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美学对高职人才行为规范培养的研究

2018-02-09 14:58林丽芳黄翠萍陈步青谢心旎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茶事茶道茶文化

林丽芳,黄翠萍,陈步青,谢心旎



茶道美学对高职人才行为规范培养的研究

林丽芳,黄翠萍,陈步青,谢心旎

(漳州科技职业学院,福建 漳浦 363200)

利用茶道美学文化中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感悟传统文化、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学习礼仪、沟通人事等。通过利用第二课堂的茶事活动中包含的艺术、社交、礼仪、修行等来观察高职人才行为规范素养变化。基于挖掘茶道美学中的优质资源对高职人才行为规范培养的个案研究,发现茶道美学对高职人才行为规范素养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茶道美学;高职人才;行为规范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高职院校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应用型人才,在我国的高校教育组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培养社会建设和接班人的重要补充部分。高职院校主要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适应当今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忽略学生人格的塑造及综合素养的培养,这对高职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比较不利。[1]挖掘优质资源,重视行为规范教育,茶道美学对高职人才的培养具有推动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学生行为规范特点

多数高职学生的文化成绩较差,综合素质较低,缺乏信仰追求,缺失人生目标和对自我、对社会的责任感,缺失爱国情怀,缺失民族精神,导致较差行为素养愈演愈烈,经调查分析总结,有如下特点:

(一)个人主义,自私自利。中国社会处于现实利益与文化教育相冲突的时段,多数家庭监护人的素质较低,精神文明思维较薄弱,以物质为目的,忽略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教育的长远影响,忽略了教育对社会的影响,他们以“宠爱”和“放任”为主,且多数学生属独生子女,部分属于单亲家庭,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荣誉感弱,缺乏包容分享的思维理念。

(二)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冲突。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在眼前的理想无法实现的时候,他们容易放弃自己,选择逃避问题,抗压能力差,沉迷网络,甚至抱怨生活,抱怨社会。

(三)个人理想与实际付出不符合。他们夸夸其谈,等待奇迹,得意不劳而获。对个人品格休养的无知,缺失美的需求和教育。因此,提高我国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民族精神已迫在眉睫。

二、高职人才行为规范教育的变换思维

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和速度已高速扩大,但其内涵建设短板不断显现,特别是学生的思想行为素质教育日益被动与乏力,这严重影响了青年大学生的培育质量,将阻碍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至今,我国高校学生的行为、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多为主题班会、思想政治课,还有学生发生心理或行为上的突发事件后的引导教育等等。现有的教育方式较传统且单一乏味,青年大学生具有最活跃的思维模式,他们的思想千奇百怪,单一的教育方式,无法取得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

变换教育思维,创新教育方式,明确教育目标,丰富教育方法,势在必行。学生的思想行为规范教育应是一种富有生命灵性和活力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变换机械性的加塞传授教育,提高注重学生的感悟、感受、体验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从而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对自我修养的关注,提高自我的综合素养。

而茶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中具有渗透滋润的应用价值。珍惜茶文化的教育资源,珍惜中国茶道美学蕴含的丰厚优质文化,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第二课堂自我学习实践活动的时间,将茶道美学融合到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中,化被动教育为主动学习,化被动学习为自主求知。

三、茶道美学的优质教育资源的研究及我校茶道美学教育的优势

(一)茶道美学是我国传统茶文化与传统美学交融孕育的美学形式。

茶成为文化应追溯到汉代,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如司马相如著名写作《凡将篇》,从药用的角度谈茶,还有杨雄的《方言》,从文学的角度谈茶。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一些具有较高素养和较高眼界的政治家便总结出“以茶养廉”,以抵抗当时的奢侈腐败之风。唐朝,茶圣陆羽自诩研究所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所著作的《茶经》,是一个划文学划时代的历史标志。《茶经》中写的不单是茶,而是把艺术思想;政治家、艺术家诗人的气质;诸家精华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优秀传统茶文化的文物基础,它以宇宙自然茶学归纳属于他的茶道精神“精行俭德”,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儒家的和谐理想[2],让后人从中滋润于陶冶情操的审美情趣,同时能够在充满理性的哲学境界中遨游。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气节,磨炼自己的意志。将茶道美学中的积极因素转化成优质的教育资源。如它的辩证思想包罗万象,俯拾皆是。

何为茶道?茶文化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享受,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中国茶道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休养以实现和谐之道。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让学生约束行为、陶冶情操、达到精神享受和人格的休养锻炼。

(二)茶道美学在高职人才教育中的价值。

茶道集“茶艺”“茶徳”“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导引”于一心。主要以茶俗、茶艺、茶礼等行为表现形式,并有约定成俗的特定,它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时代性,将茶道行为渗透到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引导和行为素养的培养中,能够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丰富的独特的美学艺术信息和艺术体验,如茶艺行为,它包含行为场景布置、茶桌、茶具、舞蹈艺术、音乐艺术等多元素的艺术形式,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对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学习和掌握,而且可以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提心饱满的艺术价值。

