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乡村:二者的对立与互渗

2018-02-15 17:15于爽
西部皮革 2018年15期
关键词:雷蒙威廉斯弱势

于爽

我印象中的乡村与城市,几乎是呈两极化的状态存在着,同时,它也反映了当下的社会状况存在着二重性。那就是既有落后的一面,又有美好的一面。今天的乡村代表着一种落后,城市则代表着一种文明,而今大部分人愿意生活在城市。鲁迅认为城市与乡村是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所以不能单纯的把乡村和城市看作落后与先进的象征。英国文化批评家雷蒙·威廉斯在其《乡村与城市》一书中描绘了英国乡村与城市的景象,他的描绘或许对我们的当下是一种暗喻。

雷蒙·威廉斯在《乡村与城市》一书中对乡村与城市的各种观点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主要辩驳了部分学者所坚持的“消逝的农村经济”、“快乐的英格兰”、“黄金时代”等缅怀旧日农村的错误观念,并且威廉斯指出以上的观点只是作者的想象,无论是从作家的作品,还是历史事实,都呈现出了昔日的英国乡村并不是我们理解的田园,而是充满了苦难,然而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既不是充满欢乐的故园,但它也不等同于落后和愚昧。与此同时,城市虽然日益发达,但它也不完全象征着进步,因为在新的生产方式确立后同样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在城市兴盛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因此,雷蒙·威廉斯认为,城市无法拯救乡村,乡村也拯救不了城市。

我们把“乡村”与“城市”放在中国历史语境下观看,中国近代“城市”的兴起是与“乡村”分不开的,五四以来城乡关系形成了二元对立。近现代兴起的许多新兴城市,例如:上海,殖民者借此倾销商品并且要运出原材料,因而这些近现代城市形成了一个特点:被压迫、被抽血;而这些城市又从乡村中抽血压榨,城市与乡村又变成了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长此以往变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新中国成立后对城市进行了改造,励志把消费型城市改造成生产型城市。上海这类城市最初形成之时并无反哺能力,富人与中国底层民众的消费断裂,并且通过榨取农民的剩余价值来实现工业化,而今天许多城市发展与当初的构想却是背道而驰,如此就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城乡关系。

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学出现了描写乡村的题材,这些乡土小说作家笔下的乡村景象都是荒凉破败的,民俗是粗鲁野蛮的,农民是愚昧无知的,他们对于乡村都秉持着批判的态度。而作家沈从文却独到的发现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矛盾冲突,沈从文对城市文明做出了有力的批判,他认为城市文明的发展是对乡村的一种入侵,而乡村生活是质朴的,乡村人民是充满其原始野性的,这就表现出了一种生命活力,而这种旺盛的生命活力并不需要城市的物质和消费来进行入侵,这是对乡村的一种破坏,沈从文认为乡村人民淳朴、善良,城市人表现得很文明,但内心却是虚伪的,所以乡村并不需要这种表面的“发展”。沈从文的乡土小说着力于描写乡村的美,他颂扬湘西人身上的野蛮性,他描写了湘西世界蛮荒的自然状态和原始初民的神性、强力、元气以及旺盛的情欲,让读者领略到湘西世界的奇幻和浪漫,原始初民的自在与强健。他的地方意识开始觉醒并得到强化。他要展现这种奇异世界,并在其中阐释他理想中的人生境界,为民族灵魂的再造提供他独特的方案。他的笔下不断出现水手,写他们身上的原始的生命强力,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他笔下的乡村是一首田园牧歌。沈从文笔下的乡村是现代性叙事的产物,他的写作有着一定的政治性,正是认识到了现实的不美好,沈从文才写出了这样的乡村,沈从文是站在城市空间里回想乡村,他认为现代乡村有一定的可取性,他比其他作家多了城市与乡村的比较。

一座好的城市应该是怎样的?我首先想到的是这一组词:“民主”、“平等”、“共同生活”......王晓明在《弱势者的空间》一文中说到:“城市的公共空间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弱势者的空间”,这个空间的大小与好坏,可能是衡量城市生活的一个关键的标准。”在传统的城市空间中,城市中的“弱势者”往往象征着这个城市的阴暗面和诸多的不文明,他们往往被歧视,生存于城市中的小角落,他们向我们展现出了“弱势者”的生存结构和生存空间,随着近年来的城市化进程,这些“弱势者”的生存空间却变得更加狭小了。

事实上,在乡村与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存在并且不断产生着各种问题,人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却是矛盾又复杂的,一方面,人们向往着大都市生活的繁华,物质社会的急速发展使很多人们丧失了初心,另一方面人们又羡慕乡村生活的安逸,但又抗拒不了大都市的物质吸引。城市生活看上去很繁华,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无力感;乡村生活看上去很美好,背后却缺少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今天的中国社会急速发展,与此同时产生了非常多的问题,对于新兴事物的态度,到底是抵制还是迎合,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

猜你喜欢
雷蒙威廉斯弱势
全球尿素市场弱势运行
动力煤市场或将弱势运行
雷蒙·威廉斯“文化革命”观发微
妈妈的红沙发
电影·《雨人》
来自监狱的陌生电话
信息弱势者程序权益保障的法理阐释
为社区弱势青少年健康成长倾注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