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带你过春节

2018-02-24 16:41
红领巾·成长 2018年2期
关键词:提子灶神玉皇大帝

春节,指农历新年,俗称“年节”,口头上叫“过年”。

——这,你知道。

春节、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年度狂欢,没有之一。

——这,你也知道。

中国人有4 000多年的“过年史”,流传下来相当多的“过年套路”。

——这,你未必知道。

小编小时候过年的那些事儿……

——哈哈,这,你肯定不知道。

來吧,读一读“红红”倾情奉献的春节专题,你很快就都知道啦!

过 年 有讲究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捏造鼻儿(饺子);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洗一洗;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门上瞅;年三十,吃饺子。”

你知道上面这三首民谣唱的是什么吗?对啦,就是过年的讲究。几千年来,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产生于不同地区的类似的民谣可不少,每一首都堪称一本“过年攻略”。

这次,小编就按照流传较广的习俗,选择过年期间的部分日子,整理了一份“年俗日历”,让我们一起去领略极富特色的中华年俗文化吧。

腊月二十三

在我国春节的习俗日程中,“送灶神”的这一天,可是非常隆重的,俗称“小年”。

在不同的地区,送灶神的日期有小小的差别。古人有一句俗语叫“官三民四船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当官的人家、百姓人家、船上人家分别在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五过小年,恭送灶神上天。

在我国古代的传说里,“灶神”(又叫“灶王爷”)的来历和形象并不固定。有的说灶神“姓苏,名吉利”,有的说灶神“姓张,名禅,字子郭”;有的说灶神是男性形象,有的说灶神是女性形象,还有的说灶神是一对老夫妇。

不过,有关灶神的职责,说法就差不多啦:灶神平日住在凡间百姓家,看护各家各户的灶台,同时记录这家人一年来的所作所为,每到小年才会去往天宫,向玉皇大帝报告情况。为了让灶神上天后能多说好话、少打小报告,无论是官宦还是平民,都会在送灶神的这一天,用又甜又粘牙的美食来祭拜灶神,比如花生糖、芝麻糖、麦芽糖、糯米团子等。

那么,送走的灶神,又是哪一天去迎回来呢?有说法是除夕,也有说法是正月初四。

知识链接

麦芽糖也叫“饴糖”,是用刚发芽的小麦苗混合蒸熟的糯米,经过发酵、压榨、熬煮等工序制造出来的糖。它味道甜蜜,口感黏稠,带有特殊的香气,是大人小孩都特别喜欢吃的食品,怪不得灶神也会喜欢啦。

腊月二十四

从腊月二十四到腊月三十(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作“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息。

据《吕氏春秋》记载,在尧舜时代,我国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了。

传说……

有个邪神喜欢搬弄是非,经常在玉皇大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是个罪恶、肮脏的世界。一次,邪神密报玉皇大帝,人间在诅咒天庭,想谋反。玉皇大帝大怒,下旨彻查此事,凡是怒忿天庭、亵渎神灵的人家,就将其罪行写在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此为记号。玉皇大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是做有记号的门户,满门抄斩,一个不留。邪神见诡计即将得逞,偷偷地下界,在每户人家的屋檐下做了记号,想让王灵官来个斩尽杀绝。

有一户人家的灶神发现了邪神的阴谋,急忙召集各家的灶神商量对策。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要求在腊月二十三的送灶之后,到除夕的接灶前,各家各户必须来个大扫尘,哪户不打扫干净,灶神就不进哪家门。人们遵照灶神的嘱咐,清扫尘埃,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屋里屋外、房前房后打扫得干干净净。

除夕夜,王灵官来到人间,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便赶回天庭,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如实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这才知道受了邪神的欺骗,降旨捉拿邪神,将其掌嘴三百后永远关在天牢里。

从此,人们为了除难消灾,总在送灶后开始扫尘,一直忙到大年夜。时间久了,这便逐渐成为一种传统民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

玩一玩

被关在天牢的邪神不死心,幻化出5个分身,藏于犄角旮旯,妄图躲过人们的视线,伺机作恶。快找出这5个邪神分身,将它们扫地出门!

