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惠聚”驻村工作是党中央治疆方略在新疆的伟大实践

2018-02-20 19:04孙秀玲
新疆社会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访惠聚访惠民族团结

孙秀玲 马 丽

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新疆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党中央历来重视新疆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继承党的治疆方略,着眼党与国家发展全局、新疆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研究新时期新疆工作并进行系统部署。党中央治疆方略透彻把握了时代性与地域性两个特性、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中央与地方两者积极性、政府与市场两者关系、统一与分裂的斗争、人与自然共处等重大关系,是集中央与地方、民族与宗教、边疆治理与国家安全等众多领域为一体的战略集合。在此背景之下,“访惠聚”驻村工作应运而生。

一、 “访惠聚”驻村工作承载党中央治疆方略的逻辑机理

(一)实践性是“访惠聚”驻村工作实现党中央治疆方略的现实基础

为了解决新疆出现的各种问题,2014年自治区党委决定,在全疆各级机关抽调 20 万名干部开展3年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以下简称“访惠聚”)活动。2014年,习近平考察新疆时充分肯定新疆“三位一体”*“三位一体”指的是村级组织、驻村工作组、村警务室三者合一。的工作格局,关注“访惠聚”工作组的工作和生活;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深入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这些为“访惠聚”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实践,第一轮全区33 620个“访惠聚”驻村工作组、22.8万名驻村干部深入基层、扎根乡村,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夯实基层组织、转变干部作风、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访惠聚”驻村工作立足实践,扎根基层、深入群众,从自治区到乡镇党委政府机关每个层级直接对接村(社区)、国有农牧场村组,与各族群众“零距离”接触。驻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走近庭院炕头,宣传中央和自治区的举措,倾听群众心声,每个层级都直接掌握新形势下农牧民的思想动态、热点诉求、个体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汇聚民情民意、直接服务群众,为党委政府决策、各项措施落实提供现实参考。在实践中各类惠民项目落地让群众受惠得益,建强基层党组织能凝心聚力。“访惠聚”驻村工作的实践性成为其承载党中央治疆方略的桥梁。

(二)人民性是“访惠聚”驻村工作实现党中央治疆方略的价值指向

“访惠聚”驻村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的思想和价值指向,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起,坚持紧贴群众开展工作。各驻村工作队深入群众,与群众交流交往交融,做实、做深、做细、做透群众工作。驻村干部恪尽职守,把党的工作与群众需求、党的日常工作与群众冷暖安危、党的决策与群众意愿、党的利益与群众利益等有机结合;把个人困难与群众疾苦、个人得失与群众评价、个人荣辱与群众期盼、个人实绩与群众愿景有机结合,在群众中汲取营养与智慧。“访惠聚”驻村工作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如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协助村(社区)健全村(居)务监督小组、理财小组、群团组织等配套监督机构,落实“四议两公开”等基层民主议事决策制度,确保人民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访惠聚”驻村工作通过脱贫致富、扩大就业、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基础设施等实事好事,加强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夯实了党的执政根基。

(三)创新性是“访惠聚”驻村工作实现党中央治疆方略的重要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重要动力,“访惠聚”驻村工作锐意创新,在新疆这样特殊复杂的环境中进行大规模长时期的社会主义实践,没有现实的模板;各地区、县乡村情况不同,没有现实的参照,只能在实践中探索。驻村工作队创新成果丰硕。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创立“1+4+6+15统筹联动推进工作模式”;*即“1个前方工作队(临时村党总支)、4个课题研究小组、6个专项工作小组、15个驻村工作队”的工作模式。巴州实施驻村干部“常回家看看”方式,确保工作不断档、感情不断线;博州推行“三诺两评一考”工作机制,*党支部承诺、党员承诺、村民承诺,评选优秀班子成员、优秀共产党员和评选模范家庭、先进个人,实行综合考核。提高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伊犁州推行“七步议事”群众工作法,*工作组商讨村党支部动议、村支委会讨论研究、村“两委”合议、群众代表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村务监督委员会评议。规范村级事务管理,巩固村党支部的核心地位,等等。在探索中形成了许多有效的措施,推动了各项工作提质增效。“访惠聚”驻村工作明确不断创新的路径,抓好理论武装,以实践为依据,不断把实践探索升华为理论思考,逐渐接近科学规律,形成一批创新党建工作、群众工作、基层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等理论与实践的成果。“访惠聚”驻村工作建立了领导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督查问责机制,规范各组织和成员的行为、约束各种违纪行为,各种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完善。“访惠聚”驻村工作的创新性成为其承载党中央治疆方略的动力。