茶道精神可以推动高职人才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对传统茶文化茶道的研究,仍未有统一规范的范文,那么它的实际可行性内涵有哪些?世界各国各地区对茶道的研究皆有不同的见解。日本茶道归纳为“和、静、清、寂”;韩国研究者归结为“清、静、和、乐”;新加坡为“和、爱、谦、静”;台湾中华茶道协会曾通过茶会讨论得出茶道精神为“清、敬、怡、真”;[3]我国大陆茶学研究者对茶道的研究也具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茶学家、茶学教育家、茶叶栽培专家、我国茶树栽培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庄晚芳教授提出的茶徳为“廉、美、和、敬”,庄教授的注解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性俭,为饮最宜精行俭徳之人。”茶道精神蕴含着茶所具备的优质精神品质及社会思想道德。在简单而又神秘的茶事活动中,通过场所选择、道具准备、场所布置、泡茶、饮茶、分享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礼仪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为道德修养的教育。

我国的高考,局限于应试教育情况下,影响人的理想思维发展的因素离不开非物质文化的教育,特别是在科技时代,针对高职人才行为素养培养,茶道美学教育可以激发人的积极能量和优异品质。根据中国的文化传统,家家皆有茶具,客人接待更少不了泡茶,因此学生不仅仅在学校可以感受茶文化,茶道精神的滋润,在家里、在社会上任何地方都可以感受茶文化的氛围,因此,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影响对学生的理想信念的影响皆有深刻的研究价值。发掘茶道美学优质资源,与高职人才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积极的影响价值。

(三)漳州科技学院对茶道美学教育的优势

漳州科技职业学院自2007年创办至今,学校借助“茶”媒介营造了“品茶、赏茶、论茶、学茶”的学院独特美学文化氛围。依托“茶文化”“茶叶生产加工”“茶艺”“茶树栽培”等茶学专业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茶事活动。学校先后成立了“奉茶协会”“思齐茶艺社”开展了“无我茶会”“思齐茶会”、以及“课前一杯茶”等极具茶文化特色的茶事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展示了应有的舞台风采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观察我校参与茶事活动后学生的思维理念,发现茶道美学中的优质资源能够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和人文修养。当学生的人格修养和人文修养提升后,他们的学习目标更明确,他们不再思想散慢、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理想追求。

四、茶道对高职人才行为规范教育中实践路径研究

(一)茶道美学可实现的教育价值

茶道具备茶文化具备的精神品质,在能够丰富的学生文化素质及知识体系的同时,可以改变高职学生人才整体质量,从而提高中国青年学生思想品质层次,提高社会积极影响的价值。茶道精神的学习教育,是非功利性的行为品德教育,它的价值是深远的,可持续发展的。

(二)创新茶道美学在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方式

对于学生行为品德的教育,常规的课堂讲述难于实现实际性的效果。过多的课堂班会讲述甚至让学生倍感乏味。积极采用第二课堂形式多样的学习参与方式,引导学生自主体会和自主习得。充分使用学校的“奉茶志愿者协会”“思齐茶艺社”等组织的课外活动,开展“无我茶会”“思齐茶会”、以及“课前一杯茶”等极具茶文化特色的茶事活动,做好积极的宣传和影响。

(三)第二课堂茶道美学的教育研究

挖掘茶道美学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将其使用到学生的第二课堂中,以课外茶事活动的形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人格的修护和提升。

本研究通过以茶学专业的学生20人、其他专业的学生25人,共45人为研究对象,以社团活动为主体,茶学专业老师为细节、审美的指导老师,活动主要包括社团组织的茶会和学生自发组织的曲水流觞活动、志愿参加茶博物院的茶事活动等等,平均一个月至少有两次的茶事活动,包括主泡副泡和工作人员,一般是按照学号分组,也有部分自由组合,每组约3-5人。学生在茶事活动中交流,有茶事前的语言交流,有茶事活动场景设计布置的交流,有活动过程中的眼神交流,有过程中行为举动的自我调整,有品茶学茶的专业交流,他们从茫然到专注的观察,从素手无策到自我需求的布置,从粗鲁庸俗的语言到专业术语的表述,45位学生,从无知到审美,从我行我素到文明礼貌,他们发生了质的变化。本次研究以5个月为一期。

研究发现第二课堂的茶事活动组织,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教育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让茶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贴近自然学习的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追求,学生的兴趣被极大的激发,在活动过程中通常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从老师的角度来观察,学生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循序渐进的,从一开始的懵懂不通,到逐渐的像模像样的模仿,到最后的主动策划茶事活动,学生从学习状态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习的兴趣也极大提高,学习的能力不断飞升。老师也从吃力填塞知识到主动引导,到略微指点即可。

