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与管理实践

2018-01-30 02:24金仁东柯红岩崔家瑞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北京科技大学仪器设备实验室

金仁东, 柯红岩, 崔家瑞

(1. 北京科技大学 资产管理处, 北京 100083; 2.北京科技大学 自动化学院, 北京 100083)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加大, 许多高校添置了许多大型仪器设备。这些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挥,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1-4]。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封闭、重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不少科研设施和仪器重复建设和购置、闲置浪费比较严重,专业化服务能力不高。要从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的高度,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让它们更好地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社会服务。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资源效能,已成为创新型社会建设过程中的一项紧迫任务[5-6]。

1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框架构建

虽然已有众多研究者和实践管理者进行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研究与建设,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大多数方案是根据自身特点提出的,不符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作为国家“2011计划”、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现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4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创新引智基地等科研基地,现有仪器设备70 643台套,总值16亿元,并且在教学科研应用中取得了一些成果[7-8]。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这些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我校采用由上自下的顶层设计方法,构建了北京科技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由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运行机制、管理平台、入网设备、收费标准、考核评价和队伍建设等8个方面组成,保证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工作顺利进行所需的人、财、物核心三要素的有效服务,提高了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2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具体实施

2.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组织管理机构

学校层面成立了大型仪器设备工作委员会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委员会,作为学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的管理与监督机构。大型仪器设备工作委员会负责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评估与决策工作,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委员会负责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管理与监督工作。教学科研单位成立了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组,明确了本单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主管领导及院级平台负责人,负责院级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与运行。

2.2 健全制度体系,规范管理流程

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是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顺利运行的必备条件[9-10]。学校制订并出台了“北京科技大学关于加强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实施方案”,提出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项工作建设目标、建设内容、11项重点措施、实施步骤等;制订并出台了“北京科技大学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USERS)建设运行实施细则”,提出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运行管理、开放共享要求及具体流程等,从共享管理办法、设备维修维护、服务管理流程、平台系统维护等方面健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制度体系。目前已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一级文件和二级文件共11种,其中,一级文件作为学校纲领性文件,规定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基本行为规范。主要包括服务管理办法、基金管理办法、开放共享实施方案、开放共享管理办法等;二级文件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具体实施细则、工作预案。主要包括服务收入管理细则、运行管理细则、维护工作预案、校外服务管理实施细则等。部分办法实施和细则如表1所示。

表1 北京科技大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部分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

2.3 完善运行机制,创新运行模式

为了保证在满足教学科研需求的基础上能够最大化地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从开放共享、专管公用、信息公开、预约使用4个方面,建立了完善的运行机制,既保证了教学科研任务的使用,还能够实时查询设备运行状态并预约使用,最大限度地对外开放共享。

(1) 开放共享:优先完成教学科研任务,保证校内教学科研任务的顺利进行并积极开展校内外开放;

(2) 专管共用:学校资产管理处负责全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组织工作,各二级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分析检验中心负责校外业务拓展管理服务;

(3) 信息公开:在共享管理平台公布开放共享仪器设备信息,便于用户查询设备运行状态;

(4) 预约使用:校内外用户通过共享管理平台在线进行设备预约使用,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2.4 搭建共享平台,实行三级管理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依托校、院、系三级共享平台进行管理。学校成立校级共享平台,学院成立院级共享平台,系所成立系所共享平台。三级共享平台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组织相关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工作,提高效益,并保证了开放共享过程中安全运行。目前,已开发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APP,实现了随时随地查询信息及预约使用,并已实现与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的互通互联。

2.5 规划管理范围,明确入网设备

学校明确规定除涉密、功能特殊、技术要求特殊、研究目的特殊的大型仪器设备之外,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必须纳入开放管理。同时,根据设备类型不同进行分类管理:50万元以上设备实行硬件控制管理,10万元以上设备实行信息公开并支持预约管理。目前,我校50万元及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148台套,10~50万元之间开放426台套,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增加开放数量。为了实现各类仪器设备的规范管理,依托各二级单位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了分析测试分中心,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管理。学校现有分析测试分中心共16个,分布在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院以及相关二级单位,同时鼓励科研团队将具有一定共性需求的大型仪器设备托管到院级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提供开放服务。

2.6 核定收费标准,实行分类管理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涉及到设备维护、人员管理、人员劳务费支出等各方面的成本,我校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成本补偿的方式进行了收费标准核定,具体工作如下:

(1) 采集大型仪器设备信息:以2016年度资产清查数据为基础,采集大型仪器设备基本信息数据,编制填表说明并对信息反复核对,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2) 重新核定收费标准:在2012版收费标准基础上,重新核定“北京科技大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目录及收费标准”(2017版);

(3) 收费标准核定流程:由设备负责人提出,二级单位进行审核,共享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权资产管理处调整;

