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风险认知和决策能力的课例研究

2018-01-29 17:16都承峰奚小玲
考试周刊 2017年55期
关键词:课例研究

都承峰+奚小玲

摘 要:紧密围绕生活中的“补血剂”为主线展开教学,展开药物使用的风险认知教学,使学生对铁盐与亚铁盐的认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体会化学物质应用的风险,强化学生的风险认知,培养其科学风险意识和风险决策能力。

关键词:风险认知;决策能力;课例研究

一、 设计思路

从生活走进化学、用实验探究化学、用化学视角关注生产生活。本节课采用主题式教学模式,紧密围绕生活中的“补血剂”为主线展开教学,探讨其铁元素的存在形式、性质、检验、转化。设计了四个环节,四看琥珀酸亚铁片说明书,使学生对铁盐和亚铁盐的认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展开药物使用的风险认知教学,使学生体会化学物质应用的风险,强化学生的风险认知,培养其科学风险意识和风险决策能力。

二、 教学实录

【环节一】感知Fe2+和Fe3+的魔力

【情境引入】表演小魔术

用一根玻璃棒在一杯茶水中轻轻搅拌,茶水立即变黑(玻璃棒上沾有铁盐)。向变黑的茶水中滴加几滴柠檬汁,茶水立即变回原来的颜色(柠檬汁含维生素C)。

【师】你们想知道这个魔术的玄机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来给这个魔术解密。

【投影展示】验血报告单,数据显示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偏低。医生的诊断——缺铁性贫血,贫血就要补血。

【师】补血其实就是要补一种元素,大家知道是什么元素吗?

【生】补“铁”元素。

【问】如果你是一位医生,你会给这位患者怎样的建议?

【生】(畅所欲言)用铁锅炒菜,吃铁强化酱油,服用补铁剂,吃血尔、阿胶等等。

【师】我通过市场调查,发现补铁剂可谓琳琅满目,品种繁多。形态上有液态的、固态的。目前首选口服补铁剂为琥珀酸亚铁,因为它吸收率高,对胃肠刺激性小,是有效而安全的补血剂。(实物展示)

【问】补铁剂中铁元素是什么价态?服用藥物前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生】阅读说明书。

【师】引导学生第一次阅读琥珀酸亚铁片说明书,谈谈你对药品的认识。

【生】含的是Fe2+,要控制用量,有很多注意事项等等。

【师】Fe2+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缺铁时,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造成缺铁性贫血。

【设计意图】化学源于生活,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药物使用的风险认知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可能潜在的风险,强化学生的风险认知,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品格。

【环节二】探究Fe2+和Fe3+的检验

【交流与讨论】如何检验Fe2+和Fe3+?

【生1】观察溶液颜色,Fe2+是浅绿色的,而Fe3+呈现黄色。(方法1)

【生2】我认为可以选择氢氧化钠溶液,如果出现红褐色沉淀的是Fe3+,出现白色沉淀的是Fe2+。(方法2)

【师】实验是化学的最高法庭,用实验来验证这位同学的观点。

【学生实验1】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1mLFeCl3和 FeSO4,再分别加入少量NaOH,观察实验现象。并将装有FeSO4试管的生成物全部倒到垫有滤纸的表面皿上。

【生】形成认知冲突,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看到了红褐色沉淀是Fe(OH)3,Fe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看到的是灰绿色的沉淀。

【师】Fe(OH)2沉淀是灰绿色吗?我给大家演示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1】Fe(OH)2的制备。

【师】之所以没有看到白色沉淀都是谁惹的祸?

【生】氧气。

【师】在空气中,Fe(OH)2白色沉淀快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这是Fe(OH)2特有的现象,常用于亚铁离子的检验。大家观察一下刚刚倒到滤纸上的Fe(OH)2沉淀颜色的变化。

【生】书写相关的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设计对比实验,形成认知冲突,通过分析实验的“异常现象”来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

【师】课本P75页信息提示:还可以选择硫氰化钾溶液。指导学生阅读。

【学生实验2】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1mL的FeCl3和FeSO4,再分别滴加几滴KSCN,观察实验现象。

【生】汇报现象,FeCl3液中加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看到了血红色溶液,FeSO4溶液中加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无现象。

【师】请利用提供的试剂(氯水、双氧水)验证我们的理论分析。

【学生实验3】在刚刚没看到现象的试管中加入氯水或是双氧水,看到了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Fe2+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被氯水、双氧水、氧气、酸性高锰酸钾等氧化。

【师】板书构建“铁三角”。

【归纳小结】列表对比Fe3+、Fe2+的三种检验方法并进行评价。

【环节三】理解Fe2+和Fe3+的转化

【师】请看说明书的【性状】栏目,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暗黄色。

【问】思考药片包衣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生】第2次阅读说明书,回答:防止Fe2+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Fe3+。

【师】如何检验琥珀酸亚铁片中的Fe2+?请同学们设计并书写出检验方案。

【生】汇报设计的方案,师生加以点评,归纳总结出下面的方案。

实验方案:

①用小刀刮去薄膜层(可以不做,说明书中说包衣是胃溶性的),将药研磨;

②取半药匙粉末于试管中,加盐酸溶解、振荡、静置;

③滴加几滴KSCN溶液进行检验。

【师】大家预测会有什么现象?

