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仲景文化 实施以文育人工程
——河南中医药大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8-02-11 06:41朱建光李汉伟刘保庆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仲景中医药育人

朱建光 李汉伟 刘保庆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立身之本,而以文育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方式。多年来,河南中医药大学秉承“厚德博学,承古拓新”的校训精神,认真落实“立德铸魂,培养德术兼备的人才”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文化育人载体的作用,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尤其是仲景文化)蕴含的育人价值,推进以文育人工程,搭建以文育人平台,创新以文育人载体,业已形成突显本土性、体现时代性、富有创新性的中医药文化育人体系。

1 理论依据

大学是通过文化培养人才的;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1]。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3],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新的遵循。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高等院校理应担起传承、创新的历史重任,把中医药这一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尤其是在育人过程中,要深入研究中医药文化的优秀内涵,充分汲取中医药文化的丰富营养,把中医药文化中的“仁、和、精、诚”精神贯穿于教书育人中,这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文化自信、深厚的人文情怀、坚实的专业基础,都具有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2 依托背景

中医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构建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精神的前提和基础。中医文化的精髓体现在其科学精神、道德精神和文化精神,他们体现了中医文化精神的价值核心价值延伸和价值源泉。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生命与健康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它不仅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基因,而且强化了和谐观念对生命及健康的价值[4]。

河南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医圣张仲景的故里。张仲景一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出了不朽名著《伤寒杂病论》。该书开辨证论治之先河,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享有“经方之祖”和“万世医宗”之誉,对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哺育了世代名医,其被后人尊奉为“医圣”。他所创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成为中医学的精髓及“活的灵魂”。1993年国际权威医史研究机构——英国伦敦维尔康医史研究所,把张仲景列入二十九位世界医史伟人名单。

3 路径方法

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仲景文化建设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2017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打造以仲景品牌为核心的文化高地,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在育人中的作用”。通过顶层设计,立足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紧紧依托河南区域丰富的文化,注重弘扬仲景文化,将仲景的医德情操与学术思想贯穿于教、医、研各项工作,业已形成了“突出仲景,注重传承”的专业教育特色和中医药特色文化,造就了大批具备扎实中医药功底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在全国业内形成了一定影响力,也为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3.1 仲景广场引立志 杜威曾言,学校是“一种典型的环境,设置这样的环境以影响成员的智力和道德的倾向”[5]。学校大门的突出位置矗立着医圣张仲景雕像;雕像后的浮雕墙展示的是张仲景立志学医、刻苦习医、坐堂行医、著书立说等一系列事迹内容;浮雕墙背面的碑刻是书法作品——《伤寒杂病论序》,时刻提醒着广大学子要以医圣为榜样,志存高远,发奋勤勉。

3.2 仲景展馆触灵魂 仲景展馆以展现“仲景学术思想”诞生、流传、发展等为内容的专门展馆,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座。学生生活园区既是学生学习、生活、休息、娱乐的主要活动场所,又是反映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窗口,更是一块重要的育人阵地。园区文化建设既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关键环节,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6]。“仲景馆”已成为医学生专业思想和灵魂的家园。

3.3 仲景影视树榜样 中医文化作为中医药院校独特的文化和教育资源,如果将其较好地开发与应用,不仅有利于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实现人性化、柔性化的管理,形成鲜明的园区管理特色,中医文化特色也将成为学生生活园区文化的源头活水[7]。早在1990年前后,学校赵清理教授作为学术顾问组主任,参与了《<伤寒论>教学片》及电影《张仲景》的编拍。

3.4 仲景学术促思考 狭义上的高校以文化人工作的主体应该直接界定到整个高校教师队伍身上,“教师首先要对文化进行研究,从而选择教育资料,给学生导向;在教学过程中要激活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通过内化,实现文化的转化”[8]。

学校教师已编撰完成了600万字、5卷12册的《张仲景学术研究大成》,辑录了自1914—2013年100年间公开期刊发表的1379篇论文,建立了目前国内最为完整的仲景学术研究论文目录数据库。此数据库在学生学习、教师授课过程中起到巨大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激活了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实现文化的转化。

3.5 仲景奖项激活力 文化是新时代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其育人功能表现在导向与辐射、教育与优化、陶冶与塑造、凝聚与激励、约束与规范、调试与慰藉等功能[9]。学校设立了仲景科技奖,该奖项用于奖励师生在仲景学术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科研管理、实验平台及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与创业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和集体。通过该奖项的设立,起到了激发活力、引领创新等功能。

3.6 仲景节日提素养 “化人之‘文’,并不是广泛意义上的文化概念,而是对人的价值观念形成具有积极引导、良性促进的优秀文化,是一种‘化人’的‘武器’”[10]。学校每年举办一次“仲景文化艺术节”。通过举办学术报告、“读经典拜医圣”、“仲景学术研究生论坛”、“讲好中医故事”等主题活动,提升广大师生的仲景学术和中医药文化素养。

3.7 仲景传承助成才 “中医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崇高的人格精神,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和中医文化的内容,其中所蕴含着大医精诚、“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力、贵和尚中等方面的深邃文化精神思想”[11]。学校充分利用仲景学术资源,采取点面结合方式,结合学生个人志趣,2009年在中医学专业中开办了“仲景学术传承班”,以“四重一突出”(即重中国传统文化、重中医经典、重中医思维、重临床实践,突出仲景学术思想)为思路重构课程体系:一是重中国传统文化,引入通识教育理念,打牢传统文化根基;二是重视中医经典,尤重仲景学说的学习背诵;三是强化中医思维及基本功训练,突出临床实践,全方位落实“一主体三环节五保障一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四是重师承,实行“导师制”——拜名师,提高起点;拜群师,博采众长。

4 实施效果

学校将以文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充分发挥文化在育人中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河南日报》以“坚持特色立校,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11月28日) 为题、《中国教育报》以“探索特色中医传承教育模式”(2013年10月15日)为题,《中国中医药报》以“植根特色资源的人才培养之路”(2014年10月22日) 为题,先后对我校探索以文育人的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昨天,放眼未来,学校的文化育人工作正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坚持全员行动、干部带头,从教师做起,从新生抓起,继续深入挖掘中医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医药文化在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中,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1]袁贵仁.加强大学文化研究推进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4-5.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1(2).

[3]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4]王小丁,张宗明.中医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J].大学教育,2012,1(12):104-105,108.

[5]美·约翰·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M].邹恩润,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33.

[6]陈祯如.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机制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2(4):252.

[7]陈川.用中医文化构建校园文化精神[J].中医教育,2005,24(2):17-20.

[8]刘献君.论文化育人[J].高等教育研究,2013(2):1-8.

[9]杨忠,周军军.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探析[J].教育研究,2010(4):364-366.

[10]骆郁廷,陈娜.论“化人”之“文[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1):120-125.

[11]罗月琴.中医文化是中医院校校园文化的精髓[J].中医药文化,2007(1):38-40.

猜你喜欢
仲景中医药育人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仲景五脏温法探析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