(4) 制定原则:按照成本补偿和非盈利性原则制定,成本主要包括材料消耗、维修维护、能源消耗、人力成本及其他费用;

(5) 标准分类:分校内收费标准和协议收费标准,校内收费标准为校内开放共享服务内部结算价格,协议收费标准为与专业服务机构结算价格;

(6) 执行分类:依据仪器设备使用的成熟程度不同分别确定执行价、暂行价,共享委员会授权资产管理处依据实际情况对暂行价进行适当调整。

2.7 实行设备考核,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运行效果、服务水平是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考核、岗位评聘的重要指标。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成效是学校对教学科研单位进行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学校定期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进行考核,逐步完善开放共享调控与激励机制。对开放共享效果不好的单位予以约束,如限制仪器设备新购、限制设备维护的资源投入、取消大型仪器设备开放资格等。同时,学校加强仪器设备购置审查与论证管理,强化拟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的查重评议工作。杜绝重复、无意义的设备购置。

2.8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实验技术队伍是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重要保证[7-8]。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学校重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主要措施如下:

(1) 职称评审独立设立实验技术系列,并设立研究员(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明确规定:“负责大型仪器设备有效开放时间至少800机时/年”作为实验技术系列高级工程师任职条件的评价指标之一;

(2) 大幅提高实验技术系列岗位等级职数,与教师岗位等级持平,于2016年岗位聘任工作时予以实施,并明确规定,竞聘最高等级专业技术岗位的实验技术人员,一般应能够体现围绕校内大型仪器设备开放与开发的最高学术水平;

(3) 在2016年岗位评聘中明确划分实验技术岗位类型,将“平台服务为主型”作为岗位类型之一;

(4) 将从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人员绩效由服务收入的5%提升至20%;并大幅提高实验教学及实习的工作量教学津贴发放标准,调动并激发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5) 加大经费投入,在服务收入中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技术培训,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技术水平;

(6) 评选实验技术成果奖,重新修订了“北京科技大学实验技术成果奖评审奖励办法”,该奖项代表学校实验技术领域的最高成果奖,纳入学校成果奖体系,实验技术成果奖与教职工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直接挂钩;

(7) 设立实验室安全先进实验室及先进个人奖项,重点考核仪器设备维修维护工作;

(8) 重视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开展,设立专项资助大型仪器设备及实验室开放共享研究项目。

3 开放共享成效

(1) 依托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开发研制了多个系列金相实验标准试样,连续应用于6届北京科技大学金相实验技能大赛及首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截至2016年底,全国超过140所高校使用该系列金相试样,累计数量近25 000块;为学科实验技能比赛提供质量优良、品种齐全的标准化试样,同时满足厂矿企业、研究所进行科研实验时需定制试样成分、组织及外形的要求。

(2) 授权北京科技大学分析检验中心有限公司为学校统一的专业服务机构,负责学校实验室校外服务工作,打造了“北科检测”品牌,是全国高校中仅有的2家以公司名义获得CMA检测资质的单位,也是北京地区高校中资质规模和体量最大的单位。2014—2016年对外服务用户413家,辐射全国24个省市。服务用户1 963家,累计检测实验样品12 000件(次),发送检测报告4 400多份,涵盖金属材料、涂料与涂层、建筑材料、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防水卷材)、电力产品等24个领域300余项检测项目,为国内外多家公司、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在可靠性检测、材料性能测试、新产品研发、科研创新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 参与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达到了164人,约占实验技术队伍的68%。

(4)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获得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2014年4月,经济日报对我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给予全面报道与高度评价;2016年12月,北京电视台“北京新闻”以我校“实验室开放共享、助力企业技术创新”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4 结语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是实施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北京科技大学结合学校特色探索了一套完整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体系和实施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效率,并激发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热情,保证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需要的人—财—物3个核心要素的持续供需求,为国家科技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References)

[1] 李云峰,汪成楚,张文璐.一种可行的校内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439-442.

[2] 李小寒,王兴邦.加强共用平台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共享[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1):7-9,29.

[3] 李井葵,张海彬.高校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452-454.

[4] 贺锦,赵艳娥,何凌,等.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6):263-267.

[5] 彭绍春,张继霞,史天贵. 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管理[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3):210-213.

[6] 梁宏.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5-8.

[7] 柯红岩,钱大益,刘云,等.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数字化实验室建设[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99-101.

[8] 彭新一,童燕青.构建实验室科学管理体系的思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61-63.

[9] 马旭炅,刘小花,程世红,等. 新时期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发展[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8):292-295.

[10] 杨斌,檀傈锰,田勇,等. 材料腐蚀数据共享平台构建方法研究[J].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11(3):214-218.

猜你喜欢
北京科技大学仪器设备实验室
A note on the role of foreign experts in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China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献礼北京科技大学70周年校庆】 步履铿锵卅五载,砥砺奋进谱华章——北科大机械工程学院物流工程系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