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探讨

2018-02-23 04:35
新课程研究 2018年36期
关键词:效果教学模式活动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融合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极大丰富教学内容,创造更多发现和接触自然的机会,将理论知识导向实践,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关键点在于“实践”与“综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小学生有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的可能性,从而达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一、加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意义

1.以研究性学习为纽带,确保个性热情有效激发。小学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通过加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比例,能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研究方法,通过集中学习、分组讨论、个别发言、统一讲评,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研究和讨论的热情,不断培养他们高效的学习习惯,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

2.以开放性学习为载体,确保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极强的开放性特征,不仅课题设置本身具有开放性,从思考模式、讨论过程、结果阐述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有独立思维意识,对于不懂不会的知识能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使学生在综合实践中,获得独特的实践体验,并能够根据实践心理进行一定的创新。

3.以综合性学习为抓手,确保教学资源持续扩展。小学处于逻辑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让他们了解和掌握学习资源内在特征及关联性,能够更好地促进思维意识的发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的综合性特征,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载体,让学生得到更多尝试和锻炼的机会,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综合知识,而且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设计

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得到普遍重视,多元化、综合化、实践化的教学趋势已经基本形成,基于“大数据”带来的海量资源,更多的小学教育愿意选择更具有教学效果的综合实践途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设计绝非是资源的累加,而是通过整体设计,从中找到各要素的契合点,按照其内在关联性进行融合,从而形成更为高效的教学实践体验。要想设计出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模式,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设计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相切合的模式。任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而所有的教学模式设计都不是无的放矢的,而是围绕教学主题进行的。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前,教师必须要深入教学大纲,结合手中的资源分类进行设计,还要结合学生生活,能够引起学生兴趣,选择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从而能够产生逻辑共鸣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后,进而设计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相切合的模式。如在开展“我是小小活雷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可以选择到就近的敬老院“送温暖”方式引发共鸣,通过打扫卫生、聊天、观察、体验等方式,提升教学的综合实践效果。

2.注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当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主题确认后,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设计时,教师必须要对其可行性、有效性进行分析。一是检查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是否具有操作性;二是分析其整体架构是否符合学生思维特征;三是检查教学资源融合使用是否合理。要确保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都能够有相应的资源做支撑,而不是“穿新鞋走老路”。比如,在“神奇的昆虫”教学实践中,老师在选择观察对象时,必须将教学区域内常见的昆虫做为研究对象,让学生将研究对象与生活常识联系起来,而不是选择区域内不常见的事物进行观察,如此可以增强教学的实践性与教学模式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注重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执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必须要对此次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可包括活动课的设计、活动课的开展、活动课的效果及学生素质、师资水平、活动资源诸多方面,必要时需制订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评价体系。在课上以学生为主体对执行效果进行评价,除了检查当节课的学习效果,还要对学生的思考深度及理解能力进行评估。检查内容可以是一件物品、一幅画、一篇体会,也可以是一种认知及思考,总而言之,只要与预期的学习效果相接近即可,因为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深度差异,往往会因思维的发展特征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检查后评价的目的在于督促,而非刻意的追求某种具体的效果。例如,在“变废为宝”一课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搜集生活中废弃的物品,按照自己的思维进行创新,如风铃、收纳盒、养鱼池等,只要符合“变废为宝”要求,都可以视为是成功的创新,可以针对其实用价值、新颖特征等进行评价,从而检验教学模式的执行效果。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探究

根据上述设计步骤,结合教学大纲,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如下:

1.社会实践型教学模式。社会实践型教学模式一般是以集体或个人方式进行参与,活动大多以助人为乐、公益活动为主。如敬老院服务、街上不规范汉字调查等。活动一般流程如下:①内容选择。根据社会实践活动要求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选择必须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特征;②准备工作。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安全工作优先准备;③实地服务。该类型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要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2.主题班会型教学模式。通常情况下,与主题班(队)会结合在一起,由于其具有主题集中的特征,便于老师进行跟踪指导,操作起来相对容易,不易出现其他不可控制的情况。活动一般流程如下:①定主题。结合周期性规律和时间分布设置主题,主题一般比较突出,不存在争议性;②拟计划。主题班会型教学模式也需要完整的计划作为支撑,以便对流程性内容有效控制,保证教学的效果及时间;③重实践。要体现出活动内容的实践特征,任何综合性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都必须以实践作为基础和前提;④多渠道。活动形式可以根据主题任意选择,以结果作为牵引,多渠道进行选择;⑤抓延伸。要将活动延伸作为学习的跟踪后续。

3.技术操作型教学模式。技术操作型教学模式是指以动手实践为主,坚持做到手脑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活动一般流程如下:①确立主题;②调查研究;③实践准备;④示范教学;⑤模仿学习;⑥指导评述;⑦反复实践;⑧成果展示;⑨拓展延伸。如小学课程“包水饺”中,首先确定包水饺的实践内容,而后指定小组成员协助搜集信息,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创意奖、设计奖、美术奖等。

4.专题研究型教学模式。专题研究型是在小组学习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研讨”方式,组织学生针对特定课题进行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主动质疑、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一般流程如下:①确定方向。讨论必须要针对特定的领域内容,而非多元化的内容;②任务分工。由于涉及人数较多,必须要根据流程对所有人员进行分工,才能够增强协作效果;③组织探究。主要是指通过具体实践对理论进行深化与再现,从而提升探究的效果;④成果展示。学生对于实践的过程进行总结,对照实践成果进行分析,一般由1人进行主题发言或讲解。

5.学科融合型教学模式。学科融合型教学模式一般都是以学科作为教学基础,对既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进行检验,将其应用于生活、实践以及综合性活动中。由于该实践活动具有极强的综合性,一般需要对某一学科内大量的知识进行融合使用,才能够对实践活动进行检验,因而有着极强的理论特征。对于获取的检验性数据及成果还需要逻辑思维进行加工,将其进行概括和总结,从而形成有效的思维体系。由于该模式侧重于学科知识的延伸,综合性、逻辑性、实践性更强,因而在小学高年级学习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本文从加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意义入手,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现状、教学模式及设计步骤,对多种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进行探究,力求为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进行探索。随着教学思维不断拓展、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大量具有创新意义的技术实践将会被应用于教学领域,不仅能够推动科学成果的迅速普及,还能够不断稳固基础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效果教学模式活动
“六小”活动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活动随手拍”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抓住“瞬间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