腊月二十五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玉皇大帝会在腊月二十五亲自下界巡视,对人间的善恶分别予以奖励和惩罚,并定下在来年相应的福祸,所以,家家户户会在这天“接玉皇”—— 祭拜玉皇大帝,并纷纷吃豆腐以表示自家没有奢侈浪费。这一民俗一方面反映了生产力低下的古代没有那么多好吃的;另一方面,是对先民勤俭节约美德的写照。

现在,人们主要是取“豆腐”的谐音“头福”,作为美好的寓意,希望来年有个好彩头。于是,豆腐也就成了节日餐桌上备受青睐的食品。

除此之外,各地因地域差异,还有一些有意思的风俗——

糊窗户

北京民俗。古代,家家户户的窗户都是纸糊的,平时风吹雨打,难免破损,但又不舍得全部更换,只有在腊月二十五这一天会全部换上新的窗户纸。endprint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人们在田野边点燃火炬、火把,祈求来年田之稻谷和蚕之茧丝的丰收。有些地方则是在大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千灯节

这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人们会去庙里点灯,点得越多越吉利。有的地区的蒙古族人民还会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

腊月二十六

“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关于腊月二十六这天,民间有着“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的说法。

“年肉”的说法是怎样来的呢?

原来呀,古代经济不发达,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较穷苦,而且,家里的人又都比较多,因此,缺吃少穿是大多数人家的实际状况,特别是肉食,并不是每天都能吃到的。但是,春节是大家休息、团聚的欢乐日子,怎么也要玩好、吃好呀!于是,养了牲畜的人家纷纷“磨刀霍霍向猪羊”,而没有养牲畜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买一大块肉回家,这样,辛苦一年的家人都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肉。由于是在过年时才吃到的肉,人们就称之为“年肉”。

“年肉”讲究吃红烧肉,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一碗热气腾腾、香喷喷的红烧肉则预示着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富裕美满。

即使到了今天,家家户户的日子都越过越红火,吃肉几乎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可是,在腊月二十六这天置办点儿大肉依然是许多人都没有忘记的老传统。

腊月二十七

家里养的公鸡不管平时多么嚣张,但凡到了腊月二十七这天,一定会吓得瑟瑟发抖——它的好日子到头啦!

俗话说,“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腊月二十七这天,人们会把家中最漂亮的公鸡宰杀掉,做成过年大菜中的“镇桌之宝”,寓意是“大吉大利”。由于每家每户都要宰杀鸡鸭,这一天也是走街串巷的磨刀师傅最忙碌的一天。

除了忙着杀鸡,这一天还有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去集市上买买买!

如今,我们每天上街都能买到各种商品,用手机也能随时享受“剁手”的快乐。但是,以前的人们购物可没这么方便,住在城镇里的人平时主要在街上的店铺或走街串巷的货郎手里买东西,住在乡村的人则主要靠赶集时集中采买。

而腊月二十七,正是全年人气最红火的集体购物日。这一天,不管城市还是乡村,全家老少都要上阵买年货,去店铺或集市上购买鞭炮、红烛、春联、窗花、新衣、饰品,等等。

在汉族传统民俗中,这天还有两件事要做,一是“二十七,洗疚疾”—— 洗澡迎新;二是“二十七,剃精細”—— 去理一个好看的发型。

腊月二十八

二十八,把面发;蒸馍馍,贴花花。

在腊月二十八这天,人们会把面发好,蒸上馍馍,贴上春联、福字、窗花等。在馍馍的香气和“花花”们带来的喜气中,年味儿愈加浓了。

妈妈蒸的馍馍太香了,把儿子馋坏了。儿子的馋样儿当然逃不过妈妈的法眼。妈妈提出,如果儿子只动三个馍馍,就能把馍馍摆放的形状从 变为 (答案本期找),就允许他吃馍馍。儿子立即摆弄起馍馍来。只是,妈妈呀,你没注意到他没洗手吗?

腊月二十九

腊月二十九,是我国农历春节日程中的“小除夕”。从这个名称就能看出,作为“除夕”的“前奏曲”,过年的各种准备活动都要在这天完成,所以,这一天绝对让大家忙活得四脚朝天。

民谣称“二十九,去打酒”,“打”是“舀取”的意思。要知道,在以前,大部分卖酒的商店里并没有瓶装酒可卖,店家大多把酒盛在坛子里,再用毛竹做的提子把酒从坛子里舀出来。提子的容量是有区分的,有一两的、二两的、半斤的……打回家的酒既可用于祭祀,也可用于招待春节来访的客人。

过节来抢答

在以前,无论卖油还是卖酒,店家都不用秤,而是用提子。油桶边上挂的提子是一个用白铁皮做的小圆铁罐,焊着一段粗铁丝当把儿。而打酒的提子则是用毛竹做的。为什么打酒的提子不用铁皮做呢?

答案:酒对铁皮有腐蚀性,所以,打酒的提子会选用毛竹来做。

腊月二十九这一天,最重要的事就是上坟请祖上大供了。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这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的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腊月二十九的早晨。有些地方的上坟请祖还特别有仪式感,不仅要三跪九叩,幼辈还要背祖训,听长辈训话。

过节笑翻天

爸爸:在我国一些地方,还有“二十九,倒贴酉”的说法。“酉”是一种印有“福”字的小挂饰,表示“福到了”。

小明: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倒着贴“钱”字呢?表示“钱到了”啊!

