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

2018-01-31 04:30皖西学院金融与数学学院金融风险智能控制与预警研究中心安徽六安237012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工程学金融工具应用型

赵 攀(皖西学院 a. 金融与数学学院; b. 金融风险智能控制与预警研究中心, 安徽 六安 237012 )

“金融工程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才独立于金融学的其他分支而自成体系。国内外关于“金融工程学”教材的内容不尽相同,有的偏重资产定价,有的偏重套利模型,还有不少教材侧重于金融工具。著名金融学家费纳迪曾经对金融工程学下过这样的定义:“金融工程学是关于金融创新工具及其程序的设计、开放和运用并对解决金融问题的创造性方法进行程序化的学科。”[1]从费纳迪给出的这个定义可以看出,金融工程学应该主要为投资者服务,其核心是金融工具的应用与创新。但是,大多数现有教材过于注重理论而轻实践,侧重于严谨的数学推导和求解。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急需大量既有扎实金融理论基础,又有“结合实践”“发现问题”“提供手段”“服务市场”和“创造价值”能力的复合型金融专业人才。因此,如何通过“金融工程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使应用型本科学校能够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复合型金融专业人才,已成为“金融工程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金融工程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较为混乱,缺少统一性

我们国家“金融工程学”学科的建设相对滞后。教育部于2002年才设置了金融工程本科专业。但是,该学科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全国约有116所高校开设了金融工程本科专业。其中,财经类院校48所,综合性院校37所,理工科类院校31所[2]。由于院校类型多样,因此“金融工程学”这门课程的教材也多种多样,多达30多种,教材的内容也各式各样,内容的设置随意性较大。例如:理工科类“金融工程学”教材一般较为注重金融及金融衍生产品定价的数学模型推导和求解;财经类“金融工程学”教材一般侧重于金融工程学理论和方法的简单介绍,很少涉及高深的数学模型推导和求解;综合类院校一般会把上述两种内容都兼顾到,但是,数学模型的推导和求解内容往往没有理工科类教材讲得细致。

2. 忽略金融类课程强调“实践”的特点

在我国由于金融工程专业起步较晚,现在第一批“金融工程学”专业课教师多数是学数理专业出身的数理类金融课程教师,特别一些理工科院校的金融工程专业本身就是在数学院、系下开设的。如,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等其金融工程专业就隶属于该校的数学学院。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前两年学习数学专业开设的课程,第三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决定下面是继续学习数学专业还是选择金融工程专业。由于其前身的数理背景,在授课时往往很难摆脱数理课程注重“讲授”的教学模式,而忽略金融类课程“实践”的特点,使得教学停留在知识的“填鸭式”传授方式,这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3]。

3. 计算机课程教学与“金融工程学”教学脱钩

目前多数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师只传授计算机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编程方法,没有很好地把计算机编程与“金融工程学”的专业知识相联系,结果导致学生所学的各科知识内容相互孤立,不利于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金融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如,MATLAB计算机老师在教授MATLAB软件时,主要讲授基础知识和编程方法,而没有涉及金融工程方面的问题。其实计算机老师在传授MATLAB基础知识的同时可以结合金融工程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说,在教授MATLAB编程时可以结合“金融工程学”里的期权的定价,债券久期的计算等内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4. 教学案例西方化,脱离中国国情

由于我国金融工程专业开设较迟,教材内容多数是参照西方金融工程专业的教材,甚至有些教材是直接把国外教材翻译过来,导致“金融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的案例多数来自西方发达国家,而国内案例十分稀少[4]。例如,某些参照国外教材编写和翻译的“金融工程学”教材,教材里面的案例就是直接从国外教材翻译过来,而丝毫没有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评议。若利用这类教材教授学生,则容易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学和用分离现象。即学的是西方的案例,处的是中国的环境,以致于学生在处理中国金融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

