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玄府腠理论治慢性皮肤病

2018-02-09 03:50都佳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腠理玄府气液

都佳蕴 都 群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医疗专业实验班,北京 100029;2 大连市中医医院皮肤科,辽宁 大连 116013)

慢性皮肤病是指那些病因不明确、发病机制不清楚、病程长、易反复、西医疗效差的一类皮肤病,如结节性痒疹、湿疹、银屑病、扁平苔藓、神经性皮炎、掌跖角化病、瘢痕疙瘩等。对此,中医药治疗独具特色,灵活多变,一般多从阴阳、气血、脏腑、经络论治。玄府、腠理概念是从位于皮肤的汗孔演绎而来,然而玄府腠理理论在皮肤科的应用尚不多见,有待深一步探究。现对此类疾病从玄府腠理论治进行浅析,拟为丰富中医病机治则理论做出有益的尝试。

1 玄府、腠理学说的溯源

“玄府”一词,始见于《内经》,中医本指卫气汗液泄越的孔道,即汗孔。如《素问·水热穴论》云:“所谓玄府者,汗空也”;《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汗濡玄府”一说。玄府又有“气门”“鬼门”等名,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素问·汤液醪醴论篇》:“平治于权衡,……开鬼门,洁净府”,但《内经》中缺乏对其准确深入的论述。

至金元时期,河间派创始人刘完素在《内经》认识的基础上,借助汗孔具有的通行气液的功能,将玄府的意义不断延伸,他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谓:“然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一名鬼神门者,谓幽冥之门也,一名玄府者,谓玄微府也。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乃气之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从而提出了全新的玄府气液理论。他在明确了玄府功能同时,也提出玄府病理变化,描述玄府闭密的临床表现及临证指导用药[1]。

“腠理”一词,在《内经》中多有论及,其内容涉及生理、病理、治则等多方面。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灵枢·决气》中谓:“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又曰“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等,但都未对腠理概念进行阐述。

至东汉,张仲景首次侧重于生理功能对腠理进行了诠释。《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谓:“腠者,三焦通会元真之处。理者,是皮肤脏腑之纹理也”,之后王冰在注《素问·举痛论》曰:“腠理,谓津液渗泄之所”,即汗孔。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曰:“汗之空名玄府者,谓腠理也”。清代后对腠理的解释基本沿袭了仲景之说,如《医宗金鉴》对其进行了更深入的解释:“腠者,一身气隙,血气往来之处,三焦通会真元之道路也;理者,皮肤、脏腑内外井然不乱之条理也”。清·周学海《读医随笔·升降出入论》说:“人身肌肉筋骨,各有横直腠理,为气所出入升降之道”。

有关玄府、腠理的理论阐述都为后世医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 玄府、腠理的特性及功用

刘完素玄府学说的创新后,玄府已从分布于皮毛的狭义汗孔外延到遍布机体各处脏腑、组织、器官的广义玄府概念,玄府遍布全身,是连接人体上下内外的微小通道,玄府畅通滑利、营卫流通、气机升降、血液灌注、津液输布,神机运转才能正常。它的生理特性主要有:普遍性,微观性,开阖性,通利性。

《中医大辞典》定义为:泛指皮肤、肌肉、脏腑的纹理及皮肤、肌肉间隙交接处的结缔组织,分为皮腠、肌腠、粗理、小理、膲理等。《简明中医辞典》解释为:腠理是渗泄体液、流通气血的门户,有抗御外邪内侵的功能。可见腠理是贯穿表里内外、五脏六腑的组织结构,是气血流通灌注之处,是三焦通导水道、气化功能活动完成的地方。

玄府和腠理的定义解释虽有不同,但可以说对它们的特性及功用的理解是相同的。即都具有“孔窍”和“门径”的特性,是人体气化的场所,对气机的运行、气液的流通、血气的渗灌和神机转运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保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2]。

2.1 玄府、腠理功用与皮肤生理的关系 《灵枢·本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灵枢·五癃津液别》:“天暑衣厚则腠理开,天寒则腠理闭”。《素问·调经论》:“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说明了玄府腠理功能主要靠卫气来主导,贵在开阖有制,通畅调达,进而保证气机的运行、气液的流通、血气的渗灌和神机转运,维护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现代医学认为皮肤的主要功能有:屏障,吸收,感觉,分泌和排泄,体温调节,代谢,免疫等七大功能[3]。对照玄府、腠理功用与皮肤的生理功能显示出高度的吻合。从而提示玄府腠理功用的异常会导致皮肤生理病理的改变,最终引起皮肤疾病的发生。

2.2 玄府腠理瘀闭是慢性皮肤病核心病机 刘完素提出“凡目无所见,耳无所闻,鼻不闻臭,舌不知味,筋痪骨痹,齿腐,毛发堕落。皮肤不仁,肠不能渗泄者,悉由热气怫郁,玄府闭密而致,气液、血脉、荣卫、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玄府腠理作为人体无处不有的一种基本结构,不论外邪的侵袭,七情的失调,饮食劳倦所伤,气血津液失养,均可影响其畅通而造成闭密,进而导致气血津液精神升降出入障碍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认为玄府腠理闭密为百病之根。