二、“访惠聚”驻村工作实现党中央治疆方略的实践成效

(一)“访惠聚”驻村工作推动总目标的实现

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是党中央治疆方略的核心要义。2013年底中央政治局常委会、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确定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新疆工作的总目标。这是党依据国际与国内形势、新疆发展与全国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边疆稳则国安,边疆乱则国难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从战略高度筹划新疆工作,始终把新疆工作置于全国发展与国家治理的大局中思考、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推动。只有保持新疆稳定,才能切实稳住西北,才能维护国家总体安全。

当前,新疆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发展势头向好,但“三期叠加”的态势未根本改变,依然面临复杂严峻的挑战,反恐维稳任务繁重艰巨,影响长治久安的深层次问题亟需有效破解。

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各族群众的追求。新疆各族群众对“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有切身的深刻感受。实践证明,稳定是民心所向,没有社会稳定,各族群众就不能安居乐业,人民幸福就是空话。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顺应了新疆各族群众的意愿与期盼,符合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

“访惠聚”驻村工作在内容上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推进:2014年六项任务;*即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基层基础。2015年做好三项重点工作,*三项重点工作指:群众工作、基层组织、去极端化。用三项重点工作统领六项任务;2016年提出“访惠聚”驻村工作只能加强与提升,不能削弱,要深入、深化干出效果;2017年“访惠聚”驻村工作围绕“1+2+5”总体要求进行*“一个目标”,即维护社会稳定;“两项任务”,即建强基层组织、做好群众工作;“五件好事”,即落实惠民政策、拓宽致富门路、推进脱贫攻坚、办好实事好事、壮大党员队伍。等,服从、服务总目标,从各方面发力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夯实。

(二)“访惠聚”驻村工作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民族团结是党中央治疆方略的关键环节。自古以来,新疆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现有2 300多万各族群众在新疆生活,各民族大团结是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基所在。习近平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也是13 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新疆日报评论员:《新疆:坚定不移巩固民族团结》,《新疆日报》2017年3月16日。

民族团结是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的宝贵经验之一。2016年,“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开展了16.7万场次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受教育群众1 549.9万人次,与36.2万户、115.1万群众结对子,双语培训27.3万人次。*“访惠聚”决策参考(综述):《做好群众工作,凝聚民心民力》(三),http://mp.weixin.qq.com/s/WOngU_9nlTkeg_4AG_quag。群众在活动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加强团结。伴随民族工作内外环境的变动、民族关系的变化,“访惠聚”驻村工作从新实际、新情况、新问题出发,坚持把党的民族政策落到实处,把民族团结工作做到细处,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各族群众中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民族团结走入新境界,筑起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

(三)“访惠聚”驻村工作力促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宗教是人类社会长期的客观存在。当前,新疆有10个民族的多数群众信仰伊斯兰教,现有2.48万座宗教活动场所(包括清真寺、教堂、寺院、道观等),宗教教职人员2.93万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白皮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年。2014年,习近平提出“要精心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习近平:《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人民日报》2014年5月30日第1版。,明确了宗教工作的原则、方法与路径。

境内外敌对势力始终把新疆作为重要的突破口。“三股势力”打着民族、宗教的幌子,妄图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伴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汹涌而至,极端势力变化多端,采取更隐秘的方式进行思想渗透,争夺群众、争夺人心。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期间明确指出:“暴力恐怖活动根子是民族分裂主义,思想基础是宗教极端。”

“访惠聚”驻村工作全面贯彻执行中央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2016年全区驻村工作队联系清真寺33.05万次、与宗教人士谈心谈话36.52万次,*“访惠聚”决策参考(综述):《围绕“一个目标”,夯实维稳根基》(一),http://mp.weixin.qq.com/s/9IZdxAELUyEFcbJT7hu4UA。逐步提高宗教人士遵守法纪、抵御渗透的意识;引导信教群众爱国感恩、远离极端意识。驻村工作队开展“揭盖子挖幕后”活动,梳理重点人员脉络体系,制绘涉案人员关系图,对极少数危害国家统一与安全、破坏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的暴恐分子、非法组织及犯罪团伙严厉打击;疏堵结合推进去极端化,强化“三非治理”,从源头切断宗教极端主义思想的传播渠道,有效遏制宗教极端主义思想渗透,逐渐净化社会环境,引导宗教与国家发展、人民愿望、时代精神相适应。