爸爸:那样就表示“倒贴钱”了,好吧?

腊月三十

放鞭炮,吃年饭,压岁钱儿攥在手,三十晚上熬一宿。

人们通常把腊月三十称为“除夕”“大年三十”,这是一个送走旧岁、迎接新年的日子。除夕的活动非常丰富,小财迷们能收到好多压岁钱,小“吃货”们则能享用到丰盛的年夜饭。除此以外,人们还有在这一天放鞭炮、挂灯笼、祭祖、通宵不睡等习俗。

年夜饭也是团圆饭,各地有不同的讲究。像北方人的年夜饭就以饺子为主食,而且,有的地方,人们还会把用沸水消过毒的硬币包入饺子中,而吃到包有硬币的饺子的人则被认为来年会有好运气。各位“红粉”小侦探,你能看出上图中有哪些人吃到了“好运饺子”吗?

能挤进年夜饭大餐的菜都不简单,你知道下面这些菜各有什么吉祥的寓意吗?

——鱼、鸡、火锅、猪蹄、萝卜。

答案:

鱼——年年有余;

鸡——吉祥如意;

火锅——红红火火;endprint

猪蹄——财运亨通(猪蹄又叫“抓财手”);

萝卜——好运相伴(在有的地方,又把萝卜叫“菜头”,吃萝卜有“好彩头”之意)。

压岁钱

过年时给孩子 一些压岁钱是中国由来已久的民俗。

关于压岁钱的来由,民间有一些流传甚广的故事。比如说,古时候有一个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到除夕就出来祸害小孩,于是,人们就点亮灯火,通宵不睡,并把铜钱放在孩子枕边以避邪,这就是“守祟”“压祟”,后来也称为“守岁”“压岁”。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祝福。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又叫“大年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这是一年中最最重要的日子,因此,各地在这一天的习俗多得不得了,什么放开门炮仗、吃年糕(或饺子、汤圆、面条)、喝元宝茶、喝鸡汤、占岁、拜年、不杀生、不打扫等等,真是五花八门!

这些习俗都有什么讲究呢?

放开门炮仗

正月初一早晨开门时,先放爆竹,就叫“放开门炮仗”。放三枚,叫“连中三元”;放四枚, 叫“福禄寿禧”;放五枚,叫“五福临门”;放六枚,叫“六六大顺”……人人喜气洋洋,新的一年也就开始了。

吃饺子

大年初一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不过,现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饺子的行列中。在大年初一吃饺子,是为了一年都交好运。

吃汤圆

大年初一的早上吃汤圆更具特殊意义,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而且,大年初一这天的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

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这叫“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正月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家中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然后才外出拜年。

过去,大年初一的禁忌也特别多:不能挑水——除夕那天得把水缸挑满;不能扫地——免得把“财神”给扫掉了;不能吵架、打架;不能打碎器皿,要是不小心打碎了,就得赶快念叨“碎碎(岁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现在,禁忌没那么多了,大家可以轻轻松松过节了。但是,如果真的打碎东西了,念句“岁岁平安”讨个喜,可能有助于熄灭大人的怒火哟!

正月初二

回娘家

这一天,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娘家了。也就是说,妈妈要带着你和爸爸去看望外公外婆啦。嗯,给他们带些什么好东西呢?得好好想想。

要去看望外公外婆啦,女孩子想打扮得漂亮可爱,男孩子想收拾得阳光帅气。

你最想如何裝扮自己?

女孩的发型秀

男孩的帽子秀

“妈妈,我要那个发型!”“妈妈,我要那样的帽子!”嘿嘿,妈妈们可有得忙了!

考一考

红红的亲情唱起来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时候,一家人和和美美,亲情最重要。下面几个句子都表示感情的亲密度,按从亲密到疏远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

A.我和他的感情很不一般。 B.我和他的感情不一般。

C.我和他的感情一般。 D.我和他的感情很一般。

红红的祝福送起来

过年了,送出你的祝福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啊!当别人听到你的祝福时,一定会喜上眉梢,同时,你还能得到别人的祝福。

我祝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祝福做生意的叔叔阿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红的春节说起来

这是王安石描写春节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请将它补充完整。

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门万户日童日童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祭财神

在北方,人们在正月初二会开展“祭财神”的民俗活动,以求来年财源滚滚。祭祀的供品多为整猪、整鸡、羊头、活鲤鱼、年糕、馒头等,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取“鱼”与“余”的谐音,讨个吉利。

正月初五

按照民俗的说法,过年期间是有很多禁忌的,比如:忌打碎器物;忌米缸空着,以免一年之中有断炊之虞;忌吃药……而到了正月初五这天,可以破除正月初一以来的所有禁忌,俗称“破五日”。