慢性皮肤病皮损表现多为干燥、少汗、粗糙、角化、肥厚、脱屑、苔藓样变。系由气机的运行、气液的流通、血气的渗灌出现不畅所致,故认为玄府腠理瘀闭是其核心病机,引起玄府腠理瘀闭的原因,不外虚实两途。实者多为外邪侵袭或痰湿热阻,而令玄府腠理闭塞;虚者多因气血津精亏损,导致玄府腠理衰竭自闭。其基本病理改变,可概括为气失宣通、津液不布、血瘀毒蕴等几个方面,在病机演变过程中呈现虚实夹杂,互为影响的特点。

此类皮肤病西医组织病理学改变是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棘层增厚,真皮上部轻度炎细胞浸润,微小血管扩张等。从另一角度也佐证慢性皮肤病玄府腠理瘀闭的病机特点。

3 玄府腠理瘀闭的治则和指导用药

玄府腠理瘀闭的治疗,刘完素主张“以辛散结”“令郁结开通,气液宣行”,这与《素问·脏气法时论》等篇中“辛开腠理,至津液,通气也”治则一脉相承。

玄府腠理瘀闭是慢性皮肤病核心病机,治则当以通玄府、开腠理为纲。使瘀闭的玄府腠理开通,阻滞的气血津液精神通畅,各种病理产物得以清除,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得以恢复,则疾病可随之而解。

开通玄府腠理的药物历来缺乏明确记载,通过对历代文献的研究,科室用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实践体会认为直接开通玄府腠理的药物主要有芳香开窍药:冰片、石菖蒲等;辛散升达药:防风、牛蒡子、升麻等;虫类通络药:僵蚕、地龙、蜈蚣、乌蛇等。间接开通玄府腠理的药物通过宣通气血津液的运行而间接起作用。常用者主要有疏肝理气药:柴胡、香附、青皮等;活血化瘀药:丹参、赤芍、莪术等;清热泻火药:如栀子、苦参等;利水渗湿药:如茯苓、泽泻、薏苡仁等;化痰除湿药:如清半夏、贝母等;补虚药:当归、黄芪、何首乌、麦冬等;藤络类药:鸡血藤、丝瓜络等。上述两大类药物临床上应配合使用,以增强开通作用。

4 玄府腠理理论对临床遣药组方的指导

从玄府腠理论治慢性皮肤病,治以通玄府、开腠理,为临床遣药组方提供了指导原则。《素问·脏气法时论》 《素问·至真要大论》2个章节皆曰:“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刘完素主张“以辛散结”“令郁结开通,气液宣行”,及叶天士《临床指南医案》:“辄仗蠕动之物,以松透病根”,都为通玄府、开腠理治则的具体运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现以中医院治疗慢性皮肤病的品牌自制药-乌蛇解毒丸的方解为参照,来说明上述“方从法出,法随证立”原则对遣药组方的指导作用。方中乌蛇味甘性平,功能搜风通玄,攻毒镇静,能外达皮肤玄府,内通经络腠理,风毒壅于血分病,非此不除;蜈蚣性味温辛,功能解毒开瘀,通玄散结,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可开之;僵蚕味辛咸性平,功能解毒消坚,活血通玄;蛇蜕味咸甘性平,功能驱风解毒,通达腠理,四药合用,行通玄开腠,解毒散结,攻坚破积,镇静止痒之功共为君药;苦参除湿清热,解毒化浊;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玄,助君药以制风湿、热毒;丹参、莪术活血散结助君药以活血通玄,攻逐瘀血,四药均为臣药;当归、生地黄、麦冬、首乌养血生津,清热润燥;黄芪、甘草补脾胃之元气,是气旺以促血行,并助诸药之力,六药同为佐药,补虚通玄。甘草又能调和诸药,兼为使药。两大类通玄药合用,攻补兼施,直中病机,证治相合,故而疗效显著。

综上,从玄府腠理论治慢性皮肤病,探讨玄府腠理理论,提示其科学内涵,期望成为中医治疗疑难病的切入点,从而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全新的理论依据。

[1]常富业.玄府与津液代谢[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10):2077-2078.

[2]罗在琼.“玄府”藏象理论的微观结构[J].中医杂志,2011,52(16):1354-1356.

[3]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腠理玄府气液
腠理部位当属半表及腠理病的治疗探析
从“讳疾忌医”说“腠理”
运载火箭气液组合连接器动态自动对接技术
从“讳疾忌医”说“腠理”
微重力下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内气液界面仿真分析
刘完素玄府学说初探※
基于玄府理论对视神经萎缩的认识
开通玄府法在缺血性脑白质病治疗中的应用
气液分离罐液位计接管泄漏分析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