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2018-02-23 04:35
新课程研究 2018年36期
关键词:教与学深度学科

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各国政府都积极采取措施,开展研究,加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并利用信息技术来服务课堂教学,加速教育现代化,同时也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信息技术要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进而创新发展,提升我国的教育水平。作为一线教师,要认真学习,积极组建课题组,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践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身体力行地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绵薄之力。本文将结合课题实践,以历史学科教学为例,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策略原则等方面谈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几点认识。

一、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1.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把握教与学的三段过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需要融合的实施者、主导者——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学科教学知识体系,还一定要有相当的信息技术素养。伴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云空间、微课等信息技术在教与学方面的广泛应用,教师要持续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积极参加培训交流,持续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能力。通过相关的网络平台、资源空间获取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相关软件开发多媒体课件、微课,创建学习平台或空间(如QQ群、微信群等),借助已有的平台,如猿题库、UMU互动等开展线上学习指导,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时空延伸、拓展了,教与学的活动不仅在课堂,还贯穿于课前教师信息化备课、学生预习(自主学习)、课后教师反思、学生作业拓展的过程中。比如,在“部编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十三课“香港澳门的回归”教与学中,课前,教师进行信息化备课,在网上收集备课资料336MB,丰富备课资源,寻找了与以往教学视角不同的角度,开阔了历史教学视角。从336MB的资料中进行筛选、提取,最后加工制作成集视频、图片、文字、图表等多种形式呈现历史环境于一体的39.4MB的EN+课件。与此同时,教师借助班级学习QQ群这个有效载体发布预习任务,并在群里打卡汇报,还让学生思考港澳回归的原因及意义,以便进行课堂讨论;在课堂教与学中,通过视频、图片、文字、图表等多种形式呈现历史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和积极性,促进教学活动单元的有机串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比如,教师在组织“一国两制”概念选词填空的课堂活动中,让学生站在邓小平的立场与撒切尔夫人就香港问题针锋相对,共同探讨港澳回归的原因及意义,并利用白板的擦除功能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课后作业:请你访问长辈,把他们在香港回归祖国那一激动人心时刻的感受记录下来,整理成文,配上相应图片,制作成手抄报,并拍照上传学习群,或者制作电子板报上传学习群,学生互相点评,教师最后总评;教师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母子生别离”“漫漫回家路”“喜迎赤子归”三部曲,用故事勾画出香港、澳门问题的前世今生,使教学过程别具一格;借助互联网技术呈现视频、图片、文字材料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收到较好的效果;组织学生探讨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及原因,让学生理解一国两制,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学史能力。

2.树立新型师生观,构建“主导——主体”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引进教学之初,教师只是对课堂教学进行渐进式的修补,为教学营造了信息技术环境,但没有改革课堂教学的结构。课堂上,教师处于绝对的中心地位,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强有力的灌输,按照自己既定的设计进行教学,掌握课堂提问交流的主动权,学生就像收录机,被动接受灌输,跟着教师思路走,甚至言听计从,不敢质疑,导致其个性和兴趣受抑,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在信息技术引进课堂教学的同时,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树立新型师生观,变“教师为中心”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与学的效益。

新型的师生观应该是这样的: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不是中心,更不是权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促进学习网络形成,注重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都是教学的参与者,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体验、探究的过程,在民主的师生观下,国内外学者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构建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跨越式”“混合式”等教学模式,以适应不同地域、不同水平的学习者。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及教与学的效益的提升。

2014年以来,我们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实践,创建了校本翻转课堂模式,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实践中,我们遵循双突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易性(通俗易懂)、核素性(学科的核心素养)三大原则。在实践中,于课前将优秀教学视频发布到学生学习群(QQ群、微信群等)等平台,同时发布的还有教师精心设置的学习任务单,要求学生形成书面作业,并上交教师,作为课堂评价和学期总评的依据,确保课前看视频并进行思考。此外,教师还在家长群中与家长交流,共同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学习者。课堂上,学生分小组合作探讨,互相评价,家长、同学合力监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课堂翻转,课后学生继续作业,固化知识,提升能力。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得到强化。教师课前制作教学视频,制订学习任务单,调动家长、学生合力监督,加强方法指导;课中,组织交流讨论,把握交流讨论的主题,进行适时、适度评价,推动课堂翻转;课后,指导作业,多角度、多方式评价。正是这种新型师生观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推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提升了教与学的效益。