不仅在学习状态上发生变化,学生因为参加茶事活动,也更注重自身的服饰和打扮是否符合特定场合,从外表上对自身有了不同的认知并且学会通过服饰和打扮来获得别人的尊重。而且在茶事活动中,对于礼仪的注重,也是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加注重礼仪的表达,也使得学生们看起来更加的懂礼貌明事理。

研究选择茶道美学中的优质资源,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形成茶事默契。通过给予学生课外的茶知识辅导、茶文化专业老师的点评、组织课外茶会沙龙、组织茶文化辩论、组织茶美学演讲等课外活动形势,学习茶礼、茶规、茶汤所体现的艺术美感世界变迁审美的意识,潜移默化的渗透学生的思想、精神世界。

(四)茶道精神蕴含的美学教育意义

陆羽在《茶经》中提到“为饮,最宜精行俭徳之人。”从而可看出,茶事活动不仅仅要求外表大方清洁舒适,同时要求内心思想清寂明廉,蕴含优质的精神品质价值,且有优质的社会道德思想,茶道精神具有深远且滋润的教育意义。让茶事活动与学生行为相得益彰,体会“茶”之奥妙和真谛,久而久之的艺术参与及欣赏,让人有怡然自乐并推动人的思想、追求、行为、生活等质量的提升,饮茶之人能够做到精益求精、格物致知[4]。通过“茶”寻求至美、至善、至真的境界。这种精神财富的教育影响的不只是人的现有岁月,深邃的哲学理念将改变和推动人一生的思想追求,逐步影响社会的精神层次、道德层次。茶道精神在高职院校的推广和弘扬,承载着改变社会一部分青年学生的正确教育,能够让学生对自身有更深的认知,对自身的反思和修正,达到主动自我完善,这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才的成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五)茶道美学对高职人才行为规范教育仍需突破的困境

茶道美学是历史悠久,蕴含丰厚的文化资源。但目前,真正领会茶道精神的教师少之甚少,难于进行系统化的茶道文化授课,它的德育功能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建设难于发挥其实质性的长远意义。茶文化的德育功能诠释不够充分,难以更加深入的让学生系统化受到茶道精神的滋润。

课外茶事活动形式的变化。所有的茶事活动过程皆包含泡茶饮茶的环节,个别学生认为最终的目标好像都是泡茶饮茶,而高职学生多数心浮气躁,因此如何引导学生静心品味过程、分享过程,这仍是往后研究的重点。

减少现有的传统的茶事授课方式,培养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茶道文化内涵,[5]在传统的茶事活动过程中融入新时代的新元素,让那个学生感受与现实接轨、与新时代的社会活动接轨。

五、总结

茶道美学教育对于高职人才培养占据非常重要的阶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教育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优质的教育资源之一,而茶道美学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次的研究发现,再一次深刻体会到了中华传统茶文化博大精深,茶道美学中的优质精髓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滋润着高职院校学生的行为规范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理想信念追求,培养健全的人格,对社会有积极的教育责任,致使中华茶道文化的渊源流传,我们将总结本次茶道美学教育研究问题,不断地进行反思和归纳,保存弘扬优质资源,让其在教育界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高职人才人格培养的完善,培养健康健全人格的优秀人才。

[1] 夏晓云.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25-27.

[2] 朱海燕. 中国茶美学研究——唐宋茶美学思想与当代茶美学建设[D].湖南农业大学,2008: 30-33.

[3] 邢雯芝. 茶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与实现[J].福建茶叶,2015,(5): 58-60.

[4] 龚永新. 茶文化与茶道艺术(第二版)[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5] 张加明. 中华茶文化与大学生人文修养[J].农业考古,2011(5): 69-72, 102.

(责任编辑:黄文丽)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high vocational talents' behavior norms by the aesthetics of tea ceremony

LIN Li-fang, HUANG Cui-ping, CHEN Bu-qing, XIE Xin-ni

(Zh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angpu, Fujian, 363200, China)

By making use of the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tea culture aesthetic culture, I feel traditional culture, self-cultivation, cultivation of sentiment, study etiquette, communication of personnel, etc. By using the art, social, etiquette, practice, etc. Included in the tea activities of the second class. Observe the changes in the behavioral standards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excavating the high-quality resources in the aesthetics of tea ceremon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ltivation of behavioral norms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and finds that the aesthetics of tea ceremon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he aesthetics of tea ceremony;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code of conduct

2018-07-22

漳州科技职业学院教育科研项目(JY201709)。

林丽芳(1983— ),女,福建漳州人,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

1673-1417(2018)03-0017-05

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8.03.0004

G712

A

猜你喜欢
茶事茶道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寻迹万里茶道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武夷山茶事摩崖题刻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茶道人生
崂山茶事
英语语言中的茶事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