【生】看不到明显现象,溶液不变红。endprint

【师】让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分组实验。要求学生认真仔细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实验4】实验结果和预测的结果不一致。加KSCN溶液直接变红,检验出Fe3+。

【师】药片说明书上强调的是含有Fe2+,但是大家检验出来的为什么是Fe3+?难道这是一盒黑心药?请同学们分析原因。

【生】将药片碾碎,加盐酸溶解,这个过程,经历的时间较长,和空气接触较多,Fe2+可能被氧气氧化成Fe3+,所以加入KSCN会出现血红色。

【师】回答得很好,Fe2+还原性极强,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如何使红色溶液褪色?

【生】加还原剂,如铁粉、铜粉。

【学生实验5】向刚刚的红色溶液中加入1/2匙的铁粉,快速振荡,静置15秒,看溶液颜色变化。

【现象】溶液红色褪色。

【结论】Fe3+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被铁、铜等还原。

【练一练】写出Fe3+和F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师】板书构建“铁三角”。

【设计意图】实验过程是进行实验风险教育的素材:实验异常现象的风险、实验失败的风险等。引导学生分析异常现象的原因,利用这些“失败”作为课堂的动态资源,来强化学生的决策能力。

【提问】如果误食亚硝酸钠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钠会使Fe2+转化为Fe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的结合能力。生死时速,假如你就在患者身边,你准备怎么办?

【演示实验2】滴有硫氰化钾的铁离子溶液与维生素C的反应。

【生】第3次阅读说明书,思考维生素C的作用:维生素C是抗氧化剂,具有还原性,可以将人体无法吸收的铁离子变成易被人体吸收的亚铁离子。当然这只是缓解症状,患者还需及时就医。

【設计意图】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教会学生正确处理风险危机,培养学生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法的决策能力。

【环节四】感悟Fe2+和Fe3+的应用

【情境1】实验员小王的困惑,昨日配制的硫酸亚铁溶液怎么变成了浅黄色呢?该如何处理?

【学生】讨论回答,被氧气氧化,可以加铁粉防止氧化。

【情境2】蓝黑墨水的奥秘

资料1:蓝黑墨水主要原料为鞣酸亚铁和蓝色颜料。刚开始书写时显示的是颜料的蓝色,在空气中鞣酸亚铁被氧气氧化变成黑色不溶性的鞣酸铁,使字迹变黑,持久不褪。

资料2:茶叶中含有鞣酸。

【生】第4次阅读说明书,思考为什么“本品不应与浓茶同服”?

【师】服用补铁剂时,外表的包衣溶解后,Fe2+进入体内就会部分开始被氧化成Fe3+,茶水中含有鞣酸,会与Fe3+反应,迅速生成黑色极难溶的鞣酸铁(三价铁)沉淀,使人体无法吸收其中的铁元素,降低吸收效果。

【设计意图】再读药物说明书,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药物的使用禁忌,如果滥用,不仅没有补铁的效果,甚至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危害,对人的健康造成“风险”,存在安全隐患。课堂中引导学生形成风险评估的习惯与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研究、解决问题的综合水平。

【师】现在你会对课堂刚开始做的那个魔术解密了吗?

【师】化学是一门有趣的、有用的、实用性的科学,我们要学好它、用好它,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并学会从化学的视角去解决一些问题,提高科学风险认知和决策能力的素养。

三、 教学反思

1.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对科学风险的认知能力

基于生活中的问题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题材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设计浓茶变色小魔术、展示真实的验血报告单、展示琥珀酸亚铁片实物、亚硝酸钠中毒的急救方法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试图从生活知识中提炼出化学学科知识,分析讨论铁盐与亚铁盐的性质、检验、转化等,并从中进行实验“异常”、药物使用风险认知的教学,提高学生对科学风险的认知能力,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相关问题作出决策判断。

2. 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

设计这节课的几个环节,如探究Fe2+和Fe3+的检验、理解Fe2+和Fe3+的转化,教师不能急于包办讲完,而是先由学生用他们的已有经验得出一些初步的解决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相互交流、集思广益的氛围,课堂中引导学生养成有证据地思考问题,理智地处理问题,民主地对待不同的意见,综合地看待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以及与风险认知所对应的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

[1]孟宪华,倪娟.化学教学中的风险议题选择与应用[J].化学教学,2016,(2):33-3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03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胡珺晶.你的课堂你做主[J].化学教与学,2016,(2):62-66.

[4]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5]叶书林.“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与转化”教学设计[M].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1).

作者简介:

都承峰 奚小玲,现就职于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例研究
基于“课例研究”的教学方法改进及案例分析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基于教师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课例研究”培训项目在顺义区杨镇一中举行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
整体思维:数学复习教学的有效路径
培养学生由函数图象观察、推导函数性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