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中的“工匠精神”教育
——职业学校培育“工匠精神”面临的困境及反思

2018-02-25 00:58牛海波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40期
关键词:职校工匠精神心理学

牛海波

(长治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校 山西长治 046000)

当下,职业学校对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持有积极的动力,如有观点就认为“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和支柱”[1]。积极心理学自诞生后,以一种蓬勃的姿态渗透到诸多方面,在教育领域也引起广泛关注。职业教育者自觉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以改进职业学校的工匠精神教育,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径。

(一)

从社会到学校,对工匠精神的认知虽有差异,也存在高度的共识。目前,对工匠精神的普遍解释是“伦理范式”,《人民日报》的报道即是鲜明的例证。

李梅宇:我的体会,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品质,一种追求和一种氛围。具体涵义方面,与几位的总结异曲同工 ……[2]

当以伦理范式解释工匠精神,“教化”自然是职业学校培育工匠精神合理的选择。相应地,“工匠精神”丰富的时代内涵和生活内容被教育者抽象成空洞的道德说教,其价值追求实际上偏重于修正被教育者的问题和缺陷,必然的结果之一就是忽视受教育者的积极情绪、沉浸体验、意义等积极力量,遮蔽学生的主体尊严。正如马斯洛所说:“单纯地研究我们的失败和毛病,几乎不会使任何人感到鼓舞、振奋,产生希望和乐观的雄心”[3]。

不可否认,“教化”在培育工匠精神方面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教化”是单向的认知传输过程,是主体消极、被动接受价值规范,没有真正唤醒和确立职校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主体地位和内生动力。突出表现在:一是工匠精神泛“口号化”、“标签化”,更多是用以宣传、教化的教育资源,而非学校内生的教育教学追求,更没有成为职校学生内生的理想追求;二是更多强调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一般涵义,缺乏对工匠精神和学生生活交汇点的深入探讨;三是看重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不懂得“认知”转化为“行为”是一个“知、情、意”共同发挥作用的复杂过程,从而忽略积极体验和健全人格在塑造工匠精神中的重要作用;四是对工匠精神的宣传重过教育,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形式高过实质,在意把抽象的理论观点外在地灌输给学生,从而没有真正把工匠精神塑造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内心深处;五是教育者容易站在道德制高点说教,而没有真正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对话、交流,阻碍工匠精神的落地生根;等等。

(二)

如果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观照工匠精神,可以得到有价值的新认识。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教育理念,反对“问题矫治”为导向的“工具主义”教育倾向,注重激发学生的建设性品质,突出对学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唤醒和积极人格特质的挖掘,以彰显学生的获得感、主体尊严、人生意义等;同时,积极心理学非常重视挖掘生活中的建设性力量,建构校园内外积极的组织系统与制度环境,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这都有助于工匠精神能“润物细无声”般渗透在校园文化和学校教育教学中以到达学生心灵深处。

为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倡导任务驱动教学,创设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工匠精神的教学情景、学习任务,深入研讨教学内容与工匠精神的结合点,努力把工匠精神渗透和融化在教学过程的点滴中,渗透和融化在任务环节和工作细节中。“当工匠精神与实际场景相关联时,可以让学生能切身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实质和价值,并且能够对工匠精神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4]在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收获积极心理资源,切实“转变过分关注‘问题’的消极评价方式,强调对学生正向的鼓励性评价”[5]。因为,当代中国社会所倡导的工匠精神不只是一种矫治问题的工具,更是一种值得追求的工作理想和生活目的。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育者应改变对待工匠精神的工具主义倾向,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的每一点努力和进步,在多视角的正向肯定中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职业学校还应该持续反思已有的教育教学环境在培育工匠精神方面所能起的作用,从注重“规训”转到注重“感染”,整合各方资源,让学校、家庭和企业之间形成合力,形成有效塑造工匠精神的联动环境。从职业学校的特殊实际来看,创造一个“好”的塑造工匠精神的教育环境,首先在于实现“规训”到“感染”的转化。因为,职校学生在家长、教师和社会的眼里多是“问题”学生,职校教育环境的首要功能是在学校和学生周围设置“围栏”,甚至“笼子”,以形式多样的“规训”预防问题和事故的发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的学习动机越发薄弱,工匠精神的塑造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其次,职业学校要多渠道、多形式与家庭沟通,建立和完善家校共建机制,帮助家长真正理解工匠精神,既有助于扩大工匠精神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也赢得家长对学生追求工匠精神的支持。其三,工匠精神本质是职业精神,只有在严格的技术培训和工作中,才能真正形成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领悟。在我国,校企合作被政府倡导和支持,被学校充分认可和接纳,也逐步得到企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职业学校应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在塑造工匠精神方面各自的优势,有意识、有计划、有方案地帮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度融合,真正落实工匠精神的培育。其四,工匠精神应是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要把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系统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效。

猜你喜欢
职校工匠精神心理学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配合学校做好职校生的教育工作