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18-02-03 21:58俞哲红
浙江省安全生产论文集 2018年0期
关键词:海宁市责任人网格化

俞哲红

(海宁市应急管理局)

一、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海宁市现有生产经营单位4万多家,2000万规模以上企业有1000多家,所处地域较为分散。近年来,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但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防范和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投入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教育培训不认真,存在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三违”现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没有得到认真落实等。安全生产工作还处于主体责任被动落实阶段,存在“重效益、轻安全”的现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建设”。为此,迫切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加强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建设的有效方法,破解这一制约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性问题,而开展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就是有效的载体和抓手。

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做法及成效

2010年以来,海宁市从实际出发,创新监管方式,从源头抓起,从基础入手,在嘉兴市首次探索开展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

(一)抓试点,统筹推进

坚持抓调研,先试点,后铺开,有效推进网格化建设。一是广泛调研、试点先行。在开展调研,借鉴兄弟县(市)的基层安全监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工作实际,海宁市制订出台了《海宁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实施(试点)办法》。二是现场推广、全面推行。在试点开展的基础上,海宁市政府召开了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推进会,全面实施,同时专门制定出台了海宁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实施办法和考核办法,并将网格化建设工作作为市委、市政府一项重点工作,纳入对各镇(街道、开发区)的考核内容。

(二)抓三定,健全网格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划分,健全网格管理内容,增强网格操作性。一是定网格。以行政区域为基本单位划分出网格,以一个村(社区)为单位,划分成一个网格;经济规模大或生产经营单位多的村(社区),可划分为2个以上网格;每个网格根据企业大小,数量一般在10—50家。二是定人员。在每个安全生产管理网格中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人和联系领导,分别承担该网格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督责任。每个网格落实2名以上人员为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人,承担所联系网格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领导督查和指导责任。三是定责任。网格责任人负责辖区内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检查、宣传教育、非法生产经营的巡查等工作,每两个月不少于1次对生产企业开展检查,将检查中发现的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隐患上报给属地安监站,并积极监督指导隐患单位做好整改工作。

(三)抓基础,规范运作

按照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要求,强化网格基础建设。一是建立档案,完善信息。每个网格采集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信息,建立安全管理信息档案,并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信息档案,进行安全评估分级。二是印制手册,加强管理。印制了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手册,发放到每一位网格责任人手中,方便责任人规范化开展安全生产管理。三是加强培训,提升能力。举办以安全检查、隐患排查等业务培训为主的安全生产网格责任人培训班,提高网格责任人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能力。

(四)抓监管,消除隐患

充分发挥网格“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作用,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对发现的安全生产隐患,实行分类处理,即在检查中发现的各类安全生产隐患,凡是能当场纠正的,及时提出并予以纠正;需要由上级有关部门查处的,及时向属地安监站报告,各安监站负责辖区内安全隐患的汇总、分类、移交、整治、查处、反馈、存档等工作,并建立市、镇重大隐患分级挂牌督办、逐项整改销号制度。同时,海宁市还依托网格深入开展了“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三类人员持证上岗专项检查、安全生产诚信机制建设以及重点时段的安全生产大检查,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使分布在辖区内各个角落的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全部处于监控状态中。

(五)抓督考,强化责任

海宁市安委办专门制定了考核办法,并建立网格化管理抽查通报和工作联系制度。每季对各网格责任人履行职责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以年度为单位,经综合评定后提出年终考核意见和对安全生产网格管理责任人的奖惩意见。海宁市安委办采取日常抽查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的方式确认考核结果,评定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奖励,有效调动了安全生产网格责任人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工作责任感。

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7年多来,安全监管实现了精细化,基本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监管体系,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也得到了加强,达到了“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安全生产工作要求。连续七年来,全市安全隐患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很多事故隐患被消除在萌芽状态,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实现了“零增长”。

海宁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实践来看,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差距,工作开展不够平衡;二是安全网格责任人都为兼职,业务能力普遍较弱;三是信息掌握不够全面,检查监管难以到位;四是硬件、软件保障不足,基层基础较为薄弱。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了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行和成效的进一步提升。结合海宁实际,现就深入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提升网格化管理质量提出如下对策。

三、提升网格化管理质量,加强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建设的措施

(一)科学设置网格,落实监管责任

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是否能够真正有效推行,核心内容是落实责任。各镇(街道)、经济平台根据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变化,进一步科学设置,并合理调整原有的网格,重新划分网格。在厘清网格数量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网格化管理制度、管理档案等;安全网格责任人、联系领导严格按照《海宁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实施办法》要求,配足配强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人,每个网格必须落实2名以上人员为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人,安全生产网格管理责任人对辖区内生产企业的检查每两个月不少于1次(功能性网格责任人对网格内每个单元的检查每月不少于1次),对其他生产经营单位检查每季不少于1次。

(二)加强宣教培训,提升业务素质

通过制订个性化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需求,举办以安全检查业务培训为主的辖区内安全生产网格责任人的培训班,结合年度工作重点和要求修订安全生产网格检查内容,学习安全检查的相关知识,加强业务训练,不断提高综合能力,确保基层安全监管工作有人管、管到位。全市各镇(街道)、开发区每季召开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交流会,取长补短,并将交流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对下一季度的工作进行布置和落实。

(三)强化监督措施,注重管理质量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有人管、有平台、有能力”。在责任区明确、责任人到位、责任制健全的情况下,增加投入,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改变硬、软件条件不足的状况,尤其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创建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平台,创造更加高效而便捷的管理条件。将网格化管理工作和社会化服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系统应用相结合,实现联动,做到资源交流整合和共享。聘请安全生产专家对各网格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检查,通过定期开展检查,及时发现和分类处理各类隐患、加强信息化管理等;各镇(街道)、开发区建立严格、规范的检查考核机制,经常性地加强对安全生产网格的巡查、督促和考核,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形成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齐抓共管的氛围,从而促进安全生产网格化责任的进一步落实。

(四)完善考核办法,构建长效机制

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是一项任务重、责任大、工作细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奖优罚劣的激励评价机制尤为重要。要对《海宁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考核办法》做进一步的修订完善,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责任人给予奖励,对不能完成工作或敷衍应付的责任人,要按照相关规定予以责任追究。在年底开展网格化安全督查的基础上,根据不断变化的安全生产现状,完善考核办法,使之能真正激励各有关责任人做好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同时通过层层考核对网格化管理工作有分析、有举措,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对督查出来的问题进行目标任务再落实,以督查考核促进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加强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猜你喜欢
海宁市责任人网格化
遵守安全生产法 当好第一责任人——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
遵守安全生产法 当好第一责任人
浙江海宁市(古盐官县)的盐业史料及相关遗存
海宁市老年人劳动参与、社会支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排堵保畅良策:共享汽车+网格化智能立体停车库
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 履行“健康第一责任人”职责
梧州市:环境监管“网格化”助力环境治理“长效化”
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乌兰浩特市和平街为例
“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海宁市
建房审批一站式服务 治违控违网格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