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科技资源调查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分析

2018-01-30 02:24徐振国王瑞丹赫运涛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准确性基础

徐振国, 王瑞丹, 赫运涛, 王 晋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北京 100862)

1 提高科技资源数据准确性的重要意义

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强化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综合集成和开放共享,深化科技平台建设,提高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科技部、财政部于2008年开始,联合开展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以下简称“科技资源调查”)工作,旨在摸清由财政资金支持的科研设施与仪器、科学数据与信息、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等重点科技资源的家底,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特别是为积极推进仪器设备共享与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2014年底《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进一步提出,继续做好科技资源调查工作,摸清现有科研设施与仪器的家底。通过科技资源调查,可以科学评估科技基础设施创新能力与水平,对确定科技发展的目标和重点,制定科技发展规划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科技资源调查实施以来[1-3],建立了我国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研究实验基地、生物种质资源、科技数据库、高层次人才、科技产出和在研课题等22个科技资源数据库,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具体数据如1表所示。

利用科技资源调查数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组织编写了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年度报告[4-6],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发展报告[7],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发展报告[8]等。

数据质量是进行科技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保障,也是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关于数据质量相关问题已经有了较深入的研究[9-12],但是对于科技资源调查数据质量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因此,对影响科技资源数据准确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提高数据准确性的相关对策建议就显得极为迫切。本文将分析影响科技资源调查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提高科技资源调查数据的质量,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表1 2008—2014年我国科技资源基础数据

* 从2014年开始,改为调查科技工作人员情况,停止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调查。

2 影响科技资源调查数据准确性的因素

2.1 客观因素

(1) 填报人员的技术水平影响数据的准确性。科技资源调查表的相当一部分数据的填报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如科技数据库基本信息表中有关数据类型、数据库类型以及网络协议的填报需要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人来完成;再如微生物种质资源表中有关保藏类型、保藏方法、生物危害程度、是否属于模式株菌等内容的填报需要有微生物专业背景的人才能完成。如果对这些比较专业的内容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将会影响填报的准确性。但科技资源调查的填报人员一般都是管理部门的人员,而不是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因此,对所需填报的字段概念和内涵往往理解存在偏差,影响了填报的数据的准确性。

(2) 填报人员的队伍结构复杂且不稳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科技资源调查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工作,涉及的部门多,领域广,资源类型复杂。目前,参与科技资源调查的单位有4 200余家,包括法人单位概况、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基本信息表、科技活动人员概况、生物种质资源保藏机构(设施)等众多表格。因此,这需要庞大的填报队伍来支撑这项工作,这也使得科技资源调查的填报具有如下的特点:一是涉及的部门多,包括资产管理、人事、财务和科技部门等,协调难度较大;二是人员变化大,队伍不稳定,资源调查填报没有固定的人员专门进行填报,每年都有退出和新增科技资源调查填报人员;三是新增填报人员对科技资源调查表的填报不熟悉,由于人员总是有一部分在变动,而新人对该项业务不熟悉、缺乏填报的经验,导致填报进度缓慢而且对相关指标的把握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技资源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3) 仪器分类标准不统一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在《科技平台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32847—2016)发布前,只有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固定资产分类代码》有关于仪器的分类,但分类标准不统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仪器归属领域的划分标准不统一、通用仪器和专用仪器的划分标准不统一、大类的分类标准甚至小类的分类标准不统一。仪器分类的错误影响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的查重评议、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发展报告、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指数报告和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与利用专题报告的撰写。

2.2 主观因素

(1) 填报单位的积极性影响数据的准确性。科技资源调查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但部分填报单位的相关人员没有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对该项工作没有深入的了解,只停留在调查的本身,对科技资源调查工作支撑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填报单位而言,科技资源调查表的填报是一项额外的工作,填报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岗位来进行数据填报,并且科技资源调查填报工作是一项耗时、耗力、任务繁重的工作,这影响科技资源调查工作的开展。

(2) 填报单位有意规避影响数据的准确性。科技资源调查形成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数据库作用之一是作为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查重评议的根本依据。部分单位为了规避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查重评议,刻意少填或不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的不完整,导致在利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数据库进行查重评议时,库中找不到相关仪器设备,给查重评议的质量带来重大影响。

(3) 相关部门管理不到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科技资源调查工作要求国务院部门、地方的科技和财政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和本地区的科技资源调查数据填报工作,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审核。被调查单位负责本单位科技资源调查工作,确定一名主管领导,指定牵头机构,设立调查员,负责本单位科技资源调查数据填报、审核。填报单位、主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员有审核填报数据的责任和义务,但部分相关负责人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导致明显错误的数据直接提交到上一级数据库中,管理上存在不足。