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智学网”组卷,统一网阅,生成学生个人、班级的各级各类数据,教师针对考查结果生成的班级学生阶段学困问题分类及数据,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方便下一阶段的有效巩固、提升。我们巧用网络平台,评价考查数据化,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但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存在缺乏信息素养,实施程度不高、滥用信息技术,忽视教学内容、过分依赖媒体技术,轻视分析思考过程等问题,所以,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中还得讲策略。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基础建设,为一线教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但在融合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牢记,信息技术是教学的一种先进手段,学科教学目标要达成,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更重要。所以,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过程中,要遵循相关原则,并加以合理利用。

1.以学生为本原则。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媒体来呈现教学内容,设计出和学习者之间的友好交互效果,以平等的态度,适时、适当地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师生间有效的沟通交流,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在“香港澳门的回归”课堂学习中,教师原本依托希沃白板的VS分组竞争课堂活动功能设计了“港澳回归”的原因探讨,让学生以竞争活动方式快速找出原因。后来,考虑到这种方式预设的原因是固定的,学生固然动起来了,但思维也被框定了,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精神。所以,还是用白板擦除功能,擦出学生说到且预设好的答案,对于学生想到的合理又不在预设中的答案,则在白板上手写出来,最后加上,以鼓励学生继续思考。这样的设计少了一些趣味,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发展,凸显了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中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2.信息资源取舍的合理原则。在信息化备课中,我们可以搜集到很多资料,肯定要加以筛选、加工、处理。如在“香港澳门的回归”备课中,教师在网上收集的备课资料多达336MB,最后形成39.4MB的EN+课件,这就有个信息资源取舍合理的问题。信息资源是为教与学服务的,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知识掌握现状、资源的合理合法性等情况进行取舍。在为“香港澳门的回归”一课收集信息资源的过程中,有《七子之歌》视频、《香港回归20周年》的新闻报道、回归视频、图片等,考虑到课堂容量有限,所以课前只用《香港回归20周年》的新闻报道引入,通过希沃白板技术交互在导入课件界面上进行播放导入。结果,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为学习的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学习内容和技术运用的针对性原则。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要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达成学习目标。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及目标层次,选用恰当的技术融合于教学中,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达成学习目标。“部编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十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性强,容量大,怎么让初二的学生学进去?笔者充分应用希沃白板技术,实践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教材,完成选词填空、知识配对、分类、双人竞技游戏,在教师组织引导下成为课堂学习主体。学生惊讶地说:“历史课原来也可以这么上,信息技术让历史变得鲜活起来,趣味横生的课堂游戏,化枯燥为生动,理论联系实际,让我学得兴致盎然。”

4.信息技术应遵循适度原则。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起辅助作用,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度的选择和安排,有利于与学科教学融合,提高课堂有效性。使用太多,则会喧宾夺主,背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初衷。在“香港澳门的回归”教学中,香港回归视频是经常被教师用到的,备课中,笔者也感受到中英军营交接的视频更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于是,笔者将香港回归视频分成了两部分(英国国旗降落,中国国旗及香港区旗升起),用希沃多媒体技术导到香港回归图片界面上,准备按照回归当天军营交接、英国国旗降落,中国国旗及香港区旗升起的顺序播放,组织学生体验中英政权交接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感觉视频用多了,时间紧,效果不好,有的学生甚至看过回归视频,回归视频与图片有重复之感。所以,在之后的教学中,笔者弃用分成两段的香港回归视频,而重点用军营交接的视频,当中国军官在军营前理直气壮地对英军说“我们上岗,你们下岗了”时,学生欢欣鼓舞,扬眉吐气,民族自信心爆棚。可见,适度的信息技术不仅有利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还能促进学习者的情感升华。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发展、国家发展的大势所趋。2018年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旨在构建智能学习环境,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有效支撑,各有关部门加大了教育信息环境建设力度,以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作为一线的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教与学深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楷书的教与学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教与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欢迎订阅《小学数学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