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社会主义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2018-02-20 06:21卫兴华田超伟
学术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公有制生产力资本主义

卫兴华 田超伟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在《共产党宣言》中充分体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由于这两个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虽然历经时代变迁,但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又一次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

一、马克思的成长及其走向科学社会主义和研究经济问题的历程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一个最古老的城市特利尔城。他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律师,于1824年率领家人由犹太教改奉基督教。父亲的渊博知识和优好的品德对少年时代的马克思的思想倾向有一定的影响。从1830年到1835年,马克思在特利尔读中学,他对后任副校长廖尔斯的反民主行为非常不满。因为一位数学老师信仰无神论和唯物论,另一位老师唱革命歌曲,而受到该副校长的指控。马克思在一篇题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作文中写道:“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典范,就曾为人类而牺牲自己。”“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59-460页。这段写作虽带有宗教色彩,但也蕴含着马克思对广大劳苦群众的深厚同情并愿为其献身的精神。

1835—1841年,马克思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更重视对哲学和历史的研究。马克思在大学时期已经摆脱了基督教的影响,他的博士论文是《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1842年,马克思在科伦参加了一个讨论社会问题的团体,每月聚会一次。他对莱茵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研究。1842年1月《莱茵报》在科伦创刊,负责人是热诚的青年黑格尔分子。马克思在波恩定居下来后,给《莱茵报》写文章。1842年10月15日马克思接任该报主编。

莱茵省议会掌握在贵族手中。当议会讨论林木盗窃法时,由于该法损害贫苦劳动者的利益,马克思写文章对其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他要求保存贫民的习惯权利。在传统上对拾捡枯枝烂叶和野果是不受限制的,但竟遭到法律的干涉,称之为“盗窃”。马克思从法律和政治的立场研究了这类问题,认为不能称之为盗窃,国家应该反对富人对穷人的掠夺。马克思研究这类实际物质利益问题,成为他走向研究经济社会问题的转折点。“后来,马克思不止一次对恩格斯说,正是他对林木盗窃法和摩泽尔河地区农民处境的研究,推动他由纯政治转向研究经济关系,并从而走向社会主义。”b《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0页。

莱茵省当局敌视马克思办的莱茵报,决定于1843年3月31日查封该报。马克思事先于3月8日辞去主编职务并发表了声明。对马克思来说,这也是一种解脱。他决定离开德国,移居国外。

马克思研究经济社会问题,除重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外,也关注资本主义列强对落后国家的践踏与侵略。他曾发表多篇论著阐述列强对中国的凌辱与掠夺。如在1853年所发表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将太平天国革命与英国的侵略联系起来,“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由于鸦片贸易,中国输出的白银“几乎使天朝帝国的银源有枯竭的危险”。c《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91页。1857年4月,马克思发表了《英人在华的残暴行为》。该文揭露了英国采取军事行动侵略中国,还以歪曲事实编造谎言为借口,对中国进行残暴行为。在1858年11月发表的《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揭示了俄国对中国的侵略和土地掠夺。马克思还发表其他多篇文章用统计数据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的具体情况和不利处境。马克思把19世纪的中国经济结构称作以“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为核心的”社会经济结构。消费能力和支付能力低,因而 “根本谈不上大宗进口外国货”。“中国的财政和货币流通却由于总额约达700万英镑的鸦片进口而陷于严重的混乱”。d《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25-726页。马克思对旧中国的经济社会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并对列强侵略下的中国给予深厚的同情。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在马克思以前,空想社会主义影响欧洲300多年。马克思在深入参加工人实践的基础上,广泛吸取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在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等一系列著作中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进行了充分论证,这些理论有力地指导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至今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他一方面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它在反对封建主义旧制度中建立了全新的经济制度。它开拓了世界市场,在不到百年的时间中创造的生产力超过了以往生产力的总和。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益激化,这种矛盾表现为频繁的经济危机,促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加深。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及其产生、发展、成熟和走向衰亡,并终将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客观规律,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确立了坚实理论基础。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取代资本主义后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任务和目的,以及它的基本经济特点。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遵循这些基本原理。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a《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页。大力发展经济。发展成果归劳动人民所有。 “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b《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46页。所谓“积累起来的劳动”就是指由劳动创造的财富,包括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马克思还明确指出:在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c《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00页。马克思、恩格斯阐明社会主义区别于以往一切社会制度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为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原始氏族社会实行公有制,没有剥削。但因生产力极端低下,只能是共同贫穷。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都是私有制度,都存在两极分化。尽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的生产力发展得很高,但在财富占有上存在99%与1%的对立。因此,一切私有剥削制度都不可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要快速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快速发展生产力是共同富裕的物质条件,还需要制度条件,制度条件就是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由此可以说明: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私有制社会中,生产力水平再高,也必然是两极分化,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主要任务是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就表明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形式。有人借口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国有经济,否定我国国有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错误的类比。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依然是资本主义经济,因为它依然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相结合的关系,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而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是劳动者作为社会和企业的主人,与公有的生产资料相结合,是归全民所有,为社会主义和全民服务的。