3 对策建议

为了提高科技资源调查数据的准确性,针对上述影响科技资源调查数据的准确性的因素,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科技资源调查数据的质量。

3.1 建立奖励和约束机制

(1) 建立科技资源调查工作的奖励机制。为调动填报单位填报数据的积极性,提高科技资源调查数据填报的准确性,对于数据填报及时、准确、完整的单位和数据填报人员应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提高填报单位对科技资源调查工作的重视和填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4年11月和2016年1月对科技资源调查工作成效突出的支撑单位和联络员进行了表彰。表彰他们对科技资源调查工作的密切配合和做出的艰苦努力。此项表彰得到了很多填报单位的积极响应,提高了他们对科技资源调查工作投入的积极性,这对科技资源调查数据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还没有对一线填报人员进行表彰,而他们恰恰对填报数据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调查数据的质量,下一步应该对填报单位的一线填报人员进行表彰。

(2) 建立科技资源调查工作的约束机制。对于不按规定漏报、瞒报科技资源调查数据,不按规定公开科技资源存量及利用共享信息的填报单位,科技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在网上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同时,在分配中央财政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经费,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补助经费时予以限制;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中不准购置仪器设备等方式予以约束。

3.2 强化填报单位和主管部门的主体责任

填报单位是科技资源调查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强化法人责任,切实履行填报的职责,填报单位要充分认识到资源调查数据填报的重要性,各填报单位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保障,确保本单位科技资源调查数据填报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各填报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要对本部门所属的填报单位的科技资源调查数据填报情况进行审核把关,对于不符合填报要求的数据,制定有效措施,督促各填报单位进行整改,保证填报数据的质量。

3.3 完善科技资源调查体系

由于科技资源调查数据的填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保证填报人员能够完整准确地填报相关数据,对科技资源调查体系自身进行修改、完善和优化也是必不可少。科技资源调查体系的完善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对科技资源调查表进行优化和完善、制定详细的字段解释和说明、加大前期的培训力度、扩大现场核查的覆盖面和对数据进行全面核查与修改完善。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数据质量。

3.4 稳定科技资源调查工作队伍

前面提到,科技资源调查填报工作没有固定的专职人员,填报人员都是身兼数职,并且每年都有退出和新增科技资源调查填报人员,人员变化大,严重影响了科技资源数据的填报。因此,各填报单位需要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科技资源调查队伍,下拨专门的经费,维持科技资源调查工作队伍的发展,保证本单位填报的科技资源调查数据的质量。

3.5 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

目前,只有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出台了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科技平台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分类与代码》GB/T 32847-2016),其他科技资源没有出台相关的标准规范,这影响了科技资源调查数据的填报质量。因此,其他科技资源也应建立相关标准规范(包括行业、部门和国家标准),所有的科技资源都按标准规范进行填报,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科技资源调查数据填报的准确性。

4 结语

科技资源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对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查重评议、分类编码制定、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编制各种年度报告、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指数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的基础和前提,是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持的基石。通过建立科技资源调查工作的奖励和约束机制、对科技资源调查表进行优化和完善、对数据进行全面核查和修改、强化填报单位和主管部门的主体责任、稳定科技资源调查工作队伍等措施和手段就能够很好地保证科技资源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References)

[1] 科技部 财政部.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开展2013年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国科发计〔2013〕447号[Z].2013.

[2] 科技部 财政部.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开展2014年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国科发计〔2014〕50号[Z].2014.

[3] 科技部 财政部.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开展2015年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国科发计〔2015〕154号[Z].2015.

[4]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国家重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年度报告[Z].2011.

[5]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国家重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年度报告[Z].2012.

[6]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国家重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年度报告[Z].2013.

[7]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发展报告[Z].2016.

[8]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发展报告[Z].2016.

[9] 傅德印.浅论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技术体系[J].统计理论与方法,2000(3):19-24.

[10] 金勇进,陶然.中国统计数据质量理论研究与实践历程[J].统计研究,2010(1):62-67.

[11] 余芳东.国外统计数据质量的评价和管理方法及经验[J].北京统计,2003(7):54-55.

[12] 杨丽.资源调查体系的建立—基于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J].改革探索,2013 (2):216-218.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准确性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影响紫外在线监测系统准确性因子分析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重视建、配、管、用过程管理 发挥仪器设备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