(四)“访惠聚”驻村工作持续加强民生建设

民生建设是党中央治疆方略的重要基础。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坚定不移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发展,同时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访惠聚”驻村工作从群众密切关注的民生问题入手,2014年至今全疆投资145亿元,驻村工作实施村级惠民生项目2万多个,*董少华:《“访惠聚”:用“组合拳”打赢脱贫攻坚战》,《新疆日报》2017年6月1日第1版。解决“三就”“六通”“一安居”*“三就”:就业、就医、就学;“六通”:通路、通水、通电、通讯、通邮、通广播电视;“一安居”:农民安居和牧民定居工程。等问题。推进农牧区脱贫攻坚,“建档立卡精准扶贫”,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套对策,2014~2016年全疆139万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超过3 026元;*李行:《加快第一民生工程步伐,助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新疆日报》2017年5月18日第1版。实施全民免费体检,提高各族群众健康水平;解决各族群众就业难题,有组织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到疆内外就业;在南疆率先实现15年免费教育、普通高考单列等措施提升南疆教育水平,通过民生问题的解决,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高、干群距离拉近、党心民心凝聚。

(五)“访惠聚”驻村工作促进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党中央治疆方略的重要支撑。“访惠聚”驻村工作通过文化建设,形成最广泛的社会共识和价值认同,凝聚各族群众的精神与力量,激发各族群众的创造活力。“访惠聚”驻村工作探索祖国观与民族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个认同”教育,针对不同的群体*指党员干部、教师、学生、退休离岗人员、“80后”“90后”青年、宗教人士、非宗教教职人员和普通群众8个群体。以集中宣讲、入户访谈、“点对点”“滴灌”等方式方法,用各族群众的日常俗语“包谷馕式语言”,把思想文化教育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生产。实施“村级文化三个全覆盖”:“村级文化阵地全覆盖”,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阅报栏、宣传墙、标准篮球场等覆盖全部村庄;“村级文化骨干全覆盖”,干部、教师、草根宣讲员、宗教人士等覆盖全部村庄;“村级文化活动全覆盖”,周一升国旗、周末大舞台、月月有比赛等覆盖全部村庄,基层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增进了情感,在潜移默化中把健康文明生活观念沁入心中。

(六)“访惠聚”驻村工作夯实党的基层组织

基层党组织是团结新疆各族人民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共同奋斗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基础是否牢固,关键看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否发挥、工作机制是否完善、工作方式方法是否创新、党员队伍是否建强、服务群众能力是否欠缺、反恐维稳措施落实是否到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筑牢执政基础的必由之路。

2014~2016年,“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深入基层、扎根乡村,不仅给基层嵌入了大量的人才资源、组织资源,为城乡社区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组织保障,还建强基层组织并通过“传帮带”提升了乡村基层干部的素质与工作能力。“访惠聚”驻村工作结合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整合基层各种力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配齐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基层党组织阵地、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素质、完善组织制度等。2016年,全疆发展1.4万名新党员,培训村级后备干部9.63万人次、村干部84.1万人次。*“访惠聚”决策参考(综述):《夯实基层基础,建强战斗堡垒》(二),http://mp.weixin.qq.com/s/_zDatyGzcOzOZvMNB6L2Zw。“访惠聚”驻村工作通过基层建设,把基层建设成为执行各级党组织决策部署的推动者和组织者,打造成为反对国家分裂、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坚强战斗堡垒。

“访惠聚”驻村工作在四年的实践中突显实践性、人民性、创造性,深刻回答了新时期新疆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在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探索、创造、检验、发展,是党中央治疆方略在新疆的伟大实践。

参考文献

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

《陈全国在自治区党委常委 (扩大) 会议上强调:不折不扣坚决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奋力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疆日报》2016年8月31日第A1版。

姚彤:《自治区举行“访惠聚”驻村工作总结表彰暨动员送行会议》,《新疆日报》2017年2月26日第1版。

顾光海、冯婷玉:《论“访惠聚”对新疆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影响》,《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张振华、代晓辉:《“访惠聚”:新疆基层社会治理新实践》,《贵州民族研究》2017年第3期。

猜你喜欢
访惠聚访惠民族团结
张国华看望慰问南疆访惠聚驻村干部及第一书记
民族团结之歌
暖心煤真暖心
一〇四团“访惠聚”工作队篮球联谊赛
“访惠聚”工作推进克拉玛依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探索
沙雅县“访惠聚”活动现状及思考
皮山农场三连迎来自治区驻村“访惠聚”参访团
做好“访惠聚”工作 维护新疆稳定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