二、 “金融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金融工程学”是人们在金融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追求资产配置的优化,金融风险的控制和价值而创造的产物[5]。学生学了这门课程,来到金融市场,并不是为了构建完美的模型,而是为了为企业和个人创造价值。

1. 优化教学内容,采取知识分层教学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校定位和学生的培养目标,应对“金融工程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所区别,进行分层次教学[6]。“金融工程学”课程的主要知识内容可以分为:金融工具定价理论、金融工具的设计和金融工具应用三大部分。可以把这些主要知识内容分成了解、熟悉和掌握3个层次进行讲授和要求学生。例如,在讲授金融工具定价理论中的期权定价时,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讲,要让他们熟悉欧式期权定价公式的结论和期权定价的无套利原理,要求掌握定价公式的应用条件和计算机操作实现;而对定价公式严谨的数学推导只需要求学生了解即可。应当更加注重学生对期权应用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金融工程的思想和理念去观察和分析经济与金融中的实际问题。

2. 重视案例教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定位及金融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案例教学在“金融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7]。案例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8]。在案例教学中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多选取国内的案例进行教学。另外,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在讲授米勒-莫迪利尼亚定理时,可以以2006年深圳发展银行的成功再融资的案例来讲授米勒-莫迪利尼亚定理在中国的实际应用。①给学生教授米勒-莫迪利尼亚定理并让学生思考该定理的内涵----企业的价值与该企业的融资方式无关,即企业的价值是由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所决定。②给出问题,即在2006年深圳发展银行推出股改方案被流通股股东否决时,深圳发展银行就面临着两难境地。如果股改不通过,证监会就不允许其发行新股进行再融资;没有再融资,公司就达不到银监会规定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的要求;如果资本充足率达不到银监会8%的要求,银监会就不会批准其设立新的分支机构;没有新增业务,公司的盈利就不能增长,盈利不增长,公司的股价就不会上涨,公司股价不上涨,流通股股东就不会对新的股改方案投赞成票。让学生们围绕深圳发展银行应该怎样做才能处理好这个环环相扣的“死结”这个问题进行探讨。③经过同学们充分讨论后,给出答案----公司的价值与其融资方式无关,只与公司的创造价值的能力有关。因此管理层的正确做法是全力压缩公司的开支,提升现有公司业务的盈利能力。由于,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1年后其股价从8元上涨到20元。这时流通股股东对公司很满意,自然也就赞成股改方案,证监会也通过了再融资许可,这样深圳发展银行的上述“死结”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这种用中国实际案例组织的教学,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运用“金融工程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分组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应用金融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9-10]。例如在讲授金融工具时,教师可以先把各种金融工具的概念给学生进行讲解,如股票、债券、期货、远期和期权等。然后给出议题:怎样利用这些金融工具有效地进行套期保值和规避风险?再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进行讨论并形成小组报告,最后,进行小组间讨论,并由教师对各小组的报告进行逐一点评和总结。在讲授外汇期货时,也可以让学生对如何有效控制外汇风险进行讨论。这不仅能让学生应用刚学的外汇期货来控制外汇风险,而且还能让学生想到以前学过的其他防范外汇风险的方法,如择期、掉期和货币互换等方法。教师应从学生的讨论中发现问题,协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这种互动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加深对“金融工程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4. 引入网络教学

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引入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展现最新金融信息,使教学内容更接近实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11-12]。如:在介绍金融工具时,可以利用网络给学生展示股市行情、期货行情和外汇行情等。课后让学生利用网络了解金融工具的行情走势,分析它们的变化趋势,了解投资技术等,培养学生们的金融意识。

5. 开辟实训教学

企业存在的本质就是盈利,其需要能够为其尽快创造出最大的价值的人才。而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理论知识扎实,到企业却一窍不通,实际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十分低下,与实际需求脱节[13]。例如,笔者在对毕业生进行调查时发现,90%的应届毕业生刚工作时几乎什么事都不会做,需要手把手地进行一至两年的培训。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在学校学的是过时陈旧的课本知识,而工作时面对的是实际变化的信息,工作的流程和方法不能从书本上直接照搬硬套。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与银行、证券、基金和保险等金融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到实际的业务部门进行实训。只有这样,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才能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6. 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科研、教学相结合

