及根除的时机提供依据。1

    天津医药 2011年4期2011-07-21

  •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患者的循证治疗
    ),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发现及胃黏膜活组织检查的病理所见。慢性萎缩性胃炎被认为是胃肠道肿瘤的先驱病变,每年发生率为0~11%,而无幽门螺杆菌 (H.pylori)感染的发病率低于1%[1]。另外有资料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也呈增高趋势。50~54岁的人群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为4.8%,而70~74岁的人群中发病率为8.7%[2]。但目前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而言,尚无标准的综合治疗方案。为此,我科室进

    中国全科医学 2011年23期2011-07-09

  • 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胃癌诊断的重要途径
    伴中或重度肠上皮化生及伴不典型增生与胃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相关性。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长期追踪观察,是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的重要途径之一[1]。我院在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健康体检中共做内镜检查66例,检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Hp感染30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Hp感染均为男性,年龄44~53岁,平均49岁。1.2 临床表现 在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有上腹部饱胀10例,上腹部隐痛18例,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3期2010-08-15

  • 慢性萎缩性胃炎90例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外,他还与肠上皮化生、伴异型增生有着不小的联系。我院对于近几年来的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现将经胃镜和经病理证实的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分析结果作如下的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共收录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资料,年龄范围25~66岁,发病时间范围1~11年。其中男51例,平均年龄55.4岁;女性39例,平均53.1岁。发病1~5年34例;6~10年35例;11年以上21例。1.2 方法采用胃镜观察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测,所选用的检测仪器为日本

    中外医疗 2010年1期2010-06-23

  • 慢性胃病伴肠上皮化生、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
    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少数见于浅表性胃炎,偶见于正常黏膜,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属癌前病变。本文主要分析慢性胃病伴肠上皮化生、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并且采用黏液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与胃癌发生有密切关系的肠上皮化生的类型,为胃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380例,男性 208例,女性 172例,年龄 19~69岁,平均 60.3岁。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

    实用癌症杂志 2010年2期2010-05-02

  • 胃萎宁胶囊对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抑癌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8)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作为癌前病变,与胃癌发生有密切联系,目前尚无疗效满意的治疗药物。本研究采用复方植物药制剂——胃萎宁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40例,探讨其对患者抑癌基因蛋白PTEN和p16表达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设备 Olympus H260型前视式高清晰电子胃镜,CV-260型全数字电子内镜影像处理机,德国Zeiss公司Microm-340E型石蜡切片机,英国Shandon公司 Hypercenter-XP组织脱水机,英国S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1期2010-04-13

  • 五联药物治愈胃溃疡并癌前期病变27例临床分析
    变(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患者有27例,占胃溃疡检出总数9.3%。本组患者27例,男19例(占男性的5.4%),女8例(占女性的2.4%),年龄45~69岁,平均55.6岁。1.2 临床表现上腹部不适并疼痛25例,腹胀3例,反酸嗳气12例,上消化道出血11例,呕吐咖啡样液3例,纳差13例,其他2例。全部病例均无穿孔、梗阻等并发症。1.3 内镜检查所见溃疡大小为0.5~3.0cm者21例(78%),>3.0cm者6例(22%)。溃疡形状:圆形17例(

    中外医疗 2010年19期2010-02-11

  • 肠上皮化生怎样检查治疗
    胃炎伴中度肠上皮化生,服药也不见效。请问:肠上皮化生是否是癌变前期,应怎样治疗? 崇仁县·周×× 周××同志: 肠上皮化生是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依据之一,国际上认定它是胃癌前病变。肠上皮化生分为轻、中、重三级,中度肠化生每半年至一年要复查一次胃镜活检,以便观察病变的动态变化。若确诊为重度肠化生,而且范围在2公分内,可以在胃镜下切除这块胃黏膜。但是,由于條件不好的医疗单位在技术上难以确定肠化生的范围,往往切除不了病变的黏膜。你目前值得关注的问题有:①胃体多发性溃

    老友 2008年3期2008-03-26

  • 哪些胃病会癌变?
    ,主要包括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这些变化要依靠显微镜检查才能确定。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果说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癌前状态,而当其胃粘膜又伴有不典型增生时则属于癌前病变。肠上皮化生是指胃粘膜上皮中出现了小肠或大肠的上皮细胞。研究发现,肠上皮化生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小肠型和大肠型,其中只有不完全大肠型肠上皮化生与胃癌关系密切,据统计,其癌变率为16.1%。其他类型肠上皮化生很少癌变。不典型增生也称异型增生,一般根据其病变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

    祝您健康 1996年11期1996-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