邓小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理论。针对“左”风年代忽视发展生产力,大批“唯生产力论”,忽视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搞阶级斗争为纲,虽然搞社会主义,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上不是很清楚。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以往一般讲,社会主义要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讲解放生产力。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中,会出现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某种原有关系和体制,需要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什么讲社会主义本质,没有讲公有制?这是因为讲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这一概念中就包含了公有制的内容。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快速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而不可忽略的内容。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社会主义的经济特点,除首先强调公有制外,还讲到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实行按劳分配等原则。还强调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原则。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是“由各个资本家离开社会需要而支配的生产力调节的”,这种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导致的私人调节生产力同生产社会化的基本矛盾导致频繁发生经济危机,对生产力造成严重的破坏,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社会生产有计划和按比例的内在统一。同时,马克思认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由于还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存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情况,劳动还仅仅是或主要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应当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还批评了《纲领》离开所有制关系空谈“公平分配”、“平等权利”等错误观点。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所有制决定了按要素所有权分配的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其他条件决定了按劳分配方式。马克思还批评了《纲领》中所述的社会主义“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的观点,指出社会主义的社会分配是有折扣的。那就是在个人收入分配前,要首先有六项扣除,可统称为社会生产基金和社会消费基金。共产党人所追求的最高分配原则是按需分配。共产主义旗帜上飘扬的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动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了实践。在“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经历了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中,既进行了重要探索,也遭受了严重曲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总结过去得失成败的经验教训,通过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那种宣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摒弃“传统社会主义”,用当代马克思主义否定所谓“传统社会主义”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他们所摒弃的“传统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他们要否定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就是马恩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同志也明确地批驳了这种观点,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归根到底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的,是把这些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因此,他要求“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a《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年,第34页。又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b《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第28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理论,最主要的是:明确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脱胎于资本主义,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经历一个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必然要经历一个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是由我国具体条件所规定的特定阶段,既不能照抄经典作家书本上的东西,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东西,只能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了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既克服了超越阶段的“左”的观念和政策,又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右的主张。也就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既不搞单一的公有制,又不搞私有化。

马克思强调社会主义要快速发展生产力,原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革命胜利后的事情。我国是在生产力极端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的,因此快速发展生产力更是紧迫的任务。我国曾经脱离开生产力落后的国情,大刮“共产风”,搞“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结果是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应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社会主义本质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样可以把两种理论认识得更深刻、更系统。

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这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要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理论观点的继承。但同时由于我国生产力还落后又是多层次的,还应允许、鼓励和引导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这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同样写入了我国宪法。要将宪法中所规定的两种经济制度区别开来。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构成部分,但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两种基本经济制度并提,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功事例。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长期以来,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把市场调节和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属性,把计划经济当成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在新中国建立的初期阶段,实行计划经济有其必要性,但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暴露,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先是在计划经济框架中引入市场调节(市场经济),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提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后来,进一步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既可以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相结合,也可以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结合。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理论,我国既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又制定年度发展计划。既坚持了公有制为主体,抵制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思潮,又自觉遵循马克思所揭示的商品经济的一般理论与规律,如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货币流通规律、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等,这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坚持与发展。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事业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并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抛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否定党的领导、否定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对立起来等诸多错误思潮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坚决回击了这些错误观点,再次强调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高度,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本质属性及其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这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定性,也表明了我们党高举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的历史担当。

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具有鲜明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面对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命题,习近平总书记以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观点,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回答。这些思想观点,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

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做出了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植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通过把实践中的成果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理论,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未遇到过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强调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优势的认识;创造性提出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创造性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化贡献了中国方案,等等。这些理论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做出了原创性贡献。

猜你喜欢
公有制生产力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从劳动主义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刍论社会主义公有制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