关于“迎财神”的说法,我国南北方的祭祀时间是不同的。北方是在正月初二,而南方是在正月初五这一天凌晨,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这样,既能把“晦气”“穷气”“霉气”从家中赶走,也能表示出对财神的热烈欢迎。

一般来说,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一律是要关门的。只有到了正月初五这一天,店铺才会开门营业,因为,很多商家相信这一天是“财神日”,在这一天开市必能生意兴隆。

北方民间在这天还流行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因为,包饺子时,要用手一下挨着一下地将饺子的边沿捏在一起。据说,这样可以规避周围的谗言。而且,这一天一定要吃饱,俗称“填穷坑”,在这一天吃饱,预示着新的一年再不会受穷挨饿啦!

传说……

关羽镇守荆州时,当地有个叫王三的人在镇上开了个酿酒坊。王三酿的酒价廉味美,他的生意很红火。当地的恶霸李光祖很眼红,认为王三抢了他的生意,便派人冒充官兵,砸了王三的店。王三报官并找关羽诉冤。关羽明察秋毫,将李光祖绳之以法。王三为了报答关羽,将关羽的画像挂在店堂上,从此,生意更加兴隆。同行以为,这是关羽在保佑王三发财,纷纷效仿。渐渐地,关羽也被奉为“财神”了。endprint

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

传说,女娲创世的时候,先后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民间流传着很多庆祝“人日”的风俗——

吃七宝羹

七宝羹,用七种菜做成的羹,每一种菜都有吉祥的含义。因各地物产不同,所用的菜也就不同。如广东潮汕地区用芥菜、芥蓝、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荽、韭菜加鱼、肉;台湾和福建用菠菜、芹菜、葱、韭菜、芥菜、荠菜、白菜。

戴人胜

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儿的形状,戴于头上或贴于屏风等处。

赠花胜

人们制作各种花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

捞鱼生

在南方一些地区,人们围满一桌,把鱼肉、配菜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捞鱼料,口中不断喊“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吃面條

大部分地方的人在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用面条缠住岁月,取长寿之意。

送火神

在山东部分地区,人们在自家门前点燃用秸秆绑扎的火把,一直送到村外,意为驱除火灾,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平安无事。

写一写

春节真开心啊!你能围绕“春节”,发挥想象,写一写吗?

例:春节是什么?是一串串鞭炮声,噼噼啪啪,乐在心中。

春节是什么?是 , , 。

春节是什么?是 , , 。

正月十五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在古代,春节可是要从大年初一持续到元宵节这一天的。有这么长的春节,想想就很开心吧!

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把夜晚叫作“宵”,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也叫“元夕”“元夜”“上元节”。

元宵节对于老百姓的意义非同一般,许多有趣的民间习俗活动都会在这一天进行,其中最有名、最重要的三项当属看花灯、猜灯谜和吃元宵了。

看花灯

元宵看花灯的风俗起源于汉朝。到了唐朝,则形成了极具规模的灯市,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现代花灯艺术已经逐渐脱离传统花灯的做法,技术比较复杂,取材也很广泛、活泼。

猜灯谜

小朋友们在看花灯的时候,怎么能错过猜灯谜这一有趣的活动呢?

十五天。(打一汉字)

答案:胖。

仲尼日月。(打一古人名)

答案:孔明。

大漠横千里。(打一省会城市名)

答案:长沙。

无头无尾一亩田。(打一生肖)

答案:猴(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打一成语)

答案:高瞻远瞩。

吃元宵

说到元宵,大家认为元宵和汤圆是不是同一种食物呢?在元宵节,按照地方传统,南方吃汤圆,北方吃元宵。这两种食物看起来有些相似,其实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做法上:

汤圆的做法:

1.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糯米团,再分成一个一个小碗状的汤圆皮;

2.将馅儿料包入汤圆皮,揉成球形即可。

元宵的做法:

1.将馅儿料蘸水后,在糯米粉中滚动;

2.反复蘸水、滚动,直到滚成球形。

除此之外,在馅儿料的选择上,汤圆的馅儿,咸的、甜的、荤的、素的都有;元宵的馅儿则以甜的为主。食用方法上,汤圆多是煮着吃;元宵除了煮以外,还可以炸着吃。储存方法上,汤圆可以冷冻储存,所以,保质期较长;元宵冷冻之后容易开裂,所以,保质期较短。endprint

猜你喜欢
提子灶神玉皇大帝
我最喜爱的水果
门神想吃立夏饭
An Ancient Story About Jade Emperor
老鼠得了第一名
是是非非话灶神
灶神爷
冤啊
走进源丰提子园
祭灶神
我最喜爱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