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2018-01-29 08:33崔彩艳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年35期
关键词:银屑病表皮遗传

崔彩艳

(空军第一空防工程处卫生所,北京 100076)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性的与免疫系统和炎症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上主要是表现为红斑和鳞屑样改变,影响世界人口的2%~3%,根据美国皮肤病学会的研究报告以及中国的皮肤病协会报告显示,目前的用于治疗银屑病的直接和间接费用每年都高达35亿美元。银屑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相关的发病机理,基因等尚未彻底了解,缺少特异性的诊断方法,虽然临床上治疗的方法较为广泛,但是效果还是欠佳,进一步的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银屑病的分类,发病机制,治疗药物等进一步的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有效诊断和治疗方法。

1 银屑病的分类

银屑病在临床上主要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脓包型银屑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局部或者是广泛性的非感染性水泡以及出现红肿热痛体温升高等症状;第二类是关节病性银屑病,临床上主要是表现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表现,同时关节等情况与皮肤同时发生加重或者是减轻的表现;第三类是斑块性银屑病,也称为寻常型银屑病,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90%的患者会出现该表现,主要特征是皮肤出现红色突起,皮肤斑块,以及出现银白色的鳞屑样的改变,皮肤比较干燥同时出现裂口疼痛以及瘙痒等情况,同时发生在肘关节,膝关节以及头皮部位常常成对称性分布[1];第四类称为红皮病型银屑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普通的皮肤炎性红斑和皮肤脱落的情况,常常伴有全身瘙痒和疼痛等不适症状。当然存在药物诱导或者是紫外光照射引起的可能,这类经常会累及全身的皮肤同时对生命有一定的威胁,在临床上是较为少见的一种银屑病。

2 银屑病的发病机理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和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遗传、免疫、周围环境变化,以及家族遗传、药物治疗、以及心理紧张因素和抽烟喝酒、长期的接触化学有毒物质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家族遗传史,从临床表现上约1/3的患者是属于家族遗传的情况。银屑病的发生不受性别的影响,可发生在任何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6~23岁,以及55~65岁两个高峰阶段[2]。

按照临床发病机理影响因素分类的话是可以分为下面几类:1)遗传因素;银屑病是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复发性遗传性疾病。2)感染因素:主要是通过病毒感染导致,主要是在表皮表皮棘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革兰阳性菌中的链球菌感染可能是本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因急性点滴状银屑病发疹前常有急性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3)代谢障碍因素:血脂、球蛋白、尿酸、钾离子、胆固醇等增高或者是叶酸含量降低等都和银屑病的患者有一定的联系。4)免疫紊乱因素:银屑病的患者除了会出现皮肤的破损之外,血液检查可出现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升高,尤其是T淋巴细胞浸润是银屑病的重要的病理特征表现,表明了免疫系统参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在银屑病损伤的起始阶段,有循环的噬表皮CLA+T细胞参与,增生的表皮角质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浸润性Th1细胞相互作用,诱导角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3]。在角质细胞增生之前,可以观察到显著的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血管周围真皮浸润[4]。急性损伤的特征是表皮增生和T细胞、中性粒细胞的表皮浸润。慢性损伤的特征是存在活化T细胞(真皮和表皮),借助于抗凋亡的细胞因子,维持皮肤的炎症和表皮异常[5]。IL-23、Th17、IL22在银屑病中起重要作用。在银屑病损伤位点的树突状细胞产生IL-23和Th17细胞分化相关的细胞因子TNF-α,这些新的CD4+细胞产生IL-17和IL-22[5],与Th1衍生的IFN-γ一起,将未损伤的银屑病皮肤转化为银屑病斑块。5)精神因素:精神创伤和情绪紧张及过度劳累可诱发本病或使病情加重。

3 银屑病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上对银屑病的诊断没有特殊的方法和诊断工具,主要是由专业的检验人员通过对皮肤的病理检查以及显微镜下进一步的观察判断。包括在角质层中寻找中性粒细胞以及单核细胞浸润的情况,当然由于银屑病家族史的存在,也会出现银屑病患者临床上表现为没有瘙痒,没有红肿疼痛等症状,其中最容易与银屑病相混淆的是脂溢性皮炎的表现,其他需要排除的还有湿疹性皮炎、表面真菌感染、扁平苔藓、毛发红糠疹、早期皮肤T细胞淋巴瘤和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银屑病有多种表现型,因此应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银屑病药物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病情较为轻微,占体表面积在5%以下的是可以通过局部的用药进行处理,其中传统的用药包括水杨酸,煤焦油,地蒽酚,以及抗炎皮质类固醇,角质剥脱剂,润肤剂,维生素d类食物,红光治疗,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试剂,生物治疗等。临床上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一步的合理选择搭配药物进行治疗,必要的时候常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生物制剂进行治疗较为常见。

4 环境因素与银屑病的关系

临床上针对银屑病的患者进行饮食调查发现环境因素与银屑病有一定的关系,患者日常生活中饮酒以及海鲜等,且药物、感染、潮湿环境、吸烟等因素接触还是比较多。银屑病与季节有明显的相关性,在银屑病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银屑病初次发病主要是以春季为主,在冬季以及初春季节会明显的加重,在夏季的话是会得到明显的缓解,当然日常太阳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有研究报道表明在寻常型的银屑病患者体内血清中存在抗麸抗体IgA或IgG,如果对患者进行饮食上的干预,患者在患者无麸饮食后银屑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另一项的研究表明:患者在通过低脂饮食后病情也得到了较好的改善,这也同时证明了体内的血脂代谢与银屑病的关系。近几年来精神因素在银屑病中的作用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良好饱满的精神状态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病情,好的精神状态可以促进大脑神经肽的释放,精神紧张时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在银屑病发病中是一种主要的精神调节因子,能加重银屑病的恶化。

5 银屑病研究的新进展

近年来国内外对银屑病的研究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特别是在基因位点以及基因分析上被公认的鉴定复杂疾病诊断的研究方法,多数全基因相关联的研究对象以欧美人居多,不能满足不同种族及遗传分析的要求,中国遗传及皮肤病基因研究目前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为汉族人的易感基因研究,阐明其发病机理提供了重要依据。除此之外,心血管的疾病与银屑病的发病的发病机制有着一定的联系,大量的研究资料显示,微血管的异常对银屑病的发生、持续的病理改变,以及重要的免疫遗传因素等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阐释。

猜你喜欢
银屑病表皮遗传
非遗传承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水果
寻常型银屑病合并手指Bowen病一例
中医辨证论治联合308nm准分子光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