经济金融环境日新月异,新型金融工具在不断的出现,而且“金融工程学”本身就是一门创新的学科,作为教师应当密切关注金融工程的最新发展和动态,不断更新自身的金融知识,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金融人才[14]。在案例教学中,教学案例不能年复一年一直不变,应当结合金融工程和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不断更新教学案例。“金融工程学”教师要做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积极以科研促教学。笔者的科研方向主要是从事“金融工程学”中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在教授期权的定价时,笔者首先给学生讲解书本中经典的几何布朗运动下的布莱克-舒尓斯期权定价公式;然后,结合自己的科研和做科研查看的文献资料,给学生介绍期权定价的发展过程和最新动态,几何布朗运动描述的资产价格过程意味着资产收益率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但是诸多的实证结果表明,资产的收益率不是正态分布,而是具有“尖峰厚尾”幂率特征。为了改进几何布朗运动的这一缺陷,后来就有学者提出了跳-扩散过程和分数布朗运动的资产价格运动模型,以及最近最为流行的莱维过程资产价格模型。通过这几年笔者把科研成果和相关资料转化为教学内容的实践来看,一方面大大扩展、拓深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了解“金融工程学”在金融衍生产品定价方面的最新动态,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自己的科研能力。

7. 实行多维度考核方式

“金融工程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应用金融工具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15]。因此,检验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应当注重考查学生对该课程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考核方式上,应当实行多维度考核方式,具体包括平时的出勤情况、作业、小组讨论、实训总结和考试等。可以把小组讨论和实训总结列为考查的重点,考试应当多出案例分析型题目,少出记忆知识型题目,以便更好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值权重上,可采取出勤情况占20%,小组讨论成绩占30%,实训总结成绩占3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20%进行分配。

三、 结 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本科教育应面向区域经济社会, 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基础, 以社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作为应用型高校的“金融工程学”教师要深刻理解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 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提升教育质量。 因此,“金融工程学”教师一定要避免“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借助互联网技术, 使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教师只有提高培养学生利用“金融工程学”基础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才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 1 ] 李志斌,张维. 《金融工程》本科教学的问题与思考[J].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14(2):72-75.

[ 2 ] 程兴中.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5(3):384-386.

[ 3 ] 刘晓星. 关于金融学本科专业实验教学的探讨[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30(5):151-155.

[ 4 ] 齐美东. 市场取向的金融学专业“问题”研讨式教学探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6(4):83-86.

[ 5 ] 王建明,赵时璐. 转型发展进程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18(6):661-664.

[ 6 ] 刘向华. 关于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思考[J].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9(5):68-70.

[ 7 ] 彭维才,陈淼超. 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巢湖学院学报, 2014(6):143-145.

[ 8 ] 唐恩林,华小全. 科技金融视角下金融工程专业“四实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4):135-138.

[ 9 ] 郑军,王启敏. 经济新常态与研讨式教学模式改革[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2):40-46.

[10] 王家华,汪祖杰. 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思考[J].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7,4(1):87-90.

[11] 尹哲,李恺. 论《金融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J]. 大学教育, 2013(7):114-115.

[12] 冯浩,杨小梅.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之培养[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19(2):143-146.

[13] 宋丽平. 《金融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5(4):108-111.

[14] 梁秋霞,金道政. 独立学院金融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28(2):132-133.

[15] 程淑佳,崔春雨. 基于信息素养培育的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适应性分析[J]. 长春大学学报, 2017,27(2):97-101.

[16] 周泽炯.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财经类专业为例[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6):656-659.

猜你喜欢
工程学金融工具应用型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上海市医学会临床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圆满举行
《照明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主要变化及其应用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7年第36卷总目次索引
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影响探讨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